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伴互助培训的开展途径_“七环培训法”与

同伴互助培训的开展途径_“七环培训法”与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伴互助培训的开展途径_“七环培训法”与第二节 同伴互助培训的开展途径一、同伴互助培训的方式方法同伴互助培训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教师个体之间互助和小组合作互助,还可以有课堂内活动互助和课堂外活动互助等等。 摘自“唐军娜个人工作室”的一段徒弟对师傅王崧舟的感想。

同伴互助培训的开展途径_“七环培训法”与

第二节 同伴互助培训的开展途径

一、同伴互助培训的方式方法

同伴互助培训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教师个体之间互助和小组合作互助,还可以有课堂内活动互助和课堂外活动互助等等。最简单的一种划分就是按照组织形式分为一是有组织的,是指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活动。二是自发的,教师与教师之间自发地开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专业学习活动。

在此着重选取按照同伴互助的交互共同体和交互内容不同划分的同伴互助培训的方式方法,有教授导师式、师徒结对式、主题沙龙式、专业对话式、课堂实践式、技能比武式、课题论文推动式、博客论坛式。

(一)按照同伴互助的交互共同体划分的开展方式(www.guayunfan.com)

1.教授导师式

教授导师式是指培训中、各级教研活动中,邀请教授名师为教师讲课、点评,教授与听课学员和教师之间发生的同伴互助活动。

教授导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平对教师和学员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的讲课、面对面的结业论文辅导、提问回答可以帮助教师们广开思路,促进教师尽快成长。被邀请讲课的教授导师们需要培训者精心挑选,往往由学科发展前沿的领军人物、高校学科研究人员、教研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人员组成越具有结构性,对同伴互助培训的影响面越广。

【例1】 杭州市初中科学领雁培训班其中一期的授课教师的构成,师德修养培养模块由大学教授(陶行知研究学会副会长)、教育局局长、中学校长、特级教师主讲;科学课程理论研究能力培养模块由教学设计研究方向的博导、科学课程发展方向的大学教授、副教授、心理学研究方向的讲师、科学学科特级教师主讲;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模块由省级教研员、特级教师、课程教法教授主讲;学科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模块由科研规范研究方向的博士、科学实验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主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块由各个实习基地的优秀教师主讲。

课后,各位学员纷纷向导师们请教各自的教学困惑,索取他们的EMAIL。通过授课交流,建立了联络方式,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活动中,教授和特级教师的意见给了学员很大的启发。以研究工作为主基调的教授们与一线教师紧密联系,既可以直接宣讲自己的理论和观点,还可以通过实践的效果不断纠偏完善自己的理论。

2.师徒结对式

师徒结对,即在日常教学环境中中老年教师收青年教师做学徒,青年教师向中老年教师学习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师之间为了提高专业水平而进行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形式。师徒结对是一种历史比较悠久,目前仍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教师互助形式。

中老年教师职业状态稳定,责任心强,经历的事多、见闻多、经验丰富,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新教师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的理论知识,但是教学执行能力、对教学行为诊断、反思和改进的能力、对教学资源的评估、选编和增补的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的能力,有待学习提高。作为师傅,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的学科教育观,充分认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及其在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还要帮助青年教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人生体验,重视学生的发展。师徒结队最有效的工作是师傅诊断徒弟的教学,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执行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指导徒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弹性地教学。师徒之间经常展开共同备课、互相听课,开展一系列的说课、评课、评说课等活动,帮助徒弟尽快成长,走出生嫩,走向成熟,促进专业成长。这个过程对师傅更是一种压力,随着徒弟的成长势必对师傅产生了更高的学习要求。

【例2】 摘自“唐军娜个人工作室”的一段徒弟对师傅王崧舟的感想。

有人说王崧舟儒雅,缘于他的苦读,他拥书六千,天天读,随性读,流行的读,不流行的也读,入世的书读,出世的也读,教育类的书读,非教育类的书也读,语文课程类的书读,非语文专业的书也读,学术类、国学经典类、西方经典,就连儿童的也读。除了大量阅读外,他还早早地“面壁参禅”,他就像掉在枯井里的驴子一样,不断抖断井上落下来的泥土,最后在人们的惊奇目光中,潇洒地走出了枯井。这就是王崧舟,为了一节《长相思》他准备数月,阅读数万字,36字的《长相思》化作了繁华如三千东流水的课程资源。

可见,师傅的学习精神、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对徒弟产生了非常震撼的感受,对她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按照同伴互助的交互内容开展的方式

1.主题沙龙式

通过组织教学沙龙活动促使教师深度会谈,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同事进行深层次研讨,实现教研经验的共享。沙龙活动是一种特别形式的主题讨论活动,要求设置沙龙会谈的固定场所,每次活动需要有主持人。沙龙可以是论坛、角色扮演、教师自建、成长园地、头脑风暴等等。它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一种内容。

开展沙龙活动的教学组织单位需要制订系统的教研计划,便于对某个研究问题划分层次和阶段来研究,一个时期的沙龙往往具有系统性,要求主持人对沙龙活动做好准备,可以引导沙龙活动的研讨发展方向,营造教研氛围为教学沙龙活动开展创设支持性环境。参加沙龙活动的教师自愿结合,组成小组,确定教研任务,合理分工,共同研究,整理成果,以便在教学沙龙活动中进行交流汇报。

每一沙龙都要确定活动主题,需要选择与教学密切结合的,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让每位参与者均有感而发,要有记录,教师参与教学沙龙活动要有总结。

在沙龙活动中,教师如果能获得专家的专业引领,可以加快自身的专业成长。专家参与可开阔视野,专家点评可以源于课堂而高于课堂。

【例3】 2009年第二期农村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案例沙龙”,主持人确定的主题是“怎样是一堂好课”,要求是每个学员准备一个案例,用案例来说话,用案例来阐述观点。

同伴一:“用数据说话的课”

同伴二:“实验操作的规范的课”

同伴三:“具有难度梯度设计的课”

同伴四:“实验让学生设计步骤的课”

……

教师们不仅说出了自己的主张,而且还给同伴们带来了具体的示范案例。这样的活动由学员做主持者或者是召集人,他们有精心的准备,选择的话题都是农村教师教学上的困惑和想法,活动的主体是每个教师,教师分成若干小组一起交流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交流是自由的,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正是在合作中生成的;在合作中不断受到一些启发。学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反思教学实践,已逐渐成为促进教学的有效内部组织形式,也是建立统一的教学研究培训管理系统的重要措施。学员内部相互促进的教学成长的合作方式,更容易为学员所接受。

2.专业对话式

专业对话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对教学活动涉及的各种问题,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切磋研讨,对一些问题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专业对话是借助他人力量和团体力量的较好形式。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从各自理解的原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多向多次的互动所达成的一种视角交融,而视角交融的结果是教师认知结构的不断改组和重建,从而产生与创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对话的过程实质也是一种学会教学、学会研究、学会合作的过程。

教师进行最多的是校本专业对话,对话的方式可以是信息交换,例如教师通过信息发布会、读书汇报会等形式,彼此交换信息,扩大信息量,提高认识。还可以是经验共享,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把成功的、典型的、具有效法意义的教学经验作为先进经验来介绍,教师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还可以上网查询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更可以通过阅读教育刊物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与同行对话。教师通过阅读经典教育著作,为形成与发展自我的教育思想打下良好基础。

专业对话还可以在培训活动中开展,安排已经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的学员,请他们来作讲座,一则可以供其他学员借鉴,二则可以帮助他们攻克研究瓶颈。开展这样的讲座,对培训者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培训者对前来培训的学员和学员所在的学校做大量的了解工作,有针对性地选择性安排内容。

【例4】 杭州市某区一所农村初中,是一所把漫画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学校。这所学校的校长是教化学的,在领雁工程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邀请他开设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漫画资源的讲座。这位校长特别重视本次活动,专门向学员开放了学校的漫画博物馆,讲座后展开互动,打开了学员们建设校本课程的思路。

【例5】 在培训前了解到前来培训的杭州江干区的一位教师的一堂课《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在校和区的教研活动中开设,而且受到好评。在培训中,在专家的“教学设计”的讲座后,安排了她的一个讲座“我是怎么设计这节课的”,同时安排学科教法的教授点评她的这节课,教学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这组培训讲座的安排受到非常热烈的反响。

3.课堂实践式

课堂实践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备课、上课、评课各个课堂环节的同伴互助,以获得比个体更大的教学实践的收获。

(1)集体备课式

集体备课是同伴互助中开展得非常普遍的一种形式,把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相互观摩和相互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每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利用小组的集体智慧和集体努力,优化教学环节,讨论教材的设计,体会教材处理的意义,互相质疑组内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尽量设计开放的课堂,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一般采用“个人构思→先成初案→交流探讨→形成通案→实施定案”的备课方式,这样备出的课可以让教师获得了单独研究所得不到的东西,教师们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发展。

(2)一课多研

是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展开的课堂执行研究。可以有几种情况,一是同课异构,即采用同一节课内容2人以上上课,尝试不同的教学设计,共同评课,共同提高。一是分工合作,上一节课,包括上课、说课、评课、对话四个环节,在集体钻研教材备课的基础上,一人上课,一人说课,其余人评课。共同上课、合作教学,设置了一种同伴互助合作探究的情境,使教师们既有个体独立的体验空间,更有教师之间合作氛围,从而建立了多边的信息交流网,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快乐。

一课多研的重点是是帮助教师培养“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多种思路,这样的方式可以开阔教师研读文本的眼界,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例6】 语文(原人教版教材)四年级的《拔苗助长》的同课异构,第一位执教者是一线教师,另一位执教者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法的高校教师。一线教师采用传统的文本解读的方法引领孩子们读懂文中的含义。高校教师从这篇课文的原文《公孙丑上》入手,设计了系列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发现课文的错误。

同一篇课文上出了完全不同的设计,听课的教师们受益匪浅。

(3)特色示范

示范课展示是学校和教研部门常用的同伴互助的活动,邀请教学水平高、有教学特色的教师执教,他们的课堂在教学设计、教具制作、多媒体应用等方面给听课者启迪。

在培训中也经常采用这一种方式,安排在教学实践接近尾声时,通过一定的选拔手段选出通过教学实践的学习,上课水平进步快,上课有特色的学员上展示课,现场有专家点评。这样的汇报示范,是学员之间、学员和专家之间的听课和交流。可以使学员产生更多的共鸣,专家点评提升课堂,源于学员课堂又高于学员课堂的同伴互助,更容易被学员们接受。

【例7】 杭州市小学科学第二批名师工程的一个活动安排在学员所在的学校,这所学校的小学科学校本活动开展得非常吸引学生,学员介绍了“留宿式户外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的成果,还展示了《宇宙与星空》的活动案例。

杭州市小学科学第二批名师工程的另一个活动也是安排在学员所在的学校,这所学校的教具、学具制作很有心得,学员向大家展示了“钟摆”、“月相形成”等系列的工具,参观研讨后,学员们一致认为收获很大。

两个活动均邀请了专家现场点评。专家指出了留宿式户外教育模式的一般规律,把实践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并点出这个活动开展的建构主义的主张。专家还做了利用教具、学具如何“简约课堂”的讲座。

4.技能比武式

技能比武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经常开展的、通过比赛来提高教师素养的方式,比武的内容可以是学科专业技能、教学基本技能,比赛也可以进行单项或多项比赛,很多教师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是把比赛作为一次锻炼学习的机会,通过比赛前的演练提高自己,通过比赛中的相互学习充实自己。

技能比武也被运用在培训之中,旨在促进学员之间业务技能的比较、展示、学习,形成一种同伴相互之间的比、学、帮的氛围。

【例8】 2010年5月,浙江省领雁工程多个学科的培训班在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一起开学,学院领导制定了多学科教师技能的比武活动计划,各个学科的培训班通过所在班级的演练、选拔、比赛,推选出每个班级10位选手进行比武。

通过这个活动,很多学员看到了其他学员的技能水平,对自己的技能水平有了估量,看见了优势也看见了差距。这样的比武不仅仅是比武,而是以比武为平台,通过同伴互助,提高了学员的教学基本技能,这样的比武同样是一种提高教学技能的方式。

5.课题论文推动式

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是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要求,鼓励教师收集、筛选、确定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集体攻关,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给实践以指导,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有效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同时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育科研能力对一名教师的成长尤其重要,很多培训活动均特别安排有培训结业论文的答辩活动。

【例9】 领雁工程的每个培训班级的学员都需要撰写结业论文,为此课程设计中为学员安排论文撰写的辅导专家,一般一个专家指导5~8位学员的论文,专家与学员面谈辅导的时候,学员自觉构成了一个小组,专家在评价指导一个学员的论文的时候,他的意见对其他学员产生很大的影响。

6.博客论坛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网络学习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平时的点滴学习中。许多学校开设有网络论坛、沙龙,以便获取更多信息。许多教师开设了与学科相关的博客论坛,随时记录自己的工作感想,既缩短了交流时空,又可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还可以多方面进行交流互动探讨。

【例10】 选自一名农村教师“井位”博客的一篇随笔片段

矛盾发生时,避其锋芒[6]

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总是难免的。

我们多半是从加强老师、学生的修养、沟通等着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观察,我们发现其实更有效的方法是尽量避开人情绪容易变得恶劣的时间段更为有效。

建议自己尽量避免在这时间段跟学生进行有关矛盾和问题的讨论。如果硬要逆而行之,最多只图个人一时的痛快,对于问题的解决一点效果都没有。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学生犯错后或我们自己、学生情绪沮丧时,还能主动给学生一些心理上的关爱,送点问候等,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后,我们再来探讨问题,是不是会更有效呢。

避其锋芒,一个再有修养脾气再好的人,也会有情绪低落或烦躁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埋怨、批评,最容易引发争执、产生矛盾、种下仇恨的时候,主动避开,这是相处的技巧,也是爱的技巧。

像这样开通博客的学员很多,在培训期间,有的学员每天一篇教学感想,其他学员纷纷留言写出自己的看法,借培训的平台很好地开展了网络方式的同伴互助。

二、同伴互助培训的实施

(一)同伴互助开展所需条件

任何一种教师素养的培养方式顺利开展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同伴互助的开展同样需要条件。这些条件由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组成,主观条件主要指需要了解开展同伴互助的教师的情感、认知、意志状况,客观条件主要是指营造同伴合作培训的氛围和时机,即对同伴关系和搭配、培训者、培训专家提出了培训开始前的要求。

1.主观条件

(1)了解教师的情感构成

教师情感可以大致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大类。对职业抱有积极情感的教师会敬业、乐观、自信、还表现出乐群性和智慧性。消极情感的教师表现为不思进取,对职业冷漠、没有主观能动性,不管工作内容多么精彩都无法提起他的参与兴趣。

前来培训的教师群体也有情感分离的现象,原因是多种的,原本对教育教学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情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情感都会延续,影响对培训的情感;有的学员是学校教学骨干,承担了大量的学校工作,因一时放不下学生和工作,认为工作这么忙还要抽出时间去培训,又没有好的老师来顶岗,觉得培训耽误工作耽误学生学业,对培训工作不理解甚至抵触;也有的学校派不出培训人员,派了“边缘”教师来培训,学员自己认为自己是来凑数的;还有学员对短期培训抱有成见,认为短短几天培训只是个形式,等等。种种原因造成学员对培训的情感有个层次分异。

【例11】 2010年的10天的农村教师短训班一位学员的感想很好地反映出她的情感转变。

在没有来培训之前,我总觉得农村学校的老师是不被上级“惦记”的老师,所有的条件都是最末等的,其中6天的理论培训很快就会过去,会像走过场一样。可是,我的现在感受与原来的想象非常不一样!院长的报告让我重新认识这次培训,重新认识我从事的职业和地位,百感交集呀!

进行的分班级活动,班主任老师设计了系列的交友活动,先用3分钟认识前后、周围的老师后,用3分钟到你不认识的老师面前,再去认识他们。每位老师笑逐颜开、高声谈论,简直就是一群活泼的小学生。连我不善交友的人,也迅速地认识了好几位老师呢!的确像班主任老师说的那样,我们在这里将要组建一个新的团队,新的家庭,新的集体,是担负着特别的教育使命的一支队伍。

2.了解教师的认知构成

教师的认知结构是指他们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教师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通过同伴互助活动培训促进教师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的学习,首先要了解教师的同伴互助前的认知构成情况。

教师的认知构成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特点,教学经历1年至20年不等,学历、教学经历均不同,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基础不一样,获得知识的方法不同,大部分教师达到平均水平,也有一些教师超过平均水平,也存在低于平均水平的状况。

前来培训的教师,了解他们的认知构成,尤为重要。

【例12】 2009年市级某学科领雁班51位学员的培训前的一部分调查情况,三个子项目的满分为25、25、50,如表8.1。

表8.1 “2009年农村教师培训需求”部分调查情况表

调查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具有代表性,同处一个培训班学员,认知结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学科知识平均得分比教学知识的得分低,教学知识的分数分布比学科知识集中,学习方法的分数分布最分散。针对这样的情况,安排同伴互助的培训内容一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员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二要注意同伴互助的活动渐进性,要安排培训学习内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三要构成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

3.了解教师的意志构成

意志是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它使人类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根本上区别于其他低等动物。意志的品质特性就是意志在对人的行为驱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动力特性,它主要取决于主体的行为价值关系变化的动力特性,反映了人的行为价值的目的性、层次性、强度性、外在稳定、内在稳定性、效能性、细致性等。

将教师的意志构成分层,可以有五个层面,分别是价值观、规划专业发展、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具体行为和修正意志动力。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每个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是不一样,有的教师是为了完成学校领导的要求而好好教书,有的是为了调到生活条件更好的行政区域好好教书,也有的是满足自身的争强好胜而好好教书,这些价值观可以保证教师的一种工作状态,但无法让教师选择更高级更系统的工作方法和状态,而同伴互助的培训活动需要学员具有高尚客观的价值观。

【例13】 2009年市级某学科领雁班51位学员的培训前的一部分调查情况,有关意志构成的五个方面——价值观、规划专业发展、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具体行为和修正意志动力,得分分别为40分、15分、15分、15分、15分。越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意志得分将越高。

表8.2 “2009年农村教师培训需求”部分调查情况表

从表8.2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培训学员修正意志动力平均得分仅为4.22,该项分数是最低的;规划专业发展、制定实施细则和落实具体行为的得分均不高,但可以看出学员们有具体行为,不一定有规划;价值观的分布状态是最分散的,可见学员的差异。

价值观是意志分层中最主要的要素,它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世界观的核心,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是驱使学员教育教学行为的内部动力。

要让培训学员主动积极地开展同伴互助的培训学习活动,关键在于培养学员的价值观,一是对教师教育工作价值的认识,二是对同伴互助培训价值的认识。只有树立促进农村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价值观,才能意识到学生成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才能很好地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的和协调的系统的教学教育工程,才能接受和采纳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问题,才会主动接受同伴互助的培训方式。

对“同伴互助”培训的价值的理解可以有三个维度,利于学员专业发展、利于学生发展和利于学员所在学校发展,同伴互助培训可以发展学员教师专业,从而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校发展。同伴互助培训的层次和质量比较高。多名学员教师合作就有能力选择更大更复杂的课题来学习,这必然使培训学习从一开始就处于比较高的层次上。同时,学员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可以更全面地收集资料,更深入地分析问题,可以制定更合理更有效的行动方案,可以在实施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互相交换意见和指正缺点与不足,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真正改善学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二)客观条件

1.建立同伴“共同体”

开展同伴互助的教师,首先要建立“同伴”关系,何谓“同伴”?有两种解释,一是“犹同伙,谓共同参与其事”[7],二是“伴侣,同行者。今指在一起工作或生活的人”。[8]可见,“同伴”不只是称谓,还是相互关系的程度表现,教师两两之间需要“共同参与其事”,要有共同的专业愿景,需要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伴侣,同行者”的关系。

但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未必是“同伴”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的组织者首先建立教师之间的“同伴”关系,建立“互助”的平台机制。

以培训者为例,刚来到异地参加集中培训的学员心理上是警觉的,要让一个警惕性高的农村教师马上开展同伴互助的培训是不现实的,需要结识——了解——信任——理解——支持这样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往往培训结束了,学员之间才认识,这就需要培训者设计“破冰之旅”人为来缩短这个过程,建立一种“同伴”的关系。

【例14】 学员进入会场时,领一张卡片,是一张四分之一的卡片。进入会场后,需要去寻找其他三位会员手中的卡片,将其拼合成一幅完整的图片。大家需要采用礼貌用语积极地询问、展示、合作,最终才能达成“联盟”,只有找到其他的三位朋友,才可以找一个位置坐下来。把组合成的图片放置在桌面前方。还可以设计类似的许多活动来消除陌生。

【例15】 分为几组,分别为A1,A2,B1,B2,C1,C2。每组3~4位成员。先在组内进行学员间的自我介绍,要求是姓名、工作单位、职位和爱好等。然后推举一位小组成员代表小组进行介绍。要求将组内每一位学员的情况介绍完整,还可加上自己的评价。(大家可以提问)

当A1小组介绍完,B1、C1小组代表要对A1小组的发言做一句话的评价。(只可以是正面的:如A1小组成员都很年轻,非常有朝气;或者A1小组成员看来经验很丰富;或者A1小组成员都是女孩子,都很漂亮。)当A2小组介绍完,B2、C2小组代表要对A2小组的发言做一句话的评价。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小组介绍完毕。

【例16】 打乱顺序,围一圈,确保前后左右是新朋友,任意提名一位学员自我介绍单位、姓名,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要说:我是***后面的***,第三名学员说:我是***后面的***的后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学员的名字、单位复述一遍。

通过破冰活动使培训学员在最短的时间相互认识和了解,进入“同伴”关系,建立一个人际关系和谐、管理制度民主、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建立同伴互助的互惠共同体,才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

2.同伴互助对组织者的要求

开展教师的“同伴互助”,对学校或者教育机构的组织者也有要求,组织者应做到正直、心胸开阔、开拓创新,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教师的现实出发,减少刚性的限制处罚,增加柔性的关怀尊重,经常组织开展教师们喜爱的活动,在良好向上的氛围下,才能带出一支热爱校本学习、团结友爱、踏实学习的和谐队伍,使教师间积极主动的互助成为可能。

开展“同伴互助”还需要组织者合理搭配同伴,要本着有利于教师交叉和多方合作的原则,制定灵活的分组制度。人数可以是两个也可以多个。同伴的确认形式既可以由组织者指定的,也可以自主合作的互助搭档。其中由组织者指定安排的互助组,一般以组内教师间的差异作为互助的动力,可以为同年级学科的教师互助组、以促进新手型教师教学技能提高为目的的高带初教师帮扶组、由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负责的中心学习组等。另外,培训期间的互助可以是同一个班级学员组成,也可以是不同班级学员的组队,例如,选择“领雁工程学员”[9]和“名师工程学员”[10]组成互助小组,使组内形成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经验互补,气质、性格互补,教学风格互补的互补性结构。

培训中开展的同伴互助学习方式不同于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同伴互助,在农村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往往缺乏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观念,这极易使同伴互助的开展停留在同水平的反复上,这个时候就需要专家的参与。而在集中培训期间,专家的全程参与和及时指导既是同伴互助培训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也是帮助学员加强理论素养、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及能力、提高反思能力的一种有效促进力量。

(三)同伴互助的基本要素

同伴互助开展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各种方式方法都具有四个基本要素(环节),即反思、对话、协作、帮助[11],如图8.2所示。

图8.2 同伴互助要素构成

1.反思

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曾经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或培训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12]。反思的实质就是自我认识——自己与自己对话,并借助自我对话来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检讨自己,产生改变自己的意愿,是教师开展的同伴互助的第一个环节。对于来自农村的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反思的内容更多指向于自己实施的教学活动,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行为与效果”进行一番审视与分析。

反思的路径有三种,一种是对教学准备的反思,反思教学目的、学生学情、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培训学员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以及学员的前瞻能力;一种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有助于提高学员的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还有一种是对教学后的反思,能促使教师教学体会经验化,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下面这个案例是2010年第二期杭州市初中科学教师领雁学员有关家长会的反思。

【例17】 我们平时的家长会,模式是介绍各科教师;分析这次考试的情况,学校前50位与前100位的学生名单,班中前10位学生名单,进步的同学与退步学生名单;讲解班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等等,最后是个别学生的家长留下单独交流,着重介绍他们的孩子的一些不良情况。留下来的家长脾气大一点的,暴躁点的,一回到家,就对孩子一顿骂,而且拳打脚踢的。所以不少学生怕开家长会,家长也不喜欢开家长会,家长会就成了一个永远的痛。其实,在批评学生的同时,教师的心情也是沉重的,一次一次的家长会后基本保持原来的班级状况。[13]

2.对话

对话是指在宽松的环境中,对话者保持一种相对自由的心态,相互间用语言交谈。教育对话是指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我一你”关系,是一种“共享”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和创造性生成过程。[14]同伴互助培训的对话也遵循上述涵义。

对话可根据所谈内容的深浅度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信息交换,如教师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布给大家。在参加了各种研讨会后,将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通过一定途径发布和传达,彼此交流看到过的书、观点以及心得体会等等。二是经验共享,教师们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零散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和意识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对话,这个过程也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会产生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

【例18】 2010年杭州市初中科学领雁学员来到杭州市采荷中学听《运动和力》,这节课分三个模块,第一模块惯性及其应用,第二模块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第三模块二力平衡。每个模块由两个学生到前面讲解自己制作的PPT,并设计相应的学习问题。课后,上课教师、听课学员和点评专家的一段对话。

上课教师:“角色转换,学生变成老师。课前,学生自我就针对该章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整理,然后选择其中某个知识点制作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

学员:“如何把握教师的参与?”

上课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言、提问讨论。当大家受困于一个问题,无法走出时,教师应该及时出来引导、点评。”

点评专家1:“这种模式的复习课新颖,是一种大胆尝试。学生和老师在课前都花了很多的精力查找和整合资料。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能力强的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情况较好,制作课件、表达、交流和讨论都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

点评专家2:“但是学生对科学问题的预设、现象表述的合理性方面有所不足,这是个难点,也正是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也是这种复习模式遇到的最大问题”

3.协作

协作是教师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学习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它强调团结精神,群策群力。如集体研卷、集体备课等。

开展协作往往需要一些必要条件,一个条件是协作对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必须有良好的协作和密切的配合,各项工作同步进行,才能完成分管的教育教学任务,组织管理系统需要严密。另一个条件是协作者需要完成的总目标和分目标之间是连锁关系,形成环环相扣的连接,如果其中一环脱节,都会影响整个链条,从而影响总目标的实现,目标体系需要完整性。最后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实现教育目标是专业化和综合化程度很高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共同努力、相互支援,不是只靠一个教师不靠外界的帮助就能实现,实现目标具有复杂性。

可见,同伴互助培训期间的一切教学活动的目标与教育总目标是一致的,即使暂时脱离了教学岗位前来参加培训,但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站在教学岗位上。

【例19】 观摩杭州市某著名教育集团科技节的筹备、开展和评奖,节选学员对观摩活动记下的感想。

……

每个年级有各不相同的人人参与的必选项目,从一到六年级分别是环保科幻画、环保宣传卡、科学小制作、电脑绘画、七巧板电脑绘画以及环保小课题研究。除此之外,科技节要计算班级总分的项目还有黑板报宣传。还特别新增了一项:科技游园会,活动结束,还将根据每位同学参与活动项目的多少和参与成绩的好坏,每班评出10位“科技小达人”。这个活动历时一周,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趣味性、参与性,整个节日非常有序。

这样的活动组织,可以看出集团的协作能力十分强大,先由科学教研组长负责由教研组提出科技节的方案,经集团班子讨论定稿,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布置每班、每人工作。开幕前2天检查准备的工作是否到位。

……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协作不是合作,它的目标不限于协作,而是有更大的愿景,通过科技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个集团的各个校区、教研组、年级组、班级和老师对协作的范围、协作的内容、协作的程序以及协作应遵循的规范和规则,通过多次会议后,全体达成了一致,才能确保整个协作的顺利开展。

4.帮助

帮助是指教师之间相互出力、出主意或给予其他教师教学业务上的支援。帮助按照两两帮助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对照式帮助、合作式帮助、引领式帮助等等。

对照式帮助是指同伴互助的小组成员用自己的眼光和见地真实地说出被观察对象的教学行为,例如,领雁工程实习手册中的“同伴听课实录”,还有对教学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不对观察对象提供任何的主观解释和建设性意见,只是对课堂关注点作出真实反映。这是同伴互相帮助的基础,只有看清楚、弄明白他人的真实的教学活动现象和目的,才能进入下一步。

合作式帮助是指教师建立了合作的关系,对共同关注的问题探讨关注,解决或者协助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引领式帮助往往是有专家、资深教师或者有教学科研特长教师参与的同伴互助培训活动,和教师分享传授他们的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引导教师把握教学设计,解决教学问题。例如,“师徒结对”就是帮助的一个具体形式,新教师学员听名师培养对象的课,感受良好的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缩短自己成长的路线。

【例20】 一位培训学员听“浙派名师”经典课堂艺术展[15]中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知名特级教师程翔老师的课后感“轻轻的你来了,悄悄地你走了”[16]。

……

比如课堂的朗读指导:“荡漾”是什么意思?如何能在心头“荡漾”?你们“荡漾”过吗?“荡漾”该怎么读?哪个同学读读?大家试一试。这样读“荡~~漾~~,好不好?

再比如:“放歌”是什么样的动作?同学们“放歌”过吗?你什么情景下“放歌”的?你当时唱的什么歌?“放歌”时该是什么动作呢?大家试一试。“放歌”应该怎么样来读?大家试一试。此时,程老师故作自我陶醉,抬头,抬起双手,在“放歌”。

课堂始终以类似的问题细致巧妙地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理解意象,达到深刻体会诗人的用词之妙。

正因为这位教师很好地开展了对照式帮助,如实详细地观摩了程老师的课,惊叹于程老师的课堂处理,由此程老师的课堂对她的帮助也是巨大的。

【例21】 我不知道程翔老师课堂上提出的上述问题有多少是提前设计的,又有多少是临时生成的,只是我惊叹,这些问题在文本和学生间跳跃得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过渡得多么水到渠成!更令人叫绝的,相信大家还记得,上课一开始,有一学生说,不喜欢徐志摩,因为他喜欢的女人太多!我想大家都会捏把汗,程老师怎么回答是好?等到课堂将要结束时,对“为什么不带走一片云彩,带走一点又何妨”的问题,老师这样解答道:诗人是很清醒的,让感情留在心里,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既多情又不滥情的特点。文学与生活还是有区别的,程老师很睿智地处理了开头那棘手的问题。

我们常常说解读诗歌要知人论世,清楚诗歌的创作背景,对理解诗歌的内涵有很重要的作用。而程翔老师独辟蹊径,认为讲背景“太落实”,反而会缩小诗歌的表现空间,妨碍学生进行文学形象的再创造;认为对诗歌的主体领会透了,以形式取胜的首尾所抒发的情感就会不言自明。对诗歌创作背景舍弃,对诗歌首尾分析舍弃。这是听课者不敢想象的。可是背景的舍弃,丝毫没有影响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对内容的把握,通过语言文字触摸到了另一种诗意的内涵,可见互助中的帮助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