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现教育公平_星系耀陇原国家

体现教育公平_星系耀陇原国家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现教育公平_星系耀陇原国家缩小区域差别 体现教育公平 积极推进贫困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构筑甘肃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 旦智塔2000年,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决定用5-10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二是,甘肃省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工作思想统一、认识到位。

体现教育公平_星系耀陇原国家

缩小区域差别 体现教育公平 积极推进贫困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构筑甘肃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 旦智塔

2000年,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决定用5-10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五年来,我省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加强建设,注重实效,使甘肃教育信息化,尤其是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全面的发展。截至2009年底,我省中小学校计算机总台数达到223597台,比2000年的30792台翻了7倍多,生机比达到21.1∶1,比2000年的145.5∶1提高了近7倍;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开课率,由2000年的高中41%、初中20%和小学3%,分别提高到100%、100%、40%;在2000年,我们刚开始探索建设中小学卫星接收小站,到2009年底,全省17000多所中小学中,有14000多所能够通过卫星接收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并且,我省拥有校园网的中小学已达到1442所,是2000年的14倍。

回顾我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所发生质的飞跃的历程,首先,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从2001年以来,李岚清同志、陈至立国务委员和教育部领导多次亲临甘肃视察调研,指导我省农村学校远程教育的探索性工作,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使我们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做到了起点较高,措施到位,方式科学,技术适用。2004年、2005年,教育部先后在我省召开了“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现场会”和“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现场交流会”,成功展示了我省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创新模式,成为全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正式启动和应用初见成效的里程碑,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健康发展。二是,甘肃省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工作思想统一、认识到位。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面对基础薄弱、财力不足的现实,全省上下的一致认识就是:要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只能以艰苦奋斗的精神,走信息化发展之路,才能同发达省区缩短距离。第三,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把远程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出新思路,想新办法,从90年代末就开始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总结贫困地区发展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模式。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首先根据实际,理清思路,超前谋划,科学定位。我们坚持“统一思想,分级负责,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分级投入”的建设原则,贯彻“理顺机制、加强管理;完善基础、注重示范;突出应用、提高效益”的指导思想,实施“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区推进”的发展方针,把农村远程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先普及、后提高”;推动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加快发展,带动条件一般的地区协调跟进,扶持条件较弱的地区打好基础。根据省里确定的“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沿线地区战略发展的要求,我们以省会城市兰州为中心,重点发挥天水市对甘肃东部地区、张掖市对甘肃西部地区农村远程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个中心带两翼”的发展战略。在扩大乡镇学校网络信息站和农村多媒体教学点建设规模和效能的基础上,向带动乡镇信息化和社区信息化的方向进行积极探索,体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社会行为,促进甘肃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为甘肃经济社会进步提供有效支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www.guayunfan.com)

其次,在传输条件、站点建设、资源研发、服务保障等方面搭好平台,夯实基础。

一是促进“三网”结合,建好网络基础传输体系。我省依托CERNET在兰州大学的省级主节点,建立甘肃教育网络中心,并充分发挥其在传输体系的核心功能,自建光纤链路,与14个市州相连,并建成了自主发射的卫星上行站,有效利用省内网络传输运营资源的优质条件,加快全省教育城域网、骨干网和卫星传输网的建设步伐,为形成特色鲜明的、“天地合一”的甘肃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奠定传输基础。

二是探索“三个合作”。体现诚信和谐的机制,以学校主动、政府推动和社会联动的方式,调动学校、银行、企业三方合作的积极性,加快城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依靠示范带动、加强培训、制度保障等措施,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三是实现“三位一体”。发挥“甘肃省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的整体资源优势,加快西北师范大学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与职业发展培训及教育信息资源持续研发平台、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优质教育信息资源集成发送平台和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学历教育开放平台功能化建设步伐。

四是依靠“三支队伍”。发挥各级管理者的决策作用,专家学者的指导作用,各级电教系统及教育网络传输系统工作者在服务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骨干作用,加强科学研究和示范评价工作,以标准化指导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

五是创建“三种模式”。根据甘肃省情,突出农村教育的重点,深化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功能内涵,增强现代远程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通过实践,我们探索出了农村小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学校计算机教室三种实用模式:

从1998年开始,我省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小学添置了一套音视频显示设备、一套打印设备、一套投影设备和一套教学软件,有些学校再增加一套卫星接入设备。在投入不大、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解决学校一些课程师资缺乏的问题,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又能利用学校条件为乡村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培训等多方位服务。2000年初,地处贫困山区的天水在全市启动实施“电教扶贫工程”,为交通不便、环境封闭和重点帮扶的384个山区贫困村学校捐赠VCD影碟机和电视机各一台,配套“小学特级教师指导学习”教学光盘,建起了“光盘教学播放点”,开设了电教课,改变了长期以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个老师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学校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教育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地处我省戈壁深处的酒泉市金塔县,1998年开始为每所乡村小学配置能够拨号上网的计算机、打印机和速印机各一台,建成乡级信息站8个、村级信息点75个,从网络下载、打印当地农村实用信息,通过学生散发给农户,并由学生收集村民急需发布的信息,开设“中国.金塔经济信息网”网站。通过网站搜集、下载、发布招商、产销等各类信息,使全县10多类农产品、矿产品在网上找到了销路,5年中销售金额累计达1.2亿元。

2000年,结合广电“村村通工程”我省开始探索利用卫星开展“甘肃省边远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示范试点工作。2001年,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示范”项目的实施,大大推进了这种模式的发展。2002年,我们实现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与甘肃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的结合,在全省城区基本形成了“天地网合一”、具有交互功能的甘肃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可以面向全省发送从小学到高中12个年级、9门学科包括数字、音频、视频等全套教育教学资源。卫星宽带网可以向不能接入互联网的学校传送优质教育资源和科技信息,既经济,效果又好,它拉近了边远地区和东部地区的距离,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及时传送到最边远的农村学校,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我省很多边远农村学校,曾经因教师缺乏,无法开设英语课,配备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通过利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发送的各类英语教学节目,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具备了查阅、收集网上信息资源的能力;学生通过《同步课堂》和《名师讲座》,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互补效果鲜明。地处陇东革命老区黄土塬上的庆城县,利用农村学校建起的卫星地面接收站,采取现代远程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定时定点收视远程教育节目和成人自学考试节目,初步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体系,年培训能力达到1.2万人次,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8%。同时,这些学校充分利用卫星地面接收站,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党员教育提供了服务。在甘肃这样的地区,与其他各种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比较,卫星地面接收站是一种最经济和最有效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模式。

在建设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按要求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省教育厅会同省农牧厅、科技厅在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乡镇初中计算机教室,建立“甘肃省乡镇学校网络信息站”示范基地,由乡政府统一领导,县职教中心提供技术支撑,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将“学校计算机网络”与“乡镇农民夜校”、“乡镇信息中心”相结合,并分别与本乡镇内的村级小学信息点相配套构成辐射体系,发挥学校网站服务农村社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多重功能。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乡镇网站已成为教师培训基地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中心,成为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基地,成为农村销售产品、活跃经济的重要助手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教育基地。

在建设和实施以上三个层面农村学校远程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多种形式的整合与协调,力求互为支撑,互为依托,在全省初步构建成科学完善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这三种远程教育模式的推行,针对性强,适合省情,投入不大,效果明显,带动我省农村教育质量有了大的提高,它为农村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和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通道,进而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的地缘差别,使天资聪慧的农村孩子的智力得以更好地开发,教育公平性得到很好的体现,这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成为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蓝本。

2003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开始在我省实施,到2009年,累计投入资金43815.9万元,覆盖全省86个市(州),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学校5565所,“卫星教学收视点”学校11591所,“计算机教室”学校1720所,培训教师15000多名,全省所有农村中小学校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100%覆盖,439万学生从中受益。

在实施国家工程过程中,我们认真总结了甘肃农村学校远程教育模式,在严抓工程管理、规范建设的同时,将扩大项目整体功能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确定“以县为主,省市联动”的长效运行保障机制。项目县坚持建、配、管、用一齐抓,整合电教、装备、教研等部门形成合力,重在项目管理和支持服务;省市联动进行协调指挥,规划培训,指导应用,全程督查和评价。

二是坚持培训先行。我省始终将教师培训作为工程的重中之重,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培训体制,编写了《培训工作方案》《教师培训教程》等专用书籍。除教师培训外,我们还先后开展了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培训,项目供应商、集成商联动协调施工培训和项目验收培训,把培训先一步落实到了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

三是着力促进工程应用。第一,以观摩促交流、以示范带应用。2004年我省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展示活动周”,通过专家报告、课堂展示、说课评课等形式,全省14个市州共有近八千名基层教师参加了观摩展示活动周,参与活动的人数达两万多人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第二,“送经下乡”,指导应用。我省有计划地组织了一批专家和教师组团走下去,坚持“不走大路走小路,不走油路走土路,不走熟路走生路”的作风,深入基层,在全省作经验介绍和应用轮回指导;第三,制作精品课例和进行优秀课件展评,拓展应用指导力度;第四,充分重视培训在应用中的先导作用,以培训支持项目可持续发展;第五,建立了从省市县延伸到学区的项目服务支持体系,有效补充指导应用。

四是逐步完善了“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平台”。为了支持和服务教育教学,我省于2010年建设了“甘肃教育卫星网”,升级改造了“甘肃教育信息网”(www.gsedu.cn)、“甘肃基础教育资源网”(www.gsres.cn);搭建了“甘肃省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培训平台”、“甘肃教育网络视频交流平台”(http://spjl.gsedu.cn)、“甘肃省中小学教学教研平台”,开办了“现代教育与技术”网络期刊。

新时期,在我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构建上,我们进一步的思路是,第一,坚持“以县为主”的长效运行体制,一是保证资金的可持续供给,二是保证技术的可持续支持,三是保证教师能力的可持续提高。第二,整合项目,协同发展,发挥项目综合效益。第三,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运行体系。重点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一是“构建以县为主现代远程教育有效运行环境支撑体系”课题研究;二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推广研究;三是甘肃省中小学信息化有效运行环境的绩效评价研究;四是以县为主推进中小学远程教育环境建设研究。通过研究,制定应用评估标准,并且组建“甘肃中小学远程优质课网络教育联盟”,开展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的优质示范课建设试验,提供优质资源的共享和综合服务。第四,通过项目的实施继续开展为农业科技、基层党组织提供服务,积极探索远程教育系统发展与社区进步的结合,促进社区科技文化的综合发展。

在构筑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推进和谐教育这个宏大工程中,目前我省还只是将目光更多地投入在农村基础教育领域,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还属于探索性的实践,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和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艰苦奋斗,群策群力,因地制宜,从区域发展布局结构上体现特色,从多元社会服务功能上体现优势,从构建学习型社会带动作用上体现效能,持续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绩效,实现我省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促进我省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巩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