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汇知识简述

外汇知识简述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已迈进新世纪的今天,外汇已逐渐被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所熟悉,成为家庭理财用财生财的门路之一。记账外汇不经货币发行国家管理当局批准,不能自由兑换为其他国家的货币,也不能对第三国支付,只能根据两国的有关协定,在相互间使用。贸易外汇是通过国际经济交往取得的外汇。当其需要时可以任意转账,才能称之为外汇。

第一节 外汇知识简述

“外汇”(Foreign Exchange)一词,在改革开放之前,对普通中国老百姓来说,可能多少有点神秘感,只是在政治报告或报纸、广播、电视上才能听到。但是,在已迈进新世纪的今天,外汇已逐渐被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所熟悉,成为家庭理财用财生财的门路之一。

一、外汇的基本概念

由于至今并无统一的世界货币,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要通过将不同国家的货币相互兑换进行,于是发生了国际汇兑行为。外汇即“国际汇兑”(Foreign Exchange)的简称。它起源于将一个国家的本币兑换成外币用于国际支付或清偿的行为,这是外汇的动态含义。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外汇静态含义,即名词概念,它专指一国所持有的、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各种形式的国际支付手段。

社会活动中,我们常常接触和谈论外汇及外汇业务,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外汇似乎等同于外国货币。其实,外国货币如美元、英镑等,只是外汇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而且并非所有外币都是外汇,只有可兑换的外币才能构成外汇。外汇的全称是对外汇兑,它本来是指在国际间因债权债务清算而进行的一种清算活动,或者说是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活动。具体做法是:分别处于不同国家的债权债务双方,不直接使用运送现金的方法,而是通过各自的金融机构,借助信用工具的流通实现委托支付和债权债务结算。由于世界各国的货币不同,国际结算必然引致各种货币的兑换活动。

不仅美元钞票等外汇现钞属于外汇,用于国际支付的金融工具也构成外汇,如银行存款凭证、支票和汇票等。此外,以外币表示的有价证券,如国家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等,也可起到外汇的作用。由此可见,外汇的含义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静态含义是指外币或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凭证与有价证券,如汇票、本票、支票、股票、债券等。动态含义是指它是一种活动,是把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在这一概念上,外汇等同于国际结算。我们平时使用的外汇含义,是就其静态含义而言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我国外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②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④特别提款权、欧元;⑤其他外汇资产。

二、外汇的分类方法

外汇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其能否自由兑换,可分为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

自由外汇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在国际结算中广泛使用,在国际上可以得到偿付,并可以自由兑换其他国家货币的外汇。

记账外汇是指两国政府签订的支付协定中所使用的外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两国交往中使用的记账工具。记账外汇不经货币发行国家管理当局批准,不能自由兑换为其他国家的货币,也不能对第三国支付,只能根据两国的有关协定,在相互间使用。

2.按其来源和用途,可分为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

贸易外汇是通过国际经济交往取得的外汇。各国间的主要经济交往是国际贸易,所以贸易外汇是一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非贸易外汇是指进出口贸易以外国际收支的外汇。如侨汇、旅游、海运、保险、航空、邮电、海关、承包工程、文化交流等取得的外汇。

3.按其买卖的交割期,可分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

即期外汇指在外汇成交后于当日或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

远期外汇是按商定的汇价订立买入或卖出合约,到约定日期进行交割的外汇。

4.按外币的形态,可以分为外币现钞和现汇

外币现钞是指外国钞票、铸币,现钞主要由境外携入。

外币现汇是指其实体在货币发行国本土银行的存款账户中的自由外汇,现汇主要由国外汇入,或由境外携入、寄入的外币票据,经银行托收、收妥后存入。

各种外汇的标的物,一般只有转化为货币发行国本土的银行的存款账户中的存款货币,即现汇后,才能进行实际上的对外国际结算。外国钞票不一定都是外汇。外国钞票是否称为外汇,首先要看它能否自由兑换,或者说这种钞票能否重新回流到它的国家,而且可以不受限制地存入该国的某一商业银行的普通账户上去。当其需要时可以任意转账,才能称之为外汇。

三、外汇的基本知识

1.汇率的标价方法

汇率是两种货币进行兑换的比价。任何一种汇率表达式,总是等式左边货币的直接标价和右边货币的间接标价(等式左边为基准货币,右边为报价货币)。如:US$100=RMB829.20,即是美元的直接标价与人民币的间接标价。目前,国际间的习惯做法是:绝大多数国家采用外币的直接标价法,英国与美国等少数国家则采用外币间接标价法,但美元对英镑仍沿用直接标价法。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离岸货币交易的出现,世界各大银行和金融中心进行外汇交易时,除英镑等少数货币外,均以美元为基准货币进行买卖报价。在实际外汇业务中,汇率还有多种不同的分类。

2.外汇交易中近期和远期汇率的报价和换算有其特定的规律

在计算两种货币的套算汇率时,如果已知条件中关键货币对这两种货币均为基准货币或报价货币,则可用“交叉相除法”,若关键货币对一种货币为直接标价,对另一种货币为间接标价,可用“同边相乘法”。判断远期汇率升贴水时,若点数前小后大,则为升水,前大后小,则为贴水。

3.在典型的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都规定了含金量,而且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这样,一方面使各国货币对内保持币值稳定;另一方面,对外币的兑换比率由各自含金量的比值即铸币平价决定。

4.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变动的基本特点

汇率以两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为基础,在市场供求的作用下上下浮动。货币的供求关系是汇率波动的直接原因,但在供求关系背后,是一系列经济、政治或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汇率的波动对国际国内经济又有一定的反作用,例如物价、进出口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储备等的变动都受汇率波动的影响。

5.西方经济学家对汇率的研究

西方经济学家对汇率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形成了众多学派。

四、外汇市场的由来与发展

当今世界,外汇交易的金额已是天文数字——日逾1万5千多亿美元!据统计,在1991年时,外汇交易额就已是每周万亿美元,日交易量在5千亿到7千亿之间。无疑,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交易市场。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人们时时可以看到,在一国吹风,会在另一国起浪;一国感冒,好几个国家会同时打喷嚏。中国纺织业的繁荣会触发美国贸易市场的投机。伊朗巴列维国王的下台,会把石油价格从14美元一桶涨到32美元一桶,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1986年当日元相对于美元上升24%时,日本丰田、佳美车在美国的价格从9378美元上升到10648美元,涨幅13.4%。一些国家利息率的提高和美国贸易逆差的上升,会触发世界范围的股票市场恐慌,各国损失惨重,特别是美国,一天之内丧失5000亿美元的财富

是什么经济机制把国与国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呢?

这里有世界贸易、国际投资等的作用,但国际货币交换在此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这里讲的不是美国的计算机换取中国的纺织品这种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而是通过货币这个中介物,通过商品交换取得美元、日元、英镑或其他国家的货币,然后就不同的货币之间进行交换。没有这种货币交换,国际间的贸易、旅游、集资、借贷款等都难以进行。

外汇交易可以说是货币的一种新的功能。我们知道,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直接体现社会劳动,是财富的一般代表,所以又是同其他商品相区别的特殊商品。货币有5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作为世界货币,它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这种职能只有黄金、白银或由金银做后盾的货币才能执行。一般来讲,世界货币有三种作用:

(1)作为支付手段来平衡国际贸易的差额;

(2)作为购买手段,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各种商品;

(3)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体现物,由一国向另一国转移。

现在我们这里讲的,是指这三种作用之外的一种新的作用,那就是货币被用来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别国货币的手段。这是货币功能的一种延伸。要懂得外汇市场的活动,就必须了解外汇的基本原理和历史演变过程。

五、外汇及其汇率的决定

(一)外汇和汇率

1.什么是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信用凭证和支付凭证。外汇包括银行支票和汇票(电汇和邮汇)、期票、息票或到期的外国债券,以及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凭证。在对外贸易中,出口物资可以换得外汇,进口物资则需支付外汇。

我们对国内贸易都很熟悉。当你去商店买米的时候,你会很自然地支付人民币,当然米店也很乐意接受人民币。贸易可以用人民币进行。在一国之内的商品交换相对讲来是简单的。

但是,如果你想去买一台美国造的计算机,事情就复杂了。或许你在商店支付的是人民币,但通过银行等的作用,最终支付的还是美元,而不是人民币。同样,美国人如想买中国商品,他们最终支付的则是人民币。这样,我们就由国际贸易引进了外汇汇率的概念,那就是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例如,2000年4月18日人民币外汇比率是:100美元=829.18元人民币;100日元=7.9395元人民币,等等。

有了外汇汇率,我们就可以去买美国计算机了。假如计算机价格是1000美元,根据汇率,100美元=829.18元人民币,你只要拿出8291.80元人民币就可买下美国计算机了。你付的是人民币,但银行最终会付美元,因为这是美商所要求和所能接受的。

这里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外汇市场的实际情形当然要复杂得多。

2.外汇供求关系决定汇率

是什么经济原则决定外汇汇率,又是什么使之改变的呢?

这必须从分析外汇市场入手。外汇交易市场,顾名思义,是不同国家货币交换的市场。汇率就是在这里决定的。外汇的零售往往在银行或专门从事这类交易的公司里进行。在纽约、东京、伦敦和苏黎世等地,都有着世界级规模的外汇交易市场,那里每天都有着上百亿美元的货币交易。

外汇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一是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二是各国货币的价格,这种价格是以各国自己的单位标定的。

投入外汇市场的当然有不少是按照当时的币值进行交换,但也有不少是根据某些货币今后可能出现的比率交换,这样外汇交易就产生了不同的种类:

第一是现货市场,在这一市场交易的货币是可以兑换的,交易成立后可以立即交割,或在极短的时期内交割。

第二是远期市场,大多数货币都有着远期市场。在这里,货币交易是在今后的某一时候交付,通常是1个月、3个月或6个月等等,因而交易的价格也是按今后交付时的价格计算。

第三是期货市场,在世界上广泛流通的货币都有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基本上与远期市场相似,只是交易是逐日结算的。这种交易多少是与猜测和幸运连在一起的。

第四是期权市场,也是世界广泛流通的货币的市场。这是一种契约交易,而不是直接的货币交易。交易者具有在契约期内按照规定的价格买卖货币的物权。

这四种外汇交易看来已是够复杂的了,但事实上外汇市场更为错综复杂,常常会有好几种交易交杂在一起的情形。

尽管外汇市场上有如此种种不同的交易,但汇率决定的基本原则是一样的。许多经济学家倾向于用供给和需求关系来解释外汇市场的活动。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用供给和需求来分析外汇汇率的市场决定。他用的例子是英镑和美元之间的双边贸易。美国对于英镑的需求,是由于英国向美国提供商品、服务和投资等。美国需用英镑来支付这些商品和服务。英镑的供给则取决于美国向英国提供的商品、服务和美国在英国的投资等。外汇交换的价格,即汇率,就决定于供给和需求取得平衡的那一点。

为进一步理解这一过程,让我们沿用萨缪尔森的说明,从需求一方开始。美国对英镑的需求,源于美国人需用英镑去买英国雪茄或其他商品,或去威尔士度假,或购买英国的保险服务等。此外,如美国想买伦敦的土地、或英国的股份公司,都需外汇。总之,当美国去购买外国商品、使用外国服务和资产时,就产生了对外汇的需求。当英镑价格下降时,外国人就倾向于购买更多的英国商品。例如,英镑价格从每镑1.80美元降到1.20美元,其他都不变,美国人就会买更多的英国雪茄和花更多的时间去英国旅游。

是什么促使外国人提供他们的货币给美国呢?

当一个英国人进口商品、服务和资产时,他就提供了英国货币。例如,当一个英国学生买美国书或到美国旅游,他的必要的支出就提供了英镑。或者,当英国政府购买美国高级气象预报计算机时,也增加了英镑的供给。当英镑价格上升时(这时美元就变得相对便宜了),英国就会买更多的外国商品、服务及投资,因而就会向外汇市场提供更多的英镑。

英镑的供给和需求在外汇市场上相互作用。市场的力量使汇率上下移动,以平衡英镑的流入和流出,价格就会停在外汇汇率的平衡点上。在这一点上愿意买进英镑的量正好等于愿意卖出的量。

外汇交换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货币的汇率。这个均衡点就是汇率。这种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存在于每一种货币,于是供给和需求就来自世界的四面八方,这个多边的交换决定了整个世界的汇率。

3.外汇汇率的变化

如果国际贸易量发生了变化,或者如果美国从欧洲撤兵,或者欧洲限制从英国进口,或者由于美国国内机票涨价、美国人减少了国外旅行,结果会怎样呢?

在上面提到的种种情形中,美国对外汇的需求就会减少。其结果是外汇价格下降,即英镑汇率下降而美元汇率上升。汇率变化是多少呢?刚好足以使美国出口和资本流通上升,而英国出口和资本流通下降,直到供给和需求重新达到平衡。

除了上述贸易之类的影响之外,货币本身的贬值和升值也会严重冲击汇率。

一国货币的价格相对于另一国或所有国家的下降,叫做“贬值”;一国货币的价格相对于另一国或所有国家的上升,叫做“升值”。实行货币贬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降低平价,即减少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或降低货币对黄金及外币的比价。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压低对外汇价,使本国商品的价格在国外低于他国商品价格,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例如,美元从150日元兑换1美元降为120日元兑换1美元,这就是贬值。二是实行通货膨胀,即纸币增发日益超过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使币值不断下跌。美国在1971年把官定金价从35美元1盎司改为38美元1盎司,就是这种贬值。

货币升值是指国家通过增加本国货币的含金量,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这种升值常常是在世界金融危机时,一国为了阻止外国货币的大量流入,避免本国货币在国内加速贬值而被迫采取的一种措施。货币升值的国家,由于货币对外比价提高,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削弱了商品的竞争能力。同时,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以及从国外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货币计算,也会相应减少。在1984年和1985年初,美元价格相对于别国货币达到了一个高峰,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商品价格大涨,外国手中同样数量的美元只能买到较少的美国商品了。于是美国出口剧降,削弱了竞争能力。

当然,外汇汇率还受其他种种因素影响,例如利息率等。

(二)三大汇率体系的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国际经济学家罗伯特·所罗门曾说过:国际货币体系“就像城里的红绿灯一样”,“一个功能完善的货币体系能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方便,能自然地适应各种变化;一个功能差的货币体系不但妨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而且在对各种变化作调整时,甚至会起阻止和推迟作用,引起阻碍经济发展的动荡”。

世界货币体系可以用不同汇率体系作为标志划分为三大类:

1.古典的金本位制及其向纸币制的过渡

历史上最重要的汇率体系之一是金本位。在这一体系中,参与国之间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在1880~1913年间金本位以其最纯粹的形式占据统治地位。在这一体系之下,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都与黄金挂钩,从而国与国之间在金本位的基础上建立了汇率体系。

为什么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挂钩呢?

这是因为金是最合适的世界货币。人类最早的货币有牛羊、兽皮、贝壳、布帛和金属等各种物品。由于金的自然属性,它逐渐取代了其他各种实物货币而成为真正的货币。金天然很纯,虽说金无足赤,但相对于其他金属可以说是近乎足赤了。金的质地均匀,且易于切割。更何况金的数量不多,难以开采,因而它含有的价值较高。随着世界范围商品交换的发展,金也就成了最理想的世界货币了。

金成了世界货币之后,各国的货币都与黄金挂钩,确立了金本位。英国是在1816年实行金本位的,法国虽说是1928年正式实行金本位制,但在1873年限制银币自由铸造时在事实上已是金本位制了。美国在1900年正式实行金本位制,但实际上在1873年也停铸银元。德国在1871年,日本在1897年相继都实行了金本位制。发展中国家实行金本位制稍晚于发达国家。埃及是发展中国家中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之一,那是在南非发现大金矿后的第二年,即1885年。墨西哥是1904年实行金本位制的,印度到1927年才实行金本位制。

金本位的功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假如人们到处支付的只是黄金,于是要购买别国的商品只要支付相当于商品价格的黄金就可以了。这里没有外汇汇率的问题,因为金是世界共同的货币。当然,每个国家都可以发行自己的金币,选择不同的金币单位。维多利亚女皇选的是1/4盎司的金量(英镑),麦肯利总统选的是1/20盎司的金量(美元)。在这种情况下,英镑的重量是美元的5倍,这就有个自然的汇率:5美元=1英镑。这是1914年以前金本位的基本情况。各国都倾向于用它们自己的金币,但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熔化金币,然后按当时的金价出售。除了有些熔化、海上运输和重新铸币的损耗,所有国家都按金本位的固定汇率交换,其汇率由各国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决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国际结算增多,各国越来越意识到金作为支付手段,携带实在不方便,各国政府都逐渐过渡为使用信用货币,不过当时的信用货币仍是以金币为本位货币,银行券等各种信用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黄金。但由于大多数国家黄金储备日益减少,这种制度无法再维持下去,到20世纪20年代,金本位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阶段。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由金本位制衍生出来的,是金本位制的两个分支。

在金块本位制之下,国内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才能按含金量兑换金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曾相继采用这种制度。如英国在1925年规定,银行券兑现只能兑换净重400盎司的金块。这是一种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很不稳定,实行不过几年,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都先后崩溃了。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对外则无限制供应外汇。银行券可以兑换外汇,但这种外汇只能到国外才能兑换黄金。这种制度,是把本国货币同另一金本位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大量黄金或外汇基金,以备随时出售外汇。二次大战的战败国德、意、奥等曾以国外借款作为外汇基金实行金汇兑本位制。除这些经济实力薄弱的资本主义国家外,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主要是国外殖民地。爪哇、印度、泰国、菲律宾分别于1877年、1893年、1902年和1903年实行这种制度。

采用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在对外贸易和财政金融上受到与其相联系的金本位或金块本位制的国家的控制,在本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本位制的发达国家可以视其需要将货币贬值,也就是降低其流通的银行券的含金量,降低价格标准,这样,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落后国家由于要在发达国家存放大量外汇准备金,就会白白丧失部分价值。那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中,经常贬值货币以增加其输出。此外,因为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其银行券只能购买外汇,再用外汇到国外才能兑换黄金,外汇行市下跌又会使金汇兑本位制国家受到损失。金汇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一样也很不稳定,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许多国家都实行纸币制度了。

1923~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仅存在于美国的金本位制都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了。许多国家改为实行不能兑换黄金的纸币本位制。美国则稍有不同,虽也改为纸币本位制,但在1971年以前,对外国银行持有的美元还始终允许以官价35美元换1盎司黄金的比率兑换黄金。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结束了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相对稳定时期。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也随之瓦解了,各种对立的、排他性的货币集团及其依附性的汇率制随之出现,以帝国特惠制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一时。这一切使得国际贸易和金融关系受到严重影响而处于混乱和动荡之中。不难看出,这种国际金融的混乱和动荡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起的催化作用。

2.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固定汇率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古典的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代表的固定汇率制取而代之,成为占世界统治地位的汇率体系,这一体系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立一个世界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迫在眉睫。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取代了英国在全球长期的首富地位,成为世界的政治、经济霸主。西欧国家曾经是国际政治经济中的主宰力量,现在已沦为二三等国家。在欧洲和日本忙于清理战争的废墟瓦砾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影响则在进一步扩大。它一方面担负起了援建盟国的任务,另一方面又乘机扩展它的世界霸权。这些任务当然牵涉到巨额资金在国际范围的流动。于是,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霸主,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世界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以便于外汇的流通和结算。

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又对战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战争破坏带来了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战时发展起来的军事工业也大批转入民用工业,为整个工业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应运而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比历史上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刻的科技革命。在这一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也迅速增加。这也是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的原因。

20世纪30年代经济与社会的动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给40年代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总结经验,决心要建立一个新的货币汇率体系,以避免经济混乱和减少大萧条的影响。为规划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7月,美、英、苏、法等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又称“布雷顿森林会议”。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外交家怀特的影响下,这一划时代的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由美国提出的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两个协议,从而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会者都清晰地记得早些时候金本位的失败,他们吸取了历史的教训,设计了固定汇率的框架,同时这种固定汇率在必要时又可作适当的调整。这一框架力求降低黄金在外汇交易中的地位。这与凯恩斯对金本位的批判是分不开的。凯恩斯曾写道:“如果……能最终废除黄金那种至高无上的控制我们的地位,把它降到立宪君主的位置,历史的一个新的篇章就会开始。人类就会向自我统治迈出新的一步。”

会议降低了黄金的地位,但是美元的地位却被抬高了。美国在世界大战期间已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和黄金,成了世界金融霸主。这种霸主的地位在国际货币制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那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黄金与美元一起成了二元君主制。黄金不再是惟一的国际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确立比价为35美元相当于1盎司黄金,其他货币都与美元和黄金定出比价。例如,12.5英镑等于1盎司黄金。在既定的黄金与美元比价之下,这就意味着美元和英镑的官定比价为35美元=12.5英镑,或者说2.80美元=1英镑。这样,一系列的货币比价就由这一国际协议固定下来。

实际上,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基准通货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其他国家的政府和中央银行只要取得已成为世界货币的美元,就能按35美元比1盎司黄金的比率取得黄金。美元就同黄金一样成为许多国家的储备。与古典的金本位制不同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采用的是固定汇率体系,而这种固定汇率又是可作适当调整的。

固定汇率体系的主要依据是:第一,国际流通货币的真正价值是可以预测的;第二,利息率从长远来讲在不同的国家会趋于相等,这可以通过前面论述的供求理论予以解释。假如有甲、乙两个国家,甲国收支平衡有逆差,笼罩在通货迅速膨胀和高利息率的阴影之下。乙国则相反,收支平衡上有顺差,因而有低通货膨胀和低利息率。假定在固定汇率之下对资本流通没有任何限制,那么,乙国的资金就会流入甲国,以从高利息率中获利。然而甲国由于资金供给的增加,国内可获得的信贷也会增加,通过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利息率会降低。同时在乙国,资金供给的减少,可获得的信贷也会减少,导致高利息率。甲国由于利息率低,其经济会逐渐扩展,通货膨胀会降低,最终会结束收支平衡上的逆差。资金在甲国和乙国之间会持续流通下去,直到两国利息率相等,这样也就达到了平衡点。

事实当然要比这里论述的复杂得多。上面理论上假定国与国之间资金的流通不受限制,低利息率会自动地促使经济扩展,以及两国政府无所事事地坐在那里。实际上,乙国政府很可能会放慢或阻止资金外流到甲国,或者阻止甲国相对便宜的货币流入乙国。有一个办法可以缓和两国之间的资金流通,那就是通过改变货币的价值,但这是背离固定汇率的原则的,而布雷顿森林体系恰恰就在固定汇率制上引进了这一条。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45~1971年间成功地保持着固定汇率,同时,在一国货币离开它应有的或基本的价值线太远的时候,比价可以得到调整。德国马克曾好几次向上调整,而英镑在1967年从2.80美元比1英镑贬到2.40美元比1英镑。这种调整是通过政府的干预予以实施的。当汇率从基准平衡点移开时有能力予以调整,从而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固定汇率体系,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与金本位的关键区别。有了这一既固定又可适当调整的汇率体系,世界外汇市场得到了双重的优越性:一是它一方面仍基于稳定的金本位,汇率可以逐月预测,因而鼓励了世界贸易和资本的流通;二是这一体系采用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固定汇率,相对持久的价格可以通过汇率变化得到一定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金本位之下那种痛苦的通货紧缩和大量的失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使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转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然而,这种经济发展的背后却包含着自我毁坏的种子。这种自我毁坏的种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美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德国、日本等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快出现了贸易顺差,而美元则在国外堆积起来。美国又由于国外军事项目的支出(包括越战)和美国公司国外投资的增长,国际收支形势江河日下,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而出现了国际收支逆差,国外拥有的美元在1945年还几乎没有,但到70年代初已逾500亿美元了。大量的逆差又加剧了美元的通货膨胀,其结果是美元的实际含金量已经降低,可是通货膨胀又大量转嫁到国外,持有美元的国家都因此受到损失,可是这个转嫁出去的通货膨胀总有一天又会回到美国去的。

第二,国际流通资金庞大,美元在巨资面前无能为力。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经济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国减少贸易壁垒,使得国际经济、金融活动十分活跃,这样国际范围资金的流通规模巨大,已使美国政府难以维持官定汇价。人们开始对“全能的美元”丧失信心。

美国经济地位的相对下降,国际收支逆差的增大,严重的通货膨胀,都使美国难以维持原定的汇率;巨大的国际资金流通又把转嫁出去的通货膨胀送回到了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到了让位的时候。1971年8月,尼克松总统正式切断了美元与黄金的联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到此结束。这时美元不仅贬值,而且不再自动地转换为资产,不再允许外国政府与中央银行将美元换成黄金,不再正式规定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比价。

这一变化,对世界各国影响极大。因为这在一方面是冻结了国外部分欠账,甚至把部分欠账一笔勾销;另一方面又是将以黄金计价的债款打了折扣。据统计,1971年底美元第一次贬值7.89%,也就是从35美元1盎司黄金贬为38美元1盎司,仅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损失就达13.56亿美元。其后美元又第二次贬值,乃至最终同黄金脱钩,美元购买力不断降低,世界各国为此受的损失就更大了。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世界进入了现在这个浮动汇率的时代。

3.当代外汇市场及其浮动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世界金融进入了浮动汇率体系。当一个旧的体系破裂时,并不意味着一个完善的新体系就在眼前。在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成员国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新的体系来替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但是未能达成协议。在没有人能设计出一个新体系的情况下,金融世界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浮动汇率体系的阶段。浮动汇率体系是指一国的货币汇价不规定上下波动的幅度,外汇汇率主要由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力量决定。在浮动汇率体系中,货币的相对价格由人们、公司和政府之间的买卖来决定,任其自由涨跌,中央银行没有义务予以维持。

理论上尽管如此,但在实际上,中央银行或多或少还是有所干预的。因而浮动汇率可以分为两类:自由浮动汇率和管理浮动汇率。这是根据不同程度的政府干预予以区分的。政府干预指通过政府买卖货币或外汇以影响汇率。例如日本政府可能在某一天购买10亿美元价值的日元,去与美元交换。这会导致日元价格的升值或贬值。政府在认为其汇率过高或过低时,往往会有较大的干预。自由浮动汇率纯粹由供给和需求决定,没有任何政府干预。当政府干预交易市场从而影响汇率时,这一体系就是管理浮动体系。

自由浮动体系完全可以用刚开始时描述的供求关系来解释,外汇的价格完全由供给和需求的力量来决定。如果汇率是8.00元人民币换1美元,中国进口许多美国商品,而美国进口较少的中国商品,这就意味着中国需大量美元去购买美国商品,而美国则向中国提供较少的美元。可是,对美元过高的需求会抬高美元价格,或者说,会降低人民币的价格。从理论上讲,汇率就会停在外汇市场的平衡点上。当美元变得更贵的时候,要进口美国商品、服务和投资时,中国就得支付更多的人民币,于是对进口的需求就会下降。现在人民币便宜了,外国人购买我们的商品会少付些钱,他们就想买更多的中国商品。

自由浮动汇率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运转着。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里根政府早期,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的几年中,都试行过自由浮动汇率体系。这也许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的一种反应。当时各国都避免对外汇市场作任何实质性的干预,而是允许市场去决定其货币的价值。

在自由浮动汇率中,政府是完全被动的。但在实际上,那些实行纯粹自由浮动制的国家先后都暴露出各种弊病来。为时不久,各国政府就开始插手外汇交易了,它们用买卖货币的方式去阻止汇率的急剧动荡,以保持官方宣布的与别国货币之间的平价。于是,我们就有了浮动汇率的另一种形式,即管理浮动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后直到今天,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体系,包括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在这一体系之下,国家除了买进和卖出货币以减少外汇每天的波动外,有时也会作些体制上的干预。1973年以后,英国、加拿大、日本和美国都经常采用这一手段。

目前,我们看到许多不同汇率体系同时并存。西欧国家自成一个欧洲货币体系以来,三个主要货币区美元、日元和欧洲货币——或多或少都反对对方的自由浮动。许多国家、特别是小国,都把它们的汇率与大国货币挂钩。这些货币集团包括欧洲货币体系,都允许它们的货币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作灵活调整,以稳定其汇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货币作为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别国货币的手段,是货币职能在当代的一种延伸。外汇市场的汇率往往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金本位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世界经济的冲击退出了历史舞台。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取而代之,这是一个固定汇率但又可作适当调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对稳定世界金融、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起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国际外汇流通量的激增,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的相对下降,严重的通货膨胀带来了美元贬值,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矛盾激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寿终正寝。随后世界市场进入了浮动汇率、特别是管理浮动汇率的时代。浮动汇率制一度促进了世界贸易和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但外汇市场毕竟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时兴时衰,不时地在那儿捉弄着弄潮儿。人们设想过世界货币,但特别提款权显然成不了气候。人们还在争论,还在探索,到底怎样的外汇体系是最理想的?

六、外汇登记

1.外汇收支不能自行平衡项目立项前的审批

拟在我国设立的企业其外汇收支不能自行平衡的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办理立项审批前,需征得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的同意方可立项,外汇局根据国家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进行审查,并于30天内作出书面审查结论。

2.开设外汇账户的管理

企业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0天内,应向外汇局提交下列文件(副本或复印件)办理外汇登记手续,领取《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批准证书;企业合同、章程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营业执照。已办理外汇登记的企业,可持《登记证》到企业所在地外汇指定银行申请开立外汇结算账户和外汇专用账号。

企业因业务需要,需在异地开立外汇账户的,须向企业所在地外汇局提出申请,企业持该外汇局的批准文件到异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开户手续。企业需在境外开立外汇账户的,须经所在地外汇局批准后方可开立,并按规定使用境外账户。

3.外汇收支管理

非经外汇局批准,企业的一切外汇收入必须调回境内其开户银行,企业可以保留外汇。外汇支出也必须通过其在境内的开户银行办理。

下列外汇支出项目,企业可直接到开户银行办理:

(1)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内的对外支付用汇,持支付协议或合同及境外机构的支付通知书,经开户银行验核后办理汇出。

(2)外方投资者利润、股息、红利的汇出和外籍、华侨、港澳台员工工资及其他正当收益的汇出,持董事会分配决议书,完税证明及有关文件到开户银行从其外汇账户中支付。

(3)进口合同或工程合同项下预付30%以下(含30%)的货款或工程款。

下列外汇支出必须经外汇局核准后方可到开户银行办理:

(1)企业转移外汇资本或偿还外方投资者的投资资本汇出。

(2)企业停业或经营期满等依法清理的,须办理注销《登记证》手续,缴回《登记证》,关闭账户。清理结束后,属于外方投资者所得外汇,经批准可汇出境外,属于中方投资者所得外汇,全部结汇。

(3)经批准后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办理机构所需经费或营运资金的汇出。

(4)企业按规定如期缴足资本之前的资金汇出。

(5)企业从外汇账户提取外币现钞。

(6)预付进口合同或工程合同项下超过30%的货款或工程款。

(7)境外投资资金的汇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6月20日发布的《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可按规定向当地外汇局申报目前开立外汇账户的情况,并按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收入来源区分已开立的账户,经当地外汇局认可并核定了外汇结算账户的最高金额后,即可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售汇。

4.调剂外汇管理

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和售汇,也可以到外汇调剂中心买卖外汇,企业购汇时不再需要经过外汇局审批。

5.出口收汇核销和进口付汇核销的管理

有产品出口的企业,在产品出口前,应到外汇局领取《出口收汇核销单》,并按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公布的《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企业从境外进口货物等,须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进口付汇核销管理暂行办法》,在付汇银行办理付汇核销手续。

6.人民币利润再投资管理

外国投资者从外汇收支不能平衡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分得的人民币利润,经外汇局批准后可再投资于境内能创汇或能增加外汇收入的企业。外商提出申请时,应出具原企业董事会的利润分配决议、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查验的年度查账报告、验资报告及已纳税的证明。除此之外的人民币,不得作为投资资本。

7.境外借款与外汇(转)贷款登记管理

企业向境外金融机构(含在华外资银行)、企业及私人借款,应在对外签订借款合同后15天内持借款合同副本等材料,到当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

企业向境内金融机构借入期限或者实际用款期限超过三个月的外汇(转)贷款,应在借款合同或转贷协议签订后10天内,持该合同或协议副本到当地外汇局办理外汇(转)贷款登记手续。

企业偿还所借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外企业及其他机构和个人的外汇债务本息,需事前向外汇局申报核准,持外汇局外债或外汇(转)贷款登记证和还本付息核准件到开户银行办理付汇手续。外汇债务支用和偿还的变动情况应及时反馈外汇局。

8.报送报表的管理

企业应在以下规定的时间向当地外汇局报送报表及资料:

(1)每年7月31日前报送本年度上半年的外汇收支报告表,每年4月30日前报送上年度的外汇收支报告表。

(2)每年4月30日前持《登记证》到外汇局办理核证手续。逾期未办理核证手续的企业,其外汇支出须逐笔报经外汇局批准,开户银行方可办理。

(3)每年4月30日前报送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有关附表,并附送在中国注册的会计师出具的查账报告。如在上述时间内未完成年度查账报告的,可先报送会计报表,并注明“未经注册会计师查账”字样,待查账完毕即补送查账报告。

(4)企业投资各方的出资情况应由在中国注册的会计师验证,并由其出具验资报告后,企业应送副本一份到当地外汇局备案。

9.外汇检查制度

外汇局按年度对企业实行外汇检查制度。检查内容包括:投资各方资本金到位情况;外汇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外汇收支和外汇平衡情况;外汇债务情况;资产负债及损益情况;报表报送情况等。外汇局有权对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企业进行警告、罚款和监督支付等处罚。

七、汇率及其分类

汇率(Foreign Exchange Rate),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是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汇率的种类有很多种划分方法:

(一)从制定汇率的角度来考察

1.基准汇率(Basic Rate)

通常,选择一种国际经济交易中最常使用、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的可自由兑换的关键货币作为主要对象,与本国货币对比,定出汇率,这种汇率就是基本汇率。关键货币一般是指一个世界货币,被广泛用于计价、结算、储备货币、可自由兑换、国际上可普遍接受的货币。目前,作为关键货币的通常是美元,把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作为基准汇率。

人民币基准汇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形成的美元对人民币的加权平均价,公布当日主要交易货币(美元、日元和港币)对人民币交易的基准汇率,即市场交易中间价。

2.交叉汇率

制定出基本汇率后,本币对其他外国货币的汇率就可以通过基本汇率加以套算,这样得出的汇率就是交叉汇率(Cross Rate),又叫做套算汇率。

(二)从汇率制度角度考察

1.固定汇率(Fixed Rate)

是指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波动幅度很小。在金本位制度下,固定汇率决定于两国金铸币的含金量,波动的界限是引起黄金输出入的汇率水平,波动的幅度是在两国之间运送黄金的费用。在二次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货币规定含金量和对美元的汇率。汇率的波动严格限制在官方汇率的上下各1%的幅度下。由于汇率波动幅度很小,所以也是固定汇率。

2.浮动汇率(Floating Rate)

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官方汇率,也无任何汇率波动幅度的上下限,本币听任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自由涨落。外币供过于求时,外币贬值,本币升值,外汇汇率下跌;相反,外汇汇率上涨。本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进行适当的干预,使本币汇率不致波动过大,以维护本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三)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考察

1.买入汇率(Buying Rate)

又叫做买入价,是外汇银行向客户买进外汇时使用的价格。一般的,外币折合本币数较少的那个汇率是买入汇率,它表示买入一定数额的外汇需要付出多少本国货币。因其客户主要是出口商,故买入价常被称做“出口汇率”。

2.卖出汇率(Selling Rate)

又称外汇卖出价,是指银行向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一般的,外币折合本币数较多的那个汇率是卖出汇率,它表示银行卖出一定数额的外汇需要收回多少本国货币。因其客户主要是进口商,故卖出价常被称做“进口汇率”。

买入卖出价是根据外汇交易中所处的买方或卖方的地位而定的。买卖价之间的差额一般为1%~5%左右,这是外汇银行的手续费收益。

3.中间汇率

它是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平均数。

(四)从外汇交易支付通知方式角度考察

1.电汇汇率

电汇汇率是银行卖出外汇后,以电报为传递工具,通知其国外分行或代理行付款给受款人时所使用的一种汇率。电汇是国际资金转移中最为迅速的一种国际汇兑方式,能在1~3天内支付款项,银行不能利用客户资金,因而电汇汇率最高。

2.信汇汇率

信汇汇率是在银行卖出外汇后,用信函方式通知付款地银行转给收款人的一种汇款方式。由于邮程需要时间较长,银行可在邮程期内利用客户的资金,故信汇汇率较电汇汇率低。

3.票汇汇率

票汇汇率是指银行在卖出外汇时,开立一张由其国外分支机构或代理行付款的汇票交给汇款人,由其自带或寄往国外取款。由于票汇汇率从卖出外汇到支付外汇有一段间隔时间,银行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占用客户的资金,所以票汇汇率一般比电汇汇率低。

(五)从外汇交易交割期限长短考察

1.即期汇率(Spot Rate)

是指即期外汇买卖的汇率。即外汇买卖成交后,买卖双方在当天或在两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所使用的汇率。即期汇率就是现汇汇率。即期汇率是由当场交货时货币的供求关系情况决定的。一般在外汇市场上挂牌的汇率,除特别标明远期汇率以外,一般指即期汇率。

2.远期汇率(Forward Rate)

它是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交割,而事先由买卖双方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协议双方按预定的汇率、金额进行交割。远期外汇买卖是一种预约性交易,是由于外汇购买者对外汇资金需要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了避免外汇风险而引进的。

远期汇率是以即期汇率为基础的,即用即期汇率的“升水”、“贴水”、“平价”来表示。其中,如果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贵,高出的差额称做升水(Premium);如果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便宜,低出的差额称做贴水(Discount);如果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相等,则没有升水和贴水,称做平价(Par)。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与互换汇率的关系,可用如下计算公式表示:

(1)在直接标价法下: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升水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贴水

(2)在间接标价法下: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升水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贴水

(六)从外汇银行营业时间的角度考察

1.开盘汇率

这是外汇银行在一个营业日刚开始营业、进行外汇买卖时用的汇率。

2.收盘汇率

这是外汇银行在一个营业日的外汇交易终了时的汇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外汇交易设备的现代化,世界各地的外汇市场连为一体。由于各国大城市存在时差,而各大外汇市场汇率相互影响,所以,一个外汇市场的开盘汇率往往受到上一时区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的影响。开盘与收盘汇率只相隔几个小时,但在汇率动荡的今天,也往往会有较大的出入。

(七)人们常谈论的汇率种类

1.现钞汇率(Bank Notes Rate)

又称现钞买卖价。是指银行买入或卖出外币现钞时所使用的汇率。从理论上讲,现钞买卖价同外币支付凭证、外币信用凭证等外汇形式的买卖价应该相同。但现实生活中,由于一般国家都规定,不允许外国货币在本国流通,需要把买入的外币现钞运送到发行国或能流通的地区去,这就要花费一定的运费和保险费,这些费用需要由客户承担。因此,银行在收兑外币现钞时使用的汇率,稍低于其他外汇形式的买入汇率;而银行卖出外币现钞时使用的汇率则与外汇卖出价相同。

2.官方汇率

官方汇率是由一个国家的外汇管理机构制定公布的汇率。在实行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一切外汇交易由外汇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外汇不能自由买卖,没有外汇市场汇率,一切交易都必须按照官方汇率进行。

3.黑市汇率

黑市汇率是在外汇黑市市场上买卖外汇的汇率。在严格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外汇交易一律按官方汇率进行。一些持有外汇者以高于官方汇率的汇价在黑市市场上出售外汇,可换回更多的本国货币,而这是黑市外汇市场的外汇供给者;另有一些不能以官方汇率获得或获得不足够的外汇需求者便以高于官方汇率的价格从黑市外汇市场购买外汇,这是黑市外汇市场外汇的需求者。

4.名义汇率

也即市场汇率,与实际汇率对称,是一种货币能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数量。名义汇率通常是先设定一个特殊的货币如美元、特别提款权作为标准,然后确定与此种货币的汇率。汇率依美元、特别提款权的币值变动而变动。名义汇率不能反映两种货币的实际价值,是随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的外汇买卖价格。

5.实际汇率

即法定汇率。实际汇率是按照铸币平价或黄金平价来制定的汇率。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规定了每一铸币单位的含金量,两种货币的含金量的对比称为铸币平价。这是在金本位制度下两种货币实际价值的对比形成的汇率,是金本位制度下的实际汇率。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纸币是黄金的价值符号,起初规定了纸币的含金量,这种纸币的含金量的对比称为黄金平价,以黄金平价作为汇率的决定基础。后由于纸币的法定含金量与纸币的实际代表的含金量脱节,因而纸币汇率改由其实际价值的对比来确定其汇率。总之,无论是在金本位制度、纸币流通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都是货币实际价值的对比,实际汇率不依外汇市场供求波动而波动,不是市场实际外汇买卖的汇率而应是买卖外汇的基础。外汇市场上实际买卖外汇的汇率总是偏离实际汇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