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闻通讯社·《国闻周报》·《大公报》

国闻通讯社·《国闻周报》·《大公报》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闻通讯社·《国闻周报》·《大公报》王 鹏在1920年左右,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之间确实有一个反直系的联盟关系,因而由三方面出资,经营国闻通讯社。

国闻通讯社·《国闻周报》·《大公报》

王 鹏

在1920年左右,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之间确实有一个反直系的联盟关系,因而由三方面出资,经营国闻通讯社。据国闻通讯社第一任社长邓汉祥回忆:“孙、段、张每月各拨1 000元在上海办国闻通讯社,我任社长,周培艺作总编辑。有一天,徐树铮自动向卢永祥(安福系的军阀)说:“他手里还有公款,可以拿10万元来作国闻通讯社的基金,不必由三方面担任经费,但要求以胡政之作总编辑。……但胡政之到社后,徐树铮始终没有拨款。”1921年,国闻通讯社成立。

胡政之努力经营国闻通讯社,成立了北京分社和汉口分社。通讯社发出的稿件,除有关卢永祥及孙、段、张三方面的政治新闻由胡政之亲自撰写外,其他来源,一是由李子宽从外文报纸摘译的新闻,二是由外勤记者严谔声采访来的有关“马路联合会”(当时上海商界的一种组织)的消息。每天发稿两次,开始时日发6 000字,后来增加到1万字,并有英、日文翻译,国外也有订户。1924年初,孙、段、张的联盟瓦解,国闻通讯社失去经费来源,胡政之遂在社内成立广告部,代各报招揽广告业务,以折扣补充经费。吴鼎昌每月给《国闻周报》400元,而吴常以“前溪”的笔名,在《国闻周报》上发表有关经济方面的文章,为自己树立一个经济学者的形象。张季鸾也常为《国闻周报》撰写重要时评。吴胡张三人从这时起,就有合作的意向,为续办《大公报》埋下了伏笔。

胡政之不以能向各报供应新闻稿为满足,他还感到没有发表言论的机会,决意成立《国闻周报》。《国闻周报》是一份综合性的时事周刊,内容有一周简评、时事论文、外论介绍、一周间国内外大事要述、一周大事日记、文艺、书评、新闻图片、国际讽刺画、时人会志等栏目。

1926年,胡政之与吴鼎昌、张季鸾在天津续办《大公报》,《国闻周报》也随同迁津出版,由此国闻通讯社和《国闻周报》成为《大公报》的附属事业。曾任《大公报》总编辑的王芸生就兼职编辑过《国闻周报》。1936年,天津吃紧,《大公报》创办上海版,《国闻周报》又迁到上海,直到1937年12月《大公报》上海版被迫停刊,《国闻周报》自此停刊,国闻通讯社也不再发稿。

国闻通讯社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通讯社,在新闻传播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存活了16年。《国闻周报》一共存在13年,出刊到第14卷,每卷50期,发行最多时每期1.5万份,在当时是出版时间最久、发行量最多的新闻周刊。

(原载2000年5月27日《大公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