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资银行进入对转型国家银行业的长期效应

外资银行进入对转型国家银行业的长期效应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提高,东道国银行体系危机发生的概率下降,外资银行竞争程度与转型国家银行体系危机发生概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外资银行进入对转型国家银行体系稳定性有积极影响。④短期来看,外资银行进入对转型国家银行体系的冲击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政府的适度监管是避免竞争带来过度风险和维持本国银行体系稳定的重要保障。

三、外资银行进入对转型国家银行业的长期效应[2]

外资银行进入对转型国家银行业的长期效应主要体现在该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问题上。

迄今为止,国外有关外资银行进入对转型国家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尚缺乏充分的纯理论论证,从竞争角度出发的研究观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但银行部门竞争与稳定模型是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基础。

Carletti和Hartmann(2002)对银行竞争与稳定关系的传统观点进行了综述。传统观点认为,银行竞争与稳定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即竞争和稳定不能同时获得。该领域早期的主流观点包括:①市场权力更有利于银行成本效率和盈利性的获得,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由于竞争降低了市场权力,因此可能损害体系的稳定性。②竞争导致的利润侵蚀、特许权价值下降等问题,使银行倾向于风险性更高的投资组合,从而加剧体系的不稳定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关银行竞争与稳定关系的理论研究不再支持竞争与稳定权衡的观点。Allen和Gale(2003)对一系列有关银行部门竞争与稳定的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和推广,发现在很多模型中,传统的竞争与稳定需要权衡的观点不能成立:①从贷款竞争角度出发的研究,往往得到银行竞争降低了资产风险承担水平或者提高了银行间市场应对流动性冲击能力的结论,从而支持了竞争有利于稳定的观点。②从存款角度而言,由于银行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存款市场的竞争可能会加剧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但一些研究认为,是错误的政策导致了银行竞争和稳定的权衡问题,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或监管措施(包括资本充足要求、风险调整的存款保险以及资产限制等)来控制风险,可以避免竞争导致的银行危机。

运用二元Logit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MLE)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三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①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提高,东道国银行体系危机发生的概率下降,外资银行竞争程度与转型国家银行体系危机发生概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外资银行进入对转型国家银行体系稳定性有积极影响。②外资银行竞争带来的稳定性增强与外资银行进入的数量,而不是其所占有的资产份额呈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进入的数量而非占有的市场份额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增强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③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的路径之一是通过增强市场可竞争程度而不是改变市场结构来提高有效竞争水平,从而推动体系的良性发展。④短期来看,外资银行进入对转型国家银行体系的冲击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政府的适度监管是避免竞争带来过度风险和维持本国银行体系稳定的重要保障。

另外,一些针对市场权力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市场集中程度与银行体系稳定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如Boyd(2003)等人通过建立一个动态模型分析得到:竞争和垄断的市场结构都有可能发生银行体系危机。Levine(2003)等人的研究发现:银行市场集中与体系稳定之间不存在经验上的相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