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良贷款对银行业体系的影响

不良贷款对银行业体系的影响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摩根士丹利的徐然进行的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业体系的信贷风险敞口最终将牵动四大类借款者——大企业、私有部门的中小企业、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四类银行业资产的质量评估将反映出此类资产成为不良贷款的潜在风险,以及对正式银行业和更广泛的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评估影子银行标的资产质量来评估影子银行的不良贷款。

摩根士丹利的徐然进行的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业体系(包括影子银行)的信贷风险敞口最终将牵动四大类借款者——大企业(在中国主要为国企)、私有部门的中小企业、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Xu等,2013a)。

这四类银行业资产的质量评估将反映出此类资产成为不良贷款的潜在风险,以及对正式银行业和更广泛的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作为净储蓄者,大部分资金用于民用和商用建筑及基础设施等形式的固定资产投资。

简单计算一下中国国民收入账户中的资金流,2008—201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8.7万亿元。这些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国内储蓄支撑,其中大部分存款来自金融体系。例如,中国人民银行计算,2008—2013年期间的社会融资总量(流量概念)为80.8万亿元,其中50.7万亿元或63%来自银行体系的广义货币(M2或通货+存款)。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同期存款机构的贷款增长仅为47万亿元,也就是固定资产投资中超过120万亿元(168.7万亿元-47万亿元)来自非银行渠道。

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融资总量之差为87.9万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52.1%。如此巨额资金很难通过自有资源获得。例如,就算地方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资源支援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政府的资金总量中至少有80%来自银行贷款、建设—转让计划和债券市场。最好的房地产开发商最多也只能通过股权为其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0%进行融资。假设股权自融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0%,那么来源不明的融资量则约为37万亿人民币,为2012年GDP的72%。这一数字和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不相上下。

上述粗略计算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自融资主要为股权和留存收益,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借贷对金融体系造成的冲击就不大。但如果多数资金来自影子银行和银行体系,那么整个金融体系都将蒙受巨大损失。

201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公布了社会融资总量的存量数据(表5.2),官方测算了四大类影子银行的存量规模,即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和小额贷款。这些产品增长迅猛,从2008年的3.9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10%)激增至2014年底的22.5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18%)。

表5.2 中国社会融资存量(2007—2014)

*包括投资用房地产和小额贷款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作者计算。

2003年至2012年,中国银行业体系的不良贷款稳步下降,但在2014年第一季度呈现反弹趋势,并逐渐增至1%。虽然这一不良贷款水平仍低于国际标准,但监管者已经要求银行提高不良贷款准备金,平均约为280%。2012年底的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一位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在中国发展改革论坛上估计,7%以上的经济增长可抵消不良贷款增长压力,当GDP增速放缓到6%以下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增至5%,同时引发信贷问题(表5.3)。

表5.3 GDP增速和不良贷款率测算

资料来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14。

影子银行业体系的监管相对宽松,不良贷款、准备金和资本充足率情况缺乏足够的官方数据,但实际情况很可能比银行的数据更糟。影子银行主要向银行业体系借款,只有一小部分为自筹资金。如果影子银行发生金融问题,它们的不良贷款将感染银行业体系,并危及其资产质量。这就意味着整个银行业体系的不良贷款可能高于银行账面披露的1%,更现实的方法应是将影子银行部门的潜在信贷损失计算在内。

中国影子银行的不良贷款缺乏权威评估。影子银行业为正式银行业体系的金融中介流程增加了额外的一“层”,认清这一点尤为重要。影子银行为实体部门提供多种融资渠道选择,但也使信贷风险的识别更加复杂。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评估影子银行标的资产质量来评估影子银行的不良贷款。如果标的资产不良,那么中介机构的高杠杆率将危害整个金融体系。

由于影子银行机构主要接触的是非金融客户,即企业部门(国企和中小企业)、房地产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在这一节,我们将深入审视这四类客户的风险敞口及它们对正式和影子银行业体系不良贷款率产生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