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纪闻》

《中外纪闻》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2月16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并增加外电、外报选译和国内各报摘录以及上谕等内容。于是,《中外纪闻》被迫停刊,仅出18期;问世刚满14天的《强学报》停办,仅出3期,其中第3期未及发行。《中外纪闻》和《强学报》虽然被封建顽固派扼杀了,但它们的出版冲破了封建“言禁”,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一、《中外纪闻》、《时务报》等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但同时也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逼迫清朝政府直面现实以广求善后之策。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公车上书”为起点,在政治上较为开明的年轻君主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兴起。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人士,率先以报刊为武器,办起了《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强学报》和《时务报》等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旨的政论报刊,以进一步唤醒国人。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身官宦之家,旧学根基扎实,22岁时游历香港,“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25岁赴京考试落第后途经上海,目睹“上海之繁盛”,“益知西人治术之有本”。此后,康有为潜心研究西学,同时在广州收徒讲学,培养出梁启超等一批日后维新变法运动的骨干。1895年5月2日,愤甲午之战败,康有为联合全国18个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人,发动“公车上书”,呼吁朝廷变法图存。之后,康有为、陈炽等积极筹募经费,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发刊《万国公报》,由康门弟子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该报袭用当时外国传教士在上海办的《万国公报》之名,是因为康有为在研习西学时受该报影响最大。该报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所刊内容以讲论洋务为主,每期刊载文章1至3篇,题目有工商、铁路、邮政、兵制、学校、报馆等,其中必有梁启超所撰论说,其余大多选自广学会出版的书报。由于当时北京没有铅印机器,该报只好委托民间报房用木板雕印,两天出版一期,并由各报房在递送《京报》时免费赠送在京的“王公大臣”及“士夫贵人”。最初每期送出千余份,以后最多时为3000份左右。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后,《万国公报》转为该会机关报。《万国公报》的出版,立即在京师引起强烈反响。“报开两月,舆论渐明。初则骇之,继而渐知新法之益。吾复挟书游说,日出与士大夫讲辩,并告以开会之故,明者日众。”[1]12月16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并增加外电、外报选译和国内各报摘录以及上谕等内容。1896年1月12日,又有一份维新派报刊在上海问世,即11月下旬创建的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强学报》。该报的出版,是康有为1895年10月离开北京南下南京、上海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由康门弟子徐勤、何树龄主编,免费派送。该刊不用大清年号而用孔子纪年,借以“托古改制”。

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组织学会、出版报刊的活动,当然要引起封建顽固派的忌恨。先是“谣诼蜂起”,《中外纪闻》“送至各家门者,辄怒以目,驯至送报人惧祸及,悬重赏亦不肯代送矣”。紧接着,御史杨崇伊于1896年1月20日参劾强学会植党营私、刊印《中外纪闻》,请饬严禁,清廷即据此折命都察院“查明封禁”。于是,《中外纪闻》被迫停刊,仅出18期;问世刚满14天的《强学报》停办,仅出3期,其中第3期未及发行。

《中外纪闻》和《强学报》虽然被封建顽固派扼杀了,但它们的出版冲破了封建“言禁”,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1896年8月9日,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为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派办报活动重新崛起。该报创办人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梅县人,是清末著名的维新派官员。上海强学会被查封后,他“愤学会之停散,谋再振之,亦以报馆为倡始”,并带头“捐金一千元为开办费”,其余经费则来自上海强学会余款及他人的捐赠。《时务报》创刊后,由梁启超任总主笔,汪康年任经理。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饮冰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是清末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报刊宣传家之一。他自小熟读经史,17岁中举人,后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参加“公车上书”,后主编《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开始在舆论界初露锋芒。1896年夏,梁启超应黄遵宪等之邀,南下上海主持《时务报》笔政,初创时一人独自负责该刊的编撰工作,日撰评论4000多字,经手修改的文稿2万多字,使年仅24岁的梁启超崭露头角,“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时务报》每10日出版1期,所刊内容有政论、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西电照译等。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数十篇为变法维新而呐喊的政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变法通议》,自创刊号起在报上连载了43期,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时务报》上大胆而新颖的言论使朝野震动,所译外报文章更使读者大开眼界,因而“举国趋之,如饮狂泉”,其发行量也与日俱增:创刊时3000多份,半年后增至7000多份,一年后增至12000多份,最高达17000份,创当时报刊发行量的最高纪录。与此同时,《时务报》也遭到封建顽固派的反对和忌恨。曾大力支持《时务报》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以该报言论“太悖谬”为由横加干涉,后又竭力排挤梁启超,致使梁启超于1897年10月愤然辞职,离开上海赴湖南长沙就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及参加《湘报》筹办事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