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与功能

价值与功能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翻译批评的本质、价值与功能1. 翻译批评的本质研究翻译批评首先应该认识翻译批评的本质。常规意义上比较完整的翻译批评应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批评、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作出评论。以上所列定义既包括了权威译学词典对翻译批评概念的界定,也包括了权威翻译批评专著和翻译批评论文对翻译批评本质的阐述。

第一节 翻译批评的本质、价值与功能

1. 翻译批评的本质

研究翻译批评首先应该认识翻译批评的本质。同“什么是翻译”一样,对于“什么是翻译批评”这一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学者们对翻译批评下的定义也见仁见智。下列几个定义是不同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阐释的翻译批评的本质。

(1)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 分析原作,着重了解原作的意图和原作具有的功能;② 分析译者翻译原作的目的、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及译作针对或可能吸引的读者对象;③ 从原作与译作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字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④ 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评价译作,包括译者采取的技巧与译作的质量等方面的内容;⑤ 评价译作在译语文化科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林煌天,1997)

(2)科学意义上的翻译批评。这应当是一种特殊的“推销结构”,也就是说在一定理论(有关语言、文本分析及翻译的理论)指导之下,历史地、客观地、系统地去观照翻译过程与翻译结果,乃至最后反过来观照翻译理论,促使翻译实践,包括翻译理论在内能够与翻译历史的规律所指同向发展。(许钧,袁筱一,1997)

(3)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刘树森,1997)

(4)翻译批评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实践手段和理论目标的精神活动,是审美评价与科学判断的有机统一。概括地说,翻译批评是按照文学翻译的审美原则,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具体的翻译现象(译本或译论)进行的科学的评价活动。(郑海凌,2000)

(5)翻译批评是批评者运用批评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对译文、译事、译者、译评等所进行的评论,目的是提高译文质量与人才培养的水平,推动翻译学的发展。(邵成军,2003)

(6)“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一个基本环节。”(纽马克)它是一种具有一定实践手段和理论目标的精神活动,是从一定的价值观念出发,对具体的翻译现象(包括译作和译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术活动,是审美评价与科学判断的有机统一。翻译批评的任务是以一定的翻译标准为准绳,以科学的方法对一本或译论的艺术价值或科学价值进行判断,对其不足之处进行理论上的鉴别,特别是检视翻译实践的跨文化交际效果,从中探索译者的审美境界、科学视野和艺术技巧,以提高译者和读者的鉴别能力。(方梦之,2004)

(7)翻译批评主要针对具体的译作或与译作有关的某种翻译现象所发的评论,“批评”与“评论”在此基本同义。因此,翻译批评可以是鉴赏,也可以是指出错误式的批评,还可以是理论性的研究,借批评某种现象说明某个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翻译研究只要与具体译作、译者或某个具体的翻译现象相关,都具有翻译批评的性质。(杨晓荣,2005)

(8)常规意义上比较完整的翻译批评应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批评、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作出评论。(杨晓荣,2006)

以上所列定义既包括了权威译学词典对翻译批评概念的界定,也包括了权威翻译批评专著和翻译批评论文对翻译批评本质的阐述。有对翻译批评的定义专业而且全面的解释,也有避开深奥的学术语言,精炼、通俗易懂的介绍。根据这八种有代表性的定义,不难得出翻译批评所包含的几个要点:(1)翻译批评是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翻译批评的目的是提高翻译质量,提高翻译教学水平以及推动翻译学的发展;(3)翻译批评必定包括主体与客体。主体可以是专家、从事翻译职业者、翻译读者等广泛人士。客体不仅包括翻译作品本身,还包括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等诸多方面;(4)翻译批评的进行应当有相应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的一般性评价具有局限性,往往很难对翻译学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翻译与文学创作都是人类的主观意识活动。因此,翻译批评便同文学批评一样,伴随着翻译活动孕育而生。翻译批评与文学批评的联系十分紧密。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原创作品,而翻译批评的对象是对原作理解基础上再创造出的翻译作品。文学批评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文学作品文化内涵的阐释,揭示现实生活的意义、价值和趋向,引导人们的精神走向,促进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而翻译批评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翻译作品质量的提高,保证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虽然二者有细微的差别,但是翻译批评与文学批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可以理解为一种广义的阅读,并从阅读出发达到研究的高度,其中涵盖了鉴赏、阐释、评论三个过程。鉴赏、阐释、评论三者都是从主体出发面对文本的接受和评价行为,不论是“具体评价”还是“总体评价”,都依赖并建立在阅读、理解和对话的基础上,因此,翻译批评在读者与文本之间以一种普遍的“理解-对话”形式存在。

同文学批评一样,翻译批评的产生对于翻译活动来讲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谓其必然,是因为人们会在阅读翻译作品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其进行品评鉴赏,对比分析,也就必然有部分读者试图对其进行口头的或书面的评价,只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批评要以一定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理论为背景和基础,对各种翻译作品、翻译现象或翻译思潮等进行分析、阐释与评论。它既是一种高层次的翻译接受活动,又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地位的翻译研究活动。具有自律性和他律性的双重特征。谓其必要,许钧和穆雷在其著作《翻译学概论》中作了很好的总结:“翻译批评的根本任务是引导翻译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翻译实践需要指导,翻译现象需要辨析,翻译作品需要评价,翻译队伍需要扶持,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翻译批评。在翻译质量、翻译风气甚至翻译道德不断遭受质疑的今天,开展科学的翻译批评对保证翻译实践的健康、理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钧、穆雷,2009)

加拿大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斯诺洛普·弗莱在其著作《批评之路》的开篇就明确指出:“我需要的批评道路是一种批评的理论,它首先要说明文学经验的主要现象,其次要引导对文学在整个文明中的地位的某种看法。”“我拒绝这样的看法:‘批评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因为那显然是无稽之谈。批评是文学的理论,而不是文学实践中的一个次要的和非基本的因素。’”(弗莱,1998)诚如以上弗莱对文学批评的论述,翻译批评同样不能充当翻译的附属品,也不能被简单的视为应用翻译学的一个分支,而应该被理解为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连接在一起的关键桥梁。

2. 翻译批评的价值与功能

翻译批评的正确引导还可以避免翻译界两个不好的倾向:“一是大量进行盲目的实践,二是不断制造空洞的理论。”(转引自肖维青,2010)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2005)曾说过:“翻译批评是一门实证性的知性的审美认识活动。”翻译批评的对象往往是具体的翻译作品或翻译现象,这体现了它的实践性。如果一个翻译批评学者脱离实践,不对具体的译作、译者、译论进行分析、比较、演绎等,而是凭空臆造翻译批评的某种理论,其得出的结论可想而知是不可靠的,不能令人信服。同时,翻译批评的实践过程又必须以各种翻译或翻译批评理论为基础,对翻译作品进行理论性的分析、评价,做到能够有效引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避免随意的偏译、误译。正如姜治文和文军所阐述的,“理论之于批评,犹如钢材之于利刃;好刃必须好钢造,方能雪亮锋利。批评之于翻译实践,犹如修枝之于果树;果树只有去芜存菁,方能结出优质果实。”(转引自姜治文、文军,2002)这段文字生动而形象的道出了批评理论对翻译批评的引导作用,也强调了翻译批评对翻译学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译者与批评者都应十分重视翻译批评的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从当前的翻译批评现状来看,人们对翻译批评的性质存在不同的认识。俄国诗人普希金认为:“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转引自肖维青,2010)而德国文学评论家赫尔德认为:“批评主要是一个达到移情、同化和产生某种直觉的非理性的东西的过程。”(转引自肖维青,2010)比较两人的观点,普希金的批评观中心点落在科学上,他认为批评是一门科学,具有科学性。而赫尔德强调批评是非理性的,个人感受为主,具有艺术性。实际上,两人的观点综合起来才更完善,也就是说翻译批评既具有科学性,有具有艺术性。

“翻译批评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立足于其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没有自主理论体系作为依托的翻译批评是非理性的,不仅不能履行自身的使命,还将阻碍翻译及翻译理论的发展。”(刘云红,2008)从早期的翻译批评活动来看,翻译批评主要是主观、随意的,偏重其艺术性。20世纪以来,翻译批评对方法论的探求和应用明显增加,从而促使翻译批评走向科学化,弥补了仅凭批评者个人的好恶和情感偏向而产生的偏激评价对翻译发展的不良影响。

从文学翻译角度来看,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和艺术性内容。因此,文学翻译批评不可避免的要涉及批评者的主观性判断和艺术性体现。可以发现,除了常见的论说式批评以外,还有其他许多种丰富多彩的批评表达形式,这同时也为翻译批评增添了艺术色彩。从这个方面讲,翻译批评注重科学性,但也不能完全遵循科学性,简单地用固定的理论框架生搬硬套,用死板的数据给出批评文章也是对翻译作品的不负责任。总而言之,在翻译批评实践中,既需要注重运用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的科学式批评,也需要融入真情实感的表现形式丰富,灵活的艺术性批评。将二者有机结合,就更能达到理想的批评效果。

通过以上对翻译批评本质与性质的阐述不难发现,翻译批评对译者和译作具有激励和督促的功能,即引导作用,这也是翻译批评最重要的功能。对已有译本进行分析,指出其与翻译历史、与语言文化历史相符或不相符之处,为译者提供学习、揣摩的范例,帮助译者提高翻译理论修养和翻译实践水平,并且激励译者不断努力,开启复译的空间,翻译出优秀的作品;批评也能够打击粗制滥造,有针对性地批评典型的粗劣译作,指出其中的弊病,避免质量低劣的译作问世泛滥,并有助于改善翻译界良莠不齐的状况,保证翻译质量,促进翻译理论深化,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推动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

批评对译者产生激励和督促功能的同时,也可以对读者起到引导作用,即导读作用。“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总是为读者而创作,未被阅读的作品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许钧,2009)翻译作品如文学作品一样,只有在译者与读者的相互对话中才得以存在。译作的价值要在读者的阅读、鉴赏、评价等一系列过程中才得以实现。因此,翻译批评必须充分重视作为翻译最终服务对象的读者的重要地位。我们不断的在强调,翻译不能被简单地视为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需要关照两种或多种文化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正确理解原作的意义,并且要充分考虑读者群的特点和需要,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某些翻译方法和技巧,使原作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得到交流、展现、完善与延续。翻译批评绝不是简单地评判“好”与“坏”的活动,批评者也不是必须有超出译者与读者之上的翻译水平的权威,批评者的责任不仅在于给予译者翻译上的参考,也在于给予读者一个欣赏原作、品评译作的角度。批评者凭借自己的审美感悟能力和翻译专业知识向读者传达自身阅读原文和译作的感受和审美体验,为读者提供一种或几种理解原作意义和译作意义的可能性,并鼓励和引导读者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译作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创造性解读,有利于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前面已经提到翻译批评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艺术性,这就决定了翻译批评不单单是一种客观、抽象的科学活动,更是一种富有艺术情趣的审美活动。“文学翻译批评的任务是评价译者审美再现的效果。这种评价不能像做数学一样精确,但批评者可根据美学原理及自己的审美意识与审美体验,对原文与译文的审美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认识作者与译者的审美情趣,评价译者再现原文美的手法与功力,探索文学翻译中审美再现的规律。”(陈宏微,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