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储蓄课税的影响研究

储蓄课税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吉利斯·波金斯指出,企图对资本收入课征重税的国家常常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国内私人储蓄外流到对资本收入课税较低的国家。波金斯发现储蓄对真实净利率的弹性在0.2~0.4之间,这表明降低资本所得的税率会引致大量的储蓄额。但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国内储蓄可用于对外投资,这意味着旨在刺激储蓄的税收政策可能并不会导致更多的国内投资。

一、储蓄课税的影响研究

储蓄分为政府储蓄和私人储蓄,其中政府储蓄主要来源于税收,私人储蓄又包括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1]。如果政府消费固定不变,那么对于总储蓄来说,所得税政策是如何影响产出和个人消费?所得税对减少消费和储蓄分别具有什么作用?理论界对此颇具争议,下面分别介绍他们的观点。

(一)所得税显著影响储蓄

有不少学者认为税收对储蓄的影响显著,具体又分为两种观点:

1.认为降低税负可以刺激私人储蓄的增加

吉利斯·波金斯(1999)指出,企图对资本收入课征重税的国家常常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国内私人储蓄外流到对资本收入课税较低的国家。波金斯发现储蓄对真实净利率的弹性在0.2~0.4之间,这表明降低资本所得的税率会引致大量的储蓄额。所以他声称:“真实的税后收益率对储蓄量有着重要影响。”[2]

奥尔巴克·考特利考夫和斯戈纳于1983年通过分析得出:“从所得税向消费税的变动都会产生盈利,年平均为国民生产总值的2%左右,这是因为转变到消费税之后,税后利率较高,储蓄对此做出强烈反应,带来股本的增加。在这里储蓄利息弹性起了关键性的作用。”[3]

归纳起来,那些赞成减税鼓励私人储蓄的人认为:一是目前开征的利息税导致储蓄总额减少;二是对某些资本收入的双重征税进一步抑制了储蓄。

所有关于储蓄激励有助于资本积累的论点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经济中的投资取决于自身的储蓄率,所有的国民储蓄都转变成为国民投资。哈维·S.罗森(2000)认为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这是对的。但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国内储蓄可用于对外投资,这意味着旨在刺激储蓄的税收政策可能并不会导致更多的国内投资。只要储蓄在国与国之间能自由流动,本国增加的储蓄不会全部转变为本国投资。相反,其中的一部分会流向海外,这样税收政策通过储蓄刺激投资的能力就会大大减少。

2.认为增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储蓄的增加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从政府储蓄角度进行分析。吉利斯·波金斯、罗默·斯诺德格拉斯(1999)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积极推行通过高税率来动员储蓄的政策大大促进了所有国家储蓄率的提高,前提条件是政府新增税收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私营部门需要支付新增税收后边际收入的消费倾向时,增加税收才能增加政府储蓄。”不过他们也承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新增税收的边际消费倾向已经高到如此地步:增加的税收非但不能增加反而减少了国内储蓄总额,出现了普利斯效应。此外,他们还特别强调在大多数国家要求增加收入的情况下,任意提供税收优惠,最终的结果是对不符合激励条件的人按更高的税率征税,并不会增加政府储蓄。“来自税收的经济浪费(无效率)按照所使用税率的平方增长而不是按比例增长。”

在不考虑普利斯效应时,许多税收工具可以用来增加政府储蓄或降低不稳定的赤字。这些工具包括:①对现有的税种周期性地提高税率;②开征新税,以开发从前未被利用的税收资源;③改革税收管理,通过减少逃税和避税的可能,按现有税率从现存税种征收更多的税款;④对整个税收体系进行重大改革,包括以上三种可供选择的办法[4]

(二)所得税对储蓄的影响不明显

弗里德曼和莫迪利阿尼对上述观点表示怀疑,弗里德曼强调消费并不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更多地取决于一生总收入,即收入高的年份与收入低的年份的平均收入。莫迪利阿尼则强调储蓄在工作期与退休期之间消费平稳的作用[5]。他们利用生命周期模型进行分析认为:“政府减税当年,纳税人并不会急剧地增加该年的消费,而会把一年减税所引起的额外消费分散于一生中,所以暂时性税收变动对刺激消费远没有凯恩斯主义模型所预言的那么有效。”

约瑟夫·A.佩契曼(1994)认为:“税收对储蓄的影响模棱两可,替代效应和所得效应相互抵消,很难肯定其实际结果是积极的。”豪斯曼和伯特巴认为,税后收益率的变动对储蓄影响的合理估算大约为0,即对全体人来说,收入和替代效应或多或少地相互抵消了[6]。费尔德斯丁发现国家增长率中1个百分比的变化会将其私人储蓄率提高5个百分点(日本除外)。这表明,快速的总需求增长比税后利率的提高更能有效地提高国民储蓄率[7]

巴瑞·P.博斯沃斯(1998)通过分析也认为:“如果储蓄和投资对其收益是敏感的,对资本所得的课税就会从整体上减少可供经济利用的资本存量,然而劳动的供给也会受到税收对工资所得课税的影响。由于对资本课税的减少必须通过对劳动的更多课税来弥补,因此税制的这类变化不能简单地通过考虑更多的资本收益来估计。”他进一步分析指出,通过减少对资本所得的课税或通过提供与现行储蓄相联系的税收优惠,政府能够增加对私人储蓄的刺激,提高了税后报酬率,但产生了处于相反方向的收入效应(促进更高消费和未来消费)和替代效应(减少当期消费)。在充分就业经济中,减税促进私人储蓄,但如果政府支出不能相应地减少,最终结果是国民储蓄率保持不变。换句话说,在长时期内和广泛变化的经济条件下,私人储蓄占国民收入的份额几乎保持不变。

刘宇飞(2000)也赞成他们的观点,认为很难准确地判断所得税对储蓄的净效应,税收的影响可分解为两种效应:替代效应有利于当前消费,不鼓励储蓄;收入效应正好相反,鼓励储蓄。这两种效应共同发生作用,结果是存在三种可能: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增加储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减少储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不影响储蓄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