首页 百科知识 资本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价值增值过程

时间:2022-11-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清楚地说明剩余价值生产过程,首先要分析价值形成过程。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他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这整个过程,既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它是以流通为媒介,因为它以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劳动力为条件。它不在流通中进行,因为流通只是为了价值增值过程做准备,而这个过程是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

二、资本价值增值过程

价值增值是如何发生的呢?为了清楚地说明剩余价值生产过程,首先要分析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就是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如果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这个劳动过程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下面举例说明:假定某资本所有者投资开办一个纺纱厂,他雇佣的纺纱工人每人每天劳动力价值为3元;每人每天劳动6小时,纺纱5公斤,每小时劳动凝成价值0.5元;纺纱5公斤消耗棉花5公斤,价值10元;消耗纱锭(代表用掉的劳动资料)价值2元。这样,5公斤棉纱的价值就是:

通过纺纱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棉纱中去的价值10元+纱锭的价值2元+纺纱工人6小时劳动新创造的价值3元=15元。

资本家为生产5公斤棉纱所预付的资本也正好是15元,因此,他出卖5公斤棉纱得到的收入同他的支出相等,价值没有增值。这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以上过程对该资本所有者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而资本家千方百计地使资本增值,使价值形成过程变为价值增值过程。按照前面的假定,劳动力一天的价值仍是3元,劳动者只要劳动6小时就能把它生产出来。但是,劳动力一旦出卖给资本家后就归资本家支配,资本家可以一天使用劳动力超过6小时,如12小时。在12小时内,工人可纺纱10公斤,创造新价值6元;为此消耗的棉花也为10公斤,价值20元;消耗纱锭(代表用掉的劳动资料)价值4元。这样,10公斤棉纱的价值就是:

通过纺纱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棉纱中去的价值20元+纱锭的价值4元+纺纱工人12小时劳动新创造的价值6元=30元。

资本家为生产10公斤棉纱所预付的资本为:

购买棉花10公斤价值20元+购买纱锭价值4元+购买劳动力价值3元=27元。

这样一来,资本家销售收入30元,比他预付的27元多出了3元。这3元就是剩余价值,即该纺纱工人在一天内劳动12小时创造了6元新价值,大于他自身一天的劳动力价值3元,超出的3元被资本所有者占有了。因此,价值形成过程就变成了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8]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生产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劳动时间(上例中就是6小时)。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体现着资本所有者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9]

以上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可以用简图3-1表示如下:

图3-1

综上所述,剩余价值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但是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因为不论是劳动力的买卖,还是生产资料的购买,都是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的。所以说,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正如马克思所说:“他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这整个过程,既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它是以流通为媒介,因为它以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劳动力为条件。它不在流通中进行,因为流通只是为了价值增值过程做准备,而这个过程是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10]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了最终的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