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的缘起_“七环培训法”与

研究的缘起_“七环培训法”与

时间:2022-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的缘起_“七环培训法”与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研究指出,作为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现代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超过目前发达国家的总和。

研究的缘起_“七环培训法”与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研究指出,作为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现代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超过目前发达国家的总和。[1]我国现代化的突出特点是“两次现代化并存和分布不平衡”,少数地区已进入第二次现代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底线,多数地区仍处于第一次现代化。大量事实说明,农业现代化仍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农村教育现状是影响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我国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农业大国,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事业,必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十一五”期间是农村教育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农村教育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www.guayunfan.com)

(二)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在农村教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作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知识精英,农村教师是农村的文化传播者,对农民素质提高、农村社会人力资源供给、现代技术开发与普及等都具有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农村教师肩负着培养新型农民的重大使命,他们也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生产力。然而,农村教师队伍总体情况却不容乐观。农村教育与农村现代化发展状况处于一种低水平循环状态,改变这种低水平循环是我国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如果说教育与经济的恶性循环在分散、落后的农业社会中是难以避免的话,那么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并进一步向知识社会转轨的过程中,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就成为一种必然要求。”[2]因此,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农村教师队伍,解决农村教育的症结,促进农村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并通过育人来塑造未来。对于个人来说,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促进人在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对于社会来说,教育通过发展后的人来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教育公平不只是教育机会的均等,而应当是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水平关键在教师,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也在教师。目前,农村教师在专业素质、师德修养、工作待遇、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以及职业幸福感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怀。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缩小城乡教师队伍的差距,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四)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适应能力较差、研究意识淡薄、自我发展意识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图1.1所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与新课改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深层矛盾日益暴露。更新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教学技能、提升其专业素质是全面落实新课改的现实需求。

图1.1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恶性循环

(五)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培训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它更重视效益,更有其较明显的时效性和功利性。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受训者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衡量培训效果的标尺,不是检查学了多少,而是要看用了多少。培训的焦点是行为活动的技能,培训不是为了知道得更多,而是为了行为的改变。因此,培训更重要的是其目标的针对性、动作的现实性和效果的实用性。[3]构建需求导向的教师培训体系、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质量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既有利于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又可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还可以缓解工学矛盾,为农村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二、研究现状

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视野下研究,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师教育的产物。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海和浙江等发达地区率先意识并展开了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验与研究。特别是近两年来,浙江、湖北等省先后启动了促进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的活动,比如,浙江省实施了惠及全省范围的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浙江省农村教师“领雁工程”;杭州师范大学实施了由知名企业家出资的旨在培养新时期新农村“新陶行知”的“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杭州师范大学与钱江晚报联袂推出“田野大课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杭州市教育局等主管部门推动“城乡结对”,建构“城乡教育共同体”等活动;杭州师范大学开辟远程教师教育、送名师教学光盘等,这些举措对于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促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广泛开展农村教师教育改革实验的同时,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总体上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关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和谐社会与教师教育的宏观关系研究;二是以教育公平、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类型、模式和范式等为主题的理论探讨;三是有关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政策、培养模式的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四是各地区推进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工程的实践探索。

目前国外有关教师素质的相关研究倾向于从教师个体的个性品质及教师教学行为的个性色彩来分析教师的素质结构。国内相关研究则普遍强调教师素质的社会现实性和结构完整性,就社会现实性而言,注重社会对教师的外在要求,就结构完整性而言,一般都力求使教师素质系统化、整体化和面面俱到。关于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主要有规范取向、技术取向和智慧取向三种思路。在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的同时,当前研究尚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

(1)一般性的教师专业化研究多,针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研究少。许多研究都借用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模式,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重视不够。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本质特征和特殊结构的深入探讨比较缺乏,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分析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提升问题的理论框架。

(2)有关教师常规培训的研究多,对农村教师有效培训的研究少。现有相关研究比较分散,大多是对常规性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总结。在新农村背景下,针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培训等专题研究还比较少。

(3)有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多,针对农村教师素质提升有效培训实践反思少。现有的理论研究侧重于概念阐释、历史分析和经验总结,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动态特征和有效培训模式的探索上没有重大突破。现有的实践探索侧重于对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缺少对农村教师培训实践有效性的反思,缺少对农村教师素质提升有效培训模式的探索。

(4)从外部需求来探讨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多,从农村教师内部需求来探讨有效培训的研究少。现有的研究侧重于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和职业需求等外部因素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比较关注从社会本位的角度研究农村教师培训模式,缺少从教师专业发展内在需求等内部因素来探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较少从个人本位的角度探索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培训模式。

各地正在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教育改革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和实践检验。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对教师职业特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农村教师素质提升有效培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迫切需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