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原焦点》与舆论监督好环境的形成

《中原焦点》与舆论监督好环境的形成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边的案例一:《中原焦点》与舆论监督好环境的形成舆论监督的魅力在于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义正辞严地鞭挞丑恶,让那些以权谋私者、以身试法者、公然践踏党和群众利益者,通过电视媒介公开曝光。《中原焦点》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在于我们拥有一支良好的记者队伍,这支队伍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以致于个别人听到《中原焦点》就色变,这正是舆论监督的功能和权威使然。

身边的案例一:《中原焦点》与舆论监督好环境的形成

舆论监督的魅力在于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义正辞严地鞭挞丑恶,让那些以权谋私者、以身试法者、公然践踏党和群众利益者,通过电视媒介公开曝光。“不怕上告,就怕登报”,就是舆论监督权威和功能的真实写照。前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走进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演播室,用“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来勉励该栏目。舆论监督的成功,有赖于新闻从业者良好的业务素质,更有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其中,当事人如何接受批评,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如何看待这种批评,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对这种批评执何反应,都是构成舆论监督环境的要素。因此说,舆论监督良好环境的形成,也是一项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中原焦点》作为省级台开办的舆论监督的栏目,在倡导理论走入电视、行使舆论监督方面有着良好的建树,不仅成为河南电视台的名牌栏目,而且在省外也闯出了名气。1998年《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表扬的全国两家地方台开办的舆论监督栏目,《中原焦点》就是其中之一。《中原焦点》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在于我们拥有一支良好的记者队伍,这支队伍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更为重要的一条则是我们的新闻批评,能够为社会各界广泛接受,能够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能够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这些为我们正确地行使舆论监督,创造了十分可贵的社会大环境。

构成舆论监督环境的要素之一:上下沟通的领导环境

自《中原焦点》栏目开办以来,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都给了强有力的支持。他们不仅在多种场合表扬,而且在有些布置工作的会议上也讲,“你们不改进工作,就让《中原焦点》去曝光。”这说明,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已经把舆论监督视为改进工作的有力措施,也表明在行使批评监督的权利、督促改进工作上,和政府领导形成了共鸣。这样的领导环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领导干部能够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而更为宝贵的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新闻从业者能够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利,帮忙而不添乱。通过记者对焦点问题的准确把握,理性地合乎政纪法纪地揭露存在的问题,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扫除了障碍。这里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舆论监督的效果,使权力机关的意志和广大受众的期待做了最佳的结合,最终做到了政府满意,群众满意。

构成舆论监督环境的要素之二:相互理解的社会环境

作为一个对全社会行使舆论监督的栏目,既监督社会各界存在的违纪违法现象,其节目本身也为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社会上各种权力部门,如若不能正确对待来自舆论的监督,或责备刁难,或暗行报复,记者也是血肉之躯,也是食五谷杂粮的人,恐怕就难免不发生悲剧。《中原焦点》栏目自创办以来,揭露曝光类的批评报道近乎三分之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揭露权力层腐败的,也有涉及司法机关违法违纪的。曝光之后,事件责任人轻则撤职处分,重则锒铛入狱。以致于个别人听到《中原焦点》就色变,这正是舆论监督的功能和权威使然。改革开放走到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人们法制意识的健全,民主政治的推进,为舆论监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对黑暗面的鞭挞,就是对社会正气的弘扬,也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理解和支持。虽然我们记者被殴打、被扣押,摄像机被砸,甚至记者被告上法庭的事件屡有发生,但诬告被推翻,法庭胜诉,人民群众自发地保护,则成为记者在舆论监督成功之外的收获。

记者在行使舆论监督时得到更多的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理解和支持。对事件揭露过程中遇到的干扰,省级领导始终给予关注和支持的事例多有存在。在记者受诬陷时,省司法界的高层领导出来仗义执言,人民群众冒着被打击报复的危险提供新闻线索,都以事实表明舆论监督有着越来越好的社会环境。舆论监督的行使权在记者手里,但真正受益的却是社会大环境,这里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双向交流态势,使政府决策、外部环境、公众心态形成良好的循环关系。社会大环境关注和支持了舆论监督,为舆论监督构筑了良好舆论环境,舆论监督的效用也反作用于社会大环境,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构成舆论监督环境的要素之三:内部理顺的生存小环境

行使舆论监督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也必然会反馈到电视台内部来。亲朋好友、同乡、同学诸种社会关系,也会在记者周围形成一个关系圈子,被曝光的事件若涉及这些人,这个圈子就会对记者的报道形成一定的压力。我们的做法是,领导在把好政治关、政策关的基础上,对栏目总制片人给予充分的信任,充分依靠栏目的总制片人把好第一关,保证监督不出政治错误。再则是台级领导形成共识,不用行政手段干预片子播出,严格按审稿程序审查片子,使片子在把好政治关、事实关,把握好宣传口径的前提下,顺利播出。在电视台内部,给舆论监督创造良好的小环境。对于部分有争议的片子,请有关部门领导来审片,共同把关。一方面核对是否准确,征求得更多的意见;另一方面,力争批评尺度把握得当,有的放矢。这样做的结果,使栏目在实施舆论监督的同时,也主动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沟通,为栏目赢得更多的支持者,形成了更好的小环境。遇到对记者诬告或阻止采访时,我们都是坚决为记者撑腰,廓清干扰;我们派纪检干部下去做随访调查,对诬陷记者的不实之词坚决澄清,还记者以清白。记者在前方采访时,不用担心外部的干扰。因为有一个开明的、政治上能给予足够信任的大本营做其坚强后盾。有了这样的小环境,记者在行使舆论监督时,就更加无后顾之忧了,可以恪尽职责。

舆论监督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历史行进到今天,各种新旧矛盾的冲突,利益格局的调整,使社会矛盾较之以前更加尖锐了,舆论监督职能的发挥也就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然而,改革开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舆论监督也是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恪守职业道德,忠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就一定能圆满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宣传任务,在舆论监督的道路上赢得更加灿烂的前程。

3.管队伍,提高职工素质

导向是由人来把握的,节目是由人来采编的。管导向,管节目,归根结底是要管好队伍带好人。“政治家办台”,说到底就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来办台。要把提高队伍素质作为“办台”的重中之重。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经常性和富有成效地对新闻从业者进行素质教育。

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新闻业务素质两个方面,最关键的是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素质。没有这个素质,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偏离导向。要严格按照江泽民同志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打好“五个根底”(即理论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和新闻业务根底),发扬“六个作风”(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勇于创新的作风)。把“根底”打得更加扎实一点,把“作风”树立得更加牢固一点,就是管好队伍、提高员工素质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要千方百计地为职工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政治上、业务上尽快成熟起来,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电视新闻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