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集中和垄断

生产集中和垄断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经济现象。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高度集中引起垄断,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生产高度集中,生产社会化达到很高的程度时,一般的股份公司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式已经不够了,从而必然引起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出现。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

(一)垄断的形成及垄断的组织形式

1.垄断的形成

(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被称之为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这个时期之所以叫做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主要是在这个时期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标榜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封建割据和闭关自守,要求实行一整套的自由贸易政策,开辟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主张国家不要干预经济生活。因此,自由竞争就成为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普遍的经济现象。而所谓的自由竞争,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商品生产已经成为普遍形式,封建割据和行会制度等已经被打破之后,商品生产者之间为了争夺最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不受垄断限制的竞争。自由竞争分为同一生产部门内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和不同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那么这两类竞争又是如何引起生产集中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这一竞争主要是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因此,这种竞争就必然迫使每个资本家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求使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结果必然是刺激技术进步、促进资本积累、提高资本的积聚程度,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其次,我们再来看,不同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这一竞争主要是为了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哪个生产部门利润高,资本家就会涌向哪个生产部门,而这种以资本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自由转移为特征的竞争,必然会加剧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以及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而经济危机又必然引发大规模的企业兼并和吞并浪潮,结果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另外,在竞争中,大企业处于有利地位,它能广泛采用新技术、实行细致的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节约不变资本等,因此,劳动生产率较高,成本低,竞争力强。竞争的结果,一般总是大企业战胜中小企业,大资本打败中小资本,使生产和资本逐步集中到少数大企业和大资本手中。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个别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就证明了这一点。

从历史上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的过程中,还有两个因素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是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19世纪最后30年间,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近代史上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征。由于电力的应用,在工业中发明了一些新技术,如电动机、内燃机、新的炼钢法和化学方法等。随着这些新技术被相继使用,产生了许多新的生产部门,如冶金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力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部门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工业部门结构的变化,使得重工业超过了轻工业而在整个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生产技术和工业部门结构的发展变化,使大企业尤其是重工业部门中的大企业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大大加强。而重工业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则需要巨额的资本。于是,股份公司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就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另一个因素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时期连续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断尖锐和加深,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连续爆发了五次经济危机。在危机期间,许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被大企业趁机吞并,同时,也出现了大企业之间的互相兼并,这些都推动了资本和生产的迅速集中。列宁概括了上述种种情况后指出:“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的企业的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2]

由此可见,生产集中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所谓的生产集中,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手中,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日益增大。

(2)垄断产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引起垄断。所谓垄断,又叫独占,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或若干企业联合独占某些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经济现象。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引起垄断,这是因为:

第一,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可能性。当一个部门的生产还是由大量的中小资本家分散进行的时候,形成垄断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成千上万的企业之间不容易达成共同协议,但是,当生产高度集中,一个部门的生产已集中到为数不多的大企业手中时,它们就比较容易在生产和销售上达成协议,从而操纵和控制这个部门的生产和销售。

第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必然性。因为生产的高度集中,使竞争日益困难,产生出垄断的趋势。所谓竞争的困难,主要表现在:①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它们势均力敌,要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两败俱伤,就得谋求暂时的妥协,达成协议,结成垄断同盟,共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②生产的高度集中限制了资本的自由转移,此时,由于大企业资本雄厚,又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要在这个部门内开办新企业同原有的大企业竞争是相当困难的,这不仅需要有巨额的资本,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要有市场的相应扩大等。这就限制了竞争,形成了大企业的垄断地位。③中小企业由于和大企业的实力相差悬殊,无法与之相匹敌,也使大企业自然居于垄断地位。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高度集中引起垄断,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生产高度集中,生产社会化达到很高的程度时,一般的股份公司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式已经不够了,从而必然引起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出现。

2.垄断组织和垄断的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的垄断组织,是指那些掌握了一个或几个生产部门大部分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或企业的联合。它们凭借垄断地位控制生产,瓜分或独占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获取高额利润。由于垄断联合的程度和内容不同,垄断组织有多种形式,主要有:

短期价格协定,这是最简单的形式。主要内容是参加协定的企业就商品的买卖价格达成协议,并且在一定期限内遵守协定所规定的商品售价。这种垄断联合的形式很不稳固,一旦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往往自行解体。

卡特尔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资本家之间的一种同盟。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仍保留自己的独立性。它们只是根据协定瓜分销售市场,确定商品产量、规定标准价格等。

辛迪加是同一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结成的统一采购原料和销售商品的组织。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保留独立性,但商业上的购销业务都要由辛迪加的办事机构统一办理。辛迪加这一形式比卡特尔在稳定性上增强了。

托拉斯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托拉斯把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以及和这类商品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联合成为一个庞大的企业,由托拉斯的理事会统一负责经营和管理。托拉斯理事会拥有统一的和最高的权力。参加托拉斯的企业主则变成了托拉斯的股东,完全丧失了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的独立性,仅仅按照股份取得股息和红利。

混合联合公司,即康采恩,是垄断组织的一种最复杂的形式。它以资本最雄厚的垄断组织为核心,把不同部门的许多企业(包括各种工矿企业、贸易公司、运输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和服务性企业等)组成一个垄断联合,参加者不仅有单独企业,而且还有辛迪加、托拉斯,参加康采恩的成员,在形式上虽然保持独立,实际上受到作为康采恩核心的大银行或大工业企业的控制。

垄断组织在形式上虽有不同,但是它们在实质上都是凭借着在生产和销售上的垄断地位,加强对国内外劳动人民的掠夺,攫取高额利润。

(二)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1.垄断利润

在当代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国内实行垄断统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垄断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高额利润。在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企业一般只能获得平均利润。虽然某些部门的个别资本家,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了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但是,这种超额利润不能长久保持,随着新技术的普遍采用,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就会消失。而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垄断资本家却有可能较长时期地获得垄断高额利润。

列宁曾指出:“垄断地位能提供……超过全世界一般的、正常的资本主义利润的额外利润。”[3]一些大的垄断组织通过对生产和销售的控制,就能经常攫取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例如,在1960—1970年间,美国加工工业的年平均利润率(纳税前)为12.5%,而通用汽车公司则高达30.7%,通用电气公司为21.S%,杜邦化学公司为19.6%。

2.垄断价格

垄断资本家攫取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操纵的一种旨在保证最大利润的市场价格。

商品的价格是以它的价值为基础的,但在不同的商品生产条件下,市场价格的决定各不相同。在简单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商品的市场价格,直接以它的价值为中心,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商品的市场价格是以价值的转化形式即生产价格为中心,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由于垄断的统治,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使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受到了阻碍。因而,在垄断组织垄断了生产和销售的部门里,商品的价格就主要表现为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有两种形式,即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商品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垄断价格;垄断低价是垄断组织在向非垄断企业和小生产者购买原材料、零配件等生产资料时所规定的低于商品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垄断价格。垄断组织按垄断价格出售商品后,减去商品的生产成本,其差额就构成垄断利润,或者说,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就等于垄断组织出售商品的垄断价格。

但是,垄断组织不能随心所欲地提高商品的售价,也不能把购买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任意压低,而始终要受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因为,垄断价格固然可以大大高于(或低于)商品的生产价格或价值,但它总不能完全脱离商品价值这个决定商品价格的基础。同时垄断不可能完全排除竞争,在同一个部门中常常存在几个垄断组织,它们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对垄断价格起制约作用。另外,在一定时期内,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总是一定的,因此,垄断组织在制定垄断价格时,也不得不考虑垄断价格的高低对需求的影响。

垄断价格的形成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并不改变整个社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它们的价值总额的一致性。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仍然是由生产它们的社会必要劳动创造的。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它只是使得价值和剩余价值做有利于垄断组织的一种重新分配。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

3.垄断高额利润的来源

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价格而获得的垄断高额利润,从根本上说,是垄断资本家对劳动者进行剥削的结果。因为垄断本身不会增大商品的价值。垄断高额利润的来源只能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垄断资本家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且在流通中通过垄断高价出售商品,把工人和其他职工所得工资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来扩大其利润的总量。

第二,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以垄断低价收购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配件等,从而把这些非垄断企业资本家所剥削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垄断利润。

第三,垄断资本家通过高价出售商品和低价收购原材料等办法,对小生产者进行剥削和掠夺,把他们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

第四,垄断资本家通过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中的不等价交换,占有其他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和其他阶层劳动者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总而言之,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对商品的价值进行再分配的一个工具。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通过垄断价格所获得的垄断高额利润,正是广大工人和其他劳动者所失去的,部分是从非垄断企业的中小资本家手中夺去的。在当代资本主义阶段,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剩余价值规律仍然起作用,只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它通过平均利润率表现出来;在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则主要是通过垄断高额利润表现出来。资本主义垄断的实质就是要攫取垄断高额利润。

(三)垄断与竞争

1.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垄断形成以后,垄断统治代替了自由竞争,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在垄断统治的条件下,不仅自由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而且产生了新形式的竞争——垄断竞争。这主要是因为,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垄断没有消灭商品生产,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和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因而就不可能消除竞争,反而会使竞争激化。另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大量中小企业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垄断,它不可能包括所有的企业。在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除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小生产者。垄断组织要消灭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和小生产者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方面这些中小企业和小生产者会用一切办法顽强地维护自己的生存;另一方面,垄断组织的生产不可能完全满足复杂多样、千变万化的社会需求。既然它们和垄断组织并存,那么它们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不过,在垄断阶段的竞争,不论是在资本的转移、商品的价格以及原料的来源等方面,都要受垄断组织的限制和影响。

垄断竞争占据主要地位以后,垄断组织之间剧烈竞争的结果,会使垄断组织的规模更大。但是,决不会出现所有的垄断组织合并成为一个垄断组织的情况。因为垄断组织规模越大,实力越雄厚,别的垄断组织要想吞并它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在垄断已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时,各个部门之间总是存在着许多垄断组织,而且同一个部门的内部也并存着两个以上的垄断组织。因此,在垄断组织之间必然会有竞争。

在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由于垄断本身而产生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等方面。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在当代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由垄断而产生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从竞争的参加者和参加竞争的目的来看。在自由竞争时期,竞争的参加者是广大的中小企业,竞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垄断统治下的竞争,参加者主要是少数实力雄厚的垄断组织,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垄断高额利润和保持自己的垄断地位。

第二,从竞争的手段来看。在自由竞争时期,资本家主要是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以价廉物美的商品占领市场,战胜对手。在垄断统治时期,竞争除采取一般经济手段外,主要是凭借垄断组织的实力,垄断市场,采取剥夺对手所需要的原料、技术、运输工具,劳动力、贷款等手段,来扼杀竞争对手,甚至使用工业间谍,利用政府的力量等超经济暴力手段来对付竞争者。

第三,从竞争的后果来看。在自由竞争时期,参加竞争的资本家是彼此分散的,各自的力量比较单薄,因此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有限的,竞争所造成的后果也不是特别严重。在垄断统治时期,竞争的参加者主要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垄断组织,竞争更具有掠夺性,竞争的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因此,竞争就更加激烈,对经济生活的冲击也更严重。

可见,“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4]垄断是从竞争中产生的,但垄断反过来又加剧了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