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辑视野中的常备一流话题

编辑视野中的常备一流话题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2.2 编辑视野中的常备一流话题一、一流话题的主要特点掌握一流话题的特点是编辑的基本功,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高端性。对一些腐败大案要案的报道,也涉及高端政治。对此,都市类报刊不惜投入重兵进行一线争抢。

5.2.2 编辑视野中的常备一流话题

一、一流话题的主要特点

掌握一流话题的特点是编辑的基本功,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高端性。常常是世界层面、国家层面、中央层面的新闻。有些以前被认为是“禁区”的报道领域,都成为了报刊追逐的热点

●事关战略全局或整体性。涉及的是根本方向性问题,常常关系到对多种信息、多种趋势的综合分析及判断。

●利益影响面大或公共性。涉及成千上万人的当前和长远利益,同时,与民众的普遍兴趣有关联(因此像赵饶案、刘晓庆案、股市内幕等也是一流话题)。

●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民众议论纷纷而又困扰国家发展大局的尖锐问题,如医改、教改和房改。

政治性。绝大部分一流话题本质上都是时政话题。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最后也往往都可以用政治眼光来观察。

●前瞻性。新闻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会产生长期效应,辐射未来。

●综合性。话题本身具有大跨度,具有内涵的更高准绳,能把不同领域甚至表面上完全不相关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视角。

●思想深度。话题本身高屋建瓴,可以联想和跳跃,延展出强大的解析力,引发读者的深度思索。

二、经常受到关注的一些一流话题

能进入编辑视野的一流话题比较多,这里列举一些主要的领域,以备参考:

●时代、国家发展与变革的总体趋势。有实力的报刊应在一定时期对此做出分析及评论。比如,2005年10月29日的《经济学人》封面文章《什么会阻止印度和中国》,2006年2月6日《财经》杂志封面文章《中国2006反思之年》。

●触动社会神经、海内外关注的重大纪念活动。比如,2005年围绕胡耀邦诞辰90周年一些报刊做的报道,2006年唐山大地震30周年时都市类报刊的报道。

●公众感兴趣的高端政治新闻。如2006年2月的《南方周末》的《聚焦改革争论》,抓住了当时十分重大的焦点政治话题。2006年1月26日《南方周末》头版头条《领导人在哪里过年》,写党和国家领导人25年的春节足迹,也属此类选题。对一些腐败大案要案的报道,也涉及高端政治。

●高层人事变动。如2006年1月6日《新京报》对湘、黔、黑、渝四省市“一把手”易人的深度报道,《南方周末》2005年4月14日头版头条《瞩目第十代“海归”官员》。后者提出,从党的十六大到2005年3月全国“两会”中国政坛新老交替顺利完成,人们在热切关注两代领导集体权力交接的同时,不应该忽略政坛的另一种代际更替:20世纪50年代留学苏联及东欧“海归”群体隐退,改革开放后负笈欧美的新一代“海归”群体悄然登场。

●敏感的外事、国际新闻以及港澳台新闻。如2005年4月10日《北京青年报》头版头条《中美将定期举行高级别对话》。在朝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时,《东方早报》曾用四个版进行深度报道。《环球时报》在2005年底曾报道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一名外交官自杀的新闻。

●解放军的变革动向。一段时间内的相关选题包括胡锦涛提出新时期军队的四项使命、新军事变革、中国军费增长情况、军队的透明度、与外军的重大联合军演等,都颇受关注。

●宏观经济走势及重大财经事件。比如,2005年10月3日《财经》杂志的《会诊中国经济》;2005年12月23日《文摘周报》转摘《经济观察报》文章《我们需要好的市场经济》。一些重大经济事件如中海油事件、国储铜事件、开平事件、健力宝事件、张恩照事件、顾雏军事件、赵新先事件等,都是市场化报刊不能漏掉的头条新闻。

●重大公共突发性事件。包括灾情、震情、疫情、矿难、群体性事件等。对此,都市类报刊不惜投入重兵进行一线争抢。这方面的报道可举出2005年12月12日《中国新闻周刊》的封面文章《解振华辞职与松花江污染真相》等。

●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报刊应对此类问题作持续关注,如贫富差距,收入分配问题,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就业难等。

●提升中国威望与实力的重大科技进展。如载人航天的报道。

●文化领域的焦点新闻。2005年“超女”三甲决出的次日,北京的都市类报纸均在头版做显著报道。不要认为“软”新闻就不是一流话题。像张国荣去世、纪念邓丽君、郭德纲现象、《卧虎藏龙》获奖等,都有可能是“十分起评”的选题。

●重大体育赛事。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其意义已超出体育范畴。

●知名人物群体和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民族和宗教问题。这是当今全世界的尖锐问题,媒体回避不了。

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