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的趋势

资本的趋势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手稿第二篇第一节“资本在其流通过程中的再生产和积累”中作了系统的论述。大机器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的成熟形式,从此,资本主义才取得自己最合适的方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正是消费与剩余价值的必然联系,才导致了现代社会,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全方位过度消费。从历史唯物主义眼光看,这种趋势是内在于资本的,是前资本主义所不可能具有的。
资本的趋势_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当代解读

要真正理解资本的生产性,理解资本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必须首先理解资本的必然趋势,并由此理解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的真正原因。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手稿第二篇第一节“资本在其流通过程中的再生产和积累”中作了系统的论述。

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指事物由于其内在本性决定的事物发展趋向。由于资本是一种追逐剩余价值的自觉力量,是一种利用科学、利用分工和社会结合的自觉力量。因此,与前资本主义相比,资本必然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前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正是这些趋势导致了现代社会的形成。

(1)无限发展生产力的趋势

自货币出现以来,致富欲就代替了贪欲成为推动财富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然而只有在资本主义时期,这种动因才第一次真正转化为现实,成为大规模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如前所述,资本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剩余价值,一种是榨取绝对剩余价值,另一种是榨取相对剩余价值,这两种方式中,具有资本主义典型特征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也就是说,资本主要不是通过延长个别劳动时间和增加个别劳动强度,而是通过精心的组织和管理、通过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去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正是科学和管理,使资本的欲望成为现实。因此,越是财富的发展,也越促使资本更自觉地利用科学和管理,“资本的趋势是,为了增加相对剩余时间,必然把生产力提高到极限”[107]。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指出的:“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108],“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形式是:协作、分工和机器或科学的力量的应用等等”[109],尤其是大机器生产使科学和管理实现了最佳结合,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生产力革命。大机器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的成熟形式,从此,资本主义才取得自己最合适的方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活劳动的地位逐渐被科学和管理所取代。正像马克思所说:“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最大限度否定必要劳动……是资本的必然趋势。劳动资料转变为机器体系,就是这一趋势的实现。……从机器体系随着社会知识和整个生产力的积累而发展来说,代表一般社会劳动的不是劳动,而是资本。社会的生产力是用固定资本来衡量的,它以物的形式存在于固定资本中……只有当……固定资本在生产过程内部作为机器来同劳动相对立的时候,而整个生产过程不是从属于工人的直接技巧,而是表现为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的时候,只有到这个时候,资本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或者说,资本才造成了与自己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可见,资本的趋势是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而直接劳动则被贬低为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在资本的进一步发展中,我们看到:一方面,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另一方面,资本又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110]显然自觉利用科学和管理是资本无限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趋势,现代生产正是由此而蓬勃发展起来的。

(2)全面发展生产与消费的趋势

由于对科学和管理的自觉利用,由此产生了“资本的那种使它不同于以往一切生产阶段的全面趋势”[111],即力求全面地发展生产力的趋势。这种全面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手段则是通过刺激人的全面的消费欲望实现的,对此马克思作了深刻的揭示:“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即以提高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来生产剩余价值……第一,要求扩大现有的消费量;第二,要求把现有的消费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以便造成新的需要;第三,要求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使获得的剩余劳动不单纯是量上的剩余,同时是劳动的质的差别的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样化,本身越来越分化。”[112]其结果是导致整个社会的全面生产和全面消费。在这一过程中,资本的动机是狭隘的。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的:“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113]资本家千方百计地刺激需要、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满足社会的需要,其目的虽是为了狭隘的剩余价值,在客观上却推进了整个社会的全面生产和全面发展。现代社会人们有时用“消费社会”进行比喻,意指消费主导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如果消费与剩余价值无关,资本家又何必要拼命进行全方位的消费宣传呢?正是消费与剩余价值的必然联系,才导致了现代社会,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全方位过度消费。“资本的趋势在于……尽最大可能增加劳动的——或者生产部门的——使用价值的多样化,所以,资本的生产一方面力图发展和提高生产力的强度,一方面又追求劳动部门的无限多样化,也就是追求生产内容的全面性,使自然界的一切领域都服从于生产。”[114]由此必然导致对自然和对人的双重利用和双重开发。为了利用自然,“就要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属性;普遍地交换各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产品和各种不同国家的产品;采用新的方式(人工的)加工自然物,以便赋予它们以新的使用价值;要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地球,以便发现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点”。为了利用人,“同样要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因为要多方面的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这同样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的一个条件”[115]。显然,离开了资本的内在目的和必然趋势,我们就无法理解现代社会生活和消费的多样性和人的能力的全面提升。从历史唯物主义眼光看,这种趋势是内在于资本的,是前资本主义所不可能具有的。因此,尽管资本的目的是狭隘的,但它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却有利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正是基于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马克思曾给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极高的评价,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116]。只有资本主义才第一次推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显然,要使所有这些力量都组合起来,并长期地运作下去,离开了资本是不可能的,“只有资本才具备资本的生产条件,从而才会满足这些条件并力图实现这些条件”[117]。这是理解现代社会生产与消费全面性、能动性、趋势性的基础。

因此,“尽管按照资本自身的本性来说,它是狭隘的,但它力求全面地发展生产力,这样就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前提,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不是为了再生产一定的状态或者最多是扩大这种状态而发展生产力,相反,在这里生产力的自由的、毫无阻碍的、不断进步的和全面的发展本身就是社会的前提,因而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118]。理解资本成为理解这一切的基础。

(3)扩大流通的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流通也随之发展起来。因为,“一切以直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既会减少交换者的人数,也会减少投入流通的交换价值总额,而首先是减少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资本的趋势是(1)不断扩大流通范围;(2)在一切地点把生产变成由资本进行的生产”[119]。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与生活自给自足,因而流通很不发达。而资本的利益决定,必须让资本流向全世界。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市场从而以流通为基础的生产。因此,“生产越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因而越是以交换为基础,交换的物质条件——交通运输工具——对生产来说就越是重要。资本按其本性来说,力求超越一切空间界限。因此,创造交换的物质条件——交通运输工具——对资本来说是极其必要的:用时间去消灭空间”[120]。也就是说,剩余价值产生于生产过程,而不是产生于流通过程,因为“从量上来看,价值通过交换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121]。交换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因而,流通时间越长,资金周转越慢,剩余价值获得就越少,资本的利益驱使资本家发展交通和运输,现代道路、交通,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跨海大桥、集装箱码头等,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时代发展起来的,离开了资本原则,这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不仅如此,为了加快交换,缩短流通时间,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信贷、通讯、网络也迅速发展起来了,因为“流通时间不是资本创造价值的时间,而是资本把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加以实现的时间。……资本的必然趋势是没有流通时间的流通,而这种趋势又是资本的信用和信用业务的基本规定”[122]。现代商业、现代信用、现代通讯、现代传媒正是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资本原则的推动,所有这一切也都是不可想象的。正是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才导致了电话、电报、电影、电视、网络的诞生,导致了银行、股市期货、交易所的蔓延,导致了商店、超市、大卖场的普及,导致了电脑、手机、无线网络的全世界拓展,资本主义给人类带来的文明进步,是以往世世代代都不可想象的。其机制恰恰是通过市场。因此,资本的本性是狭隘的,但通过满足社会需要的机制,它在客观上却导致了现代社会的产生。这种传播文明的趋势也包含着对旧生产方式的改造,“流通时间的缩短(只要这不是由于把产品运往市场所必需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部分地是由于开拓了延续不断的市场,因而是不断扩大的市场;部分地是由于发展了经济关系,发展了资本借以人为地缩短流通时间的那些形式(一切信用形式)。……所以资本的普遍趋势是在一切成为流通的前提,成为流通的生产中心的地点,把这些地点加以同化,也就是把它们变为进行资本化生产的地点或生产资本的地点。这种传布的(传播文明的)趋势是资本特有的——这和以往的生产条件不同”[123]。马克思正是在资本的文明面中发现了现代社会的秘密,以及它的发展趋势。

流通的扩大,本质上也是交往的扩大。互相交换,也就是互相启发、互相竞争,也促进了互相学习。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也产生了精神文明,尤其是精神产品的世界性传播,不仅加快了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而且使落后国家也获得了飞速发展的可能。从这一点讲,交换的发展是一件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发展,这也是中国与其他落后国家必然要纳入市场经济的原因。因此,我们的认识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化。一方面,从经济的驱动力讲,这里最根本的驱动原则依然是资本原则、利润原则、财富原则。也就是说,现代社会一切物质文明的发展,不是根源于人们的良好愿望,而是根源于人们的切身利益,根源于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另一方面,从人类的进步讲,资本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这种进步从动因讲是狭隘的,但从历史进程讲,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124]。因此,对资本必须全面地分析,绝对否定、全面拒绝的态度同样是片面的。

(4)传播文明的趋势

资本的必然趋势还表现在对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对旧生产方式的取代上,亦即“对外贸易的传播文明的作用”[125]

如前所述,资本的本性是追求无限的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一方面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的趋势,同样,它也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交换地点的补充趋势。……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推广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或与资本相适应的生产方式。”[126]因而在资本的概念中不仅包含对工人的欺榨,对各种社会力量和自然力量的整合,同时也包含着对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对旧的生产方式的取代,“到各地追逐黄金使一些地区被发现,使新的国家形成”,从而“把遥远的大陆卷进交换和物质变换的过程。……并把交换的范围扩展到整个地球”[127]。因此,“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对于资本来讲,“任何界限都表现为必须克服的限制。首先,要使生产本身的每一个要素都从属于交换,要消灭直接的、不进入交换的使用价值的生产。也就是说,要用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来代替以前的、从资本的观点来看是原始的生产方式。商业在这里不再表现为各个独立生产部门之间交换它们的多余产品的活动,而是表现为生产本身的实质上包罗一切的前提和要素”[128],“资本按照自己的这种趋势,既要克服民族界限和民族偏见,又要克服流传下来的、在一定界限内闭关自守地满足于现有需要和重复旧生活方式的状况。资本破坏这一切并使之不断革命化,摧毁一切阻碍发展生产力、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129]。资本主义正是凭借着商业、货币而消灭着一切前资本主义社会。“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其结果也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世界性联系,“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130]。这一过程对于落后民族可能是痛苦的,但对于人类却是一种进步,资本不自觉地为人类的未来创造了基础。也正由此,马克思才认为“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在于“它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阶段,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131]

(5)鼓励竞争的趋势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生产,因而它是以分工、交换、货币、私有制为前提的,是以社会成员的孤立化为前提的。这是一种人依赖于物的社会,是一种任何人都必须依赖货币才能生存的社会,因而是互相竞争的社会。无论在劳动与资本之间,还是在劳动者内部或资本家内部,竞争是普遍存在的。人的自然天性和社会天性,人的与时俱进的生存、享受、发展欲望和致富欲望逼迫着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或购买别人的劳动力。交换价值成为至高无上的上帝,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独立于货币。社会上的一切人,包括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医生、律师,凡是一切有能力的人全都卷入了这一争取交换价值的运动。人们拼命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谋取更多的交换价值,这不仅导致了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导致了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世界性流通,导致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广泛的世界性联系,而且导致了人类的普遍竞争和普遍冷漠,导致了绝大多数人的普遍贫困。正像马克思所说:“资本的本质……就是自相排斥,也就是彼此完全漠不关心的许多资本。”[132]在个体普遍孤立化的环境下,资本主义为什么提倡竞争,因为只有竞争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本的利益。资本主义竞争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必须通过市场才能谋得自身的利益,因而它尊重市场交换的自由和平等。但是,资本主义竞争在起点上是不平等的,一方是腰缠万贯的资本家,一方是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工人虽然具有选择资本家的自由,却没有不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他们的竞争从一开始就不是平等的,结果也必然是不平等的。由于资本在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并且每一步都是通过竞争来增值自身的。因此,竞争成为资本主义的生命线。“竞争一般说来是资本贯彻自己的生产方式的手段。”[133]越竞争,对资本越有利,越竞争,工人越贫困,而工人的贫困恰恰是资本增值的最基本前提。因此,只要资本存在,竞争就不会消灭。

竞争不仅是资本保持国内霸权地位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资本拓展国际市场的主要武器。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的必然趋势是在一切地方使生产方式服从自己,使它们受资本的统治。在一定的民族社会内部……资本把任何劳动都变为雇佣劳动……在国外市场方面,资本通过国际竞争来强行传播自己的生产方式。”[134]资本正是通过竞争而称霸世界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说:“自由竞争是建立在资本上的整个资产阶级生产的基础。……是资本的内在本性,是作为许多资本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并得到实现的资本的本质规定……是作为外在必然性表现出来的内在趋势。”[135]也就是说,我们只有把竞争理解为资本主义基础、资本的内在本性、资本的本质规定和资本的内在趋势,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资本主义,理解市场经济,理解现代社会。

由于资本增长的主要方式是谋取相对剩余价值,因而资本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发展生产力的竞争,是利用科学的竞争,是更好地管理和组织的竞争。无论资本的动机是多么狭隘,在客观上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教育、科学、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的发展,有利于人的能力的全面提高,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世界联系的建立,有利于精神产品的利用和传播,还有利于更高的社会形态的形成。从这点讲,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游戏规则”。只要是市场经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否则经济就发展不起来。但是竞争又不是万能的,毕竟竞争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因此,我们必须从一个新的视角去重新理解竞争。一方面在经济领域,我们还必须承认竞争,参与竞争,并利用竞争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在社会领域,在生活领域,我们还必须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去克服竞争的局限性,使社会更加和谐与稳定,这一点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常重要,否则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就没有本质的区别。

在《资本论》手稿中,马克思曾批评一种左的观点:“有些社会主义者则认为,我们需要资本,但不需要资本家,——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在资本的概念中包含着这样一点:劳动的客观条件对劳动来说人格化了”,资本与资本家是不可决然分开的,“资本的概念中包含着资本家。……资本实质上就是资本家”[136]。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是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组织者出现的。同样,竞争也是如此,“只要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使竞争成为多余的东西,因而还这样或那样地不断产生竞争,那末,尽管被统治阶级有消灭竞争、消灭国家和法律的‘意志’,然而它们所想的毕竟是一种不可能的事”[137],“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会不再像可怕的异教神像那样,只有用人头做酒杯才能喝甜美的酒浆”[138]。而在此以前,竞争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采取的态度不是消灭竞争,而是利用竞争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