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学意义的回归

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学意义的回归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换句话说,企业文化不是强制人们遵守各种硬性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而是强调文化上的“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如果单纯依靠这种“非强制性”的文化管理,而忽视了引导其达成文化“认同”的制度约束,那文化管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墙上风景”,文化管理的效果也会事倍功半。

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在受到日本经济增长经验的启发,总结、比较日、美两国企业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被誉为管理理论的“第四个里程碑”。企业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人类对于管理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管理丛林以至如今的文化管理,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管理不再是单纯依靠科学理性的制度管理,而是更多地倾向于制度与文化的结合。这种对企业的文化管理,一方面强调通过制度化的建设,把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外化于员工的行为之中,实现企业的良性运行;另一方面,强调从文化的角度来影响和感染员工的心态、态度和兴趣等,以员工观念的根本性改变,来适应现代的管理过程。文化管理是企业人本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

那么,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对员工进行行为养成从而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它凭借的是一种非权力因素的“文化控制”,使员工从内心真正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且外化为行为,使行为变成习惯,使习惯成为生活,从而形成文化管理。换句话说,企业文化不是强制人们遵守各种硬性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而是强调文化上的“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但人的思维是复杂的,人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性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单纯依靠这种“非强制性”的文化管理,而忽视了引导其达成文化“认同”的制度约束,那文化管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墙上风景”,文化管理的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同样,在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如果不以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些文化的精神要素为导向,没有将文化理念真正贯彻到企业管理制度中,制度建设与文化管理相脱节,一方面造成了制度的随意性,使制度建设缺乏“灵魂”,使员工行为导向变得离散,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文化的空壳,使文化管理成为响亮的口号和精美的手册。 所以,管理必须“软硬兼施”。回归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学本源,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文化与制度的高度融合,互为载体,互为依托。“道器合一”是文化管理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最鲜明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