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在价值和固有价值

内在价值和固有价值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尔斯顿在其著作《哲学走向荒野》中系统地总结了环境价值,且提出环境价值论。总体来说,诸多的价值可归纳为三种:工具价值、内在价值和固有价值。罗尔斯顿列出的经济价值、生命支撑价值、消遣价值以及科学价值都属于工具性的价值。令人担忧的恰恰是,人类社会在试图用经济价值取代工具价值。内在价值是指它本身有价值而非其可供使用的特征。)这些有关内在价值和固有价值的论述引发了强烈的争论。
内在价值和固有价值_环境伦理学概论

罗尔斯顿(2000)在其著作《哲学走向荒野》中系统地总结了环境价值,且提出环境价值论。他列出的环境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生命支撑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生命价值、多样性与统一性价值、稳定性与自发性价值、辩证的(矛盾斗争的)价值以及宗教象征性价值。在经过论证之后,他慨叹价值走向荒野。英文中荒野一词还有狂乱的意境,哲学走向荒野的提法也说明在环境问题面前,人们的价值观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荒野之中本无道路。

总体来说,诸多的价值可归纳为三种:工具价值、内在价值和固有价值。

工具价值系指该事物有用的功能。比如说石油有重要价值,乃指石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纺织、食品、建筑、交通(衣食住行)等行业离不开它。罗尔斯顿列出的经济价值、生命支撑价值、消遣价值以及科学价值都属于工具性的价值。

人们常用工具价值来论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比如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很多人自然想到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未来潜在的可供使用的基因库。中国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的成功就得益于一种野生水稻的发现(师晓京,2002)。显然,以功利主义为特征的环境经济学在这方面能够大有所为。

从人和其他生命的生命延续的基本需求看,干净的空气、水、食物、栖息地和充足的阳光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东西对我们以及其他生物都具有工具价值。但是,我们不可以用经济价值或者钱来衡量这些东西,因为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所论述,经济价值中必须有人类的劳动。不能参与劳动过程,或者不被承认参与劳动过程的事物,就不具有价值。令人担忧的恰恰是,人类社会在试图用经济价值取代工具价值。食物被区分为干净的(有机食品)和不那么干净的(如转基因的,使用过农药的,使用过化学添加剂的),水也被区分为普通水和瓶装的价格高的矿泉水、纯净水,居民的住所当然有污染轻重之分(前提是人类自己制造的污染)。更严重地,动植物植被当做资源,干净的空气、水、食物、栖息地和充足的阳光对它们尽管也有工具价值,但是没有经济价值。

不幸的是,往往当我们拥有某事物的时候并没有体会到该物的工具价值,往往在失去之后才感到它的宝贵。一个健康的人一般不会感到自己心脏的存在,如果他开始总觉着自己心脏的存在时,他的心脏已经出现问题了。环境也是一样。没有体会到空气、水和阳光的重要性时,说明这几样东西没有问题,体会到了那就说明有问题了。

内在价值是指它本身有价值而非其可供使用的特征。比如民族的历史史诗,它不依赖于人类的工具价值的评价,也不依赖于以它为谋生手段的人的需求。这种价值不是如经济价值那样是人赋予的,而是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的。与工具价值不同,内在价值更多的是道德上的、精神上的、象征意义的、美学的、文学上的或文化上的价值。

面对已失去战争防御功能这个工具价值的长城,每个人的心里产生的情感是不同的,但它对于中国人的象征意义,对于精神上的意义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同样,莫高窟的壁画记录了一个时期的绘画及艺术成就,其内在价值也是无法用如旅游参观价值来衡量的。另外,如友谊、认同感等,如果简单地以工具价值来评价,那就无法构成真正的友谊和认同感了。被出卖的朋友不再是自己的朋友,被原来的朋友出卖之后,你也不再认可他是朋友。

固有价值是指事物本身对它自己为善(或有好处),它独立于任何来自人类的评价。比如,一只不知名的昆虫,它的生命就是它自己的善。它不依赖于来自以它为食的猎食者的可食用之类工具价值的评价。我们可以理解,人是有固有价值的。生命无法用工具价值衡量,恐怕没有正常的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进行命钱交易(交易之后生命失去,金钱归属谁呢?)

这些有关内在价值和固有价值的论述引发了强烈的争论。如罗尔斯顿的“走向荒野”,有关固有价值的论述也在“走向狂乱”。

价值从中文字面上讲,一定是有关人的,是人为约定的意识领域的事物,离开了人就谈不上价值。可是,内在价值和固有价值偏偏要独立于人的评价。谈到价值,一定会有比较,比较的过程就是以某已知物对某未知物进行度量。问题出在哪里呢?

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或者以人为主体而讨论它物的价值,这只能导致更大的困惑。跳出这个限制,转而从它物的角度,以该事物为出发点,为主体进行价值的讨论,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不过,这样做不可避免地要用到移情。

庄子说,“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郭庆藩著,王孝鱼校,2007),可以认为是比较客观地说出了价值主体转化后的价值比较的事实。野猪闯入农户的庄稼地吃庄稼,在它看来,这片庄稼对它是有工具价值的(我们暂且认为野猪如我们一样也有价值判断,或者说这种意境下,观察者的人如野猪一样,处于它的境地)。野猪的价值判断当然不受人类价值判断的约束,事实上人类也不能改变它的价值判断。这就是独立于人的评价的价值判断。

这种主体的转化是否可用于内在价值呢?答案是可以的。

仍以友谊为例。甲乙两人原为朋友。甲出卖了乙,而且乙并不知晓。甲乙之间的友谊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甲看来,乙已经成为甲的工具,原先的友谊这种内在价值已经不存在。乙无法改变甲的这种评价。即使甲因为良心发现向乙忏悔,乙得知被出卖,他们之间的友谊已经打上被出卖的烙印。甲乙双方都无法改变对方对他们之间友谊的评价。

如果我们要承认某事物具有固有价值,首先要承认它自己拥有以自己为主体的价值判断,什么东西对它自己是善的,什么东西对它自己是恶的,之后加上人对该事物的尊重,即对该事物自身之善的尊重,这就构成了人可以理解的固有价值。

不管怎么样,固有价值作为一个沟通人与环境之间联系的术语已经在大量的环境伦理学说中出现,那么考查它的伦理学意义就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有这样一些问题在伦理讨论中要回答:

把固有价值概念从人类社会拓展到生物乃至自然生态系统有无意义?如果有意义,拥有固有价值的判据是什么?固有价值在实践上会产生什么样的伦理学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