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评论的界说

新闻评论的界说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界说怎样看待新闻评论这种体裁?有鉴于此,这里探讨新闻评论的界说,目的只限于明确这种体裁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界限,概括地说明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新闻评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新闻媒介是新闻评论的物质依托,媒介的需要是这种体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界说

怎样看待新闻评论这种体裁?人们对待新闻评论的观念,如同对待新闻的观念一样,总是随着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的发展而变化的。许多曾经反映当时评论实践的成说,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不能说明当代的评论现象。那么,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种体裁呢?

新闻评论究竟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每出现一本新的有关著作,就增加了一种新的说法。许多说法并存,是新闻体裁研究中的一种普遍的现象。它一方面说明新闻领域富于活力,新的实践不断改变、丰富、完善着既有的体裁,要求体裁研究给予新的概括和解释;另一方面反映了研究者力图突破既有成说,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对于“新闻评论究竟是什么”的界说也可以这样看:这种众说纷纭的现象,虽然不免是非之争、当否之别,但总的说来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可喜的。

相对地说,新闻评论是现代新闻体裁中的一种比较年轻、仍然处于发育阶段的文章形式。尽管如此,在考察、界定这种体裁时,仍然必须坚持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才能确切地说明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促使体裁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代的新闻评论既非“天外来客”,也非“舶来品”,而是深深植根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论说文、政论文的传统之中。它虽然曾经是报刊体裁,但随着通讯社、广播、电视、互联网陆续出现,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多个成员的“体裁家族”;各种媒介的评论正在适应媒介各自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着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新闻评论史上的一项重要发展,不仅意味着体裁运用范围的扩大,而且赋予体裁以巨大的活力,促使它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当代新闻评论已经不仅是报刊体裁,而是各种新闻媒介的共用体裁;已经不仅是或不完全是一种文体,而是一种多符号的话语形式,如广播评论运用包括有声语言(言语)和其他音响的声音符号,电视评论则兼用声音和图像符号,而互联网络中的评论则正在向文字、音、像诸符号兼用的方向迅速发展(虽然目前仍主要形诸文字)。这种发展、变化迄今仍在继续着,不仅后起媒介的评论在继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个性特征,而且报刊评论也在探索自己新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新闻评论“家族”的未来将呈现怎样的格局,虽然仍难以确切描绘,但适应受众和媒介的需求、朝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将是不可抑制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试图赋予新闻评论一个颠扑不破的定义或界说的任何努力,恐怕都将是徒劳的。有鉴于此,这里探讨新闻评论的界说,目的只限于明确这种体裁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界限,概括地说明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服从于这个有限的目的,在界定的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三点:(1)始终把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或话语形式来考察;(2)着重揭示它之所以是“这种体裁”的基本特征;(3)客观地考察它与当代新闻媒介和受众的关系。据此,这一界说大致概括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形诸各自表意符号、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这个概括旨在揭示体裁的基本特征——新闻性和政论性,以及体裁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适应媒介、受众的需求和媒介各自的符号系统。

新闻评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新闻媒介是新闻评论的物质依托,媒介的需要是这种体裁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邓拓曾从政治上强调社论对于报纸的重要性,他说:“社论是表明报纸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1)他说的虽然是政党机关报的评论,而且侧重于政治价值,但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评论实践,包含着值得重视的“合理内核”。当代新闻媒介的种类、性质多样了,视野拓宽了,竞争激烈了,价值取向、营运机制也有所不同。尽管如此,但实践却又证明,不仅政党机关报,也不仅报纸,而且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在内的所有新闻媒介,都只有善于运用新闻评论,才能更有效地履行传播新闻和反映、影响、引导社会舆论的使命,更好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情况也是如此。信息论认为,信息一旦与人、与具体内容联系起来,就具有不同的层次,其中包括反映事物运动状态的语法信息、揭示事物状态内在含义的语义信息,以及阐明事物状态的价值、效用的语用信息。(2)在社会信息方面,由于它同人们的活动和利害得失有着直接关系,人们对语义、语用信息的需求,实际上是与语法信息成正比的。换句话说,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越多,人们就越需要了解它们的意义、影响以及如何恰当对待等等,也就越渴求语义、语用信息。而新闻体裁各有擅长,消息、通讯等新闻报道体裁擅于描摹事物,长于提供语法信息;新闻评论擅于阐释事物的本质、意义、影响,在提供语义、语用信息方面具有其他任何体裁难以取代的优势。只要把新闻体裁与信息层次、信息形态联系起来,就不难理解新闻媒介为什么非有新闻评论不可,新闻评论为什么必然随着社会信息的增多而日益成为各种新闻媒介不可或缺的语义、语用信息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新闻媒介,无论是报纸、通讯社还是广播、电视、互联网,如果不善于运用新闻评论,不精心组织、撰写新闻评论或制作评论性节目,就难以满足社会对于语义、语用信息的需求;如果不能适时地回答受众诸如“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对待”之类的疑难,也就难以跻身于当代新闻媒介之林。

新闻媒介需要的背后,其实是社会或受众的需要。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就越迅速,社会生活也越加色彩缤纷、错综复杂;面对不断产生的种种新现象、新问题,人们非但需要掌握情况,也需要了解有关的看法和见解,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尤其在社会变革时期,人们对于后者的需求更是分外迫切。如果说社会或受众的需求是新闻评论存在和发展的土壤,那么新闻评论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就不仅关系着体裁自身,而且关系着媒介的生死存亡了。《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正是以它的一系列社论、评论员文章和其他评论,传达和阐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发挥着重要的舆论作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广”)的《新闻纵横》、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的《焦点访谈》等评论性节目长期保持较高的收听、收视率,也无可辩驳地说明广大听众和观众需要代表社会健康舆论的声音。总之,新闻媒介的需要、受众的需要,归根到底是受众的需要,赋予新闻评论以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动力。

媒介的符号系统对于新闻评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双重意义。是否善于按新闻评论的表达规律调动符号系统的表意功能,既是它区别于新闻叙事体裁的主要标志,也是不同媒介新闻评论适应各自的传播方式、形成和完善各自特征的基本条件。关于这个问题,将在第三章结合广播、电视评论个性特征作进一步阐述。

诸说并存将是长期现象

对于既有的其他界说,究竟怎么看待呢?

从接触到的有关见解看,除个别反映基本新闻观的分歧外,多数缘于定义的着眼点有所不同。比如,有的把新闻评论放在广义的媒介论说的范围内考察,突出它的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特点,借以强调它与文艺评论、体育评论的区别;(3)有的则把它看作新闻体裁的一种,试图通过强调“发表意见,阐明观点”,把它同消息、通讯一类新闻体裁区别开来;(4)有的则仍然把它视为报刊体裁,认为新闻评论“是报纸上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虽然在阐述中又指出它“是所有新闻传播工具的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5)等等。这些不同的见解,固然可以分长短、论得失,其实并没有原则性分歧,不一定相互排斥,其中不少甚至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即使反映基本新闻观分歧的看法,也不见得没有合理的内核。如有人认为,“新闻评论是藉新闻传播工具而作的新闻性、权威性、公益性的意见论述”(6)。其中的“权威性”、“公益性”,显然带有超立场、超意识形态的烙印。但作者力图反映新闻评论发展的新态势的努力,如以“藉新闻传播工具”强调它的共用性,以“意见论述”代替“体裁”也许在于暗示表现符号的多样性,未尝不可以说包含着值得吸取的合理内核。

所以,诸说并存将是一种长期现象。面对种种看法,采取扬长补短的态度,也许更有利于深化和完善对于新闻评论的基本认识,有利于体裁的健康发育和论坛的繁荣。

思考题:

1.新闻评论是什么?如何看待关于新闻评论的不同见解?

2.说说你对新闻评论存在和发展条件的理解。

3.比较分析新闻评论不同定义的得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