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容应用拓展为王,做实丰富先进灵活的内容应用

内容应用拓展为王,做实丰富先进灵活的内容应用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监管机构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布,对移动支付市场进行有效的规范,同时对产业链上各个成员的行为进行实时监督。在监管机构有效的监管制度下,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将会得到切实的保障。金融机构也是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主体之一,与通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主导权上演了激烈的争夺战。移动支付仍需不断加强对商家的宣传,培养商家的使用习惯,逐步扩大移动支付的使用范围。电信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重

(一) 构建统一完善的移动支付新模式,实现产业链各方的协同发展

1. 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构成

对于移动支付产业而言,产业链上成员很多,涉及众多行业。主要包括:

监管机构。移动支付的监管机构主要是政府机构及相关的监管组织,其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是担任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的角色。监管机构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布,对移动支付市场进行有效的规范,同时对产业链上各个成员的行为进行实时监督。2011年,国家先后三次下发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目前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达到101家。随着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下发,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正在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在监管机构有效的监管制度下,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将会得到切实的保障。

设备终端提供商。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促使对设备、终端的需求增加,手机、POS机、计费系统、安全系统等均需进行相应的升级和改善。设备终端提供商为移动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系统,为用户提供支持移动支付的终端设备,并且提供移动支付业务的解决方案。随着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终端提供商将和通信运营商结成伙伴关系,生产定制设备和终端。

电信运营商。通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主要负责搭建移动支付平台,为移动支付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渠道。通信运营商掌握着庞大的用户、网络资源,是连接金融机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以及商家和用户的重要通道。通信运营商是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主体之一,也是移动支付业务最积极的推广者,其试图利用移动支付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通信运营商欲成为移动支付产业链的主导者,正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综合竞争优势。

金融机构。涉及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包括银行、信用卡组织以及银联在内的组织机构。金融机构作为移动支付账户的管理者,拥有国家授权的支付牌照,具有完善的清算、结算管理系统和计费系统,为移动支付建立一套完整、灵活、安全的支付体系。金融机构也是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主体之一,与通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主导权上演了激烈的争夺战。

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作为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衔接环节,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 (或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 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独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具有整合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等各方资源并协调各方关系的能力,能为手机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支付业务,吸引更多的用户为应用业务支付各种费用。

商家。商家既包括线下的商店,也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以及互联网等能够提供电子数字商品和服务的公司。商家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是担任业务使用者的角色,主要作用在于通过部署便捷的移动支付终端,减少支付的中间环节,提升用户满意度,扩大移动支付的使用范围。移动支付的普及与推广需要商家的支持。移动支付仍需不断加强对商家的宣传,培养商家的使用习惯,逐步扩大移动支付的使用范围。

用户。用户是移动支付业务的最终使用者。他们的使用习惯和接受程度是决定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用户对移动支付还不是很了解,不愿尝试移动支付业务,因此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培育用户需求,加强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同时逐步简化移动支付界面与操作流程,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吸引更多的用户。

移动支付产业链上参与者众多,各个参与者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各司其职并且分享着产业链运营过程中所带来的价值。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移动支付业务才能健康发展,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2.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商业模式类型

从整体上看,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可分为四种类型: 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以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 (或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 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以及以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合作主导的商业模式。

(1) 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商业模式

当电信运营商主导移动支付产业链时,移动运营商不仅是信息通道,还可能是代理结算单位。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 电信运营商把移动用户的手机话费账户或建立的专门小额账户 (即专有账户) 作为移动支付账户,用户通过移动支付发生的交易费用直接从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扣减; 移动支付账户与银行卡账户进行捆绑,通过银行卡支付交易费用,金融机构是最终结算单位,负责移动支付账户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大额支付。第一种情况下通信运营商需承担一定的金融风险,否则会与国家政策发生抵触。该模式下电信运营商的收益主要来自服务提供商或商家佣金,通信数据流量费以及业务开发成本等。金融机构可能存在的收益包括业务手续费等。

(2) 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商业模式

当金融机构主导移动支付产业链时,通信运营商仅作为通信渠道,金融机构通过与通信运营商搭建通信线路,自建计费与认证系统。用户在手机上可以直接登录所在银行的账户,进行手机支付交易。该模式的主要缺点是各个银行只能为本行的用户提供手机银行服务,不同银行之间不能互通,局限性很大。该模式下通信运营商的收益主要是通信数据流量费以及金融机构专网租用或使用费等。金融机构的收益主要包括服务提供商或商家佣金、业务手续费、专网租用或使用费以及业务开发成本等。

(3) 以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导的商业模式

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 (或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 是独立于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经济实体,同时也是连接通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商家和用户的桥梁。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的出现将通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商家和用户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单化,将多对多的关系变为多对一的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商务运作的效率,也使得用户有多种选择,只要加入平台,即可享受跨行间的各种支付服务。在该模式下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的收益来源主要包括服务提供商或商家佣金、设备和技术使用许可费,支付给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专网租用或使用费,部分金融服务手续费以及业务开发成本等。目前,以第三方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在我国成功实现的案例并不多。

(4) 以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合作主导的商业模式

近几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和以银联及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纷纷建立起了合作战略,双方合作主导的模式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共同主导移动支付产业链。在该模式下,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就移动支付业务的总收益进行分配,双方利益的多少取决于利益分配系数的大小以及总收益的多少。总收益的构成主要包括服务提供商或商家佣金、通信数据流量费、业务手续费以及业务开发成本等。

电信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重要主体之一,拥有庞大的客户和网络资源,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中,通信运营商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同样作为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重要主体,金融机构与通信运营商相比具有先天的优势,拥有较为完备的安全体系、信用体系和强大的数据结算支持。一般情况下,电信运营商主导模式主要适用于小额支付的移动支付业务,金融机构主导模式适用于大额支付的移动支付业务,从资源共享及长远利益来看,双方合作主导模式更为合适。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两大主体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商业模式的选择。纵观产业全局,只有实现产业链的共赢,产业才会得到长远的发展。[1]

(二) 在强力支撑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实现三方的协同式发展

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优势也不断通过各种实践得以体现。电子商务交易“四流”中的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现大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得以在虚拟通道上解决,然而其“物流”则除了少数商品和服务可通过网络传输实现配送,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需经过传统的物流通道进行配送。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短板”,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在我国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物流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关键,电子商务急切呼吁与之相适应的物流运作方式。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物流业态——第三方物流在我国逐步兴起、壮大,这种物流运作模式是指发货人和收货人以外的专门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承担部分或全部物流运作的业务模式,是专业化、社会化和合同化的物流。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联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第三方物流与企业自营物流相比,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更多样化、更快捷、服务水平更高,帮助企业节约了物流成本,也提高了物流效率。

1. 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滞后。电子商务企业的目标是能让客户足不出户就能方便快捷地收到商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有一个高水平的物流信息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它的高运作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但现在,我国却只有少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较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这就导致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低下和客户服务的低水平。在这种情形下,即使电子商务企业拥有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加快订单的处理,也很难让电子商务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二是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一体化的能力。电子商务企业需要能为他解决一切物流问题的第三方物流,这样才能发挥自己核心专长,专注于信息流与商流的处理。但我国的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功能单一,或是仓储,或是运输,或是配送,能够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就更少。电子商务企业不得不分别找多个功能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就必须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协调物流上面,这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引起企业物流成本的上升。

三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缺少合作精神。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中,经常会出现分歧与矛盾,尤其是在利益分配与风险承担方面,导致双方互不信任。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不能顺利协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虽然对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引入的时间不长,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物流体系。

2.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协同发展模式

电子商务是未来商务的主要模式,所有的企业都必须适应这种商务模式环境。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服务为主。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就应该将无形服务有形化、产品化。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多个层次,所以,不同规模的企业应当从自身条件出发,从适当的阶段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结合方式主要有:

一是第三方物流为电子商务服务。这种模式适合于小型或新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于打算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传统储运企业也可以采取这种模式。小型或者新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规模小,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功能有限,要想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得充足的业务量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较强的业务获得渠道。专业的电子商务企业只注重网上交易功能而网下的实物配送过程则不涉及。因此,如果这两类企业联合起来,电子商务可以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开拓市场,为其提供业务来源。

二是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联合。这种模式适合已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模式同第一种模式的区别在于两者结合的程度更为紧密,不仅仅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物流配送服务,更重要的是二者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是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一个电子商务企业合作,也可以多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多个电子商务企业联合,可以从地域上或所服务的行业上进行联合,扩大市场占有率和辐射范围。

三是电子商务为第三方物流服务。这种模式适合于大型或已经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宝供物流等。这样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合作伙伴,业务量足可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并且企业的影响力较大,市场开发能力也较强,因此其主要任务将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稳固当前的合作伙伴,其次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市场。这样,电子商务必然要被引入到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来,作为企业增值服务的延伸。通过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客户可以随时了解到企业服务的执行情况、库存状况或者货物所在地点与状态。

3. 以信息化为引擎,实现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协同发展

一是提高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平台对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协同发展也极为有利。搭建信息平台是运用互联网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第三方物流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销售反馈信息和配送货物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赢得客户信赖,并不断降低成本,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二是增强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体化能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战略联盟,通过互相投资、参股、签订长期协议等方式建立战略联盟,共享资源,将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物流要素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以发挥单个物流要素不可能发挥的功能。这样,电子商务企业就不需要分别找功能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与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就行了。

三是建立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双方实力都比较雄厚的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建立战略联盟,通过建立长期的伙伴合作关系既可以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成本,又可以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

(三) 培育与优化物联网产业链,在信息服务渗透中实现与物联网协同发展

1. 物联网产业链的关键要素

物联网产业因为其自身的带动性较强,有能力从纵向带动整条产业链共同发展,同时由于自身渗透性强的特点,也将从横向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渗透到驱动物联网发展的工业、农业、环保、安全、交通等应用产业。对物联网产业链进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指定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和重点,规划物联网产业链的培育路径以及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

物联网是一个集多种技术、多种网络的复杂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协同处理,其特征是网络的泛在化和信息的智能化,这些技术因素决定了组成物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其环节主要包括: 一是芯片与技术提供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游市场,主要包括RFID芯片设计、二维码等技术提供商。二是应用设备提供商。主要集中在数据采集层面,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模块、读写设备、读写器天线、智能卡等提供商。三是系统集成商。根据客户需求,将实现物联网的硬件和软件集成为一个完整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的厂商。四是软件与应用开发商。包括中间件厂商,应用软件开发商主要是针对特定行业的企业,提供专业性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五是网络提供商。提供商指数据的传输承载网络服务商,以通信网为主,包括固网和移动通信网。六是运营及服务提供商。他们为客户提供统一的终端设备鉴权、计费等服务,实现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服务。

物联网由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结合这三个层面和我国物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笔者认为有三个关键环节格外重要。首先是基础芯片环节,物联网的关键在于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对话,各种射频识别设备、传感器等微观传感单元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传感设备的需求会大量增加,基础芯片的技术突破与创新将成为提高我国物联网产业国际竞争力和降低产业初期成本的关键。其次是传输网络环节,网络通道是连接智能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桥梁,是将大量细节、节点信息的感知需要安全、可靠地传输到中心节点或者信息处理单元的重要保障。最后是应用解决方案,物联网产业链中的芯片、终端设备、网络通道、软件及硬件等最终都是为解决具体的应用方案而服务的,实现具体应用方案的整合与创新以及解决在行业应用中产生的行业标准问题是推动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快速发展的引擎。

2. 我国物联网产业链现状

(1) 我国电信运营商发展较为成熟

物联网产业链中游的网络提供商是提供数据的传输承载网络的服务商,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已涉足这一领域且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来,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为了争抢物联网发展的制高点,在物联网的服务及应用方面都有一定的突破,在智慧城市、节能减排、智能家庭、移动支付、防灾减灾、物流等重要领域均有了应用。

(2) 产业链整体实力落后

我国物联网产业链传感技术和下游环节通信运营商的领先地位并未能改变物联网产业链整体实力落后的局面,如在芯片方面、技术标准、安全、IP地址和终端等其他环节的欠缺与落后,使得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初期成本过高,各厂商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首先,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间协作较少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缺乏信息的相互沟通,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物联网成本,阻碍了物联网应用的大规模推广。其次,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呈现中间强两头弱的局面,即通信网络能力强,行业应用、关键技术创新水平较弱,制约了整条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最后,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物联网产业链较长且复杂,上下游利润水平不均,产业上游拿到的利益份额很少,下游拿到的利益份额较多,如果没有政府搭建平台是很难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的,这将不利于产业链发展的完善与成熟。

3. 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培育路径

(1) 发展初期依靠政府力量推动物联网应用方案创新及推广

物联网产业发展初期,位于产业链上游的终端设备提供商可能最先获益,终端设备提供商在市场上寻求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业务开发,网络提供商在其中提供网络服务,终端设备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给业务使用方或业务应用方。要想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物联网产业中来,政府就应当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为物联网产业链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物联网产业的一个特点就是规模越大,效率越高,资源冲突越大,效果越明显。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的政府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立示范点和示范案例,降低一些具备行业发展前景的公司向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申请专利补贴的门槛,让示范企业少投钱,随着应用方案的创新、成熟和推广,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物联网产业。

(2) 发展中期实现关键技术和标准上的突破以促进行业应用

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和应用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就必须实现RFID技术和标准上的突破,创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要想在物联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规划,寻求RFID技术在国内的关键应用领域,以技术创新作为主要驱动力,重点发展与物联网产业紧密关联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四大核心领域,着力打造传感器与传感节点、RFID设备、物联网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产业。其次,要统筹组织科研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集中优势力量,安排专项经费,大力进行新的重点课题攻关,在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获取先发优势上下工夫,引导企业和研究机构积极申请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专利,以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方面的专利池。最后,要加快研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积极参与各种物联网相关的标准指定工作,争取在物联网的各种国际标准指定中具有话语权

(3) 发展中后期要明确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随着应用解决方案的逐步稳定、产业链的逐步成熟,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在物联网的建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以其为中心逐步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形成,进一步实现物联网的大型网络性、通用性、可规模化的应用。一要积极参与产业联盟的建设,深入了解各行各业的需求,引入在现有行业价值链之中的服务集成商,开发能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应用产品,消除行业壁垒,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二要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造物联网业务基础平台,尽快统一产品标准和数据接口,实现技术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加快三网融合进程,降低用户和集成商的使用成本,为迎接物联网时代奠定运营基础。三要寻求政府支持,推进关键、重大项目大发展,树立行业应用标杆,解决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增加运营商在物联网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4. 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发展举措

(1)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全面统一的发展规划

物联网产业是我国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的关键,因此,政府应当成立有关组织和部门,结合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首先,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加强指导协调,尽快研究解决物联网的内涵、产业界定和产业统计的问题。应加强与相关方面的沟通协调,推动形成以物联网产业为引领,各地区各环节发挥优势协同推进的格局,加强对物联网发展的研究,积极推动出台国家层面的统一战略规划。进行顶层设计,确定发展战略,明确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统筹部署物联网基础技术和网络研发、产业化应用,防止低端产能过剩、高端研发空白的局面出现,同时,推动军民融合与产学研用合作。其次,完善各项政府优惠措施,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优化创新资源,进一步拓宽政府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加快形成突破关键技术和标准指定的核心队伍。最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涉及跨区域、跨行业的合作,这些行业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因此要实现物联网的产业化、规模化就必须借助政府力量打破行业壁垒,建立有助于政府部门、企业和组织机构间相互沟通协调的组织机构,探索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实现共赢局面并保障物联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 优化物联网产业布局

通过研究物联网产业链的培育路径和培育要点,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完整、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创新路径,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进程,提高企业竞争力。如果发展速度快的话,物联网在十年之内就可能大规模普及。我们应当抓住这个创新发展的巨大机遇,把握主动性,提出适合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的产业政策与思路,解决附着在产业链上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的优化问题。

物联网产业布局优化要以需求为向导。技术创新是物联网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市场需求,物联网产业要想实现大规模的发展一定要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支撑,光靠政府的推动是不行的。要催生企业自发地产生需求,就需要我们对各个领域对于物联网的需求主体、需求内容、需求特点等进行更深层次的调研,从行业应用模式方面去突破技术难点,有针对性地提供物联网信息服务,切实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并且总结成功经验,在此领域推广应用,然后逐步推广到其他行业。只有当物联网技术确实能为企业带来商业利润的时候,企业才会将物联网作为提升自己竞争能力的手段,满足多种多样的新需求,将推动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提供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实现共促共荣的良性发展局面。

(3) 建立健全物联网产业集群

首先,要健全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创新的主流,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与大学的技术交流,借助研发能力强的大学等科研机构带动企业创新,将研发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壮大产业化,促进物联网应用推广。其次,国外高新技术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和占据中国广阔的物联网市场,有意控制产业集群内关键技术的扩散和转移,限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发展。我国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牵制国外高新企业的压迫,提高产业集群内国内企业的培育力度。最后,各地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的优势行业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制定具有差异化的物联网发展模式,着眼于产业链的某些环节争取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以产业链中的优势环节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共同发展。[2]

[1] 樊自甫,魏晶莹.急需构建统一完善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J].中国电信业,2012 (04): 38~40

[2] 范鹏飞,任小璇. 有效培育与优化物联网产业链[J]. 中国电信业,2012 (01): 54~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