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辩论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辩论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不同意国内一些专家的“人民币结算反映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失败”这一观点。有专家认为,“由于企业、产业、国际生产网络等层面的因素,中国出口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并不一定会随着境外人民币存量的上升而增加。”而对于海外销售商来说,当然愿意收人民币,因为人民币会升值。他们有的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先自由兑换,有的认为这种行政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是拔苗助长,要让市场自己行动。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和总体上是赚钱的而非亏钱。

第二节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辩论

1.人民币结算失败了吗?

我不同意国内一些专家的“人民币结算反映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失败”这一观点。有专家认为,“由于企业、产业、国际生产网络等层面的因素,中国出口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并不一定会随着境外人民币存量的上升而增加。”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出现,就认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并不一定会随着境外人民币存量的上升而增加,我认为他的观点不能令人信服。

还有专家认为:“中国出口人民币结算增长缓慢,是容易理解的。中国出口企业缺乏议价能力,外商不愿意承担汇率风险,拒绝用人民币结算。但是,除非出于非经济考虑或会得到相应补偿,中国的进口企业为什么愿意用人民币结算,而把可能得到额外收益拱手让给自己的贸易伙伴呢?”

我认为用企业有无定价权来推断人民币结算是否会与境外人民币存量同比例增长,这是一个错误。请问,南非铜产量全球较大、欧佩克石油产量全球较大,为什么均没有以自己的货币作为结算币种?我认为,能否作为结算货币,取决于使用是否便捷,而并非企业的议价能力,议价能力只能议到利润,议不到结算币种,最多只能议到计价币种。所以,他在这里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2.看不见将来的结算市场会出错牌

结算币种由国际支付的便捷程度说了算。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不能给海外采购商带来额外的好处,所以,出口只占人民币结算额的10%。人民币汇率改革导致人民币单边升值,海外采购商不愿意支付人民币采购,因为这等于是把升值的机会让渡出去。而对于海外销售商来说,当然愿意收人民币,因为人民币会升值。国内一些专家因此认为,这是中国在把升值机会让给海外的贸易伙伴。他们有的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先自由兑换,有的认为这种行政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是拔苗助长,要让市场自己行动。

我认为,他们仅仅看到了已经发生的状况,却缺少对未来的预见,没有看到人民币汇率与欧美元汇率的未来演变方向。大家都知道,第一次人民币汇改的时间是从2005年到2008年,从2010年6月19日直到现在,第二次人民币汇改正在进行中,尚未结束,但不会一直继续下去的,这一点大家都是认可的。假如人民币哪一天停止升值了,而投资中国国际板、期货、债券、股票市场的机会来了,对人民币的偏好将从持有人民币向投资人民币资本市场转变。这是其一。其二是,人民币汇改到位后,一篮子货币中美元的权重可能从目前的90%下降到70%,以后进一步下降到50%左右,这时,人民币的稳定性较其他货币要好得多,人民币在国际外贸市场上会成为受欢迎的避险货币。所以,我看到的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市场中庞大的发展空间。我乐观地认为,人民币在全球结算市场最高可达到50%左右的市场占有量。

3.不从海外角度思考就会否定人民币结算的成绩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发现国内一些专家不是从海外贸易伙伙的角度来想问题,而是从自身利益去思考,所以得出了错误结论,提出了错误的建议,问题是他们还探讨了错误的原因。国内专家认为“一方面,中国应该尽可能减少以美元计的债权(特别是美元固定收益资产债权),增加人民币债权;另一方面,中国应该尽可能减少以人民币计的债务,或将其置换为美元或其他货币计的债务。”

我认为,这种外储观点延伸到计价权,只是一种数字游戏,而且仍然是以本国利益,而非外贸伙伴的利益为前提,有些主观臆断。我认为外储的问题,出路在于投资全球外汇交易市场,而不仅仅是对债权债务计价货币的考量。

还有专家认为,外储因人民币结算而增加了1230亿-1384亿美元,而这期间人民币又升值10%,于是外储同期亏损120亿-130亿美元,这等于将人民币升值作为福利直接补贴给了海外采购商。

但是我看到的是赚钱而非补贴海外。实际上,因人民币升值而产生的汇率损失没有120亿-130亿美元这么多,一是因为没有兑换成本,二是没有央票回收成本,这两项累计就可抵消6%的成本。很明显,10%-6%=4%,4%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相当于48亿至52亿美元。但是香港人民币债券利率很低,只有2%左右,不但可以让国内企业去低息融资,而且可以用此替代中国政府对海外工程、海外国家的低息贷款,以名正言顺的市场化方法变亏损为赢利,让欧美指责中国信贷补贴导致不公平竞争成为过去。所以,利用“点心债”这个有利工具,正面价值可能远远大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

2011年上半年,我们按香港发行400亿元人民币债券计算,相当于60亿美元,大陆发行债券的成本是6%-7%,香港发行成本为2%,这中间就有差不多3亿美元的。另外,上半年从人民币进口结算上计算多产生1230 亿-1384亿美元,如果按外资每年对中国投资1000亿美元计算,变成少投入500亿美元,这笔钱可以在中国融资,减去这些美元,剩下的美元乘以4%,约25亿美元。而500亿美元的冲销成本是6%,相当于30亿美元,再加上点心债少付钱3亿美元,变成少损失33亿美元,33亿美元减去25亿美元,变成人民币国际化还赚8亿美元。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和总体上是赚钱的而非亏钱。考虑到赢利不大,我看作持平,但是在战略上由信贷出口补贴落入口实转变成点心债支持海外伙伴国家、承包工程,是用市场化应对欧美。所以,我认为一些国内专家仅仅从局部的人民币出口结算谈得失恐怕是一叶障目,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