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路径探索

新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路径探索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年的追问与求索,我们摸索出一条具有综合院校特色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路径:依托百年名校,继承优良传统,走特色生存发展的道路。紧紧依托综合性院校学科门类齐全,学科建设成熟的优势,预期的培养目标基本达成,极大地增强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形成良好的就业态势。

新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路径探索

周东华 霍一雯

纵览现代传媒业格局,无线上天、有线入户,数字媒体、互联网争奇斗艳,博客、播客众声喧哗,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信息交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水平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播音与主持艺术作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其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历史的机缘,更是时代使然。2002年,恰逢西北大学百年华诞,西北大学在新闻传播学院增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张保庆同志为西大欣然题词“百年老树发新枝”。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建设院校。新专业建设中,我们一直在思索:生长于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作为中国播音学界泰斗———齐越老师的母校,21世纪之初开始设立的西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如何继承齐越精神,探索出既有学校特色,又符合广播电视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找准定位,找到适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在百年名校的沃土中迅速成长,与其他同类院校携手前行,为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年的追问与求索,我们摸索出一条具有综合院校特色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路径:依托百年名校,继承优良传统,走特色生存发展的道路。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培养采编播一体化人才

大学是为未来培养传媒人才的阶段,而中国的广播电视正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无论是在传播格局、管理方式,还是赢利模式等方面,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共赏走向分赏,从大众化走向小众化,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改革的重点是由中心制向频道(频率)制转变;由专业频道(频率)向专业频道(频率)品牌化发展;由相对单一的内容传播形态向多媒体传播格局发展;由粗放管理向精确科学的管理方式发展。

广播电视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它介入生活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不断加大。“电台、电视台要通过具有独特风格的节目来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未来社会中,无论是从全球化,还是地域化,抑或分众化趋势来讲,都需要广播电视经营个性化、风格化和规范化。没有个性、不具风格的电台、电视台都是没有生存和发展空间的。”[1]

在广播电视面临的深刻蜕变中,栏目将成为主打,“节目主持人则是灵魂。各专业频道、专业台自制节目一般将会以新闻和谈话类节目为主,其余节目则大量依靠制播分离后的社会力量提供,由节目主持人进行串编等二度创作。但无论哪种节目,主持人都将成为真正的核心。要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必得大力培养权威型、明星型的主持人,逐步从目前制片人主导转向主持人主导制。主持人不能再只是名义上的‘主持’(甚至只会照念、背稿子),被动服从制片人和编导,而要成为节目乃至频道真正的‘灵魂’,统筹自己的节目,策划、包装节目,创办品牌节目、专栏也要围绕主持人进行。没有成功的主持人就没有成功的节目和成功的频道(电台)。这就需要我们抓紧时间培养大量的、能够胜任的主持人,塑造、培养明星主持、权威主持(特别是新闻类、财经类节目)。实行主持人核心制,必将对主持人的知识积累、个人魅力、表达能力和洞察力等综合素质和驾驭现场、驾驭整个节目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广播电视业专业人才原本紧缺,能胜任专业化办台要求的主持人更是不多,如何解决是当务之急。”[2]

凤凰卫视执行总裁刘长乐将主持人分为三种:“1.播音员主持人,照着编辑编好的稿子念。2.主播主持人,在编辑、撰稿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融入自己的风格和想法。3.采编播主持人,深入节目制作的每个方面,采访编辑一条龙。刘长乐说,我们凤凰的主持人都是第三种。”[3]

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播音主持人才是未来传媒业的希望,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背景正是我们的特色。秉持对高等艺术教育的清醒认识与坚定信念,我们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为:以“采、编、播”全面发展模式为基础,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出适合媒体需求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依托综合院校特色,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平台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中,我们以培养学生获得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能力,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和播音工作者的基本业务素质为目标,强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四大学科的依托。

课程设置上,播音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语言表达、节目主持艺术、文艺作品演播、节目策划与主持及新闻采编、节目制作、影视化妆、表演等专业训练。

学年论文列为量化考核指标。

我们充分发挥综合院校的优势,从专业学习的第三学期开始,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辅修第二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新闻学、汉语言文学、经济学、哲学、历史、英国语言文学等诸多专业中自由选择。

辅修期间,各科考试全部合格,成绩位列前15%者,可向学校申请第二学位,其他同学可获得辅修专业的结业证书。如是,既拓展了学生的专业方向与视野,丰富了专业内涵,又形成了浓郁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紧紧依托综合性院校学科门类齐全,学科建设成熟的优势,预期的培养目标基本达成,极大地增强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形成良好的就业态势。

三、以实践延展教学,锻造专业品质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应用学科,除课堂的理论教学与专业训练外,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在教学之余,积极开辟实践课堂,以文化艺术节引领学生,将知识传授与思考、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六年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为骨干的“传播无限”文艺晚会,“齐越艺术节”专题朗诵会已成为新闻传播学院的品牌符号,也是西北大学的一道文化盛宴。“配音大赛”在提升学生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吸引了其他专业同学的参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已经成为校园广播站、电视台的核心力量。

同时,我们高度重视专业实习,在实习模式上,实行实习体系梯次推进方略,指导方法上采取“双导师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积极促成学生与导师的互动。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学生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映给导师,导师及时给予回复,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实习业绩。我们将实习效果纳入考评范围,使全系上下对实习正确理解、高度重视,实习结束后积极总结经验,归纳教训,使教学、实践相辅相成,喜获双丰收。

在砥砺、磨炼中不断成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代表西北大学在校内外各类比赛中频获大奖,屡创佳绩:我们有全国明日之星的十佳选手;有央视《挑战主持人》的获奖选手;在2005年6月,由全国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研究会举办的全国播音专业大学生朗诵比赛中获得第八名的好成绩,2006年的同类比赛中荣获优胜奖,连续成为陕西有播音专业的高校中唯一入围决赛,问鼎全国大奖的高校。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参加全国及省市级的播音主持、音乐、舞蹈、表演等各类比赛中,共有200多人次获奖。大大小小的实践舞台充分延展了课堂的教学,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锻造出不俗的专业品质。

四、集合业界优势资源,提升专业层次

得益于百年学府的深厚滋养,我们可以有更广博的空间,集合业界优势资源,塑造专业内涵。

整合省内优势力量,我们定期为学生举行“八面来风”学术讲座,从谈话节目主持技巧到省级卫视的策划,使学生熟悉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线需求与变化,时时对照、检讨,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保有前行的动力与明晰的方向。

胡正荣教授指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一个国家要赢得竞争的胜利,必须有全球化的思路和视野。必须拥有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广播电视运作观念和操作方式,如有关节目、经营、市场等的观念和操作。国际广播电视传播中所表现出来的‘国际化思维,本土化操作’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无论何种体制的国际传播,没有这样的认识及观念的不到位必然导致实践的落后。”[4]六年来,我们请海内外专家为学生开办了多场学术讲座,其中有中国传媒大学的赵玉明教授、雷跃捷教授,复旦大学的黄旦教授、陆晔教授,台湾世新大学的赖鼎铭先生,香港城市大学的李金铨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丹尼斯教授等等,他们的讲座,为学生展现了宽阔的专业研究背景,带来了最新的成果、未解的追问和未来的构想。

同时,聘请业界精英,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兼职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既充实了我们的师资力量,也提升了专业含金量。我们的本科生拥有更广阔的课堂,拥有一方施展梦想的舞台;我们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有理论,有实践,有学术论文、科研项目,也有大量的广播电视作品。充分发挥学科的应用性特质,为地方媒体贡献了我们的力量,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五、以优秀师资保障高质量的教学

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注重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鼓励任课教师进修、读博或留学,不断提高学历档次,申报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鼓励任课教师参与一线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我们与广播、电视业界广泛联系,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监听、监看、审评,将学术空间拓展到一线的实践环节,大大提高了新办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丰富了教师的内涵,通过学界与业界的横向联合,大大充实了我们的课堂教学

教学管理制度上,坚持学生对老师的评议制度,同时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向都要随时关注———从成绩以及生活的动向上,每个老师都要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思想趋向了如指掌———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相长、教学和教研互动的教育理念。

六年来,我们获得校级教学奖四项,现有省级在研项目三项,部级在研项目一项,校级在研项目六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优秀的师资保障了这个年轻的艺术类专业高质量的教学水准。

六、广泛交流,相互学习,携手前行

虽然西北大学的播音专业在2002年才起步,我们没有值得骄傲的历史,但我们拥有更多成熟兄弟院校的经验,如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无论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抑或是学术研究,这些资深的拥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都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分享。

因此,我们在专业建设之初,就积极地与这些学校联系,选派青年教师进修,请中国传媒大学的老师审订我们的教学计划,引进他们优秀的毕业生,充实我们的教学梯队,选用他们成熟的教材,辅助我们的教学工作。积极参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各类学术活动、竞技活动,广泛交流,相互学习。

非常感谢中国传媒大学,与我们共享他们的进步与发展,他们几十年磨成的剑,是我们专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播音与主持艺术领域的宝贵财富。张颂教授为西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亲笔题词:“继承发扬齐越精神,做好党的新闻传播工作”。

广泛的交流与学习,使我们获益匪浅,专业方向明确,目标清晰,并且迅速成长、发展起来。现在我们是“全国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研究会”理事单位、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委员会会员。拥有理论与实践的双翼,使西北大学这个崭新的专业迅速与全国的同类院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携手前行。

播音主持艺术看似简单,但在光彩的背后,则是不断地进取和磨砺,它是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和专业,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目前中国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正急驰在21世纪崭新的跑道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一个朝阳学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今天,艺术类教育也将在未来向着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作为艺术教育的领头羊,为引领社会信息方向的传媒产业,输送合格接班人的播音主持专业也将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艺术专业之一。

我们曾经不懈探索,未来,我们仍将一往无前。六年只是历史的一个瞬间,有过困惑,有过徘徊,更重要的是成长与发展,我们愿像分享兄弟院校成功的经验那样,与大家分享我们走过的每一步。愿我们的追求与探索,也成为中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发展中的优美和鸣。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注释】

[1]胡正荣:《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与创新》,http://www.yan-huang.com/caaac/lecture/lecture_42.htm。

[2]《类型化———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必由之路》,http://www.cnr.cn/home/column/gbforum/zongshu/200310180106.html。

[3]《凤凰术———凤凰卫视企业文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31页。

[4]胡正荣:《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与创新》,http://www.yan-huang.com/caaac/lecture/lecture_42.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