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的思考

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的思考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结合到湖北恩施调研的感受,认为必须十分重视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建设规划工作,从而使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得以顺利推进。根据上述分析,欠发达地区进行新农村建设困难不少,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很难建设一个文明整洁的新农村。制定欠发达地区村庄建设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变意义极其深远。

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的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深刻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我们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做出了具体要求。笔者结合到湖北恩施调研的感受,认为必须十分重视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建设规划工作,从而使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一、欠发达地区村庄布局现状

1.山地多,耕地少。欠发达地区的村庄一般位于山区,也正是由于山地的比例过大造成了生存、生产、生活所依赖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同时交通不便,其村庄自然也就比较落后。山区的村庄通常会依托一小片平地进行耕作,而村民的民居建设多位于山上依山而建。由于山地多、平地少,农业基础薄弱,交通不便,无其他产业支撑,从而导致经济长期不发达。比如恩施滚龙坝村耕地面积仅有385亩,人均不足8分田;石桥子村有1 000户村民,人口3 650人,耕地面积3 024亩,其中水田仅有244亩,远远低于平原地区的耕地数量,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部分居住点区位偏僻。欠发达地区的村庄通常都远离中心城市、中心镇、集镇,甚至远离自身管辖的村庄。这种区位条件也限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使之无法受到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更无法享受到中心城镇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机遇,长期以来只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相对封闭的进行缓慢发展。如恩施还有不少村庄的居民远离村庄住在海拔4 000米左右的高山上,农户买的小猪靠背篓背上山,养大后无法将活猪弄下山,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发展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3.少数民族聚居。欠发达地区的村庄很多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湖北恩施市78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77.13%,其中少数民族有15个,占人口38.4%。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有许多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不对称,住房布局散乱,住宅用地严重;房屋多为砖木结构,通风条件不良,质量较差;建筑风貌参差不齐,新建的砖混农家乐建筑对原有村落风貌破坏严重;环境脏乱,卫生状况差。

4.基础设施落后。欠发达地区的村庄除了少数新农村试点的基础设施稍有改变之外,一般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有的道路网系统普遍偏窄,村内小巷狭窄弯曲,消防车无法进入;除过境路外,村内其他道路均为质量较差的水泥路;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二是供排水系统不健全,许多村庄无统一饮用供水,大多数村庄生活污水无处理;村中乱拉电线,存在火灾隐患。三是公共设施系统不完善,学校规模、教学设施不完善;幼儿园、医疗所要么没有、要么条件极差;村内商业点店铺店面凌乱,无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气息。

二、制定欠发达地区村庄建设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分析,欠发达地区进行新农村建设困难不少,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很难建设一个文明整洁的新农村。当然,欠发达地区蕴藏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文化,也为其发展带来隐性的有利条件,因此制定欠发达地区新村庄规划尤为紧迫。如果规划得好,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一定会更具特色。制定欠发达地区村庄建设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指导性、前瞻性、实用性原则。发展规划体现超前意识,力求准确地预测和把握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并用以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运行,同时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总体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是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机遇和挑战、稳妥与风险的辩证关系,既充分考虑并满足欠发达地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市场等客观环境和自身条件的限制,选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努力做到既总揽全局、整体谋划,又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作出审慎选择。

3.节约原则。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一般经济都困难,他们还有许多后顾之忧,不可能愿意自己拿钱整治村庄,外来资金帮扶的可能性也不大,主要依赖上级政府和当地政府的帮扶,当地政府又都属困难财政,不可能短期内有较多投资。因此制订欠发达地区村庄建设规划既要有超前意识,更要本着节约的原则,五年内以改善基本生存条件为主、五年后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品味为主进行规划。

三、欠发达地区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1.村庄发展合理用地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建新房、修道路,最关键、最本质的内容是要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如果脱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新农村建设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新村庄建设不应占有较好土地,要用较好土地集约经营,从而促进生产发展。

2.村庄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一村一品的产业结构调整。以恩施龙凤镇为例,以下村庄产品特色比较突出,可以重点规划。三合村2004年产鸡蛋201 525千克;碾盘村2006年产薯类58.8千克、羊肉1.625吨;小尤潭村2004年淡水养殖15吨;何字村2005年粮食作物(谷、豆、薯)1 526.5千克;恩施红土、新塘、沙地、崔坝、太阳河等村都有万亩以上的魔芋种植基地,更该成为规划的重中之重。

3.村庄居住规划,突出生活环境改造工程。欠发达地区多数村庄生活环境较差,恩施辖区16个乡、镇,总人口78万,虽经努力截止2005年底,改水4.5万户,改厨6.9万户,改厕6.4万户,还有相当多的村庄还未改造。因此必须认真做好规划,对少数交通不便的村庄实施重点通路工程;继续推进和普及“五改三建两提高一公开”中的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园、建池、建家工程;对有条件的村庄实施“突出民族特色”的新村改造工程。

4.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突出解决“老大难”问题。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着行路难、吃水难、浇灌难、用电难、通讯难等“老大难”问题,而这些问题既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重点,但又是短期难以一步到位解决的问题。例如恩施不少村庄的部分农户住在高山,即使修一条简单的下山路一公里就要花20多万元,加之通水、通电、通邮等费用,显然是一笔天文数字。与其这样,还不如搬迁。因此必须认真做好规划,分期、分批、有步骤的加以实施。

四、结束语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变意义极其深远。尽管欠发达地区有诸多制约发展的欠发达因素存在,但其村庄规划却不应是“欠发达”的。

欠发达地区的村庄规划应该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产业基础、人文地理、民俗风情和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在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建造方式、环境利用和资源开发等方面舒展独特地方特性。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创新具有鲜明村寨特色和浓郁乡土文化氛围并反映时代进步的村庄规划。只要我们克服困难,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突出成效。

(2008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