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皮亚杰看来,所有的儿童都具有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对环境做出解释的本能倾向。皮亚杰认为,儿童在2岁时,发生了一种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是说,他们的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在皮亚杰看来,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实际上就是从具体认知向抽象认知的过渡。

(三)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1.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

认知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层面。所谓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15]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见表10-1。

表10-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img29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

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在皮亚杰看来,所有的儿童都具有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对环境做出解释的本能倾向。最初,所有的儿童都有本能的反射行为。例如,接触新生儿的嘴唇,他将开始吮吸;把你的手放在婴儿的手掌中,他将会抓紧。这些行为都是本能的,是儿童建立其最初的图式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对主体与客体做出分化,用皮亚杰的话来说,儿童在这个时期还没有达到运算的水平,他们所具有的只是一种图形的知识(figurative knowledge),即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

感知运动阶段末期,儿童将发展到客体永恒性的地步,即儿童认识到物体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它不在眼前。对于几个月大的婴儿来说,看不见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例如,如果你用毛巾把婴儿的奶瓶盖住,婴儿不会把毛巾移开,而是认为瓶子不见了。客体永恒性概念的出现,表明在感知运动阶段末期,儿童开始从具体实物中学到抽象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在2~7岁时处于前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2岁时,发生了一种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是说,他们的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正是由于这种消除自身中心的过程和具备象征功能,才使得表象或思维的出现成为可能。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但是,他们的大多数思维依然是相当原始的,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主要受直觉思维支配。例如,唯有当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所以,在这个时期,儿童还没有思维的可逆性,因而也没有守恒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在7~11岁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皮亚杰看来,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这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儿童能够在头脑里从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把握其本质的、恒定的东西。这种守恒性通过两种可逆性来实现:一种是逆反性,例如,-A是+A的逆反或否定;一种是互反性,例如A>B和B>A是互反的,儿童自身的左右和他对面人的左右就是互反关系。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运用语言和其他符号的抽象概括水平有了提高,逐步摆脱了静止的知觉表象的束缚,能借助具体经验和具体形象进行逻辑推理。这一阶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体运算思维一般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离开具体事物而进行纯粹形式逻辑推理时,就会感到困难。二是这些运算系统是零散的,还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如上述两种可逆性,在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中还是互相孤立的,而没有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一个系统内综合起来。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

儿童在11岁左右,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算。与具体运算思维相比,形式运算思维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形式运算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形式运算在本质上是由反映分类、序列等内化动作的那些命题之间的蕴涵和矛盾等逻辑关系所组成的,故又称为命题运算思维。第二,认知的发展渐渐由具体认知占优势过渡到以抽象认知占优势,形式思维超出与经验事实直接有关的转换的框架之上,并且从属于假设——演绎运算,实现现实与可能之间的逆转。

2.具体与抽象的辩证关系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实际上就是从具体认知(具体运算)向抽象认知(形式运算)的过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的抽象认知依赖于具体认知,具体认知有待于发展到抽象认知。在具体的认知活动中,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的。一方面,学生在具体的认识活动中,渗透着抽象的因素。“实际上,在处理所有的事物时都渗透着推理,即使儿童对事物的处理也是如此。……只教授事物而没有思维,只有感官知觉而没有与之相关的判断,这是最不符合自然本性的。”[16]另一方面,在学生的抽象认知中,同样渗透着具体因素,脱离具体的抽象认知是难以进行的。心理学实验表明,人在得不到任何感觉信息时,集中注意力和连贯思维就会出现困难,难以对事物做出清晰的思考,思维活动会跳来跳去,明显地出现思维过程的混乱。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认知发展的从具体到抽象的阶段性特点,也要考虑具体认知与抽象认知的相互渗透,以避免割裂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具体认知与抽象认知的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