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沿海外商投资区位转移的特点

沿海外商投资区位转移的特点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沿海地区外商投资并未出现大规模集中撤离的现象,外商投资转移更多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环节。具体来说,2012年外商投资区位转移呈现以下特点。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外商投资结构。尤其是服装业、鞋、玩具外商投资转移明显。

2.1 沿海外商投资区位转移的特点

当前沿海地区外商投资并未出现大规模集中撤离的现象,外商投资转移更多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环节。具体来说,2012年外商投资区位转移呈现以下特点。

2.1.1 从行业来看,外商投资转移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相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FDI,劳动密集型FDI的产品附加值低,劳工成本比重高,产品出口比重也高,因此,对成本变化、尤其是劳工成本变化,以及海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更加敏感。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外商投资结构。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投资,这种外商投资产品附加值较低,是典型的成本寻求型FDI。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买方市场的形成、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和环境成本的上升以及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企业经营成本全面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率相对下降,外商投资企业的盈利减少,特别是劳工成本增长幅度较大,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导致一些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亏损,不得不选择退出中国市场或转移投资。尤其是服装业、鞋、玩具外商投资转移明显。2009年体育用品巨头耐克关闭了其在中国唯一一家鞋类生产工厂,2012年阿迪达斯也决定关闭位于苏州的在华唯一一家直属工厂;意大利内衣品牌LaPerla将生产线从中国移至土耳其和突尼斯;玩具生产商Wham-O决定将一直在中国生产的50%的飞盘和呼啦圈订单转移至美国国内生产。

2.1.2 撤离地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也是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最多的地区。但近年来,珠三角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劳工成本不断上升、土地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速度明显,速度快于中西部和东南亚地区,外资撤离的可能性较大。2012年消费品生产巨头佳顿因人力成本上升从广东番禺撤离,耳机生产商Sleekaudio从东莞撤资,富士康也因经营成本上升将位于深圳的工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和政策更加优惠的四川、河南等地,珠三角面临外资进一步撤离的压力

2.1.3 小型跨国公司更易于撤资

大中型跨国公司实力雄厚、经验丰富,一方面它们更易于获得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另一方面总部也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管理人员等资源。因此,大中型跨国公司能承受投资初期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导致的高成本低收入,进而获得成功。相反,投资规模较小的在华跨国公司则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其母公司资本实力较弱且国际投资经验较少,给予在华公司的财务和管理资源有限,无力承担投资初期的亏损,撤资的可能性更大。投资企业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沉淀成本高,退出损失大,从而撤资的壁垒更高。大中型跨国公司在撤资时会遭遇结构性障碍和公司战略障碍。

2.1.4 撤出沿海的FDI更倾向转入中国中部地区

近年来,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相对优势有所上升,外资转移的市场条件开始形成。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FDI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集中投向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和重庆等地,尤其是上述省市中交通便利、信息沟通快捷、劳工成本较低的中心经济区,成为吸引沿海地区FDI的新热点。同时,部分企业也考虑将工厂转移至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为吸引中国沿海产业的转移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劳工成本亦较低,对沿海外资具有一定吸引力,如耐克将其运动鞋生产转移到越南;汽车生产商丰田和本田也加大了对泰国、印尼的投资力度。但由于这些国家的综合配套能力相对不足,产业链不完善,产业转移尚未形成大规模趋势。而相较于东南亚大部分国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对外开放程度高,具有吸引外资的优势。事实上,低成本并不是企业在选择加工厂时唯一的考量标准。优良的产业环境、完善的产业配套、熟练的工人操作、庞大的市场等因素同样不可或缺,而这正是中国优于东南亚国家的地方。2009年英特尔将上海工厂内迁成都,2010年戴尔、德州仪器、惠普等国际IT巨头选择在成都、重庆建设工厂,富士康也将位于深圳的工厂迁往重庆、四川、湖南、河南等中西部省份,台湾水泥公司将工厂迁至广西,全球最大制鞋企业宝成工业近年来在江西、安徽等多地新设工厂等。

2.1.5 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向美国回流

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试图“重振美国制造业”,在税收、外贸、投资等政策方面向制造企业倾斜,并希望以此促进就业,受优惠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美国企业将位于中国的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在回迁的制造业中,有不少高附加值产业和高附加值环节。通用电气将一家热水器生产企业转移到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制造自动售货机和自动提款机的NCR公司把部分ATM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美国佐治亚州的哥伦布,福特汽车、卡特彼勒也将大部分产品陆续从中国多家代工厂撤回本土生产,苹果也计划于2013年在美国花费1亿美元打造生产线,这种回流的企业还有星巴克、玩具生产商Wham-O、消费品生产企业佳顿、家电生产巨头惠而浦、高端厨具制造商All-Clad Metalcrafters、LED生产企业Seesmart等。

这些回迁的美国企业实际并未全部退出中国市场,而是结合当前中国经济转型,重新部署企业的投资战略。如卡特彼勒,尽管存在回迁现象,但同时卡特彼勒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随着无锡新厂投入运营,卡特彼勒目前在中国已有24家制造工厂。实际上,更多的美国企业选择在中国追加投资。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2011—2012中国商业报告》显示,多达72%的美资企业2011年增加了对华投资;更有约77%的美资企业表示在2012年将增加对华投资,计划增资幅度超过16%的美资企业达到了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