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金融业进入中国

美国金融业进入中国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规模庞大的中国境内金融服务行业是美国金融业界特别关注的市场。中国入世之后,中国金融行业的开放状况并不如外国投资者之预期。中国和印度在金融服务业方面的市场准入限制和外汇管制有着相似性,因此,中美BIT谈判结构将直接关系印美之间的谈判。中国对美国的开放程度,必然构成对其他国家谈判的影响。首次负面清单的开放模式对中国考验重重。

1.金融业受到美方政界和业界高度重视

经济规模上,若中国与美国达成投资协定,则意味着两个最大经济体达成投资协定。从美国目前对外签订的各类双边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看,相对于其经济体量,美国属于贸易投资协定数量相对较少的国家。基于美国对投资贸易规则标准较高的原因和美国本身对外经济政策影响,美国目前所签订的BIT和自贸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量并不明显,截至目前,美国BIT对方签约国经济规模最大的是土耳其,美国FTA对方签约国中经济规模最大的是韩国

金融业是属于其重点关行业。一是金融业是美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之一,美国金融业利益集团的游说能力相当强大,历次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中,美国金融业界对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诉求声音从未间断。二是规模庞大的中国境内金融服务行业是美国金融业界特别关注的市场。中国入世之后,中国金融行业的开放状况并不如外国投资者之预期。外资在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普遍受限,其资产和业务规模所占比例与其他国家尚有很大差距。这一方面表明当前中国金融业不够开放,另一方面也表明,在中国庞大的经济实体和消费市场背景下,金融进一步开放带来的潜在利益空间是巨大的。

金融业是敏感行业。一是中美金融业谈判的结果会影响美国后续贸易投资协定谈判,例如美国和印度双边投资谈判也在推进中。中国和印度在金融服务业方面的市场准入限制和外汇管制有着相似性,因此,中美BIT谈判结构将直接关系印美之间的谈判。二是中国国有企业在银行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行业占据主体地位,特别受到美国金融业界和美国政府、美国国会的关注。

2.中方将金融业作为重要敏感行业

相比较于其他行业,金融服务业改革相对滞后,是中国各服务业中“大而不强”特征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中国金融服务化是典型的金融压抑体系,利率汇率等重要价格尚未实现市场化,金融服务高度依赖国有大中型银行,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行业困难重重,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大而不强,并且处于基本上与国际市场分割的状态。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在中国金融服务业大而不强和美国金融服务业非常强势的对比下,中国金融行业开放政策显得非常敏感。第一,中国希望通过金融行业开放,促进困难重重的各类国内金融改革,金融改革是未来中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第二,基于美方高度重视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开放政策成为中国重要谈判筹码。第三,金融服务业开放风险使这个行业更为敏感。历次金融危机表明,发展中国家需要在金融开放上更为谨慎,许多学术文献也表明,金融服务开放只有国内适合的金融监管相配套,才对国内经济有促进作用。中国金融行业相对封闭,资本管制非常严格,重要资金价格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中国金融监管是重审批,过程监管和事后的惩罚机制尚存在很大缺陷。因此,中国金融开放措施并非简单地谈判筹码问题,还需要与国内金融法律体系、国内监管和国内金融产业现状紧密联系。

此外,中国需要统筹考虑正在谈判中的其他投资协定。许多投资协定谈判正在进行当中,如2013年11月已正式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这类谈判也同样高度重视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中国对美国的开放程度,必然构成对其他国家谈判的影响。同时,中国不希望被许多高标准的区域性投资协定排除在外,并正在推进实施自贸区战略,中国需要在服务业领域进一步开放。

首次负面清单的开放模式对中国考验重重。第一份负面清单可能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很难预估,而中国准备在后续的部分谈判中也使用负面清单谈判,如中韩自贸协定的第二阶段谈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