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与社会保障

劳动与社会保障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8年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我校成为国内首批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八所区域布点院校之一,其中,我校是唯一开设医疗保险专业方向的院校。即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办成国内一流的健康保险人才培养院校,锻造国内一流的教学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险科研队伍,建设国内健康保险知名的健康保险研究中心和健康保险专门人才培训基地与健康咨询中心。

劳动与社会保障

公共卫生学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写入我国宪法,社会保障制度核心的社会保险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此外,我国加入WTO后,商业健康保险产业也表现出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无论是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还是商业健康保险产业发展,都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健康保险专业人才。为了适应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健康保险产业快速发展,社会急需一批既懂医学又懂经济还懂管理的新型交叉复合型高级医疗保险专门人才,以适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健康保险产业发展的需要。

1995年国家刚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之初,我校在老一代教授和教务部门负责人(如陈启光教授、姚仕康处长等)的充分调研和论证下,报请铁道部批准,原国家教委备案,开设了四年制本科医疗保险专业,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在国内率先创立了医疗保险大学本科教育,填补了我国医疗保险高等教育领域的空白。1998年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我校成为国内首批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八所区域布点院校之一,其中,我校是唯一开设医疗保险专业方向的院校。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本专业确立了富有特色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培养模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规范,本科教育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03年被江苏省教育厅列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后,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对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专业人才指导思想、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办出了特色,专业建设取得十分明显的发展。

1.完善了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自2003年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专业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培养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素质、宽基础、主动性、创新精神、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确定了以“前瞻、卓越、创新、实用和国际化”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习环节,强化技能培养,奠定坚实的终身教育基础。

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评估和对用人单位的调研,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同时,本专业还制订了未来五年、十年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制定了本专业本科教学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以“引领国内该专业发展,创建高水平的学科和专业”为建设目标,加强教学与科研,创新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医学特色、追踪国内外健康保险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高水平的高层次健康保险专门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即把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专业办成国内一流的健康保险人才培养院校,锻造国内一流的教学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险科研队伍,建设国内健康保险知名的健康保险研究中心和健康保险专门人才培训基地与健康咨询中心。

2003年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硕士学位授予点。

2.完善了医疗保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医疗保险专业的交叉性、复合型特点,自专业建立以来,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教学规律,不断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广泛地被国内其他高等院校效仿和借鉴。2003年确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后,在课程体系上,突出该专业医学与经济、医学与管理结合的复合交叉学科特点。通过实践、分析和调研,我们确定了专业教学内容包括以下知识模块:(1)管理模块。包括管理学原理、医院管理、疾病分类与病案管理学、价格管理等。(2)医学模块。包括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临床医学概论、保险医学等。(3)经济学模块。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卫生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4)社会保障与健康保险模块。包括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学、Fundamentals of health insurance(健康保险基础)、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Medical expense insurance(医疗费用保险)、Managed care(管理式医疗)、健康保险精算等。(5)技能训练模块。①计算机应用,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在保险中的应用、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办公自动化、数据库;②语言训练,四年不间断英语教育、多门课程的双语教学等;③专业统计与管理信息系统,模拟数据分析等;④情景训练与顶岗实习。

2003年以来,在全面调研国内相关、相近专业,遵循教学规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科学评估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新制订了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更新了课程体系,使之更科学、合理,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面对世界迅速崛起的健康保险浪潮,国内保险公司纷纷开办健康保险业务,给人才市场需求注入巨大活力。根据这一重大变化,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专业课程体系也作了调整,增加了与商业健康保险运行密切相关的课程,如核保理赔医学、医疗费用保险、管理式医疗、保险投资学、医疗收费政策,选用了美国健康保险协会健康保险教育项目的Fundamental Health insurance、Managed care、Medical expense insurance、Long-term care 4本教材,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此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了学生知识面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开设专业任选课程,补充相关专业知识,增加了计算机在保险中的应用,开展毕业生产实习前的相关专业理论与实务操作强化培训,开展双语教学试点和研究,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SRTP计划等。该专业学生2005年即获得33项大学生SRTP计划。

3.加强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围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强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现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点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创新、开展双语教学、开发优秀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强调静态的理论转向强调变化的观念、创新的观念,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教学方法,尤其应注意结合国际化和我国已加入WTO的现实情况积极开设一些国际化课程(包括双语教学等)。教学内容符合我国实际,注重保险学与健康风险管理的结合,注重研究健康保险行业特点,加强对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考核,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培养学生不断提高健康保险专业人员所需的各项能力和素质。

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在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励志法、设疑法、归纳演绎、案例分析、讨论式等方法教学,除了课堂讲授外,教学实习、影像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都是可以广泛采用的教学形式。其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就是学校聘请社会保险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一些实际部门的专家给学生讲授一些具体实践中的问题,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走出去”就是学生有组织地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如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小组、建立附属公司的实习团队等。第三,开展了2门课的双语教学,使学生直接学习国外该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第四,广泛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多媒体实用率达100%,在网络普及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的条件更加成熟,现代化设备使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比如在课堂上,借助网络学生可以很快获取大量的案例信息,通过分析后再反馈给教师或者与同学共同讨论,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等。

在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基础上,逐步探索了比较成熟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本科教学管理规范,制定了专门的《学生毕业生实习手册》,规范了学生生产实习的教学与管理,保证了教学实习的质量。

在教学中,先后有两位老师获得大学优秀教学一等奖教金,以及2项政府奖教金,4人次获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4.整合和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科研水平

作为新兴交叉复合型学科,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专业充分整合、利用了大学教学资源,以公共卫生学院师资为主体,整合了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经管学院、人文学院等院系,建立了较强的专业师资平台。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通过培养、引进、聘请等方式,使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获得长足进展,目前专业教师队伍25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1名,讲师6名、助教1名;教授、副教授达72%;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占100%;45岁以下教师中,博士占28%,师资队伍专业、学历、年龄等构成逐渐合理、完善,体现了交叉学科特点,突出对学生医疗保险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构建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此外,还聘请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江苏省劳动厅、上海、南京、镇江、盐城等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专家,大陆及台湾地区高校著名教授,以及商业保险公司资深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直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本系进行专题讲座、交流;配备有专门资料室、教师专用计算机机房、学生用计算机机房等设施,为该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办学基础。

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厅局级课题16项,其他3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3篇。

5.借鉴国外医疗保险教育经验,引进和开发医疗保险专业教材,主编面向21世纪医疗保险系列全国专业课程教材

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专业,是国内创新性的专业,专业教材十分缺乏。对此,我们通过与美国信诺保险集团、美国健康保险协会和中国台湾台中健康管理学院合作交流,借鉴其医疗保险教育的模式和经验,引进健康保险教材,充分吸收其健康保险教育的优点并加以改进和利用。同时,根据国内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要求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需求,于2003年与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合作,开发了面向21世纪课程的国内首套医疗保险专业系列主干教材6本:《社会医疗保险概论》、《商业健康保险》、《病案学》、《健康医疗保险专业英语》(上、下)、《卫生保健经济学》、《保险医学》(上、下),至2005年5月已经出版了前四种教材,其他两种教材的书稿也已经送交出版社,根据出版社反馈信息,目前该教材为国内近30所高等院校所选用。另外,还主编、参编了《现代社区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导论》、《流行病学》、《SAS统计分析》、《临床流行病学》等,对《保险中介学》、《保险法实务》、《社会保障学》、《健康保险统计》、《医疗保险精算》、《核保理赔医学》等6本专业相关教材也已规划,准备编写出版,计划在2007年前全部出齐。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编写了许多专业课程讲义,如《社会医疗保险概论》、《医院管理学讲义》、《寿险精算数学讲义》、《人身保险》、《卫生经济学讲义》、《保险法实务》等,这些专业教材被国内十余所高等院校所选用,对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专业教学的同时,专业老师根据科研情况,已出版专著6部,参编3部,推动了本学科专业的发展。

6.整合教学资源,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创新毕业生产实习

积极与其他相关院系合作,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平台。同时,与美国健康保险计划教育项目合作,积极引进专业教材,开展美国健康保险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积极与中国台湾地区有关高等院校合作,开展相关教学、科研合作。此外,与政府相关部门、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医院等共建学生实习基地,其中政府劳动部门管辖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10个、商业健康保险公司7个、医院9家,共计实习基地26个。

创立“二阶段三机构”式实习模式,即临床阶段与毕业实习阶段,实习单位包括医院、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商业保险机构,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校期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科研小组和第二课堂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建立创新科技计划搜医网、成立学生保险协会、创办学生刊物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以适应社会。

7.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办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通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文化素质培养与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就业与考研教育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自1995年本专业开办以来,已经有7届学生375名毕业生,分布于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各年度就业率均为100%。毕业学生受到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如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姚红司长在南京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视察工作后,专程到我校医疗保险专业访谈,称赞我们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工作上手快”。

在创建特色专业过程中,国内先后有至少18所院校(首都经贸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镇江医学院、昆明医学院、江西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广州药学院、锦州医学院等)专程到我校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并派出教师到我校该专业进修,其中有8所高校吸收了我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进入其师资队伍。我们在办学方面探索和积累的经验为其他相继开设此专业的国内各大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办学经验,在国内外都产生很大影响。

目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健康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审查工作正由我校老师承担。此外,以医疗保险专业教育为依托,成立了东南大学医疗保险研究所,为政府医疗保险人才培训和医疗保险政策调整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同时,也承担了商业保险公司健康险人员培训、市场调研和产品开发工作。

虽然我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特色专业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该专业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科研、学科精品课程(群)建设、教材开发等方面,在以宽口径学科大类的学科专业建设上,还存在着不足,有待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开发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获得更大突破,这还需要进行该专业与人才培养的总体改革、规划与研究。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我校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专业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技能的健康保险合格人才,在医疗保险学科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将取得更大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