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动镜头语言

运动镜头语言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运动镜头语言电视不仅能纪录和再现现实生活中各种运动过程,而且可以通过镜头自身的运动去揭示和美化生活与大自然,从而使其成为最丰富、也最受欢迎的时空艺术。拉镜头是从主体拉出环境,侧重于介绍人物所处的环境或代表某个逐渐远离对象的视点。这一个短短的拉镜头把三个人物和当时的紧张气氛交代得一清二楚了。

三、运动镜头语言

电视不仅能纪录和再现现实生活中各种运动过程,而且可以通过镜头自身的运动去揭示和美化生活与大自然,从而使其成为最丰富、也最受欢迎的时空艺术。

运动镜头,即是指用运动摄影方法拍摄的镜头。运动镜头的视点角度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不通过剪接就能使画面内容发生变化。这样,电视不仅使观众可以从一个固定的位置去观察事物,也能够在运动变化之中观察一切。这就把影视从舞台式的固定视点中解放了出来,成为真正动态的艺术。

我们观察事物不都是静止的,常常要变换视角。而运动镜头正好适应了这一特点,在拍摄中从各个角度和距离上把对象在一个镜头里表现出来,大大增强了影视的艺术表现力。镜头的运动形式包括推、拉、摇、移、跟及其综合运用,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思维特点和画面语言,渗透着拍摄者明确的目的性和深厚的思想感情。爱森斯坦曾说: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又从感情引向思想,而认识和把握运动镜头的画面语言是我们表达感情和思想的前提。

1.推拉镜头

推和拉运动方向相反。推镜头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主要功用是强调环境中人物的动作和细节或者某一戏剧因素。随着镜头的推进,大景别逐渐变成小景别,画面中的细节或重点被逐渐突出,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就越来越大,具有醒目的作用。电视连续剧《潘汉年》描写主人公执行侦察任务时,突遇军统头子戴笠,这时镜头从山下戴笠的远景急推到戴笠的近景,既有“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之寓意,又表现了潘汉年急切的报仇心情。

快速的推镜头能起到强调的作用,能制造紧张激烈的情绪和气氛,而慢速的推镜头同样蕴含着浓烈的感情,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思考。例如电视剧《周总理的办公室》有一个镜头:在宁静的深夜里,卫兵走向亮着灯的总理办公室,这时镜头模拟卫兵的目光缓缓向前推移,好像怕惊动总理似的,从而表达了对总理夜以继日为国操劳的崇敬爱戴之情。

拉镜头是从主体拉出环境,侧重于介绍人物所处的环境或代表某个逐渐远离对象的视点。拉镜头从小景别连续变到大景别,这种渐次展开的思维语言,能表达从压抑到开朗、从紧张到舒缓的情绪。电视剧《荒漠》中有一个拉镜头:达娃从监狱里逃出来,轻松地躺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时镜头从他的上空逐渐拉开,树林、河流、山丘次第入画,使画面空间越来越开阔,画内情绪越来越舒缓轻松,生动地表现了达娃融汇在大自然中的愉悦心情。

用拉镜头叙事既简练又紧凑。比如这样一个情节:人物甲进入画面,镜头拉开,乙入画并躲在暗处准备偷袭甲;镜头再度拉开,丙进入画面,用手枪对准乙。这一个短短的拉镜头把三个人物和当时的紧张气氛交代得一清二楚了。这种逐步展开的叙述方式,使情节要素不断介入,调动了观众的思维,激发了观众的情绪,能收到扣人心弦的效果。

2.摇镜头

摇镜头是在不移动的前提下,借助脚架的活动低盘作原地转动拍摄而成的。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酒醉后的刘姥姥漫步于大观园中,拍摄者先用摇摄和跟摄介绍大观园的景致,然后镜头跟随刘姥姥闯入怡红院。刘姥姥看到室内富丽堂皇,又摸又赞,镜头有时也摇摇晃晃、虚虚实实,模拟出刘姥姥醉眼蒙"、歪歪斜斜地走来。当刘姥姥抬头看天花板时,用了一个仰角度的旋转摇,绚丽多彩的建筑图案在旋转中虚实变化,模拟了眩晕的视觉效果,使观众如临其境,如见其物。日本影片《生死恋》结尾部分,镜头在网球场边来回摇移,同时响起“啪、啪”的击球声,给人一种“人去物留”、恨意绵绵之感。

摇镜头不但能摇出新的画面内容,而且能和原来的画面内容形成比喻或对比,从而丰富电视画面的内涵。比如,从一对接吻的泥娃娃摇到一对接吻的恋人;从蹒跚学步的幼儿摇到老态龙钟的老人,使画面富有哲理意味;再从点燃的香烟摇到“禁止吸烟”的标牌;从环保法规宣传牌摇到河里死去的鱼苗等,这种形象的对比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而从现代化建筑工地摇到古老的烽火台,从巨大的推土机摇到驮水的小毛驴,从可口可乐易拉罐摇到老爷爷拣粪的破筐等,则揭示了先进与落后、保守与开放、文明与原始的深刻内涵,激发了人们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如果一件突发性事件震惊了每位在场者,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时镜头从一个人开始,稍停之后再摇到第二个人,停顿一会儿再摇到第三个、第四个……把每个人的表情都以特写的方式表现出来,进行比较、对比,这样的摇镜头在叙述上具有时空连贯性、积累性和真实性,在表现上又具有对比、比喻、揭示的作用。

摇镜头的速度往往融入了拍摄者的感情。比如,用缓慢的速度摇摄一个古战场时,画面中就饱蕴着缅怀、凭吊、回忆、思索的情调;当摇摄速度突然加快时,就预示着一种不安、危险的事件的发生,观众的情绪就会马上紧张起来。因此,摇摄的速度直接关系到图像信息的表达、图像品位的提高等。

3.移镜头

移镜头是机器自行移动,不必一定跟随某一对象,类似生活中边走边看的状态。摄像机每一位置的变化都透露着一种目的,蕴含着一种情绪,目的在于使观众产生极强的现场参与感。

比如《万里长城》专题片第二集介绍长城上的堡垒时,先展示了堡垒的外部形状,然后采用移动镜头,模拟人们从堡垒大门进入、沿着通道前进、转弯、又前进、又转弯,画面上连续出现了当年士兵的住处、粮库、武器库等,就像观众自己走进堡垒观看一样。这样的移摄就把堡垒内部结构、建筑的功用等介绍得清清楚楚了。

移摄最大优点便在于使观众进入角色,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欢乐着画中人的快乐,悲伤着画中人的悲伤,使“我们的眼睛跟剧中人物的眼睛合二为一了”(巴拉兹语)。

在人际交往中或在广播播音中,说话者想要突出某个字,必须用不同寻常的音调来突出这个字,然而,在声像传媒中,摄影机只要迅速转向说话者,让他在突然出现的特写里说出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来,便能巧妙地起到强调一个字或一句话的作用,而无须说话者非用重读来处理不可,他可以始终保持平稳的语调,而摄影者则通过方位的突然变化来使观众注意到某一个字的重要性,甚至连说话者本人都可以不知道哪几句话是重要的话。使这些话产生重要意义的不是演员而是方位,在这种声画组合中,画面对声音的特写起着强化言语中的非言语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

4.模糊运动镜头

模糊运动语言是指画面不完整、不稳定、焦点不实、构图随意、又晃又虚的镜头,一般说来是两种情况下的产物:一是在事件性新闻,特别是突发性事件的拍摄中所拍摄的模糊画面;二是在后期编辑中,出于报道宗旨的考虑,利用特技效果对本来清楚的画面作模糊处理。

突发性事件是无法预料的事件,因此摄影记者无法架稳机器,从容地去追求美的造型,虚晃的镜头、模糊的画面、残缺的构图本身就在告诉观众:这是一个转瞬即逝、不可重演的历史场面!

1981年10月6日,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记者因躲避子弹,镜头出现“水流星”效果,甚至朝向无表现力的地面……

1985年5月17日,哈尔滨电视台记者拍摄的警民奋力拦惊马的新闻,是在汽车上追拍的,画面跳动不稳,焦点不实,图像模糊……

1993年2月22日至25日,中央电视台记者随警出击,摄录在海南捣毁匪巢的潜伏行动。追捕开始时,摄影记者奋不顾身地冲上去,画面剧烈地抖动……

这样的模糊运动语言在“现在新闻现在报”过程中是不可完全避免的,能为新闻事件提供第一手材料,其真实的现场感能激发观众探求模糊画面背后的真实情况的欲望,虽然画面人物运动图像是模糊的,但观众心理上已经感觉不到它的模糊了。

让我们来设想一种实验:我们手头的资料是记者扛着机器、随武警一道在边境缉毒的全过程,镜头包括伸手不见五指的夜幕下手电微弱的光亮摇曳,队伍脚步急促,当破门而入、迅猛抓捕毒犯时,镜头剧烈晃动,画面模糊。

现在,我们将所有夜色中拍到的看不清的景物剪掉,再把脚步急促迈进、破门抓捕毒犯的所有晃动、模糊的画面剪掉,全部用清晰的图像来表现以往我们常见的那类只重视报道结果的形式:只出现缴获毒品、押解、审讯案犯的画面。请对比、思考一下:哪种报道更鲜活生动、真实可信、引人入胜呢?

相信你和我的答案是一致的。我们的报道应改变过去那种只报结果的惯常做法,多用现场采访、报道的方式,注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现,这样才能缩短传播者与观众的心理距离,给人以原汁原味感,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电子传媒对于不宜于在屏幕曝光的人物,常常利用特技对其肖像进行模糊处理,比如用色块推移将脸部模糊掉,或用虚斑随脸部移动,或叠化其他画面使人脸模糊不清。近年来,电视新闻中对脸部肖像的模糊处理逐渐得到重视,也受到社会各界赞许,赢得了那部分不愿露面者的信任和支持。揭发、举报者敢于站出来了,违纪者也卸下了“一旦曝光就难以做人”的包袱;报道领域大大拓宽,深度报道随之增加了内涵。这样的模糊语言不仅体现了传播者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激发观众的视觉注意,引起积极认真的思考。

5.拍摄角度

摄影机是观众眼睛的延伸,机器的升、降、移、跟、摇等运动总是包含着角度和方位的变化。摄影的角度便是观众的视角,它决定了从什么方位去观察对象。

拍摄角度从纵向说,有平、仰、俯之别;从横向说,有正、侧、斜之分。各种拍摄角度往往传递着不同的含义。例如,正面角度具有稳定、庄严的感觉,拍摄人物时被摄对象与观众容易产生面对面的交流感;正侧角度适于表现画内人物之间的交流,背面角度则具有主观色彩的抒情意味;仰摄使前景中的物体被突出和夸大,仿佛顶天立地,使人产生崇高、敬畏之感;俯拍正好使前景物体变得矮小压抑,适宜表现人的悲惨遭遇或是反面人物的可憎卑劣,同时,俯拍也能居高临下地鸟瞰景物的全貌,宜于交代环境空间,达到叙事目的。

法国导演杰克·费耶德于1935年在《寄宿舍米诸沙》一场戏中,使用了三种角度来表现母亲:母亲发现儿子偷了她的钱,异常愤怒(仰角);她冲进儿子的房间,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平角);后来她发现自己判断错误,于是坐在床上痛苦起来(俯角)。不同的视点表现了不同的心理效应。

上面我们分别谈了各种运动镜头及其所传播出现的非言语信息,但实际拍摄中,镜头的运动往往是互相结合的,既可以推拉结合,也可以连跟带摇,甚至可以综合多种运动方式。运动镜头应既符合人眼的思维习惯,又要符合画面的情绪和节奏;镜头运动的速度则要求符合观众视点调节的快慢、心理情绪和画内的节奏和韵律。比如,用来陈述、展示、介绍和抒情的画面,镜头运动就要慢、要均匀;而镜头的快速运动则用于满足观众认识事物的急切心理,表现快节奏气氛和激烈紧张的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