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超过相应的总供给所造成的过剩需求拉动了物价的普遍上升。CS阶段的总供给曲线表示社会的生产资源已经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即不存在任何闲置的资源,YF就是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收入,这时的总供给曲线也就成为无弹性的曲线。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是指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超过相应的总供给所造成的过剩需求拉动了物价的普遍上升。这一类通货膨胀是最常见的通货膨胀,主因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度增加以致需求过剩而产生的,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的结果。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可用图18-1加以表示:

img127

图18-1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在图18-1中,横轴代表总产出或国民收入(Y),纵轴代表物价水平(P)。社会总供给曲线AS可按社会的就业状况而分成AB、BC与CS三个阶段。

(1)AB阶段的总供给曲线呈水平状态,这意味着供给弹性无限大,这是因为这时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源或失业,故总供给的增加能力很大。当总需求从D1增至D2时,国民收入便从Y1增至Y2,而物价并不上涨。

(2)BC阶段的总供给曲线则表示社会逐渐接近充分就业,这意味着社会闲置的资源已很少,故总供给的增加能力也较小,此时为扩大产量而增加的需求会促使产量和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因此,当总需求从D2增至D3时,国民收入虽也增加,但增加幅度减缓,同时物价开始上涨。

(3)CS阶段的总供给曲线表示社会的生产资源已经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即不存在任何闲置的资源,YF就是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收入,这时的总供给曲线也就成为无弹性的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当总需求从D4增加至D5时,只会导致物价的上涨。

关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原因,传统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都认为货币因素即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是导致总需求过剩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这称为货币需求论。而凯恩斯主义则认为总需求的过剩是由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实际因素过度增加所引起的,这种思想又称为“实际需求论”。但总的来说,他们都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需求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