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结构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结构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手稿有许多散失,现整理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手稿》均不是完整的原手稿。在1932年全文发表《手稿》时,编者把它放在《手稿》的开头了。《手稿》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哲学著作。《手稿》的哲学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种情况往往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和歧义,这是阅读《手稿》时应该注意的。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世界

第三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结构

《手稿》一书是由序言、笔记本Ⅰ、[笔记本ⅠⅠ]和[笔记本ⅠⅠⅠ]组成。全文约11万字。全文的总标题以及放在方括号里的小标题都是编者后加的。原手稿有许多散失,现整理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手稿》均不是完整的原手稿。这篇序言原来是放在《第三手稿》的第三部分。在1932年全文发表《手稿》时,编者把它放在《手稿》的开头了。在序言里主要说明了马克思写作本书的目的、计划和内容,同时表明了马克思对待布·鲍威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态度,提出了全面剖析黑格尔哲学的必要性。

[笔记本Ⅰ]共分为四个部分: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这前三个标题是马克思手稿原有的,最后标题是由编者加的。在阅读的过程中,马克思对这三个议题同时进行的摘录,在三个标题下满满写上了从斯密等人著作中精心整理出来的重要段落,并对它们作了批判性分析。最后的[异化劳动]这一部分,是马克思对自己这一时期研究资产阶级经济学成果的哲学概括,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可以说异化劳动是《手稿》最核心的部分,所以“异化劳动”理论就成了这一时期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武器。

[笔记本ⅠⅠ]只有私有财产的关系这一项内容。[笔记本ⅠⅠ],是一本已经遗失的一本笔记的结尾部分。它只保留了最后的4页(第40—43页),原来没有标题,[私有财产的关系]这一标题是编者加的。从残存的这几页的内容来看,它是对[笔记本Ⅰ]的补充,是对异化劳动这一思想的深化、发挥。主要内容有: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混淆资本与劳动本质区别的观点的批判,进一步揭示了劳动与资本的对立;分析了私有财产形式的发展,论证了土地所有权和资本的对立统一;最后,概括了私有财产运动。

[笔记本ⅠⅠⅠ]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私有财产和需要]、[分工]、[货币]。[私有财产和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两部分是对[笔记本ⅠⅠ]的补充。[笔记本ⅠⅠⅠ]的主要部分虽说只是作为[笔记本ⅠⅠ]的补充,实际上系统地发挥和阐述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部分中,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同时,也升华了自己对辩证法的认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这是马克思学说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由此我们知道了,《手稿》虽然是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的,保存得也不完整,但它们在思想内容上却形成了一个严谨的整体。它既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第一个大纲,同时也是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首次较全面的深刻批判,体现了马克思在巴黎时期把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的特征。

从形式上看,《手稿》的各个部分似乎缺乏内在联系,但就其思想内容来看,是有内在联系的,并且反映了当时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和理论研究的基本线索。它的理论结构和思想逻辑是:从评价资产阶级经济学入手,并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提出并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进而以“异化劳动”概念为理论基础分析和论述私有财产的本质以及对它的扬弃,阐述了共产主义理论,然后具体地分析了需要、分工、货币等经济问题,最后批判黑格尔哲学,并为“异化劳动”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提供了哲学的根据。按《手稿》的理论内容可分为相互联系着的三个基本方面:第一,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评述和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分析,论证了“异化劳动”概念,并以“异化劳动”概念为核心,论述了正在形成中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第二,以“异化劳动”为理论基础,分析批判各种空想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阐述了正在形成中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点。第三,全面批判黑格尔哲学,以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为中心,阐述了正在形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手稿》展现了正在形成中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手稿》的主题是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探索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为共产主义提供理论根据。“异化劳动”是贯穿全书的核心的基本概念,是全书阐述得最为突出的一个理论问题。它既是《手稿》中阐述的哲学问题、政治经济学问题和共产主义问题的共同的理论基础,又是把这三个部分统一起来的纽带。

《手稿》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哲学著作。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全面地批判,揭示了黑格尔哲学中所包括的积极因素。同时提出和阐述了一系列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其中特别是对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阐述得十分深刻,甚至是本书所独有的。《手稿》不仅展现了马克思在法国研究经济学所取得的成果,也集中地展现了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在哲学上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它特别具体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与继承的关系。《手稿》的哲学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手稿》是马克思思想转变时期的理论成果,由于它尚不是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因而,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这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里还只是胚胎、萌芽。在《手稿》中,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基本理论尚未最后形成,有些地方还存在着旧的理论影响,存在着术语与思想内容的不协调,即用旧的术语表达新的思想。此外,在问题的论述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思辨的色彩。这种情况往往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和歧义,这是阅读《手稿》时应该注意的。

《手稿》既不是一部完成的著作,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待发表的手稿,而是马克思供自己研究与写作用的手记。《手稿》中有的地方只是摘录或复述别人的观点,有的地方针对摘录的内容和观点提出自己的分析、评述,有些地方则主要是提出问题而未展开。在对自己思想观点的阐述上,有些地方比较系统、详细、具体,有的地方则写得很扼要、很概括、很简练,带有纲要性,但简练的文字都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思想,这也是《手稿》的一个重要特点。《手稿》体现马克思钻研问题、进行理论探索的实际过程,是马克思酝酿和确立系统理论过程中沉思的记录;是克服、批判、吸收旧理论,创立新理论过程中的具体记录。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世界观的诞生地和秘密,是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起源。认真学习和研究《手稿》,领会它的精神实质,正确评价它的理论意义与历史意义,不仅对于我们具体地了解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实际思想过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我们在当代坚持和沿着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