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服务栏目的创作

生活服务栏目的创作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生活服务栏目的创作我国的生活服务类节目经过40多年的发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逐渐与世界电视业发达国家的同类节目接轨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探索出一些基本规律和原则。强烈的时代感是当今优秀生活服务栏目的共同特色。知识性的成功运用是生活服务节目避免琐碎、庸俗的重要手段。

第三节 生活服务栏目的创作

我国的生活服务类节目经过40多年的发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逐渐与世界电视业发达国家的同类节目接轨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探索出一些基本规律和原则。

一、生活服务栏目的创作原则

1.“生活服务”的虚实结合

“实”,无需多言,即指通过传播实用信息而提供实用有效的直接服务。这是此类节目一个共通的本质特征,国外的“公共服务”节目提供的服务也绝大多数属于此类。“虚”,则是指在很多主流生活服务类栏目中,也含有诸如陶冶情操、引导观念、思想升华的内容,甚至还有如《生活空间》的百姓故事等精神生活方面的内容。有的生活节目甚至将此类服务作为节目的特色之一加以宣传,如《生活》栏目,在很多研究文章中,都对其“引导消费观念”的独特方式,称赞有加。这类被“虚”化的服务内容,也如同其他新闻、娱乐、社教等节目的效果一样,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立竿见影的。

“虚”、“实”结合服务的特色,是与我国电视事业的性质以及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历史渊源分不开的。首先,我国电视事业具有社会主义属性,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因此电视媒介担负着高于商业利益之上的社会责任。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生活方式相互冲突碰撞,人们的生活准则和消费秩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视媒体意识到引导人们走健康生活,科学消费道路的责任之重大,以前花花草草、厅堂厨房之类的服务节目实难当此大任,因而以“反映生活、服务生活、介入生活、引导生活”为己任的生活服务节目应运而生。其次,从生活服务节目的历史形成看,服务类节目脱胎于社教节目,最初的服务节目,直至现在都还有研究者将之归于社教节目,因此“指导”、“引导”之类的意识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脑海中。

应当说,这种虚实结合,既引导生活观念,又直接服务于生活的节目,尤其是中央台开办的一些栏目,确实起到了积极良好的社会效果,好评如潮。但在地方台中,这种结合却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环节上难以体现地方特色,发挥不了地方台的优势。

2.“生活服务”的多元化

生活服务栏目从最初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的状态,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多元化生活服务。最显著的变化是,“生活服务”已经从最初的花花草草、柴米油盐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初列入社教节目的摄影、集邮,都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随之融入到生活节目中。

表6-1 全国23家省市电视台生活服务栏目设置情况表

img6

节目类型栏目名称及所属电视台

img7

从表6-1中可看出生活服务节目中吃、穿、住、行、用、玩一个不少,有专门关注消费投诉的《真相3.15》(湖南生活频道),有关注时尚生活的《时尚放送》(广东卫视)等。另外,服务的层次也从单一的“过日子”型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有温饱、小康层次的《服务在线》(河北卫视),也有为先富起来的人服务的《时尚中国》(浙江经济生活频道)、《车行天下》(河南生活频道)等;有夹杂在众多节目中,偶尔让你眼前一亮的生活服务栏目,也有用整个频道资源来“打造生活”的专业生活频道。最近在山东济南电视台还出现了导视频道。在这个频道中,屏幕可以同时出现13个频道正在播出的画面,为没有“画中画”电视机的观众打开了方便之门。

3.“生活服务”的时代性

生活服务栏目是当地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人们生活中的新思想、新动向、新潮流、新问题都成为我国电视台生活服务节目的反映对象。如中央电视台第二套的《生活》栏目的理念就是“与消费时代同行,关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再如,针对我国消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消费投诉现象,湖南生活频道开设了谈话类服务节目《真相3.15》,专门解答观众的消费疑问和消费投诉。而在反映日常生活的报道中,更多的将目光投向了时尚生活、健康生活、科学生活。强烈的时代感是当今优秀生活服务栏目的共同特色。

时代性的原则还表现在生活服务类节目中,要注意展示生活的“现在时”,抓住与生活有关的新闻由头作为切入点,寓服务性于新闻性之中,力争与现实生活同步,为观众提供最新、最快的生活信息。因此生活栏目的编导不仅要当个婆婆妈妈的“大管家”,而且要当个快手快脚、行动敏捷的记者,用新闻的思维去发现去传播生活中能为人民服务的信息,或者说用为生活服务的眼光去发现新闻。《生活》中采用调查新闻学的手法,揭示消费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就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在一些地方台中甚至出现了完全以新闻方式播报生活服务信息的栏目,如湖南生活频道的《生活晚报》,辽宁卫视的《生活导报》,等等。这些新闻的关注点与一般新闻的关注点是有区别的,它关注的是新闻事实对百姓生活产生的影响。比如,对于一条修路的新闻,一般报道主要对工期、质量、进行关注。但生活新闻则需要告诉观众的是修路会不会影响附近居民的供水、供电、出行等问题。

4.“生活服务”的娱乐性

用轻松、幽默的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往往能使人在心情愉悦的状况下自然而然地接受节目所传达的信息,就如“寓教于乐”一般,“寓服务于乐”中,实用性与娱乐性兼备,往往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北京电视台的《八方食客》之所以受欢迎,就是一改过去饮食教学节目方式,采用厨师打擂的方式,从而增强了栏目的娱乐竞争性。栏目“导吃”的“馋丫头”其造型也打破了一般主持人主持节目的风格,而是一个自由的角色,以各种适应节目主题角色的“扮演”,赢得观众的人缘。其实,在生活服务节目中,无论是表演、音乐歌曲,还是竞赛、抽奖、游戏等都可大胆运用,不必受什么限制。生活服务节目反映的应该是生动活泼、充满乐趣的生活,这样才能让观众心驰神往。

5.“生活服务”的知识性

在服务节目中所传达的很大部分信息应是知识性的,让观众受益无穷的东西。除传播一些如二手车信息,停电公告之类的生活动态信息外,更应着力传达能够积累、增加观众阅历,提高观众生活能力、技巧、质量的信息,这就是生活知识。服务栏目的知识性是提升节目品位的一个重要砝码。知识性的成功运用是生活服务节目避免琐碎、庸俗的重要手段。但在保证节目知识性的同时,应注意方法,尽量用朋友式、建议的口吻来传达,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分不清主次,把服务节目做成了教学节目。

二、生活服务栏目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活服务栏目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一方面,节目质量和数量都取得了不可小觑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还普遍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1.对实用信息理解的表层化、类型化

实用信息是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核心内容,但在时下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中则将实用信用信息理解为表层信息。“实用”是就其功用而言,虽有细小、琐碎的特点,但并不是指那些不需思考,不需研究,浮于生活表层的信息。有些栏目编导习惯于将从某些部门、市场得来的信息,在电视屏幕上照搬不误,不进行有效地组织、归纳、筛选,这种零散、杂乱的信息很难说会对观众产生多大的影响。

还有一些栏目仅仅提供一些浅层次的信息,并不进行深入挖掘。比如一个家居栏目,做一期关于购买建材的节目,仅仅告诉观众哪里有什么东西买,多少钱,是不够的。这种表层的信息对于信息渠道来源丰富的观众来说,根本不稀罕,“服务”的周到也就无从谈起。在这点上《中国房产报道》(CCTV-2)就做得很好。它是一档以物业、城镇建设、房产、地产为报道对象,面向消费者的信息节目。它以体现知识性、服务性、综合性、趣味性为特征,通过演播室内外结合的多种电视手段,反映业内动态,传播现代物业知识和观念,带动消费市场,沟通并引导房地产消费市场的需求。如在一期节目中谈到投资房该怎样付款时,就以100平方米的商品房为例,按照2500元/平方米的价位计算,分别介绍了分期付款与一次性付款的房价,最后得出结论是一次性付款要节省5600元,如果手上有足够的钱,还是选择一次性付款要划算。这样做不仅告诉观众选择怎样的付款方式,而且告诉观众怎样去计算,这种服务就比较实用、有效,可惜的是很多服务节目往往做不到这一点。

另外,实用信息的表现手法比较单一,大多采用字幕配解说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一闪而过,还没看到几个字就消失了,更谈不上记忆。因此,很多信息就如油浮于水一般,浸入不到观众的脑海中,无效传播太多。鉴于此,对于繁多、琐碎的实用信息,应该尝试用形象的手法表现,如人物演示、实际拍摄、图形解说等。

在实用信息的传播上,还存在一个毛病,那就是类型化。“类型化”本身并无贬义,它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如类型电影,就是由不同的题材和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但类型并不意味着内容的一成不变,或形式的单调泛滥、视野的狭窄禁锢,它应该是一种模式的扩展运用,在视觉上总能给人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感觉。否则,就会与观众疏离。但是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生活服务栏目就落入了“类型化”的窠臼,无法创新

这种现象在一些单一专业型的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谈“食”的节目就告诉你“吃”,谈“住”的节目就告诉你“家居”,谈“行”的节目就告诉你“小汽车”……有一档关于“食”的栏目,在15分钟的节目里,就有两个板块告诉你怎样做菜,真人演示不够,还要搞个“电视菜谱”(将菜谱用字幕打出来)。其实关于衣食住行可以衍生很多话题,比如说“食”,不仅可以谈“吃”,还可以谈“吃”的用具;关于“住”的节目,不仅可以谈“家居”,还可以谈“旅居”;关于“行”的节目,除“小汽车”外,话题更是多不胜数,如城市公交、长途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但目前很多节目在内容上都相似相近,往一个胡同钻,常常造成节目雷同、重复、单调,不受观众欢迎。

2.对“服务”对象理解的偏颇

过去电视中常有个栏目叫《观众信箱》,专门回答观众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并尽力帮助解决。还有《为您点播》,为观众传送祝福的心愿。随着电视生活服务节目的发展,这种节目都快消失殆尽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服务于大众”的服务节目。这就形成了一种尴尬现象,服务节目为“大家”服务却不为“我”服务,在观众真想求得服务时,却求助无门,这其实就是对“服务”理解的偏颇。很多栏目将“服务”理解为普及服务、人人都需要的服务,节目中注重传播的是普及型的信息,即便是单一型的节目所传达的内容,相对于它的收视群体来说也是普及的。这种普及型服务的弊端就是无法提供确切、贴身的服务。因此应该在服务类节目中适当加入服务的另一种形式——个性化服务的内容。在这之前提到《观众信箱》、《为您点播》,那种单调呆板的节目形式不宜提倡,但它的理念却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服务”二字。这种理念经改头换面已在一些节目中出现,并获得了观众的青睐。如《为您服务》(CCTV-2)中的《法律帮助热线》,每期节目帮助观众解决一个法律纠纷。当然这种法律纠纷的分析、解决,应当具有普遍的参照意义。又如《清风车影》(湖南生活频道)中有个《病车档案》,也是每期选一个车主的机车问题,让车主与专业人员一问一答,解决车主的疑惑,修好机车,这些都是个性化的服务。这种服务有针对性,能切实解决观众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将“实用”发挥到极点。

3.生活服务节目的隐性广告倾向

生活服务节目不同于新闻节目,没有对“有偿服务”三令五申的禁止,所以有些生活服务节目就为广告商大开方便之门,频频制作广告效果远高于插播广告的宣传节目,即“软广告”。有的美食节目中把各色菜肴吹得如何美味可口,滋补健身,临了不忘告诉一句店名、店址;有的家居节目将某些设计师设计的住房说得如何美观大方、典雅精致,临了总会告诉你设计单位名字;有的健康节目则干脆成了医药广告“代理商”,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公正地说,服务节目在传播信息,尤其是商品信息时,还是需要广告性的信息为公众服务。如刚才所说,在介绍一道美食时,观众也想知道在哪里能吃到(在适当的时候介绍“地点”,也是为观众“服务”的内容之一)。但问题是有些节目失去了公正立场,谁出钱替谁说话,站在广告商立场上,对商品的介绍是“溢美之言,何患无词”,极尽吹捧赞扬之能事。某个电视台的《电视商场》栏目开办之初,是站在“当家人”的立场上去选择真正优质的商品推荐给观众,从而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但不久,因要求上节目的商家太多,以致交钱了事,造成节目质量下降,信任度下降。以服务节目形式传播广告的情况已经泛滥成地方台生活服务类节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不加以遏制,必将对生活服务类栏目带来极坏的影响。

4.生活服务节目中的“克隆”现象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电视已进入多频道时代,为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求得生存,“电视频道专业化、电视栏目个性化”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独创性的,具有鲜明栏目风格的电视节目,才会让观众在众多眼花缭乱的节目选择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遗憾的是,我国电视界跟风现象盛行,只要哪一个栏目产生了影响,或只要哪一种节目形态受到欢迎,其他媒体就一窝蜂地“克隆”制作。如饮食类服务节目,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到90年代末,都是一律的“糖少许、醋少许、味精少许……”,不免给人老套的感觉。在化妆节目方面,也是一味地折腾女人,从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唇、手指……一直讲到脚趾甲上画花,甚至一讲“休闲”节目,镜头里总是出现珠光宝气的半老徐娘在婚纱摄影机前的矫揉造作。对这种倾向如不加以注意,总是期望从现成的模式中讨取点东西,其结果只会随俗沉浮。

总之,目前我国生活服务类节目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区域性不明显,观众细分不到位,节目制作题材一般化,构思不精巧,内容不准确,表达不清晰等毛病,需要不断地完善、提高。

三、生活服务栏目的定位

栏目的定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象的定位,二是内容的定位。对于生活服务类栏目来说,对象的定位是十分关键的。从客观存在来看,收视对象的多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多元,即表示着对人群中多样异质的肯定。现代社会除了由于人的既存的心理、性格、地域、习俗、道德、教育、利益等导致的分层,又无可避免地增加了诸如技术变迁、市场分割、消费文化等对群体进行重新划分的力量。在这种越来越充满现代气息的多元社会活动中,中国电视的受众想必也“已经变成了一个个有不同节目需求的目标受众群”,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不同群体风格的生产生活方式。而生活服务类栏目的收视对象分层、分群的要求相对于其他节目就更为重要,因为不同的目标受众的差异性首先就体现在生活方式、生活要求、生活观念的区别上。如果说新闻、娱乐节目还可以说自己拥有广泛对象的大众,那么生活服务类栏目是绝对不存在能够服务于所有观众的节目,它必然是为某一具有共同生活习惯、生活理念的收视人群提供服务的,因此在栏目进行对象定位时必须有针对性。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的《生活》在对象定位上非常明确,就是针对收入在2000元/月以上以女性为主的有购买力、有生活享受欲望的白领阶层。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特别是地方台的生活服务栏目在对象定位上是比较模糊的,有的就算在创办之初有条文定位,但执行起来,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某家电视台将自办的健康栏目的对象定为:一、老年人,二、身患疾病的观众,三、专业人士,四、中青年妇女。这种狮子大开口的架势,恰是反映了自身内容的空虚、迷茫和杂乱。

在对象定位上,生活服务类栏目可借鉴美国期刊的经验。美国期刊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市场细分的程度已达到令人观止的地步。比如妇女期刊市场就细分为给工作女性看的《悟性》、《自我》和《工作女性》,专门给住在芝加哥的女性管理层看的《今日芝加哥妇女》。甚至这个趋势还远没达到一个期刊发行人建议的程度,他开玩笑说,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这样一些期刊:《工作着的祖母》、《左手乒乓》等。虽是笑谈,但仍可以给生活服务类栏目的创作者以启示。

生活服务类节目内容的定位,也需要相对专一。生活本身丰富多彩,从衣食住行到家庭建设、子女教育、人际交往、审美意识、道德观念等,无一不是人们生活中必须关心的问题。所以对于包括如此庞杂内容的生活栏目,如果不对自身的内容加以规定限制,就会使制作者和观众都不知所措,一个跟头摔在这个“杂”字上。事实上,我国生活服务栏目在内容上已经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由表6-1可看出,单是内容十分明显的专业化的栏目已经占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在综合栏目中也有内容相对集中的关注消费生活、时尚生活的栏目出现。

但是在内容专业化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定位上,有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如说电视节目预告栏目,健康栏目,家居栏目,相对来说发展得充分一些,而如旅游栏目,家用栏目则薄弱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服务节目也相当缺乏。根据《中国都市生活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的统计显示,“教育支出脱颖而出,旅游消费增势强劲”,调查表明,城市消费向软性消费及精神文化消费的趋向得到进一步加强。80%的家庭表示,将会增加教育支出。其中35%的家庭选择各类培训技能,强化知识的短训班,26%的家庭选择将为子女教育增加支出。与此同时,40%的被调查家庭表示有远游祖国山川的打算,19%的家庭选择了有空会在市郊走走,另外分别有7%的家庭表示要到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旅游。有如此旺盛的消费需求,就一定会增加对服务于这类消费需求的栏目的兴趣,因此创作人员在内容定位时,不妨多考虑这些方面。

有了好的定位,就为栏目的运作确立了一定的方向,但如何按照这一方向走下去,将节目做得好看,还需对节目的具体创作运筹帷幄。策划,就是生活服务类栏目具体创作中的点睛之笔,没有它,栏目就不可能焕发生机。生活服务类栏目大概是最难以产生轰动效应,最平淡无奇的节目了。正如生活的本质一样,生活服务栏目也是“平平淡淡才是真”。但生活要有亮色,有兴奋点,就不会变成死水,栏目也一样,要有吸引人的亮点,才不会永远当个不知名的灰姑娘。策划,是点石成金的魔棍,能将平淡的日子点拨得喧闹喜人。

CCTV-2的《生活》就是策划成功的范例。《生活》栏目有一个专门负责策划的班子,他们每隔一段时期就适时地推出一批精心策划的节目,不断地刺激观众的最佳兴奋点。这些精心策划的节目穿插在日常报道中,形成一张一弛的收视合力,稳住了收视率。为了进一步扩大栏目的社会影响,《生活》编创人员有时策划一些大型节目,以大制作、大手笔的气势,联合全国30多家电视台一起,对中国普通百姓的消费行为、消费特征、消费心态进行调查,制作出一系列专题节目。如1997年的《生活报告》,对当年16大消费热点进行了总结分析;1999年春节联合制作的大型消费调查《百姓下一步买什么?》,使生活服务类节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好评如潮;2001年《生活》在“七一”、“十一”期间栏目又连续两次推出系列节目《今天》,分别反映了17个城市的今天。通过《认识这个城市》,展示每个城市里最有特色的几个地方;通过《城市故事》里几个普通居民或家庭的故事,反映整个城市面貌的改变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市长与市民的对话》,就生活中关心的问题进行现场交流。通过策划进行新的尝试,使《生活》栏目获得了成功,而它所带来的创作理念、表现手法和运作模式上的创新,也为生活服务类栏目的明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生活服务栏目的选题

生活服务类栏目选题的大前提是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贴近时代。贴近观众,就是要认真分析节目的收视对象,分析他们的心理和需求。许多文章指出生活栏目的收视对象是“当家人”,这只是针对以“家居指导”为主的生活类栏目的主要对象,实际上生活栏目的收视对象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栏目有不同的收视对象,需要区别对待之。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则是要求编导在选择题材时,要选择那些与现代生活背景同步的题材。这个同步,第一就是要选择时代的热点、焦点问题,从生活服务的角度去报道。比如,假冒伪劣商品的日益猖獗是一段时期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老百姓十分关心。那么生活服务栏目就应该告诉观众甄别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又如,针对农药公害这个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的问题,就应该告诉观众怎样识别有毒蔬菜水果,以及蔬菜水果消毒、解毒的方法。同时也可热中求冷,不必是社会的焦点、热点,只要是与广大观众日常生活密切关系的题材,也可成为这类节目不可或缺的内容。冷热交替地办节目,既要有热点,又要有正常的日常生活,有时还可以爆爆冷门,只要有时代特征,就都未尝不可。

栏目选题在考虑大时代背景的同时,还要考虑“小时代”背景——季节性的特点。如夏天到了,生活服务节目中大多是介绍消暑的内容,像什么空调病、夏日饮料、游泳等,这都是夏天特有的。另外编导人员最好还要熟知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风俗,提前应变,适时地推出与特定季节、时段相关的节目。

总之,生活服务栏目就是要贴近受众,服务观众的最大需求。当即将进入夏季时,《生活》栏目就告知我们要《明明白白买空调》;电信部门要调整电话资费,就提醒人们《电话还要精打》;当房地产商推出了“买房赠车”的销售宣传后,栏目及时推出了《买房赠车咋回事》;当有人为买保险好还是储蓄合算犯难时,栏目马上为您制作出《保险与储蓄的比较》。

做生活服务栏目的选题还有一个原则:尽量选取地域特色的内容作为栏目的主打内容,尤其是由地域特色取胜的地方台,千万不要为了求全、求广、求高而丢了这块金字招牌。选题要有自己栏目的特色,多在选题上花心思,选题好了,节目就成功了一半。

从当代受众对媒介的需求看,首选仍然是新闻,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活服务类栏目地位的下降,相反,可在生活服务节目的新闻性上下一些功夫,也不失为创作选题的一大突破。过去,电视生活服务节目总爱从小报小刊中去寻找选题,找那些生活的边边角角,这当然激不起人们的收看兴趣。事实上,重大的新闻事件往往蕴含着许多适合做生活服务类栏目的资源。如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与会国家首脑都穿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唐装”,精明的生活编导,就应当充分运用新闻信息与资料,以此发挥制作成关于唐装的历史、式样、洗涤、选购以及与之相关的节目。如此,就要求生活服务类栏目的编导也应当具有新闻敏感和工作热情,善于从新闻题材中挖掘具有自己独特视角的选题。

五、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意识”

生活服务类栏目是一种很能体现创作人员能力的节目,节目要取得成功,就要求制作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特殊的创作意识。

首先是“仆人意识”。有人说,做服务节目,应该有种“平等意识”,听起来感觉是给了观众莫大的恩惠。其实,仅停留在平等层次是不够的,因为观众不必反过来为你服务。生活服务节目的编导应把自己当成观众的“仆人”。因为服务,就是为别人工作,说穿了就是做人家的仆人,创作思维必须创作以“主人”为核心,围着需求转,挖空心思地揣摩“主人”的心思,投其所好,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贴心贴意的好节目。

但从另一方面看,“仆人意识”又容易使节目的创作走入歧途,被观众的一些不良习惯及观念所左右,所以,创作人员还必须有“引导意识”。这种意识不是通常理解的“教导”,而是指创作人员在遴选题材时,应在观众需要的范围内,选取积极向上、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符合时代大潮的题材来制作节目,以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观众,让其自觉放弃一些不良的生活观念、生活习惯。这就需要创作人员有高人一筹的识别能力,选择出能代表社会主流意识和生活的题材。在这两种意识的结合下,才能做出既让观众爱看,又受益匪浅的节目。

生活服务类栏目的编导还必须有“公正意识”,正确处理生活服务和广告宣传的关系。生活服务类栏目是除广告之外最有广告宣传意味的节目。从其服务的性质及范围来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带有广告色彩的,甚至节目中为投资商制作有偿服务的节目也是允许的创收手段之一。但广告和服务节目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两者所代表的利益主体不同,生活服务节目是为观众谋利,广告是为客户谋利。生活服务节目就应该像新闻报道一样客观公正,不为贤者讳,也不为庸者美。在制作有偿服务的节目时更应把好选题关,高标准、严要求,不做假冒伪劣商品的保护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