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华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在华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9.4 在华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9.4.1 相关文献回顾学术界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的影响存在争议,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既可能通过竞争和经验外溢提高东道国银行的经营效率,又可能对东道国银行带来负面冲击。国内学术界关于外资银行对中资商业银行的影响也存有争议。也有中国学者认为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方向并非单一。

9.4 在华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9.4.1 相关文献回顾

学术界关于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的影响存在争议,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既可能通过竞争和经验外溢提高东道国银行的经营效率,又可能对东道国银行带来负面冲击。

从正面效应来看,外资银行的进入会给东道国银行产生强大的竞争压力,产生“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迫使本土商业银行积极改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效率的提升。外资银行比本土商业银行具有更高的净边际利差和利润,外资银行参与程度的上升显著降低了本国银行的利润和成本。同时,外资银行在开展传统银行业务和新兴银行业务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外溢将使本土商业银行更迅速地掌握外资银行相对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熟悉各种新兴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产品开发能力。Gray and Gray(1981)从理论和经验的角度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有助于东道国银行体系竞争和效率的提高。Kaas(2004)构建了贷款市场的空间竞争模型,论证了外资银行对本土商业银行效率的积极作用。Lehner and Schnitzer(2008)通过建立Salop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及其相互作用对本土商业银行效率的促进作用。Claessens等人(2001)用1988年至1995年80个国家和地区的7 900家银行的数据作样本,选取东道国银行的净边际利差、利润和总成本等财务指标,发现在发展中国家,外资银行比本国银行具有更高的净边际利差和利润,外资银行参与程度的上升显著降低了本国银行的利润和成本。

从负面效应来看,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资银行也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外资银行凭借自身的竞争优势挑选盈利性强和财务状况好的客户,给中资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的潜在负面影响。这种情形下,中资商业银行可能无力应对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从而被迫承担极高的风险,这将损害银行效率改进的基础,即所谓的“摘樱桃效应”(Cherry-picking)。Clarke等人(2000)研究发现,外资银行对阿根廷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与效率在不同市场存在差异。在抵押贷款市场,外资银行参与程度高,净利差下降,经营成本上升;而在消费信贷市场,外资银行参与程度较小,净利差和经营成本基本没有变化。Clarke等人(2002)认为,外资银行将凭借自身的竞争优势挑选盈利性强和财务状况好的客户,给本土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的潜在冲击。Kim and Lee(2004)基于韩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外资银行争夺本土银行原有高端客户的现象,给本土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利润效率带来负面影响。Uiboupin(2005)基于1995—2001年间10个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319家银行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到了类似的结论。Schulz(2006)对墨西哥的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并未促进墨西哥银行业的竞争。Levy and Micco(2007)分析了拉美8个国家的资料,发现外资银行凭借特定的产品优势,削弱了东道国银行业的竞争,从而降低了银行业的效率。

此外,也有部分研究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竞争和效率的改进具有不确定性。Stiglitz(1993)指出,外资银行的进入给国内银行、国内企业和政府带来潜在成本,使得国内银行体系的效率改进受到牵制和抵消。此外,外资银行的进入会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很大的竞争成本和压力。Lensink and Hermes(2004)用1990年至1996年48个国家和地区的982家银行的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作用取决于东道国初始金融发展水平。对初始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外资银行的进入可以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利差,初始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则相反。

国内学术界关于外资银行对中资商业银行的影响也存有争议。高晓红(2000)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可以打破本土银行的原有低效率均衡的状态,外资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推动了国内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叶欣(2006)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有助于改进东道国银行业的运作效率,促进金融稳定,主要表现为资源配置效应、市场竞争效应、技术示范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和金融国际化效应。在实证方面,郭妍和张立光(2005)在国内首次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对国内银行业盈利状况、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的影响进行定量实证研究表明,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加深,国内银行的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市场竞争效应”、“技术示范效应”均有体现。陈奉先和涂万春(2008)对我国商业银行历年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潘婷和朱涛(2011)的实证分析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和利润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营业费用率的降低暂无促进作用,宏观环境因素对传导机制的约束尚不明显。

而与之相反,外资银行的进入可能会带来银行控制权、银行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金融霸权和金融安全、国内金融机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下降、货币政策有效性、国内银行吸收和自主创新以及金融业发展地区部不平衡等问题。李晓峰等(2006)就外资银行进入对国内银行业的经营费用、盈利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等效率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致使中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显著降低、资产下降和风险增加以及非利息收入、经营费用和资产收益率减少,而技术外溢效应并不显著。杜群阳和朱佳珏(2010)的实证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未能改变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而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竞争效应造成中资商业银行成本费用率和经营风险均有所上升。

也有中国学者认为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方向并非单一。吕凯波(2008)的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外资银行的进入增加了中资商业银行向外资银行的学习成本,导致效率水平下降;在长期中,中资商业银行提高了竞争力,效率水平会得到较大的提高。李伟和韩立岩(2008)采用Panzar-Rosse模型进行经验分析表明,近十年间我国银行业呈现垄断竞争格局,且竞争压力呈上升趋势,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呈现U型关系,当前外资银行带来的实际竞争压力还很有限,只有当外资银行进入程度达到并超过一定水平时,才会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发挥促进作用。张金清和吴有红(2010)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水平对中资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存在“阀值效应”,该效应并未因商业银行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自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进入水平总体上位于适度区间内,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本土商业银行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

9.4.2 在华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从文献分析可以看到,外资银行对于东道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的效应。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市场垄断状况较严重,银行效率低下,外资银行的进入可以给中资商业银行带来竞争和示范作用,促进中资商业银行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竞争和市场挤出效应也会对中资银行带来冲击。因此,本节选取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中资商业银行[2],分析其资产利用效率、收入效率、经营成本效率以及风险控制效率在2006年至2011年间的变化。本节的分析可以看到,除了风险控制效率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外,其他各方面效率的提升并不显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存在大小相当的正反效应,从而净效应并不明显。

1.资产利用效率

在资产利用效率方面,使用可以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利润率来衡量银行的资产利用效率情况。从图9-8可以看到,2006年至2011年,这10家代表性中资商业银行的利润率在2007年上升比较明显;2008年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了较大的下降;2010年开始又逐步上升,至2011年稳步提高到1.4%。总的来看,伴随着2007年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利用效率并未存在明显提升。

img103

图9-8 10家代表性中资商业银行的利润率(单位:%)

数据来源:各家商业银行年报。

2.收入效率

在收入效率方面,鉴于利息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我们使用净利息收益率来衡量商业银行的收入效率情况。从图9-9中可以看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从2006年的2.1%小幅提高至2011年的2.4%,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显著下降为1.8%。

img104

图9-9 10家代表性中资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单位:%)

数据来源:各家商业银行年报。

3.经营成本效率

在经营成本效率方面,我们使用商业银行的营业费用率来衡量其经营成本效率。从图9-10中可以看到,与其他效率指标类似,10家代表性中资商业银行的营业费用率并未在近5年间呈现显著的提升,甚至略微有所下降,从2007年的1.7%下降为2009年的1.2%,至2011年才恢复至2006年的1.5%的水平。

4.风险管理效率

在风险管理效率方面,我们使用各类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来衡量贷款收回的风险程度及其风险识别能力,从而衡量其风险控制情况。结合第二节的分析以及图9-11,中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自2007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显示了中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但是,中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效率的提高可能并非完全来自于外资银行的经验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也与近年来我国银监会加强了商业银行金融监管和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密切相关,因此中资银行风险效率的提高并不能表明外资银行的正面效果。

img105

图9-10 10家代表性中资商业银行的营业费用率(单位:%)

数据来源:各家商业银行年报。

img106

图9-11 各类中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变化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银监会。

9.4.3 在华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其他影响[3]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除了对我国商业银行机构产生影响,还对我国包括金融体系完整化、金融国际化、金融安全、金融监管等方面在内的整个中国金融业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金融体系方面,外资银行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完整化。外资银行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和创新,推动了金融交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会计、审计、评估、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发展。

金融国际化方面,外资银行的发展推动了中资商业银行的改革,促进了我国金融业国际化。外资银行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通过“技术示范效应”,中资金融机构掌握先进的业务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拓展了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的途径。此外,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也拓展了我国获得和输出国际资本的能力,加强了资本流通。

金融安全方面,外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的扩展和入股中资步伐的加快并没有给我国金融安全造成明显的威胁。金融安全包含金融主权、金融效率、金融国际地位三个方面。从宏观来说,金融安全是指通过金融系统的健康和富有效率的经营,保持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银行业是金融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外资银行的发展必然会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影响。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法人机构和入股等不同进入途径对金融安全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外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相对较少,市场份额和总资产份额较小,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较小,威胁不大;外资银行法人机构具有风险隔离的作用,对我国金融安全威胁较小;外资银行入股中资则受到监管的约束,控股能力相对较弱。此外,外资银行的进入、中资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的有效合作有助于加强银行业对客户信用水平的评估,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水平,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同时,东道国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可以迫使监管当局提高监管水平,维护金融稳定。总体来说,目前外资银行的发展并没有给我国金融安全造成现实的威胁,我国金融运行情况基本稳定。

金融监管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发展推动了我国金融监管能力。外资银行的发展对我国金融安全,货币政策等的实施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增强了金融监管难度。面对新的挑战,金融监管机构必须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增强金融监管能力和政策施行效率。总体来说,外资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我国金融监管框架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监管机构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完善了我国资本约束、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控制等一系列金融监管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