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评论类节目与从业者

新闻评论类节目与从业者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新闻评论类节目与从业者一、新闻评论节目的形态新闻性节目,是以传播新闻、报道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总称。不过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还是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近些年有别于传统新闻播音员的新闻“主播”应运而生。

第一节 新闻评论类节目与从业者

一、新闻评论节目的形态

新闻性节目,是以传播新闻、报道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总称。提起新闻节目,人们最通常的理解是指狭义的消息类新闻节目,即广播电视中传播新闻性信息的节目,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都是典型的以播报消息为主的新闻节目。而广义的新闻性节目,还包括对新闻事实做详尽、深入报道的专题类新闻节目,以及就新近发生的事件或社会生活中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阐述观点的言论类新闻节目,由于言论类新闻节目的发展,现在将资讯类及言论类新闻节目统称为新闻评论类节目。

从节目播出形式看,首先有主持人节目形式和非主持人节目形式两大类。新闻主持人节目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资讯型、杂志型、专题型、访谈型(含专访、谈话、论坛)、调查型、座谈型、热线服务型,还有凸显广播电视优势的各种新闻事件现场报道,尤其是最能体现新闻快速反应的突发事件的直播现场报道。当然,以上列举的节目形态,大多也会在社教、体育、综艺、服务等节目类型中出现。

二、播音员、主播、记者型主持人和新闻评论员

这里所涉及的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从业者,专指直接面向受众的播音员和新闻节目主持人。对于后者,人们还习惯于进一步细分为新闻主播和记者型主持人,此外,还有随着新闻节目的深入发展逐渐出现的新闻评论员。他们的业务职能基本如下——

1.播音员

播音员,承担消息资讯类新闻节目的播音,以及新闻专题片等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配音解说,一般根据工作安排采取轮班制。新闻节目的播音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新闻素质、优秀的新闻播音功底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各种严肃、重要的场合顺利地完成直播任务。电视新闻播音员还要在形象气质方面胜人一筹。

国家级电台、电视台播音员更是直接代表国家在新闻媒体中的权威形象。央视《新闻联播》于1978年1月1日正式开播,是我国政府发布信息以及百姓了解国家动态的最具权威性的新闻节目,被视为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人事变动、重要新闻对外发布和传播天下大事的关键性电视渠道。国家领导人出访时,《新闻联播》一般要派出一名播音员随行,做相关的仪式性的动态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栏目是承担同样新闻传播职能的广播渠道。各地省级电视台、电台也都有相应的权威性很强的新闻栏目。这些栏目的播出都由专业的播音员承担。

2.主播

“主播”,专指新闻消息类综合节目的主持人。这一职业称谓是21世纪初开始在我国流行起来的,译自英文“Anchor”,在亚太华人区一直被译作“主播”。此前,我们曾将“Anchor”当作各类节目主持人的统称,或准确些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正是由于新闻节目的深入发展,终于使“主播”这一称谓回归其职业本色。

在美国被称作“Anchor”的人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威望;在媒体内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如栏目主编),或在栏目里有相应的声望及作用。他们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职业背景大多是资深的著名记者,他们可以将基于新闻报道成就的个人魅力融入节目,重要事件发生时他们常亲临现场做采访报道,在新闻选择、编排及传播中常加入自己对新闻的解释或议论,以增加有效信息量和权威性。在美国与“Anchor”相关的另一个职业称谓是“Newscaster”,意即“新闻播报人”,“Newscaster”的工作职责相当于我们的“新闻播音员”。在欧洲及澳洲,同样的职业则习惯以“Newsreaders”相称。

盛极一时的新闻主播当数20世纪中后期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的丹·拉瑟(CBS)、汤姆·布罗考(NBC)和彼得·詹宁斯(ABC)。进入21世纪,这三大主播年事渐高,2004年11月NBC主播汤姆·布罗考退休;2005年3月,CBS年届74岁高龄的美国著名新闻主播丹·拉瑟告别主播的位置,加盟该广播公司著名新闻栏目《60分钟》重操记者旧业;而ABC的彼得·詹宁斯,则在2005年8月7日因病去世。如今在美国要了解新闻可选择的信息渠道甚多,仅就电视而言,有24小时直播的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有提供各种立场的新闻节目如福克斯新闻网(Fox),此外有互联网,还有新闻博客……对于这些王牌主播的离去,美国有舆论说,“这代表无线电视主宰的超级主播时代的结束”,但是主播仍然代表一种权威新闻的形象。

中国有些不同,还远未到新闻大混战时期,新闻媒体固然多,但新闻内容和形式较多雷同,很多追求新闻时效、突出新闻现场的手段还刚刚登台不久,对突发事件、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的报道也才刚刚起步。不过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还是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近些年有别于传统新闻播音员的新闻“主播”应运而生。现在,由于新闻消息类节目的直播化,以及新闻报道形式日益多样化,一次节目中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图像新闻(广播电台的录音新闻)、演播室访谈、与前方记者连线、异地传播等等各种报道形式穿插组合,需要由“主播”这样一个富于新闻经验的角色,串联起演播室和新闻现场不同时空、不同形式的新闻报道,随时处理“刚刚收到的消息”,以保证消息传播的及时性、现场信息的进程感、内容安排的机动性、形式运用的灵活性、节目传播的整体性,及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权威感。

2003年伊拉克战争集中报道时期,央视综合频道白岩松、康辉,海外频道鲁健等几位主播在报道中的位置及作用尤为清晰和典型。他们播报最新战况、各方动态、与前方记者连线、解说国外电视媒体的现场图像、采访请到演播室的军事专家、与担任同声翻译的外语专家交谈,衔接背景资料,还适当做一些分析和议论……总之,工作头绪多,信息变动快,话筒前、镜头前与幕后的协同,都对主播的业务职责和能力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除演播室直播外,随着广播电视直播技术和实践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传播环境的宽松,还有大量的新闻现场直播和突发事件的直播会出现在节目中。在这样的新闻信息报道节目里,主播是直播中直接面对受众的各类信息及各种报道方式的传播者和掌控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做一个主播,需要如下职业能力:

(1)播报能力:具备上乘的新闻播报水准(包括多样化播报风格),对经过记者编辑之手的新闻成品及现场信息(文字的、图像的、录音的)有敏锐、透彻的理解,并通过有声语言做出及时准确清晰的传达;

(2)信息加工能力:谙熟受众接受心理,着眼于方便和吸引受众的接受,具备补充背景、链接、整合新闻信息资源的能力;

(3)直播控场能力:能果断成熟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或突发情况的现场处置,引导连线的前方记者迅速进入最佳状态,帮助他们准确、清晰地表达现场信息,同时能够对现场信息和记者现场动态有敏锐的把握及准确的甄别,并根据对现场最新信息新闻价值的准确判断,对前方记者作进一步深入的采访;

(4)访谈议论能力:能够驾驭演播室访谈及有关的分析评论;

(5)现场报道能力:必要时亲赴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做现场直击报道。

以上这些业务能力共同构成了“主播”这个职业称谓的实质内涵。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电视台闻风而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更是打通频道所有节目、并机24小时直播抗震救灾特别节目,全国哀悼日期间全国卫视并机直播央视“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特别节目。尤其最初阶段,由于事发突然,主播是在“零编排零资料零准备的情况进行长时间的直播主持”[1],有时现场连线时条件受限,主播必须立即顶上,如5月26日上午演播室连线前方记者报道直升机吊挂挖掘机前往堰塞湖坝顶排险,当时直升机正在起飞,噪音非常大,记者无法回应演播室的提问,主播反映很快,根据前方画面描述所看到的现场状况,及时弥补了信息空白。同时,这次不期而然的“遭遇战”由于直播时间延长、直播内容的不确定性,给主播临场发挥的成分非常大,对于话题的操控能力、临时应变能力,所有的新闻主播们都经受了一次巨大的考验和磨炼。

央视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直播报道中明确了主播制的设立,在全天候直播的四大时段,分别设立一到两个固定的主播。经过这次特大地震,央视副台长罗明及时概括了主播的三种功能:“现场信息组织的调度与播出”;“现场信息进程感的把控与连贯”;“后方新闻与节目专题节目资源的承接与整合”,强调了主播作为大编辑部思想出现在直播平台上的体现者和执行者的身份,并指出主播制的设立有利于调动主播的状态和对现场的理解能力[2]。与此同时,主播的业务职责愈发分明并走向成熟,主播在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和实际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与肯定。

在我国,主播主要是由播音员或记者分别丰富并拓宽了各自的业务能力转化而来的。在工作中依据实际需要,常会有播音员与主播,或记者型主持人与主播之间的交叉及结合,前者如康辉,后者如白岩松。

当然也有人将“主播”当作“主要的播音员”之意,如此理解,未免失之于“望文生义”的直观和简单;还有的视之为“时髦”,遂将女性节目主持人统称为“女主播”,泛化并模糊了其所指。主播在我国的出现确实有与时俱进的实质意义,并有传播职责及业务能力的拓展,把主播当作时髦语汇滥用,只能混淆和模糊“主播”的实质及其进步意义。

3.记者型主持人

记者型主持人,本身并不是规范的职业称谓,而是一种特征性的强调。记者型主持人,特指新闻评论类节目或其他类型节目中以采访、调查、访谈为主要工作方式和节目形态的主持人,其特征性有三:一是固定栏目的主持人,主要服务于新闻评论类栏目或社会纪实性栏目,有别于那种隶属于记者部没有固定栏目的记者;二是这些主持人一般有记者工作的背景或经历;三是工作方式、主持方式具有鲜明的记者采访的特色,不过他们的采访往往更具人情味和个性化,更兼顾受众的视角,他们的报道与现场融合性强,观察和体验关注细节,特别是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的采访报道独具人格魅力,具有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荣获第九届长江奖的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是典型的记者型主持人,从1997年香港回归直至2008年“抗震救灾”直播,白岩松参与主持了中央电视台几乎所有大型新闻事件的直播。2005年他策划并撰稿主持的特别节目《岩松看台湾》,以及2007年春季推出的《岩松看日本》,都确定了他本人在这个领域不可替代的位置。

又如央视女主持人张泉灵,刚刚从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报道下撤,地震第二天便义无反顾地从拉萨直奔灾区,她说:“这时候到一线去,不是我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职业的天性。”[3]她克服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和同事一起为全国观众发回许许多多重要而感人的报道,后作为抗震救灾报道的记者代表参加了英模报告团。

记者型主持人大多出现在杂志型、专题性、调查型、访谈型的主持人栏目中。对记者型主持人,除了要求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外,特别在意其较好的新闻综合素质,能够拿下节目策划、拟定选题、采访、编辑、播音、主持等各个环节,主持人要注重对事件的分析、研究和评价,他们与新闻本源总有近距离的接触。因此,新闻素质好、有采访编辑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成熟可信等等,成为记者型主持人必备的业务素质。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常常以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独有的感受、独具的表达,使他们的传播具有融权威感、亲和力、个性化于一体的特色,在广大受众中有很深的影响,记者型主持人常被称为主持人队伍中的“行业先锋”。

杂志型新闻节目,由几个子栏目构成,编排有序、容量适中、形态多样。主持人在节目中灵活穿插,可述可访可评,时而“指挥”若定于演播室,时而亲临新闻现场做报道,既增强了节目形态的丰富性,又增强了节目各环节的整体性。尤其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与新闻人物的访谈中、串联节目的点评或独立成篇的言论中,他们发挥主持人解释、引导、分析、说理的特殊作用,从而增强节目的传播吸引力。

专题型新闻节目,对当前的新闻热点、群众关心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多角度的采访,为受众提供客观、系统、全面、权威的信息,以及相关背景和多元的观点,主持人的采访或分析深受广大听观众的欢迎,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调查型新闻节目以探寻事实真相为节目宗旨,如央视《新闻调查》。其主持人重在调查提问,在碰撞和思索中与受众价值取向产生共鸣。他们以深入细致而又精彩出色的采访,以融传媒意图、受众视角、个性特色于一体的调查访问,把真相和道理挖掘出来,赢得受众格外青睐。

专访型节目是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常用的形态,如央视《面对面》《新闻会客厅》《高端访问》《小崔会客》。主持人通过对特定对象的访问,展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或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现象与本质、背景与发展,使观众能近距离地接触他们关注的公众人物,深入地了解影响社会生活的种种事件及背后的原因,因而这些节目都成为颇受欢迎的名牌栏目,其中的主持人也都享有较高的威望。

论坛型新闻节目是近几年涌现的,如央视《国际观察》、《央视论坛》及《新闻1+1》,北京新闻广播的《新闻天天谈》。主持人邀请专家,对新闻事实中具有谈论空间的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和评论。主持人要掌握事件的来龙去脉、介绍新闻背景、分析其实质;同时,主持人还预设各种不同观点对专家或评论员、观察员的表述进行质疑,赋予谈话过程充满张力的论辩色彩。

由于记者型主持人要经常深入社会,因此新闻评论栏目常有多位主播或主持人,这些主持人首先要遵循栏目的定位,同时又有不同的风格,协同合作,成就一个个优秀的栏目及频道。如2008年四川特大地震持续一个月的特别报道中,张泉灵先是作为记者从13日开始不断从前方发挥报道,白岩松作为主播多次在演播室与张泉灵连线;5月24日晚间直播节目邀请刚从前方返回的张泉灵谈在灾区的经历和感受;5月27日上午张泉灵又以主播身份主持《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直播特别节目;而6月1日白岩松则从北京到绵阳又乘坐直升机前往唐家山堰塞湖做现场采访报道。可见,主播也好、记者型主持人也好,当时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们的具体身份和任务因节目需要而有相应的转换,因此,对他们的新闻素质及业务能力都有较高和较全面的要求。

4.新闻评论员

新闻评论节目中面对受众的还有一个重要角色——评论员。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平面媒体一般都有自己的评论员,国外重要的广播电视媒体也有自己的评论员,从某种程度看,有无本台评论员是媒体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在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评论员大体有三种:隶属于媒体机构的“本台评论员”;较长时间合作、稳定于某栏目的从社会上聘请的评论员(如央视新闻频道《国际观察》的特邀观察员张徇);根据需要随时聘请的某一专门问题的研究人员(如伊拉克战争时期的军事问题专家),临时聘请的评论员,多数是社会上研究或教学结构的某一方面的权威专家,或其他媒体有社会声望的评论员,他们的身份有时与嘉宾身份相仿。

本台评论员一般为新闻评论员,常常引进平面媒体资深的评论人才担任,如凤凰卫视的曹景行、阮次山等,他们是资深报人,有丰富的采访经验并有长期的报刊主笔的经历。本台评论员也可能由电台、电视台自己培养,央视评论部创始人、电视改革先行者孙玉胜就提出“从名记者中培养名主持人,再由名主持人中培养本台评论员”的主张,当然这中间需要艰苦的磨炼、勤奋的积累和实践的摔打。白岩松正在朝这个目标迈进,作为过渡,他在2008年的新栏目《新闻1+1》中被冠以“新闻观察员”的身份。

不管本台评论员来自何方,他们的新闻阅历和积累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具备渊博的知识,他们的眼光涉及复杂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层面,“过去时”的新闻史实、“现在时”的新闻事实,蕴藏胸中,信手拈来。凤凰卫视评论员兼主持人阮次山一个通俗的说法是:“观众为什么看你的节目?不就是为了更真实全面的资讯吗?”此外,广播电视的评论员通常不采取直接面向受众发表评论的做法,也许因为这样的方式太像“一言堂”的报告,为了拉近传授双方的心理距离,评论员一般都借助栏目主持人的访谈提问,使评论的展开更具有针对性和对话的贴近感。

三、新闻评论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与能力

1.综合素质

新闻评论节目直面受众的传播者,播音员也好,主播也好,记者型主持人也好,他们应具有的理想的综合素质是:

政治思想素质方面。包括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工作激情;

文化素质方面。包括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合理的知识结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学科的知识积累,以及各类常识,了解中国国情、对社会现实有正确的认知,具有有国际视野;

业务素质方面。主要是新闻综合素质,包括新闻敏感、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价值判断、深刻的分析与思辨,对新闻的理解和驾驭,以及落实到新闻传播活动的语言文字素养、准确精练的口才、良好的有声语言表达基础;

身心素质方面。包括冷静沉着、反应机敏,情感控制、身体素质都要适应新闻报道工作“冲得上,打得赢”的要求。2008年抗震救灾报道中,面对惨绝人寰的灾情,面对满目的英雄,泪水有时是控制不了的,真实的表达是必要的,但是作为一个传媒人,为了顺利传播必须有所克制,正如张泉灵在抗震救灾英模报告会的发言中所说:“在镜头面前我努力保持着坚强和理性。不哭,在心里,我始终这样提醒自己,灾区不需要眼泪,灾区需要我们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关爱去抚慰,需要我们去尽记者的天职。”[4]在某种程度上看,控制比自然流露要难得多。新闻报道尤其是突发事件、灾难报道的高强度工作,对新闻从业者的心理与身体素质都是一次空前的挑战。

2.业务能力

进入21世纪之后,一方面,新闻节目除了报道形式日益丰富和直播的不断加强,要求新闻从业者业务能力尽量全面,另一方面,新闻信息由“传播”时代进入了“解读”时代是人们的一个共识。所谓解读,即媒体为受众提供更多相关的信息,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由此,新闻评论类节目从业者的新闻综合素质落实到具体业务能力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能力。

包括识别、收集信息,梳理、加工信息、运用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在解读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新闻附加值的因素。如新闻资讯节目需要开放的思维和独到的眼光收集并整合信息,2007年11月21日,一位来京务工的男子肖志军,因拒绝在手术单上签字,其将近临产的妻子和胎儿因抢救无效死亡。各路媒体披露此事后引起了很大争议:到底生命权和知情权哪个更重要?广播电视的许多栏目都做了相关报道和讨论。北京新闻台《资讯早八点》栏目选择了两条资讯,一条是由中国大陆到美国洛杉矶蒙特利尔医院做了近20年的麻醉科主治医师,他打电话给《光明日报》社记者介绍了美国的急救医疗制度,希望国内卫生管理部门能从中有所借鉴;另一条来自《长江商报》,从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观点,到历史上行医实践中知情权与生命权的冲突,以及具体案例做了介绍。这两条信息的选择与整合,以可兹借鉴的事实给了人们认识事件的开阔思路,在报道同一事件的节目中,颇具国际视野和哲学、社会学及法学意义。

信息能力与编辑能力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又不完全等同,也不独为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所应具有,概因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凸显出信息能力对于主持人的独有性、普遍性和重要性。如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现场发现有价值的、动态性信息的能力,主播连线前方记者对现场信息的甄别能力、组织能力,主持人议论时占有及运用信息的能力,主持人策划节目时收集、筛选、加工、整合信息结构完整节目的能力,专访或谈话节目主持人准备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包括综艺选秀节目主持人对选手信息的事先了解及场上的灵活运用,等等。所以说,信息能力是顺应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导位置和实际驾驭作用,是要求主持人具有较全面的业务能力的工作实际所提出,且不断丰富并得到强调的。

(2)策划能力。

与主持人直接相关的策划主要是常规节目及特别节目的策划,包括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策划,如确立节目选题、构思节目内容的构成,并创造性地运用节目元素、设计表现手段等方面的能力。许多成熟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无论一档节目还是系列的特别节目,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节目策划。与白岩松一起荣获第九届长江奖的东南卫视《海峡论坛》节目主持人成洋,每期节目从话题设计到后期制作都全程把关。而广播电台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主持人一般都从节目策划介入,或者主持人干脆直接策划每期节目,动脑又动手,唯其如此,主持人方能在节目中胸有成竹,应付裕如。具有节目策划能力有助于栏目及主持人朝品牌化方向进发。

(3)播报能力。

包括有新闻稿的口语传播,即播音能力,以及无稿状态下对事件、信息做出准确清楚的叙述报道的能力。

(4)现场报道能力。

在新闻现场做现场观察、捕捉信息、发现细节、实地采访、口头报道和分析评议的能力。

(5)访问能力。

包括演播室与前方记者连线、围绕新闻事件对嘉宾的采访提问,对特定对象、特定场合的专访能力,以及针对复杂问题的调查采访能力。

(6)议论能力。

包括在消息串联、现场报道、新闻访谈中对新闻信息、新闻事件三言两语的点评能力,以及在专门的评论栏目中把握全局的相对完整集中的评论能力。

(7)直播能力。

在直播,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或因意外突然增加节目时间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地控制局面、机敏灵活地整合信息、熟练地把控节目流程、确保顺利播出的能力。

新闻评论节目形态丰富,直播及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的报道会日益增多,从业者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高低至关重要,我们将择其要者,在后面的章节中依次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