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成舆论环境

形成舆论环境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及科技意识 形成舆论环境近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实现“科学兴国”的理想而献出了青春和智慧。这是继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号角之后,又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新的动员令。

普及科技意识 形成舆论环境

近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实现“科学兴国”的理想而献出了青春和智慧。但是,真正把他们的夙愿变为现实,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情。40多年来,我们成功地发射了原子弹、氢弹、火箭和卫星,巩固和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在农业生产中广泛推广和应用科技成果,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开展“白色革命”——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绿色革命”——种植杂交水稻风靡全国,以及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使粮食稳定增产,解决了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一些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联手研究,提出了人口理论,使我们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可望在21世纪初达到人口控制的最佳状态……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中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科技文明,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今天,我们的科学家在高新技术研究方面也获得了一些令世界科技界震惊的成果,奠定了走向世界、走向明天的坚实基础。

为了推动科技进步,我们的科技报刊宣传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也曾有过曲折和困难,但从总体上说,是有所前进、有所发展的。1954年,我国诞生了第一张科技报纸,叫《科学小报》。到1964年已发展到12家,发行总量达55万份。1978年以后又获得发展,据1979年底的统计,科技报刊发行量达500万份。1989年全国共有科技报刊78种(不包括县办科技报),发行量超过10万份的就有11种,有的科技报甚至发行到二三十万份。科技报在宣传科技政策、表彰先进科技工作者、普及科技知识,特别是指导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方面,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科技状况,作出了“科技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1991年4月,他又发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号召。江泽民同志也指出: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要求把国民经济真正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这是继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号角之后,又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新的动员令。《科技日报》作为党和政府在科技界的喉舌,一定要把做好科技宣传工作当做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首先,我们要竭尽全力地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研究,也要从实践上给予论证。要从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改造传统技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基础研究等三个层次上做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篇大文章。当前要注意宣传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实施的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第二,我国现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技人员1000万人。他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事迹,值得我们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不仅是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第三,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了“知识大爆炸”的局面。据统计,19世纪人类科学知识每隔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70年代则每5年增加一倍;到现在每3年增加一倍。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来形容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对象做好科学普及工作,特别要注意普及高科技知识和工农业生产方面的适用技术,使科学技术尽快地形成生产力,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建功立业。

第四,据科学家预测,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而新材料是明天的技术,生物技术是后天的技术。当前要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宣传。信息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注意介绍国内外科技信息,为不同知识水平的读者提供服务。

第五,报纸作为新闻纸,要注意倾听和反映科技人员的呼声,进一步办好诸如“专家建议”之类的专栏。

第六,科技宣传要在科学语言准确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改进宣传的表达手法,要做到有可读性、趣味性,要让读者爱读,易懂。

(写于1991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