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抽象物质到具体的物

从抽象物质到具体的物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看到,当代西方的一些学者非常敏锐地注意到并揭示出马克思物质观的实践意向和革命意向。而传统的哲学教科书满足于抽象地谈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类旧唯物主义者早已提出的命题,必定会耽搁对马克思物质观的这种根本性意向的把握。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不是通过抽象物质,而是通过具体的物来引申出价值的概念的。

第一节 从抽象物质到具体的物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视野里,马克思的物质观可以表述如下:世界统一于物质(亦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些表述看起来是明晰的、严密的,实际上却停留在旧唯物主义的水平上,抹去了马克思的物质理论的实践性的、革命性的内涵,把它抽象化为大学和研究所里的高头讲章。事实上,传统哲学教科书所叙述的这种物质观正是马克思早就批评过的“抽象物质”观。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这样写道:“工业是自然界同人之间,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因此,如果把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那么,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也就可以理解了;因此,自然科学将失去它的抽象物质的或者不如说是唯心主义的方向,并且将成为人的科学的基础,正象它现在已经——尽管以异化的形式——成了真正人的生活的基础一样”。[2]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提出了“工业”这一极为重要的概念,并把它理解为使自然科学的研究得以摆脱“抽象物质的”错误的研究方向的不可或缺的媒介。在马克思看来,传统的自然科学通常是以脱离对工业的考察的方式来研究自然界的,所以他们描绘的自然界不过是与人的活动相分离的抽象的自然界或抽象的物质世界。事实上,现实的自然界是经过工业媒介的自然界,现实的物质是经过人的生产劳动媒介的物质,即生产劳动中不可或缺的各种要素,而工业并不是别的东西,它正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本,正是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人的生产劳动的具体表现。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那种排除历史过程的、抽象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的缺点,每当它的代表越出自己的专业范围时,就在他们的抽象的和唯心主义的观念中立刻显露出来。”[3]这就表明,马克思的物质观与以往一切哲学家(不管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的根本差异在于:马克思从不脱离人的活动抽象地谈论物质,亦即从不像传统的哲学教科书那样,高谈世界的物质性。马克思总是从人所从事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出发,历史地探讨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具体的物(在资本主义经济方式中表现为商品),并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所造成的普遍的“物化”(Verdinglichung)现象或“商品拜物教”(Fetischismus)现象进行批判性的考察。

应该看到,当代西方的一些学者非常敏锐地注意到并揭示出马克思物质观的实践意向和革命意向。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物质观的要旨并不是坐在课堂里大谈“世界统一于物质”这类同样可以在旧唯物主义者那里找到的空洞的教条,而是通过对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的披露,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从而促使其以实践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社会。葛兰西在谈到马克思哲学时指出:“显然,对于实践哲学来说,物质不应当从它在自然科学中获得的意义上去理解……也不应当从各种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中发现的任何意义上去理解。虽然人们可以考察构成物质本身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等)属性,但只是在它们成为生产的‘经济要素’的范围之内。所以,不应当就物质自身来考察物质,而必须把它作为社会地、历史地组织起来的东西加以考察,而自然科学也应当相应地被看作一个历史范畴,一种人类关系。”[4]施密特在他的代表作《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说物质是存在的最高的原则是不可能的,这不仅因为从事劳动的主体通过自身中介了自然材料,而且在生产中,人们关涉到的并不是物质‘本身’,而是具体的、从量和质上规定了的物质的存在形式。”[5]

所有这些见解都表明,马克思与旧唯物主义者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他不是从静观的知识论立场出发去谈论抽象的物质,而是从动态的实践论出发去谈论作为生产要素的物质的具体样态,即具体的物。事实上,马克思决不像旧唯物主义者或后来的哲学教科书的编写者那样,热衷于追溯一个先于人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在马克思看来,去追溯这样一个与人相分离的物质世界对于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马克思指出:“只有当物按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时,我才能在实践上按人的方式同物发生关系。”[6]总之,物不是人静观的对象,而是人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生产劳动的要素。

那么,在马克思那里,具体的物究竟是指什么呢?由于马克思考察的出发点不是一般的人类社会,而是资本主义这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所以,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具体的物表现为巨大的商品堆积。他写道:“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7]当商品作为物被大量地生产出来的时候,“物化”现象或“拜物教”现象也就随之而蔓延开来。马克思通过自己的研究,深刻地揭示出这些现象的本质:“例如,用木头做桌子,木头的形状就改变了。可是桌子还是木头,还是一个普通的可以感觉的物。但是桌子一旦作为商品出现,就变成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它不仅用它的脚站在地上,而且在对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上用头倒立着,从它的木脑袋里生出比它自动跳舞还奇怪得多的狂想。”[8]

由此可见,马克思物质观的实践意向和革命意向正在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到处蔓延的“物化”现象或“拜物教”现象,从而从物与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而传统的哲学教科书满足于抽象地谈论“世界统一于物质”这类旧唯物主义者早已提出的命题,必定会耽搁对马克思物质观的这种根本性意向的把握。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不是通过抽象物质,而是通过具体的物来引申出价值的概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