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由于存在“节俭悖论”现象,因此适度减少所得税负担,进行相应的税收调整,是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分别就所得税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风险投资的影响进行论述。第五章从税种视角分析所得税对资本形成的影响。在此就各国普遍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分别进行分析。在社会保障税中,侧重于论述其对储蓄,尤其是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二、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写作思路

本书试图对所得税与资本形成关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基本观点是:所得税通过改变资本的使用成本影响人们的投资预期和投资决策,进而影响资本的形成。在我国由于存在“节俭悖论”现象,因此适度减少所得税负担,进行相应的税收调整,是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书围绕基本观点,分八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是本书的导论。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不同经济学家对所得税在资本形成过程中作用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述评。

第三章主要是确立本书的理论依据。在对税收与资本形成的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认为将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相结合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经济增长,并有效地指导我国所得税政策的建设。

第四章从总体视角分析所得税对资本形成的影响。首先,分析所得税对储蓄的刺激。分别就总储蓄、政府储蓄和私人储蓄来阐述所得税在其中的效应,指出影响政府储蓄的因素有税收和政府消费性支出,在一定条件下增加所得税可以促进政府储蓄的增加,但政府储蓄的增加不一定会带来国民储蓄的增加,需要结合对私人储蓄的影响进行总体判断。在不完全资本市场下,储蓄对利率的反应比较迟钝,从而税收对私人储蓄的效应大为减弱。如果需要对家庭储蓄进行鼓励,需考虑对政府储蓄的影响。为了增加国民储蓄、税法变动所刺激的私人储蓄增长必须大于政府储蓄的减少或同时减少政府支出。其次,论述所得税对投资的效应。分别就所得税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风险投资的影响进行论述。通过分析认为,实际税率对投资产生影响,税负的高低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资本收入的课税是打入资本所得税前(社会的)报酬和税后(私人的)报酬之间的楔子。所以,政府应尽量对不同资产的所得课税一视同仁,消除或减少对资本有效使用的扭曲,提高综合资本积累率以及特定投资量的使用效率。最后,论述税收在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中的作用。指出,由于存在“节俭悖论”,意愿的储蓄并不会自动转化为意愿投资,因此单纯地对储蓄实行减税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如果要实际增加国内资本的积累,扩大储蓄的税收刺激必须与在投资方面的同步行动相匹配。

第五章从税种视角分析所得税对资本形成的影响。在此就各国普遍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分别进行分析。在个人所得税中,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角度分析该税种对储蓄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它对投资尤其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在公司所得税中,着重分析不同的税收优惠方式对投资的激励效果,认为税收优惠在刺激投资的同时,对经济的增长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扭曲了资源配置,所以应朝着宽税基、低税率、较少的税收优惠方向发展。在社会保障税中,侧重于论述其对储蓄,尤其是对私人储蓄的影响。尽管其影响取决于不同的前提假设,但总的来说,可能会促进储蓄的增加。

第六章从国际税收视角分析税收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在国际重复征税现象消除后,各国的税率差异成为影响跨国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跨国资本利得会尽量流向低税负国家。所以,对税收工具的运用正成为主权国家吸引国际资本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工具。各国纷纷通过降低公司所得税税率、制定有利于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资本流入,展开了激烈的国际税收竞争。而过度的国际税收竞争尤其是以邻为壑的税收竞争,不仅会降低政策的有效性,而且会使国内经济得到扭曲,最终导致主权国家自身福利水平的降低。

第七章进行实证分析,在改进“乔根森资本使用成本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资本承担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进行测算,得出的重要结论是:①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资本承担的企业所得税负不同,现行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②对资本的课税要重于对劳动的课税。此外,还对我国所得税在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由于我国储蓄率大于投资率,投资效果不佳,有相当一部分储蓄并未有效转化为投资,“节俭悖论”现象显现。但是所得税政策却未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做相应调整,税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第八章基于资本形成的角度,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一体化,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在各国减税浪潮的趋势下,我国所得税政策的选择是适度减少所得税负担,进行相应的税收调整,以提高投资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同时辅之与其他税种的配套改革。

综上所述,本书的逻辑分析大致可用图1-1反映。

img2

图1-1 工作框图

(二)研究方法

本书采取的研究方法有:

(1)成本收益比较法。在促进资本形成过程中如何运用税收政策,必须考虑所产生的投资成本是否大于税收刺激投资增长的收益,而且还必须充分考虑经济、社会、政治、技术、自然环境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后,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2)宏观分析方法。所得税政策内容很广泛,因此必须采用宏观分析方法。考察所得税政策对资本形成的影响,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储蓄的影响;二是对投资的影响;三是税收对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中的影响。在现实世界中,所得税对这三方面的影响往往结合在一起,但在理论分析中必须将它们分离开来,进而对它们加以单独考察。

(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根据理论的内在一致性的逻辑结构对资本形成过程中的所得税效应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而定量分析体现在对我国投资课税影响的测算以及我国税收政策对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影响分析。

(4)借鉴法。借鉴法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借鉴世界税制改革的趋势,为我国税收政策的选择提供参考。

(三)创新与不足之处

通过研究,本书认为,我国现行促进资本形成的所得税政策应合理取舍,重点转向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鼓励投资收益率提高的税收政策,从对物质资本的税收刺激转向降低投资风险、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税收刺激,因此创新之处表现为:

(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基础上,对“乔根森的资本使用成本”模型进行了改进,从而建立起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税收分析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对我国税收政策的分析上。测算了我国物质资本实际承担的企业所得税税负,得出“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资本承担的企业所得税负不同”和“我国对资本的课税重于对劳动的课税”的结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指导下,将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税收效应紧密结合起来,指出由于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的外溢性,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需要运用税收政策进行调节。

(3)根据我国发展状况,认为内生增长理论和新古典增长理论结合对指导我国经济增长更为有效,我国的税收政策应在提高物质资本质量的基础上,鼓励人力资本的发展。

(4)对我国影响资本形成的所得税政策进行分析与回顾,对其不足及未来的完善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不足之处:由于数据资料缺乏,本书只能测算2000~2003年资本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而且企业类型也只选取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行业虽然选取了制造业,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六种行业,但房地产行业也只能测算出2001年总体上资本承担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因此所得出的结论难免以偏概全,也无法完整地反映我国税制改革的变化,现实意义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在分析所得税对我国投资影响时,还有许多子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实证分析投资抵免、加速折旧对投资的影响程度,企业所得税率对企业内部资金的影响等,希望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所收获。

【注释】

[1]增量资本—产出比=增量资本/产出

[2]德布拉吉·瑞:《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新增GDP/固定资产投资

[4]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高投资、宏观成本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

[5]《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6年2月2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