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对人类历史作出如下的全新结论:“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指出人是“生活在社会、世界和自然界中有眼睛、耳朵等等的属人的和自然的主体”,也是“可以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之主体的自为的存在”[16]。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_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当代解读

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对人类历史作出如下的全新结论:“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13]也就是说,只有以劳动为基础才能真正理解人类历史。正是在这里,马克思决定性地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成为理解人类历史的第一人。一切从精神出发,从直观出发,从直观对象出发的历史观都被马克思超越了,人类历史第一次奠定在人的劳动基础之上。

劳动构成理解人类历史的基础性范畴,那么人为什么要劳动呢?马克思认为这是由人的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决定的,是由人的生命需求和人的生存环境决定的,而以往一切思想家的根本缺陷不是离开了现实的人,就是离开人实践,离开人的生存环境谈历史,因而历史的本质被长期遮蔽了。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认为以前的一切旧哲学过时了,实践告诉马克思,“必须把哲学搁在一旁!须要跳出哲学的圈子,并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去研究现实”[14]

劳动构成理解人类历史的基础,但劳动不是人类必须再劳动的根源,这个根源在人本身,“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和基础”[15]。只有从人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理解历史过程的能动性,人才是推进历史发展的真正主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指出人是“生活在社会、世界和自然界中有眼睛、耳朵等等的属人的和自然的主体”,也是“可以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之主体的自为的存在”[16]。人既是“劳动的(进行生产的)主体(或再生产自身的主体)”,也是“社会联系的主体”[17]。在《资本论》三大手稿中再一次确认“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都是一样的”[18]。离开了人这一主体就不可能理解历史,马克思历史观的奠基正是由此开始的。

为了划清与德国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界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从六个方面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历史主体理论,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一方面赋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是作为秉赋和能力,作为情欲在他身上存在的;另一方面,作为自然的、有形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人和动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他的情欲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在他之外存在着的。我靠自然界来生活,因此,人又是有所需求存在物”[19]。这种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构成了人之为人的第一方面。在这一小段话里,马克思对人的自然存在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辟分析:一方面,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人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自然存在物,是一种有自然力、生命力,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因而具有情欲、秉赋和能力;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人是一种自然的、有形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因而也是受动的、受制约和受限制的存在物,是有所需求的存在物。这种对人的存在论分析,本质上就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第一个存在物的分析,因而是对第一个社会存在的分析。由于能动与受动两种属性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因而也就辩证地揭示了人类历史的能动性源泉,人因需要而实践,人的实践一方面满足了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创造出新的需要,从而推动人的新的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发展。因而劳动是以人的需要和存在为前提的。

其次,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的存在物”。个人的思想和实践是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进行的,“社会的性质是整个运动的普遍的性质。正像社会本身创造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创造着社会。人的活动及其成果的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存在才成为人的属人的存在”[20]。因此,任何个体不仅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而且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从孤立的个人出发是不能理解历史的,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了人的能动与受动两类活动的社会性质,指出了个人与社会的不可分割性,指出了人的自然存在或人的动物存在在劳动基础上上升为人的存在的社会条件。

最后,由于任何个体都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因此,真正的历史主体,必然是个体性与整体性(群体性)的统一。也就是说,任何个人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任何个人的活动和享受,都是以整个人类的发展为背景的。既要反对仅仅把孤立的个体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本主义历史观,又要反对简单地把社会作为抽象的主体与个体相对立。马克思特别强调指出:“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作为抽象物同个人对立起来”,“如果说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和现实的、单个社会存在物,那么,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可以被思考和感知的社会之主体的自为存在”[21]。任何一种个体的能力本质上是以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为背景的,他是人类世世代代文化传承的结果,而社会不是人之外的抽象或独立实体,社会不过是结合起来的人本身,社会力量本质上就是结合起来的人的力量。

因此,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必然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离开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历史主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