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力对吗

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力对吗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非常重视科学技术。这说明,科学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并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认识。科学是认识,是人的精神活动,是人脑的微观物质活动。技术是实践活动,是人改造客观对象的行为。所以,科学技术是人劳动的产物,归并于人的劳动生产力。因此,从科学是把握抽象劳动过程的劳动的意义上说,科学工作是抽象劳动。科学成果是具体劳动的前提。人依据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依据科学认识行动,进行财富的创造。

一、科学和技术是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产物

马克思非常重视科学技术。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3)马克思说:“直接劳动时间的量,已耗费的劳动量是财富生产的决定因素。但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4)

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科学技术与价值创造的关系认识得不十分清楚,以至于有时重视科学技术,有时不重视科学技术,没有建立起科技立国的长久方略。事实证明,什么时候重视科学技术,社会主义建设就突飞猛进,什么时候不重视科学技术,社会主义建设就遭受挫折。1931年2月斯大林曾提出“技术决定一切”(5)的口号,虽然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经济大萧条中,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却飞速发展。通过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察,针对“文化大革命”中不重视科学技术、不尊重科学技术人员的情况,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个论断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6)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使中国的经济虽然在资本主义金融危机迅猛袭来的时候,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

1.科学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

能够用抽象的方法认识和把握客观存在,并把这种认识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别人,是人的特殊本领。人们认识事物,一是认识它的本体,认识它的客观实在性;二是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包括内部结构的联结方式;三是认识事物外部的联系、联系方式以及数量关系;四是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科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人对人、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存在、结构、数量、相互关系及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这种被正确认识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被称为学科。如果是不正确的认识,我们称之为非科学。如果明知是非科学而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把它说成是科学,就是伪科学。非科学是达到科学的成功之路,人类就是在不断地碰壁中达到科学认识的。伪科学是打着科学的旗号欺骗人,有欺骗的故意。有时候某种科学知识暂时不被人们所承认,或被认为是非科学甚至是伪科学,但后来却被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又得到了承认。这说明,科学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并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认识。

2.技术是人们转变客观事物存在状态的实践活动。

自然科学研究中,要证明某种认识是不是科学的,大多要经过实验室验证。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由于社会科学的特殊性,无法通过实验室验证,而需要通过社会试点进行验证。无论是自然科学的实验室验证还是社会科学的试点验证过程,都是很复杂的。在自然科学验证过程中,需要一系列设备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在社会科学验证过程中,也需要正确的实践方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践性操作方法就是技术。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技术是依据科学认识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转变客观事物存在状态为人所利用的实践活动。

3.科学是一般生产力。

科学是认识,是人的精神活动,是人脑的微观物质活动。技术是实践活动,是人改造客观对象的行为。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人在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改造客观事物的力度,创造更多的可使用财富。所以,科学技术是人劳动的产物,归并于人的劳动生产力。

从劳动的方式方面来说,科学工作是一种脑力劳动。由于脑力劳动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劳动,所以人们往往把科学工作归于一般劳动、抽象劳动。马克思曾说:“一般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7)从事物的过程即事物的一般性来说,任何事物都有过程,劳动也不例外。一般劳动不是具体劳动,是劳动过程的抽象,人们从事任何具体劳动都必然经历一个过程,人们把这个过程视为劳动的一般性。人们对劳动的一般性是以抽象的形式把握的,人们认识事物的结构、数量、关系、规律也是用脑力在微观分子水平把握的,任何知识都是通过人的艰苦认识、通过脑力劳动获得的,人们通过脑力劳动把握事物的一般性,人们把通过脑力劳动所获得的知识归并于一般劳动。因此,从科学是把握抽象劳动过程的劳动的意义上说,科学工作是抽象劳动。但是,如果从科学劳动是一种人脑的微观物质变化,从微观的物质活动方面来说,科学工作与其他的具体劳动一样,也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科学劳动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这在第三章已经论述过了。

从一般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关系方面来说,由于科学成果是人关于事物一般性的认识,所以体现在具体劳动中。科学成果是具体劳动的前提。人要变无用事物为有用事物,需要正确的认识,需要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行动,因而正确的认识就成为人的正确行为的前提,成为人的一般劳动能力。

生产力是指创造财富多或少的能力。从人的劳动实践方面来说,人的一般劳动能力通过劳动实践活动转化为具体生产力。一般生产力与具体生产力相结合,表现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具体的产品。

从财富形成的角度看,生产力分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自然生产力是指自然界生产有用事物的力量,劳动生产力是指人控制自然的能力,在自然基础上的创造能力,在某一范围或领域内,人们改造自然所能达到的程度,是人类转变自然存在状态的特有力量。自然生产力与劳动生产力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人类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创造,人们往往把自然生产力并入劳动生产力。这在第八章已经讨论过了。

劳动生产力仅仅属于人。一方面,人通过具体行为创造具体财富,这是具体生产力;另一方面,人有科学认识的能力。人依据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依据科学认识行动,进行财富的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文明时代,是人在科学认识的指导下进行财富创造的结果。

正因为人有把握一般的特殊能力,所以科学这种一般生产力,一方面,可以在现实的人中产生,例如今人会在实践中发现并认识自然界、自然规律、社会、社会规律,这种发现和认识是人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前提。这种认识是人的脑力劳动的结果,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的;另一方面,今人能够继承前人以抽象的形式表达的认识结果。这种一般生产力的继承性是人类生产快速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前人的知识积累,没有牛顿力学、法拉第电学、现代力学、量子力学以及数学、化学等等科学的发展,没有后人对前人科学知识的继承,没有人们在对前人知识继承基础上的具体劳动创造,人类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更好的、更方便的可用财实,例如没有第一台笨重的电脑的出现,就不可能有互联网的产生。前人一般劳动和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一般生产力和具体生产力,可以通过言传身教,通过书籍记载,也可以通过实物传给后人。前人传给后人特别是通过书籍传给后人的生产力,是一般生产力。它的存在形态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是人类共同的,不是哪个个人、阶级、团体特有的。

从生产力的起源上讲,是先有具体的生产力才有一般生产力,是人们先进行具体劳动,在劳动中认识自然,积累知识和经验,再用于改造自然。但是,在后人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时,却是先接受一般生产力,再进行具体劳动。只有把一般生产力用于具体劳动,才能发生实在的财富创造过程。一般生产力的特点是通过人转化为多种具体劳动,最终转化为多种具体的生产力。

生产力有个人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之分。一般来说,当说到个别生产力时,多指个人生产力。当说到生产力时,多指社会生产力,而且多指平均社会生产力。个别生产力的提高就是个别人有了新发现、新发明并把它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或者是个人掌握了别人的新发现、新发明并把它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就是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程是:个别生产力提高后,这种较高的生产力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效仿,致全社会平均生产力普遍提高,使全社会的价值创造和使用价值的创造量大大增加。如此反复,社会即向前发展到更高的程度。

生产力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生产力是指新的可使使用价值的创造总量增加,使社会生活质量超出社会平均水平的生产方法和手段。简言之,是新生产力。反之,就是落后的生产力,是旧生产力。先进和落后是相对的,先进生产力都是在旧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发展的。新生产力是新的发明、新的创造以及新发明新创造的推广、普及和应用。当新生产力扩展至全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并占统治地位时,新的生产方式就必然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就是适宜新生产力发展的新条件、新制度、新环境。在发展生产力时,我们要赶超先进,立足创新,同时不忘记继承,要在分析、辨别、批判中继承。我们要明白,现在发明电脑是科学技术,远古时期人类钻木取火也是科学技术,现在的合金钢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古代的青铜器也是科学技术的产物。作为把握事物一般性的知识,通过前后代人的传承,使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马克思说得明白:科学劳动“部分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8)科学技术既然是无数代人劳动的结果,我们怎么能以科学技术进步而否定劳动价值论呢?

我们衡量某一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多是就他们的一般劳动生产力而言的,当然也要看他们以一般生产力转化为具体生产力财富实现的量、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事物的使用方便程度以及人们的幸福感所表达的生产状况。例如,有的国家曾经因为有丰富的石油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高,但在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还不太先进,我们就不认为他们的生产力水平高。工业国家和农业国家相比,我们会认为工业国家生产力水平高。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生产水平的条件下所展现出来的生产状况。生产力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要依生产力发展的动态平均化水平来衡量。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提高生产力的平均化水平,使社会财富的总量增加。

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例如,在太空育种,将得到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更适合人类使用的食物新品种,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人人都到太空育种。劳动生产力毕竟是人类的事,因而也必然受到人们相互关系的制约,受到社会制度、阶级关系、人的认识水平、权力结构和运行方式等因素的制约。例如,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利用强权禁锢人们的思想,视一些科技发明为“奇计淫巧”而致其湮灭,因而中国虽有四大发明,但终究也没有发展成为科技强国。有人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是由于中国缺乏演绎逻辑。其实,即使中国有了演绎逻辑产生了某些科学技术成果,但如果科学技术成果不能给人带来较多的利益,这些科学技术成果还是会悄然湮灭的。而读四书五经却可以升官,升官是获得较多利益的捷径,所以,人们热衷于当官。在改革开放后,人们视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我国的发明创造多了起来,使劳动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注意到了影响生产力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人们对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视,就是人们认为教育、文化事业是可以转化为具体生产力的行业。但由于习惯的惯性作用和现实状况,使得人们还对于当官趋之若鹜。所以,要想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把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的产业化作为政府重要职责之一。比如在国家电视台开设专利频道推广专利技术,加大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扶持力度等等,使科学技术人员通过发明创造获取更多利益。

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在劳动中表现出来,在一定时间内劳动所产生的效率是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有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之分。个别劳动者依自己的生产条件进行劳动,以他的劳动时间计算的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以全社会的劳动时间计算的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随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后,以时间为价值计量标准的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发展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人们的普遍追求。但人和人追求的目的不一样。有人是为了自己幸福,为了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而追求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有人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普遍幸福,为了贡献更多的价值而追求高的劳动生产率。由于目的不一样,手段也不一样。有人以损害劳动者利益和健康的方法求一时生产率的提高,有人以保护劳动者利益和健康的方法求长久性生产率的提高。因为为什么提高效率和怎样提高效率的目的和方法有天壤之别,所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追求片面政绩的发展观或损人利己的发展观也就有了根本区别。

发展劳动生产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创新,二靠继承,这两种办法都要依靠人的能力的提高。科学是人创立、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只有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才是正确的。因此,只有像钱学森、袁隆平、王选等等为人类幸福奋斗不息的科学家,才是大家学习的榜样。那些发明细菌武器、化学武器核武器杀人武器用于掠夺战争的科学家,是人们要抛弃的。他们没有把科学用于人类的幸福,而是制造着人类的不幸,制造着人类的痛苦,他们在人类的痛苦中获得了物质享受,很可耻。不论他们有多高的声望,人们都不要崇拜他们。要不断形成谴责他们的风气和氛围,使科学家们不为侵略战争服务。如果在受到了拥有先进杀人武器的国家或人群威胁的时候,研制先进武器以抵抗侵略的科学家是应该受到人们尊敬的。还有一些科学造假者,沽名钓誉,虽然他们也为人们所不齿,但他们比发明杀人武器的科学家的危害要小。在我的权力理论中,制造杀人武器和造假的科学家的能力,是人类要消除的社会合力的负向力。(9)如果世界各国都减少军费开支,把节余的财富全部用于发展生产,世界的发展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可是,现在的世界却让军备竞赛、不义战争搞得筋疲力尽。这既与掌权者的不道德,与支持侵略战争的民众素质有极大关系,也与十分自私的科学家有极大关系。因此,胡锦涛同志提出创建“和谐世界”的意义十分重大。有人之所以要发动掠夺战争,要制造杀人武器,就是由于他们要掠夺资源和劳动力,掠夺财富为自己所享用。这是私有制的恶果。要想消灭战争,消灭贫困,消除社会不公现象,实现资源共享、知识共享、物化劳动共享,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实现个人所有制,提高全世界劳动生产力水平。

4.技术是具体生产力。

由于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只有转化为具体生产力,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因而科学在发挥作用时的形式都是具体的,都是依靠技术转化的。技术是具体的生产力。人们在运用技术前对技术规程的记录,对运用技术方法步骤的设计,也是科学,也是一般生产力。

5.科学技术与财富创造。

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利用技术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践,是为了转变事物存在的状态,变不能被人利用的事物为可以被人利用的事物,这就是财富的创造。

科学与技术的分离与结合都是财富创造的实践需要。由于人的生命有限,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有限,因而人们需要进行分工,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进行思维和认识,一部分人专门从事体力操作和实践。当人们把科学的认识付诸实践时,必须要采用一定的技术,借助于既有的天然或人工工具进行创造或创新。因而,财富创造的实际需要引起了科学与技术分离,共同创造财富的需要使科学与技术结合。

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创造财富,这本来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常态,但由于统治者垄断了教育,使一部分人不能接受前人或他人的科学知识,只能依靠天然的体力劳动创造财富,致使财富创造的效率低下,加之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非常困难,因而也就有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这种观念一经形成,如果社会私有制经济结构不改变,人们对科学技术如何创造财富的原理不了解,这种观念也就难以改变。只有当人们明白了财富创造一般原理,知道了社会生产使科学和技术结合得更加紧密以及私有制被个人所有制所替代、一般人都能接受到较高程度教育的时候,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明显分界才会逐步被淡化,直至消失。我们要把科学认识活动理解为“总体劳动”中的一部分,把科学家理解为“总体工人”中的一部分,科学家与技术工人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有的科学家不仅认识能力很强,而且动手能力也很强。有的技术工人不仅动手能力很强,而且勤于思考,也有很多发明创造。这样的科学家和技术工人都是科学思维和实践活动的完美结合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原本就是不可分的,科学家和技术工人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只是由于科学成果以其独特的形态存在,才使人们看不清二者的关系。又由于有的人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绝对对立,使我们不敢承认事物抽象的独特形态,不知道科学认识就是把握劳动一般的劳动,才使我们长期不能正确处理科学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包括技术劳动者的相互关系,不知道将来的社会人都将变为像袁隆平那样的知识农民,像许振超(10)那样的技术工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