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通手段是社会劳动与为社会所需要的私人劳动的交换

流通手段是社会劳动与为社会所需要的私人劳动的交换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出售相反,购买是货币这种社会劳动交换私人劳动,而社会劳动是所有私人劳动都追求的,因而购买远远比出售容易。马克思坚持商品是私人劳动的产物、货币直接是社会劳动的观点,认为进入流通之前,两者都是凝结了劳动的,从而科学地说明金属货币流通量的决定。这与一般的商品不同,那是私人劳动,只能在流通中,以便实现为社会劳动。

3.流通手段是社会劳动与为社会所需要的私人劳动的交换

货币作为直接社会劳动,不仅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衡量商品的价值,而且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媒介商品交换,使其为社会所需要的私人劳动实现为社会劳动。

马克思写道:商品第一形态的变化是出卖,在这里,“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6]马克思还指出其所以如此的原因:首先,“为了把货币吸引出来,商品首先应当对于货币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就是说,用在商品上的劳动应当是以社会有用的形式耗费的”。[7]这就是货币的社会劳动对私人劳动的质即有用性予以承认;其次,社会对一种商品的需要是有限度的,如果其竞争者已满足了这种需要,再有商品出售就成为多余的,耗费在这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就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这就是货币这种社会劳动对私人劳动在质的承认的基础上再对其量进行计算,也就是商品不仅是有用的,而且是适量的。只有这一切都顺利解决了,私人劳动才能实现为社会劳动,商品才能出售,而这是困难的。与出售相反,购买是货币这种社会劳动交换私人劳动,而社会劳动是所有私人劳动都追求的,因而购买远远比出售容易。

马克思认为,作为直接社会劳动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一方面有利于商品交换的进行,另一方面又可能妨碍它的进行。在简单价值形式2把斧=1只羊中,买和卖是同一件事,没有独立为两个行为,当然这时也没有哪一种私人劳动固定地直接是社会劳动。但在货币媒介的交换中,即商品——货币——商品中,买和卖就分为两个行为了。货币既方便了交换,又可能妨碍交换的进行,因为只要卖了之后不继之以买,或不在同地购买,就有商品不能卖,或同地有商品不能卖。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直接是社会劳动,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都要追求它,它一旦不露面,或不在当地露面,就有私人劳动得不到社会劳动承认的事情发生,商品生产者未能通过“惊险的跳跃”,就被摔得粉身碎骨。这种买和卖相脱节的现象,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产生的;它是经济危机的因素和现象形态,但不是其原因。

正因为这样,马克思就批判老穆勒的教条;这个教条认为商品流通必然造成买和卖的平衡,因为每一次卖同时就是买,反过来也是一样。从这点看,李嘉图认为产品总是要用产品购买的,货币只是实现交换的媒介,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他们所以有此看法,就是不了解商品是私人劳动的产物,而货币则直接是社会劳动,私人劳动要实现为社会劳动,是要通过“惊险的跳跃”的,说到底,他们就是视资本主义生产为生产的自然形态,不了解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这对李嘉图的货币理论有决定性的影响,这问题下面再谈。

商品总价值(或总价格)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数量两者的关系问题,是货币理论中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坚持商品是私人劳动的产物、货币直接是社会劳动的观点,认为进入流通之前,两者都是凝结了劳动的,从而科学地说明金属货币流通量的决定。它有两个公式。第一个是: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这个公式由于已经有了商品价格总额和同名货币流通次数,就是说不是以条块货币,而是以铸币为前提的,这就发生后者怎样产生的问题。于是,就有第二个公式。这就是:已知商品价值总额和商品形态变化的平均速度,流通的货币量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这两个公式实质相同,形式不同。假设全部商品耗费的劳动为1000000小时,货币流通或商品形态变化平均速度为5,即需要1000000/5=200000小时劳动生产的金或银来流通这些商品。再假设1盎司黄金要用250小时生产出来,这样,第二个公式就是200000/250=800盎司黄金。假设0.25盎司黄金为1镑,就要800/0.25=3200镑。如果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即1盎司黄金125小时就可以生产出来,第二个公式所需黄金就变为200000/125=1600盎司,所需货币就变为1600/0.25=6400镑。在第一个公式,以前总价格为3200×5=16000镑,后来变为6400×5=32000镑。

这里要强调的是:第一个公式在马克思看来,等式左面即商品总价格是原因,等式右面即货币流通量是结果;价格总额会因货币价值变化而变化,但它是来自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不是来自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这些分析和下面将论述的货币数量论都不同。

马克思认为,金属货币能够自己调节其流通量,使之符合需要量。说到底,这是因为,货币是社会劳动,过多能够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过少则离开贮藏,进入流通;它和美的贮藏相互转化,甚至可以若干世纪贮藏下来。这与一般的商品不同,那是私人劳动,只能在流通中,以便实现为社会劳动。银行券由于能随时兑换金属货币,其流通规律就和金属货币一样,能自己并和金币合起来调节货币的流通量。这个问题下面还要谈。

马克思将从货币的支付手段中产生的银行券和从货币的流通手段中产生的纸币加以区分。纸币不能兑现,就不能贮藏(hoarding,不是储蓄sav-ing),流通量过多或过少,都不能自己调节。其量过多,等于单位纸币代表的金属量减少,等于价格标准缩小,如1镑不是=0.25盎司黄金,而是=0.125盎司黄金,物价就上涨1倍。和金属货币的流通量取决于自身的价值不同,纸币的价值取决于自己的流通量。这时的价格变动,不是由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引起的,而是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引起的。马克思认为,纸币是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不是真正的货币,价值符号的流通规律是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的颠倒。这些问题,下面将系统地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