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求实效_多元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新发展

追求实效_多元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新发展

时间:2022-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追求实效_多元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新发展_让教师感受生命涌三、追求实效——多元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新发展1.在自我评价中自助式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路蹒跚而行,期间教师自身的专业反思与评价是关键,是专业发展最大的内在驱动力。

追求实效_多元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新发展_让教师感受生命涌

三、追求实效——多元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新发展

1.在自我评价中自助式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路蹒跚而行,期间教师自身的专业反思与评价是关键,是专业发展最大的内在驱动力。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决定了自身专业成长的速度与效果,因为教师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把专业思想内化为专业行为。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内在反省,专业思想与专业行为不断碰撞、磨合,是一个长期感悟,由浅入深不断升华的过程。

2.在同伴互评中互动式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需要学校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一支合作进取、相互支撑的教师团队。因此,同伴间的精诚相助、相互评价,是非常有力的专业发展助推剂。在同伴互评中,改变孤军奋战的低效,相互传递集体智慧,给予专业发展的正能量,从而在互评中教师团队获得捆绑式的专业发展。(www.guayunfan.com)

3.在专业评价中引领式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更离不开专业的引领,专门的研究人员、名师、骨干教师,都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资源。他们运用多种方式,或现场介入指导式评价、或实际问题解惑式评价、或以身示范式评价等等,让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明确发展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

4.在社会评价中激励式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家长的配合,社会、家长参与教师的评价是激励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自教育局推出师德建设“五不准”后,其中“不准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有偿家教”、“不准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等要求,需要社会、家长的评价和监督,从而在家长的评价与监督中,激励教师恪守师德规范,发扬奉献精神,教好每个学生。事实证明,我区的广大教师正是由于得到社会及广大家长的支持、监督和评价,促进了师德形象的提升,专业水平的提高。2012年度,在全市教育系统的行风、政风的测评中,我区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成长中的“第一次”

奉贤区实验小学 胡雯漪

每个人都要通过许多个“第一次”来逐渐成长。作为教师更是要经历比常人多得多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中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胸有成竹的,也有临阵磨枪的。正因为有着这许多让人始料未及的“第一次”,才让教师这个职业充满挑战、充满活力、充满创新。而作为一名职初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这些“第一次”对于我的专业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第一次敲门课

正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进入教室了,每次上课前总是怀着三分期待、三分紧张、三分激动、一分没底。每学期刚开学这段时间,校领导经常会随机进入课堂听课,事先不作任何通知,我们称其为“敲门课”。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更是如履薄冰,每天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研读文本、搜集资料、准备教案、制作教学媒体。沉浸在这种随时等待检验的心情中,一个星期过去了,始终没有人来敲门听课,我稍稍把心放了下来。

一晃眼到了第二个星期三,这一天语文课要上《燕子过海》,大约上了五分钟左右,“嘟嘟嘟”敲门声响起。我一愣,循声向门口的方向望去。窗口随即出现了W老师的身影。哎呀!这是要听敲门课啊!我心里惊呼,一边急忙打开门把W老师让了进来。走回讲台时,我的心怦怦直跳,脑子里一片空白,一时忘记了讲到哪里。短短的三四步路,感觉走了很久,很久。我努力让自己定下神来,按照原来的设计继续上课,尽量让自己的视线注视着学生们。

一节课在磕磕绊绊中结束了。当下课铃响起时,我如释重负,随即又忐忑不安地望着向我走来的W老师。“小胡,看得出这堂课你认真准备了,”W老师微笑着向我点点头,“不过这个地方可以这样处理。先让学生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燕子已经精疲力竭了,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是不是会比你刚才直接进行讲解要好一点呢?”W老师的点评简洁明了,一语中的,使我茅塞顿开。这里正是刚才上课时“卡壳”的地方,如果这样处理的确要更加自然流畅,与学生的互动也更多了。“这个环节你处理得很好……”“这里可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下课十分钟,但W老师把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一一给我进行了点评,让我对自己的教学现状有了透彻的了解。

虽然我知道这堂课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这堂敲门课让我这些天的备课上课得到了肯定,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信心。同时,我对自己存在的不足也有了新的认识。这堂敲门课是对我的一次突击检查,也是对我的一次勉励,怀着这种不断进取的信心,我踏进教室的步伐更稳健更坚定了。

二、第一次比武课

进入实验小学不久,得知学校每年都要举办“胜蓝杯”青年教师比武课,比武内容分备课和上课两项。而作为学校目前最年轻的教师,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不自信。

这天我们该上报各自比武课的课题了,但我仍然毫无头绪,一来后面的课文我还没教过,对文本还不熟悉;二来不知道学生对所选的课文有没有兴趣。这时,我的带教老师L老师走到我身边,翻开她的语文书,指着目录中几篇课文对我说:“小胡,这几篇课文都挺不错的,你自己看看比较喜欢哪一篇。”我按师傅的提示看了看课文,但仍然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来选择。师傅看了我这样也不着急,反而一篇篇给我讲解每篇课文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依照她经验学生可能对课文的反响。最后我们选择了《动物的休眠》这一课。师傅说这篇课文脉络清晰,孩子们对动物也比较感兴趣。

课文选定了,双休日我就在家专心备课。由于我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还不强,在写教案时总是一步三回头,不断修改自己之前所写的内容,进度十分缓慢。正当我绞尽脑汁时,电脑上QQ“嘀嘀嘀”地响了起来,疑惑着点开头像,原来是师傅啊。师傅给我传送了一些她在网上搜索到的比较好的教案供我参考,另外商定了下星期试教的时间和班级。我知道师傅的孩子今年面临高考,平时她已经十分担忧了,双休日孩子回家了,肯定更要好好照顾,但是她仍然抽出时间关心我的比武课。师傅把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如此细致周到地教导我,让我感动不已。

第一次试教时,除了师傅,同年级组的另一位青年教师N老师也来听课了。人多智慧多,课上完后,大家给了我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师傅更是逐字逐句地教导我怎样衔接好每一个环节。师傅一再叮嘱我要亲切一些,多与学生互动,这也是我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天正巧是N老师试教,于是我们又一起听了N老师的试教课,听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也是学习的好方法。经过第二次试教,教案基本定下来了,但要流畅而自信地上完这节课我仍然没有把握。于是又经过了第三次的试教和修改,如此几次三番,每一次师傅和周围的同事都尽量抽空来听课,给我提出宝贵意见使我不断进步。就这样,我满怀信心地迎接比武课的到来。

这次比武课我侥幸得到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个成绩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还是对帮助过我的师傅和同伴的最好回报。正是因为身边围绕着这些热心的同事伙伴,我才能不断成长。

实验小学是一块肥沃的土壤,而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年轻教师们就像一粒粒种子,种子想看见阳光,于是钻出土壤。起风时,身边的大树帮我挡风;有虫时,小鸟帮我捉虫;寂寞时,身边的同伴陪我唱歌。领导的关怀、师傅的照顾、同伴的鼓励,让我能自信地在教育领域不断钻研、不断进取。

多元评价引领我成长

奉贤区实验小学 倪 群

一、背景

近几年随着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我校涌入了大量新教师,我也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刚踏上岗位的我们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满怀教学热情,但教学实践经验匮乏,这样的我们尤其需要老教师的指导与引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个性、个人价值、专业发展得到高度重视。因此,我们需要在多元评价下,促进自身创新能力和教学个性的发展,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新课程实施的教师评价,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评价,不仅关注教师过去的成绩,还着眼于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需求和发展方向。我校是一个职初教师的实习基地,向来注重对年轻教师各方面的培养,这已然成为学校发展的根本。

二、事例

作为一名职初教师,我从非师范大学走出来,是一张白纸,没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只是凭着一份热情与真情投入工作。当我再次跨入学校时,我清楚地知道:要让这张白纸上有更多的色彩和图案,就必须经受住考验(当然这个考验来自于方方面面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冲出重围,获得新生

记得去年,我作为数学兼探究学科的老师,学校要求我拍摄一节市级探究录像课,而现在探究型课程已经是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中最富生机和活力的领域之一,我校是探究学科优秀教研组,向来很重视这门学科的深入实践。可是探究课程所提供的共享资源有限,我们很多老师还处于摸索阶段。接到这样的任务,对从未开过探究公开课的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在教研组长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第一次试教《校园垃圾箱变身记》。那是我第一次感到无力,想要痛哭,不仅因为自己没有上完整个教学的内容,更是因为自己毫无信心地完成了一次任务。有自责,也有惭愧,自责的是自己没有完全投入,惭愧的是那节课的设计是教研组长的教学思路,自己好像只是一个“传声筒”,毫无主见。

见此情景,教研员组织了区内各学校优秀的探究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专家老师们纷纷提出了对这节课的质疑,关键在于没有体现探究学科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特征。我这才开始有所领悟,便大胆地提出:“是不是由学生们以自发的对话交流形式讨论垃圾箱存在的问题。”“不错,她已经有所领悟了。”有一位老师这样评价道。之前很多老师在点评时都认为我上课时探究的氛围没有,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甚至有老师说:“完全不知道她在上什么……”听着诸如此类否定的话语,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当我在细听他们批评的同时,又回过头来好好对照教材,体会到他们谈论的焦点集中在探究课的本质上,这确实有点点醒了我,让我萌生了自己的想法。我开始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大胆向各位老师提问、请教。

我终于明白了:学生在课上获得一种生活的体验,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探究课的根本。一节课要成功,首先要自己沉入其中、钻研教材、准备好大量的课前资料,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能从一堂课中获得哪些收获,预设好学生在课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疑惑或问题,做到有备而来,机智冷静。

几天后,我接到了要去市里说课的通知,要求准备10分钟左右的说课。这可把我这初出茅庐的职初教师给吓坏了,怎么办?而且这说课既要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又要体现我们奉贤区探究课的特色,一时间我无从下手……在区教研员、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的悉心指导下,我终于悟出了些门道,并做了精心的准备。说课那天,我一人提前半小时到达了指定地点,按照抽签的序号进行了试说。在我抽到的小组里,共有其他区县的四位教研员评委。第一位试说的老师很自信,而且脱稿了,俨然准备得很充分,声情并茂,教研员对她的第三环节提出了修改的要求。第二位老师照本宣读,也没有体现任何特色,各教研员严厉地要求重新作大调整。我是轮到第三个说课的,因为有了先前充分的准备,我说得很流利,时间也控制得恰到好处。教研员们一致肯定:“准备的内容很详细,很充实,文笔很好。”我不禁有些沾沾自喜。这时一位年长些的教研员插说道:“似乎理论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要看的是你实践操作性的东西,要图文并茂,我们要关注的是你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专家的提醒确实让我找到了说课空洞乏味的原因,并且主动向专家们请教了教学过程中还存有疑虑的各种问题。终于领悟到:听者是要听你如何来操作,包括前期和课中的整个探究的过程,把课上最精华的部分展现出来。

回去后我把说课稿又作了重新调整。正式说课那天,尽管我们区教研员没有要求我脱稿,但我仍然坚持脱稿,因为我胸有成竹。一番流利的说课赢得台下掌声一片,我激动,我兴奋……

通过一年的努力,今年我又承担了市大调研后的反馈汇报课展示,还获得区中青年教师探究课评比一等奖,去年10月又参加了市中青年教师的探究课评比并获得市一等奖。两年中,我成长着、收获着,从一个探究的初学者成长成一个已经能独当一面的探究教师。

三、反思

在我自己的身上,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一部分来自于自己的努力,而更大程度上是在一次次的评价下促使我不断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1.自我评价是成长的根本

无论是领导评价、专家评价,还是同行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最后都要经过教师自我评价的机制,通过自我认同、内化,最终才能起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只有重视教师的自主参与,充分发挥教师自评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结合客观多元的他人评价,才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从第一次失败的试教,从各专家老师严厉的批评指责,与其说是一次次沉重的打击,倒不如说是在给我一次次完善自己的机会。自我评价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谈自己的课堂设计理由、谈课堂中有哪些满意的地方和不满意的地方、自己有哪些收获等等,然后再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会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更好地沟通交流,了解更多的信息,使评价的意见更具有说服性。反省自己是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这节课的内容,理解这门探究型课程的课程特征和本质。我们在自评时,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在“度”的把握上,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因此在开展教师自评活动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主动学会自评与反思。自我评价的前提是自己有评价的要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到发扬优点,改善缺点。作为新课程中要求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教师身份,还需要主动寻找自身的突破口,自己永远处在学习成长中,对照标准,客观评价自我将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其次,细化自评,提高自评质量。我们一线教师的评价在于对自己教学中每个环节,细到与学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在评价中,教师必须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和工作依据,详细分析自己的工作成效与设想、意图之间的矛盾。诸如我认清自己的问题在于:没有体会到探究课的价值,学生的收益在哪里?说课的关键在什么地方?评委需要了解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努力状况加以分析,既增加了评估信息的广泛性、真实性,又使评价结果对教师本人更具效用性,从而提高评价质量。

第三,自评需要“内化”。自评不是为了他评而自评,“他评”最终需“自评”的“内化”来达到评价目的。通过自评,帮助教师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切实有效地加以落实。通过专家的点拨,需要自己消化成自己内在的理解与见解,或者说转化为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手段。

2.他人评价是成长的平台

自己往往看到的只是“镜中的自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评价。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学校提供成长的平台,在公开课、教科研上让自我尽显风采;对职初教师而言,每一次的他人评价都会让自己有一次新生。

(1)同事之间的互评。

这是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的最好形式,虽然可能站的角度还有一定主观性,会考虑到教师本人的想法,但往往提出的问题与细节更符合这个教学内容、更符合本人风格的教学设计,能刺激自己有多种想法、灵感在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

(2)专家的评价。

专家会有一个横向、纵向的比较。学校、区里组织的各种讨论会,各校之间及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讨论会、交流会的形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认识,从而使教师加深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认识。专家听课的机会比较多,他们反复钻研教材,比我们思考得更深入、更周全,角度更新。在专家对我的点拨与指导下,我发觉自己在教学这方面还有一定的潜力,在批评中激发想要更完善自己,在表扬中激励自己有了需要更加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我们教师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和学生一样,其实老师也会同样经历一次次学习和收获的过程。

就是在这样一个经历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事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的氛围,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环境下,我们职初教师获得了一次次地新生,专业发展得到了一次次地提升;可以在传统中寻找智慧,在氛围里感受情感,在评价中体会尊重,在平台上实现自我的价值。

同伴评价促我成长

奉贤区江海第一小学 胡晓敏

一、背景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发展,从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出发,建立了一系列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我校在这个大环境的背景下,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并且建立了教研组共同参与的磨课、听课、评课评价制度。所谓同伴评价走进课堂是指学科教研组中的所有教师对执教者教学活动的过程评价。所以每次的教研活动,随堂课、实践课的课后反思和同伴评价都成了教学相互学习、促进发展的载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走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对我的帮助。

二、案例

任教二年级时,我作为执教者(也就是被评价者)上了一节《荒芜的花园》的实践课并参与了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评价,觉得收益匪浅,通过教研组教学活动过程评价机制使我获得教学设计能力和对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1.教学设计阶段

在上课前,我们教研组利用一次备课组活动的机会,先集体研究了语文新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单元目标,从而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

①在阅读中认识“忌、茵、仆、允、勿、毒”6个生字。

②积累“毫无顾忌、帐篷、忘乎所以、仆人、允许、毒蛇、望而却步、杂草丛生”9个词语。

(2)能力目标。

①能根据所给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最后一节句子的含义。

(3)情感目标。

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才会感到更加快乐。

作为被评价者的我希望在这次整节课的协同参与评价过程中被评价的目标就是在教材处理方面是否将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化解,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最后一节句子的含义,从而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才会感到更加快乐的生活意境。

怀着忐忑的心情进行了第一次的试教,教研组的老师都根据课前预定的教学三维目标进行了针对性的听课。

2.教学实施阶段

整堂课在上的过程中,自己的感觉就不太好,但是具体是什么,还真说不上来。好在,课后的集体评价过程中,我终于“恍然大悟”。针对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几个听课老师共同给了我开出了一张诊断书:

字词教学点太多,显得有点杂乱(第一次试教)

刘老师:整堂课,就感觉字词的教学点太多,所以整体感觉有点杂乱。

徐老师:对的,课上就一直在看你举卡片。

我尴尬地笑了笑,但内心还是有同感的。

范老师:在理解“毫无顾忌”这个词语的时候,没有必要把解释打在屏幕上,这样会割裂你教学板块的整体性。

叶老师:另外,你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导入课题时,也进行了大量的词语教学和积累,在这里没有什么必要。其实你可以这样处理——同样用你想要学生用到的词语,对两幅图分别进行说话训练,这样既达到了情境导入的目的,同时又多了一个语言训练点,一举两得,不是很好吗?

她们的一番话使我茅塞顿开,其实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也考虑到字词教学的确过于频繁,但我又觉得每一个都很有必要,都“舍不得”删除。而现在一听大家的建议,才明白在教学中不要“面面俱到”,否则将会导致“该抓的没抓透,不用花时间的却在那浪费时间”。

通过第一次试教,组内老师对我教学活动的评价,为我指明了教学改进的方向,我也针对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我自己认可的问题,见上)又重新修改了教案并于两天后进行了再试教。

3.第二次试教,同伴二次评价

第二次的试教,我删去了一些字词的教学,进而将节约出来的时间放在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的教学上。但是在这个难点的教学中,我又碰到了“教学瓶颈”,因为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

在课文的难点——最后一小节的理解上,我将这一部分设计为学生讨论,并且自认为完美。但是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的讨论并没有在我的预设之中。

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教案剧的表演,课前我总是想把教案设计得完美些,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我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教案是可以设计的,但学生你是“设计”不了的,所以在备课的同时要去多备备学生,课前多想想学生的回答。当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真的出现意外那就要靠老师的智慧来应变了,但老师的教育智慧并不是一下子练就的,多进行课堂实践和反思,多积累教学经验才能练得这样的硬功夫。

教研组中的老师和我一起备了几个学生讨论的答案:

(1)贝尔太太不该出这个主意,使一所快乐的花园变成了荒芜的花园——其实,花园里除了花草树木是美丽的风景之外,人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人因为欣赏美景而快乐,风景也因为人的欣赏而更美丽!

(2)贝尔太太太渴望得到人们的感恩和道谢了——有时候,一个人的付出不一定要回报,或许不求回报的付出才更为高尚,当然,人们也的确太粗心了点。

(3)贝尔太太的孤独、寂寞是自作自受。——原先,人们快乐的笑声没有了,贝尔太太的内心变得空荡荡的,她多幺孤独、寂寞,她的心灵犹如那荒芜的花园。但我们对待一位老人要宽容些,不要说得那样刻薄。

(4)贝尔太太应该和人们一起分享快乐——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有快乐大家一起分享才更有意义。

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第三次正式上课时,学生们能够跟着我设计的坡度很好地完成对它的理解,即使有没有达到点子上的回答,通过我的引导,孩子也能答出我希望的答案。

三、案例分析

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要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提高教师专业和实践能力。上述案例中,教师的主动参与、同伴之间坦诚的评价、平等的对话,正是推动青年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强大动力。

1.针对真实课堂教学活动,研究实际问题,调动教师主动参与的主人翁精神

听课后大家交流、探讨、反思成败、提出设想、分享经验。在评价过程中大家注重团队的和谐和配合,这将有效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其实在同伴评价中,被评价者和评价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价中双方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协同评价的,并且在评价的核心问题——价值判断上能够取得共识。立足现场教学实例,深入剖析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家积极合作、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充分调动每一位参与者的主动性与热情。他们无论是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不再是旁观者,也不再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和态度来参与。在评课中,大家地位平等、态度诚恳,所提出的问题是有针对性的、有深度的,所发表的见解也是尖锐的、独到的。这种活动不是追求表面的形式,也不是表现个人的水平,而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内心的交流、教学思想的碰撞,是人人渴求参与的活动。

2.同伴评价,平等对话,专业指导,促见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本次评课活动,参与评课的老师,没有领导、上下级之分,只有“你”和“我”的平等对话交流关系。双方敞开心怀,彼此诉说不同的见解和倾听对方的内心话,在平等的“对话”中实现心灵的交流,实现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各有所获,共同在教研能力方面得到提升。

正是同伴教师的积极互助,使我成为本次活动中感悟最深、获益最大的受益者。在同伴的评价和引领中,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找到了方向,不断鞭策自己进步。

从蛹到蝴蝶的蜕变

——多元评价体系下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足迹

奉贤实验中学 周 萍

弹指一挥间,教学的岁月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声中,就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就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滑过。由踌躇满志的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的历练下,在各位领导、各位教师的帮助下,在区多元的教师评价体系的激励下,周老师越发感觉到当教师的幸福与乐趣。“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她的目标。因此她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在英语教学岗位上,不断前进,不断进步。

成长,在懵懂中,在刻苦的学习中。从教第一年,小周老师就担任初一仅有的两个牛津英语班的教学工作。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决心和“无知者无畏”的精神,她下决心将工作做好。于是,在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堂里,有她奋笔疾书的身影;在备课组活动中,有她仔细聆听、不断质疑的身影;在办公室里,有她勤奋钻研、查找资料的身影;在各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评比、亮相课中,有她小试身手的身影。当然,这个身影在任何一个时刻都不是孤零零的,在她身边有学校领导们为她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且定期和她进行谈心交流,使她有机会讨论和反省自己的工作表现,在她身边还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研员为她作专业指导,在她身边还有教研组长和同组室的老师对她的照顾和帮助。

2009年12月,区教育局让小周老师参加了中学英语教师赴美培训项目,接受了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口语教学等多方面的学习。参加完培训后,她感觉自己对英语教学的认识焕然一新。在备课中,她更加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活动的安排;在课堂上,更加注重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师生间的交流。

成长,在摸索中,在不断的尝试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三尺讲台,关乎未来。是实验中学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高效笃实的育师机制,立体式的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塑造了今天的周老师。作为这个和谐团队里的一位青年教师,她深感荣幸。在这里名校长、名教师、优秀骨干教师是她学习的楷模和领路人,学校里的青年教师勤奋好学,整个环境催人奋进。学校为青年教师搭设了自主发展的平台,让她在教学第一线“挑大梁”、“唱主角”,在实践中见世面、长知识、增才干。正是由于实验中学良好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她一次次地得以磨炼,不断取得进步和收获。2009年,她被告知将代表区里参加10月份的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对此,她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紧张的是仅有五年教学经验的她能担当如此重任参加有“教学奥运会”之称的教学评选活动吗?区教研员、带教老师和学校领导及时打消了她的顾虑,并亲力亲为地耐心细致指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一遍遍听她试教、寻找材料,她们建设性的意见打开了周老师上课的思路,使得她最终取得中学英语一等奖的好成绩。周老师明白是她幕后强有力的隐形团队的敬业、奉献成就了她。

成长,在实践中,在对教学的不断领悟中。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小周老师有机会参与了许多高层次、高水平的开课、研讨活动。在2011年市“课程与教学”调研活动中,她开设了名为“Nobodywins”的阅读教学课,受到市教研员的好评。并于2012年3月在市级初中英语教研活动中承担了题为“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和实践”的主题发言。在2010年,她参加了奉贤区“市优青项目”优秀青年教师培养,经过一系列的选拔、面试,有幸进入了吴彩霞特级教师工作室学习。两年时间来,区教育局的精细管理,工作室导师吴老师精辟的见解、务实的作风,进修学校教研员丁老师热心的指导以及工作室学员全身心的投入给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工作室和谐的环境,开放的氛围使每一位学员如置身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交流困惑、畅谈经验、共同学习、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反思改进、逐渐成长。从此,在英语教学的讲台上,周老师更加自信了。在工作中,特别是在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她还善于总结自己的各种经验。在教学之余,她认真撰写各种教育论文,撰写的论文曾获区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一、二等奖,并发表于《奉贤教育》。由她主持的区级课题也已顺利结题,在她和课题成员的真诚付出,热心投入下,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成长,在压力中,在勇挑重担中。在自身不断提高的同时,小周老师还带领同组室的其他青年教师一起成长。她曾担任青年教师饶亮的英语教学带教老师,积极传授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她迅速成长。饶亮老师所任教的两个班在年级中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她也在第十二届教学新秀比赛中获第二名。五年前,还是职初教师的小周老师由于学校安排承担了英语组的教研组长工作,接下这份重担,成为这个大家庭的组长,她感到忐忑不安。但她有一种信念:既然担任教研组长了,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做得出色。身为职初教师,从不会到会的教学经历让她更容易理解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她常常思考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最有效、什么样的带教活动对职初教师的帮助最大,组织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帮助大家共同提高。2008年10月,她所带领的英语组正式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确定为全国外语教学实验学校,走在英语教学研究的前列。2010年和2012年,她又带领英语组分别获得了“奉贤区示范教研组”、“区教育系统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担当重任,她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小周老师的教学之路并不长,但经过各方帮助、各层次的评价激励,她收获了很多,要感谢和记住的更多。虽然她也有过疲惫,即便偶觉烦恼,但她甘愿“花落为泥碾作尘,破茧成蛹化为蝶”,用勤奋体验人生澎湃的激情,以用心聆听教学动听的旋律,用快乐捕捉成长美丽的瞬间。无论灿烂,还是阴霾,在专业发展之路上,她成长着,她快乐着。

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在“双师型”教师成长路上

奉贤中等专业学校 俞 云

我1992年大学毕业,先后在一家集团的酒店担任大堂经理和总经理助理等职,1997调入上海旅游职校奉贤分校。虽然我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教师工作对我来说却是一个新的职业范畴、一个新的挑战。俗话说得好“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因此我要求自己从一个合格教师做起,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教学,一步一步,从懵懵懂懂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区专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市级考评员。这十几年的经历和磨炼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的培养。

一、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人生”要求教师不再把教育仅仅当作一门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践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体制,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仅要关注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更要关注自己的教学风格。我“把教学当成一种事业去追求,把每节课都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

二、学校多元评价环境的激励

任何一位教师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支持,作为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员,我品尝到了多元评价环境的甜头。

1.注重激励,实现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我校的任何一项评价工作都以一定的评价目的为出发点。在评价时看主流、论成绩,对成功之处充分肯定,并以各种有效措施予以激励,以通过评价促进今后的发展。我们采用教学质量多元评价的方法,教务科根据考核实施方案制定了考核细则,明确了分工负责人、考核时间、考核办法,将期末考核与过程考核起来,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多方参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为了有利于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我校评价主体为学校管理者、同行教师、学生以及教师本人。采用学校评教师、教师评学校、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师等形式,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由原先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不再处于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关注过程,追求实效

“帮助每一个教师确定一个他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让他的才华在这个发展区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帮助教师积累经验、帮助教师获得成功。”“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尽管有些需求与教育教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但是适时适度地满足他们的需要,会极大地鼓舞教师的工作激情,对教师发展具有推动。”这是我们校长经常说的话,许多教师在他的鼓励下,积极挖掘自身的长处和爱好,既丰富了学校的选修课堂,又形成了人人争创“双师型”教师的氛围。近几年,我们经历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论坛、“我最满意的一堂课”的录像,经历了骨干教师“有效教学”对话、理想课堂“多维评价”建构,经历了“人人都有小课题”研究推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等级评定”,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全体教师接受新课改精神的洗礼,积极主动地“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诠释理想”。

三、努力提升职业素养

1.教师资格证培训

首先是教学方面,我原来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凭着一腔热情跌跌撞撞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对学生的定位、课堂的驾驭、课程的安排,我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在工作中,我一方面学习成功教师的经验,另一方面加快自我提升的步伐。1997年进入学校后,我就参加了每星期到上海的“两学一法”的学习,虽然有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双重压力,但是我半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证书。

2.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在教学中发现自己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不够用并且不适用于中职教学,大学本科教育以理论为主,对于中职生来讲,动手能力、技能是重点,怎么办?2002年市劳动局正好开办餐厅服务员中级工培训班,我主动向教务科要求外出接受培训。在学校的支持下,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身体不适,每周两次到长宁区达华宾馆和天山路鉴定中心参加学习,在2002年、2003年分别获得了餐厅服务员中高级证书。2005年又通过市级考评员的测试,成为了一名餐厅服务员市级考评员。通过一系列的职业资格培训,我尝到了“学以致用”的甜头。由于教、学得法,我所承担的考证教学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所指导的学生在“未来建设者比武大赛”和“星光计划”比赛中获得了优良的成绩:如青青同学在第三届星光计划比赛中获客房服务单项第6名;婷婷等同学在第八届“未来建设者比武大赛”中获得礼仪比赛团体第4名、个人第8名的好成绩。在此推动下,我于2010年9月起参加了市烹饪协会主办的“餐厅服务员技师”培训,2011年2月获得了技师职业资格。

3.教育理论知识更新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这是因为教师的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更需要学习。教师要通过学习让自己不断“充电”,使自己成为不息的“源头水”和“长流水”,并且成为知识型的教师。我们过去讲“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长进。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多年来在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因此我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培训以及旅游职教集团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和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2008年和2012年参加上海市职教系统中层干部培训,2010年5月到7月参加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市级培训结业,2010年7月参加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举办的全国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师资培训结业,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中小学校长在职提高远程培训结业。

4.及时反思教学工作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用键盘留下文字,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人们常说老师大体有这样几种境界:“实践—辛苦型”,认真备课,努力上课,耐心辅导,但常常与好的经验、方法、规律失之交臂,这是刚刚参加工作两三年的青年教师;“经验—积累型”,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总结自身实践的成败得失,深入思考其中的心得与体会、感悟与启迪,这是多数的成熟老师;“科研—创新型”,既教书育人,又乐于教育科研,既提高自己又出成果福及他人,努力积累经验并寻求内在规律使之升华,学习移植他人的经验并追求其成功的内涵,这是为数很少的领军教师,将来有可能向“学者—专家型”发展。希望自己继续在学校的扶持和关心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花开花落,云舒云卷,走过春夏秋冬,期盼自己的下一个十年更加精彩。

多元评价下转岗教师“双师型”之路

奉贤中等专业学校 吴 弋

我是2003年获得物理高级讲师资格证书的。由于学校专业制度改革,我于2011年9月由理化生劳教研组转岗至机电专业教研组任专业课教师。从此正式向“双师型”之路迈进。在学校多元评价的外部大环境和我自身的刻苦努力下,我的“双师型”之路走得艰辛而愉快。

艰辛主要体现在教学思想由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向行动导向任务引领项目式专业教学的思维方式转换,和教学方法改变的心理过程与思想过程,这一过程如蜕蛹化蝶一般。愉快是指转岗到机电组之后一年多的时间内,学校各层面给了我很多发展认同的平台和环境。在评价内容的多元下,我快速适应并迅速成长。2012年4月我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并立项了上海市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电气系统安装与控制〉课程实施研究》区级课题。2012年5月我作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从教师自身做起》在“第四届中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学成果全国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从我自身经历而言,决定转岗“双师型”教师之路的成长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外部大环境、教师个人素养、教师教学实践的执行能力。

首先,学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环境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走进企业参与活动”让我了解了企业岗位需求,更加了解所授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领域,对专业课程和课程标准的理解多了一份透彻。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素材,又提高了我专业课课堂教学实践执行能力。

2012年10月学校特意安排我参加了“2012年教育部中德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培训”。这次培训,我带着很多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而去。德国专家的特色而精彩的授课令我耳目一新,思想豁然开朗,满载而归。2012年新年伊始,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教学、教育、教研等综合能力,学校与上海教师培训基地联合举办了面对全体教师的大规模的“第81期师资培训”活动。活动聘请了上海市各界专家对在校教师展开全方位的、思维上的变革和洗礼。我的专业论文能够在全国获得“一等奖”的殊荣,其中部分得益于这次培训活动给了我一些表达的灵感和脉络,使我在论文中一些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理念变得清晰明确。

学校多元评价机制下,使得我更加珍惜教学展示和教学比武活动的参与机会。我把这种机会当作教学法探究和展示的一种手段,当作提高教师课堂执行力的一种磨炼,当作如何管理学生、鼓舞学生的一种手段来研究。这几年学校还大张旗鼓地开展“教学节”、“技能节”等形式多样的多项教学研讨、研究活动。这种多元方式的评价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和教学展示的平台。我曾参加过上海市中职学校的教学比武课,也开设过奉贤区区间优秀示范课、上海市优秀示范课,都获得过“优秀”评价。曾以微弱之差获得过奉贤区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第二名”。2008年在“2008年度全国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11年12月我被推举参加了奉贤区职教系统的教学比武,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评选结果截至目前还未公布)。同时参加了学校教学节开放日展示课教学活动。2012年4月作为“理实一体课”指导教师配合任课教师参加上海市中职学校教学法比武课。相比这次活动,使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学校这种实质性的“帮”、“带”、“教”指导参赛教师的推进性工作。学校安排专人组织专家帮助备课指导、试教、说课、磨课。在全校教学研讨会上播放上海市优质课录像,带领大家一起评课。从上到下轰轰烈烈,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充分得以体现。通过参加优秀教案、优秀教学方法探讨,使我无论在教法研究、专业设置、专业技术课如何体现专业特点,还是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受益匪浅。这些活动带动了整个学科、整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提高。为我快速地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最重要的是,学校为我提供了专业课教学实践的平台。“实践出真知”,有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为载体,才能开展实践性的教学实施、教学研究,体验专业教学的“理实一体”实践。否则,“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转岗机电教研组后我先后承担了机电专业、数控专业、机械模具专业等多个班级的《电工基础——室内照明线路电气装调》、《电气系统安装与控制》、《电气控制与PLC项目教程》、《机床电气控制》、《维修电工中级》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与实训指导工作。同时还圆满地完成了内地新疆班中级语言班、初级语言班、行政班等《电工基础——照明》《电工基础——电子装调》等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还涉及联合办学江西班级、电视大学班级的《机床电气》、《电气系统控制》等实训教学与指导工作、开设了《灭火机器人的制作》电子技术选修课。

我作为带教教师,指导新疆挂职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探究,帮助新疆教师顺利的考过了全国《维修电工中级证书》。这些平台使得我能够有机会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专业课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的横向与纵向对比,展开教科研思考。

其次,学校的多元评价有效地激励了我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需求愿望。

从教20多年,我本着“革命工作让干啥,就努力干好啥”的思想。先后讲授过从《大学物理》基础学科到各种专业课程的40多门课程教学工作,编写了两门课程标准。这些经历培养了我快速适应新课程的素养。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的姿态有多低,他的成就将会有多大”。中国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现象。但是,自己不能因为害怕遇到“冷面孔”就退缩。学校专门为转岗教师安排了“一对一专业指导带教”项目。我就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有利条件刻苦学习,强化自己的机电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这次“中德职业教育专业培训”过程中,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就行动导向教学法与德国专家展开学习、探讨和研究。由于我的表现突出,2012年11月,同济大学中德教育培训基地特意邀请我免费参加“上海市名师培养地基”举办的“针对在课堂中引入行动导向法教学方式的培训”。这次培训是一次跨越式的提升。

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评价,使得转岗教师的发展遇到了机遇。人有时候是需要自己给自己加压的。只有自己动过手的经历,才能在教学中理解并且预设到学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转入机电教研组不到一年,我勇敢地挑战自己,报考并顺利通过了“维修电工中级”技能证的考试。通过这次考证经历,不但逼迫自己快速地掌握专业知识,做到心中有底气地为教学服务。同时,通过亲身经历考证的过程,了解了考证的整个过程,为辅导学生如何顺利考证蓄备了第一手的资料。

“教学互长”。学生经常会是教师的“老师”。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往往给我很多教学灵感和经验启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习、摸索、总结,是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不断总结自己、超越自己。我个人曾多次获得上海市和奉贤区“优秀指导教师”殊荣。通过指导学生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问题的同时,我也了解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总结经验,反思问题。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教师具有能够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学实践执行能力。这除了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外,更需要教师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快慢之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强弱之分。作为教师既要给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以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要兼顾“慢生”、“差生”。

总之,“双师型”教师绝非仅指“双证书”教师。理想的职业教育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在学校多元评价激励的良好环境下,我在“双师型”之路上还要继续走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