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专题片的特点与写作

电视专题片的特点与写作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节 电视专题片的特点与写作电视专题片和电视纪录片可以说同属于一种节目类型,国外并没有专题片的说法,它是我国电视界约定俗成的一个概念。而真情才是电视专题片的生命。概括地说,电视专题片最基本的特征便是纪实性、参与性、艺术性。专题片正是通过这种参与性与观众进行直接的思想交流。这类专题片往往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目前在电视专题片中,此类型的专题片占有绝对的数量。

第八节 电视专题片的特点与写作

电视专题片和电视纪录片可以说同属于一种节目类型,国外并没有专题片的说法,它是我国电视界约定俗成的一个概念。跟电视纪录片一样,真实也是电视专题片的存在基础。而真情才是电视专题片的生命。因此,它最明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经过艺术加工之后所具有的“文学性”。如同文学领域里的报告文学或人物特写那样,既有纪实性又有艺术性。所以,电视专题片需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情趣,最好能做到平实而富于欢悦,单纯而具有冲击力。

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除了“客观真实”相同,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1)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者主体意识会强烈地介入,它包含着许多追寻、探讨、追究,等等,因此它允许创作者使用“表现手段”进行艺术处理,以达到对人、对事进行渲染与加强的目的。而电视纪录片则不可以。

(2)为了突出主题,专题片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扮演、补拍、追述、摆拍的艺术手段来表现生活,进行艺术加工处理。电视纪录片却不能这么做。

(3)专题片会对现实生活现象进行一定的评述与探究,并有着鲜明的立场和思想意识倾向。但是电视纪录片却只能对生活现象进行单一的集中记录。

(4)专题片往往对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生课堂进行艺术加工指导,它可以运用对比、联想、象征、比拟及至合理想象等艺术手段,通过摄影、解说、音响、音乐、美术等各种视听手段加工生活,使其更具有生活气息,节奏感更突出、感染力更强烈。

概括地说,电视专题片最基本的特征便是纪实性、参与性、艺术性。纪实性自然是拍摄的人或事必须客观真实。参与性就是创作者在以专题片说人说事的时候,他不是一种冷冰冰的客观记录,而是可以表现出作者的感受和思考,表达出他对事物的立场和主张,表达出他对有关内容的认识、理解和倾向。专题片正是通过这种参与性与观众进行直接的思想交流。艺术性是指可以调动众多的艺术手段来叙事,加强其感染力和吸引力。

打个形象的比喻,电视纪录片好比照相馆里拍出的两只耳朵都必须看得见的证件照、标准像,而电视专题片好比生活中拍摄的艺术照。所以,一个电视摄像师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一部纪录片的拍摄任务,但并非每一个摄像师都能拍摄出好的专题片。这是因为,专题片的创作主体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文化修养、理论水平和艺术创造的能力。

电视专题片一般以所表达的不同内容来分类,大体上有以下六种:

1.属于新闻类型的专题片

这些专题片以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为选材,进行全面的介绍、深入的探讨。比如某煤矿发生灾难性事件,一般的新闻只是进行简单的报道,即某日、某时、某地发生了伤人、死人事故,各级有关人员如何进行抢救和拯救等。新闻报道因篇幅所限,不可能对事故给予更多的报道。但专题片就要追究事故是什么原因发生的、死伤了多少人、有没有营业执照、安全与监督情况如何、有没有官商勾结,等等,除了比较全面地、集中地调查这次事故发生的全过程,还可对事故责任进行分析与谴责。并提出事故中折射出来的有关工业生产的普遍性的安全问题。

2.属于历史题材的专题片

这类专题片主要依靠历史资料的剪辑,或对仍在世的老人进行采访,或者就依靠对历史照片、文物、遗址遗迹的拍摄,再次还原某个历史事件中的有关人和事的真实面貌。这类专题片往往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3.属于传记体专题片

以表现人物为主,记录某个知名人物的生平、某一方面的事迹。这类专题片可以使用真人出镜,或利用人物肖像画,但不可以演员扮演,传记中的内容也不能虚构。

4.政论专题片

政论专题片的特点是以鲜明的观点对某一政治议题(或其他领域中重要的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这类专题片的关键之处是使用论证素材要科学合理和严密准确。以形象材料来给予论证时,这些材料以影片的立论为依据,素材可不受时间、空间和事件本身的逻辑序列所限制。

5.人文地理专题片

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掌故风俗是这类电视专题片的主要内容。目前在电视专题片中,此类型的专题片占有绝对的数量。此类专题片一般都拍得比较活泼,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因此很受观众欢迎。

6.商业性专题片

商业性专题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大量出现,一般都为某公司、某工厂、某种产品、某个商品牌子而拍摄。此类片子一般对创作人员有严格的内容要求,有该商品或商品服务的具体指引,相对来说,片子的艺术表现是老板说了算。创作人员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其艺术想象力,以完成任务就可以,用不着太多创造性。当然也有少数特别例子。

电视总是以视觉为主体,用画面叙事。但我们前面也说了,由于专题片的解说词既有解释、补充与说明的作用,更有阐述立场观点、评述探究、追寻议论、抒发情感的作用,所以它的解说词也蛮重要的。

有人曾经为专题片解说词的多少而争论不休,确实,过去有一些专题片,充满了让人厌烦的喋喋不休的解说词,给观众留下过极不好的印象。其实,这是个无须争论的问题。可以不用解说词,尽量少用。因为画面与语言,毕竟有个主与次的安排,如果无视图像的主要作用,一味的依靠说,那是本末倒置,是从事电台工作的搞广播节目的人的思维。但是,图像有时并不能完全代替语言,而画面也不是万能的。当人们在专心欣赏画面的时候,听着与画面有机结合的解说,那么语言和画面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和丰富内容的。因此,语言在专题片中,应当多则要多,少则要少,应以恰当为准则。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语言,是指人们的自然语言,即有声语言,其中也包括字幕说明。

专题片中的语言也即解说词中,一般包含了叙述、说明、评议三种内容:

(1)叙述。就是对人物、对事情的发展变化加以叙说,包括事物的背景、情节及变化。比如事情的始末、原委、过程等。无论什么内容的专题片,讲述和介绍事实是一定要的。凡讲事实,都必须叙述清楚。

(2)说明。就是使用解说、阐释、介绍等方式来扩展事实,补充内容。它可以像叙述一样说明事实的性质特点,但与叙述不同的是,它还可以说明抽象的概念,解释事物的知识性和理念性的内容。

(3)评议。是表达专题片创作者主观看法的一种特有的又是常见的方式。评议可以指单纯的议论或者抒情,也可以专指议论。议论是在片中直接阐明道理和观点,富有感情色彩的感叹和抒情等,也属于评议之列。

专题片中的画面,为观众展示出具体的事实形象,而语言则配合图像,或者图像配合语言,它们相互间又是如何组合起来的呢?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

1.同步组合

同步组合是指画面表现和声音解说都是针对同一人物或事物。画面表现具体形象,而解说则介绍画中人或事物的比较理性的和抽象的内容。比如我们在画面中出现香港李嘉诚的照片,那么声音的介绍中就可以说:李嘉诚,香港首富,拥有多少亿美元的财产,等等。

2.部分组合

部分组合是指画面所表现的图像范围较小,而解说却需要说明扩大一点的内容。比如说我们的画面出现挂满橱窗的腊味,解说介绍:广东的吃,全世界出名。显然,广东有名的吃,不单指腊味,其内容范围很广,图像只能承担部分内容的介绍,故是一种部分的组合。反过来,有时候图像是一个大范围的环景,而解说只是介绍景内其中一个小地方,也是部分的组合。

3.象征性组合

有些过去了的事实,或者历史性的内容,今天再也无法重新拍摄出图像来,有时就会使用当时发生事实的环境来代替,这是一种象征性的组合。比如这个广场当年发生过什么事,我们不可能把事情重演一遍来拍摄。这时可以拍摄一个空旷的广场,来配合语言的解说。

4.意义上组合

专题片中有一些声画图像,其声与画并无直接的联系,声与画分别叙述两个不同的意思。但是,这两个意思又有些相同的关联,共同说明一个内容,这种绕了弯的,距离较为遥远的配合,可以称为意义上的组合。比如说,画面出现的是广州的三元古庙、抗英纪念碑,而解说词是“广州人民反抗外族的侵略,从鸦片战争开始打响了第一枪”。画面中的事实与解说词中所说的内容,显然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可以说是各管各的,我有我展示的画面,你有你的从容述说。但是,从总的意义上,两者又并非是毫不相关,而实际上都是表达一件反抗外族入侵的共同事实。这种类型的声画组合,可以称为意义上的组合。这种声画的组合似乎有一点距离,但它却能调动观众的思考。

专题片基本上是以上的四种方法让解说与画面组合而成。在文本的设计中,一般在左边注明了所需拍摄的对象,即画面设想;而在右边写上了解说词,是同步的。但在后期处理中,往往是让画面先行,让观众先看到图像,然后解说才跟随出现,这是一般的规律。

目前专题片的制作,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接受任务式,一种是自主选择的。所谓接受任务式,是业务主管领导出题目、出要求,去完成一部专题片的制作。有时是接受某公司或某单位的委托,按别人的要求拍摄专题片。所谓自主选择式,是创业人员自己感受于某一生活现象,想以专题片的形式去反映生活,从选择到形式到风格的确定,都是由创作者做主,可以完全自主地、独立地去完成的专题片制作。

从工作程序来看,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撰写好文本的,拍摄时按文本的要求拍摄素材,回来后按文本的要求进行编辑;一种是没有文本的,先去拍摄素材,回来后根据素材来进行编辑,并补写文本的说明和解说。

对于接受任务式的制作,无论是在电视台工作或在影视制作公司工作的人,都要明白,委托制作方的要求高于一切,完全适合“顾客是上帝”的原则。

首先要弄明白委托方为什么要拍这个专题片,拍来作什么用的?有的专题片是拍来放在电视台播出的,那么是在哪一级电视台播出?越是高一级的电视台,播出质量要求越高。一些大的公司或企业,到了庆祝成立多少周年时,也喜欢拍摄专题片。一些县、市级领导,喜欢在某些特大工程或项目结束后来个庆祝典礼,也需要电视专题片助兴,目的是宣扬自己的政绩,扬名天下。这种时候拍专题片,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只能投其所好,而且拍摄这类专题片一定要有确定的文字稿,并由委托方签字认可方可开机,避免因“公婆”太多,一改再改。拍摄这类专题片只能是应景式的,以完成任务为己任,很难讲究艺术性。

还有一类专题片不是用来播出的,是用来作为行业内部的教材。比如某些大公司,就有不少内部员工的工作规范。这类专题片也一定先有文字稿才可开拍。因为商业公司的管理非常严谨和规范,中规中矩。而专题片也要依照对方的要求制作,不可有丝毫纰漏。这一类的专题片,创作人员受制于委托方的要求,往往才能得不到发挥,专题片拍得四平八稳,属于行货居多,这是可以理解的。

而那种自主选择去拍摄的专题片,就比较容易发挥创作人员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才华,生产出质量较高的专题片。要做到这一点,编导对自己就得有一个高标准严要求:①必须有一个比较高或比较广阔而又集中的基本视点。②必须把握好全片的基调,整体风格非常协调、浑然一体。③它的整体节奏必须与内容吻合。④必须注意细节与片段的表现力。⑤解说词必须很有文采,漂亮而有力。

这次作业,要求拍摄一个简短的专题片。同样,先撰写文本再拍,还是拍完后再撰写文本,你们自由选择。只是这次对解说词的要求会高些和严些。其原因你们应该明白。这次作业也将作为期末考试,从现在就应该开始物色题材,进行构思,并进行写作与拍摄。(附上李洋同学的专题片作业)

重现鹅喉羚

解说:“鹅喉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形较小似黄羊,体长100厘米左右,尾长12~14厘米。雄羚在发情期喉咙部特别肥大,状似鹅喉,故得此名。鹅喉羚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目前尚无专门的鹅喉羚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量捕猎导致鹅喉羚越来越少,一度濒临灭绝。可是近年来,在我国新疆哈密北部地区又看见了大量鹅喉羚,据当地农民反映,鹅喉羚的出现,导致大量庄稼被啃食,可是鹅喉羚却行迹神秘,难以捕捉。”

画面:鹅喉羚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以及外貌特征。

解说:“鹅喉羚的出现,就野生动物保护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国家保护二级动物的法规的出台是我们都该欣慰的事。可是对当地老百姓来说,却是灾难。我们记者第一时间赶到新疆哈密北部出现鹅喉羚的地区,想要弄清楚到底鹅喉羚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画面:遍地庄稼被啃食得残缺不全,农民们看着自己辛勤劳动成果被鹅喉羚糟蹋,心里很不是滋味。

同期:当地农民A:“以前漫山遍野都是‘黄羊’,到处吃庄稼,当时也没有什么保护法,我们为了保护庄稼,经常打猎‘黄羊’。”

同期:当地农民B:“最近庄稼被啃食得不像样,肯定是‘黄羊’干的。但是我们又抓不到它,‘黄羊’好像比以前聪明多了,人一过去吧,它就没影子了。人不在庄稼地里,它就来吃庄稼。你看嘛,刚长出来的庄稼苗子又被‘黄羊’啃成这个样子。”

解说:“记者随着当地居民的指引,来到了鹅喉羚经常啃食庄稼的地方。附近有一些鹅喉羚的粪便,看样子是昨天留下来的。记者随即开车寻觅了30公里以内鹅喉羚可能会出没的地方,遗憾的是并没有发现它们的踪迹。”

画面:荒芜人烟的戈壁滩上,没有鹅喉羚的踪迹。

同期:当地农民C:“‘黄羊’一般不会单独行动,都是成群结队的,一只‘黄羊’一次性也吃不了那么多庄稼,它们也不是天天都来吃,隔三差五庄稼长得差不多了,它们就过来糟蹋一次。”

解说:“记者并没有放弃对鹅喉羚踪迹的寻觅,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找寻鹅喉羚的下落。终于,在两个多小时的奔波之后,终于发现了鹅喉羚的迹象。”

画面:3~4只鹅喉羚隐约出现在戈壁滩上,车越开越近,鹅喉羚的数量也明显增多,这一个小群体总共有十多只鹅喉羚,但是它们很快也察觉到了记者的存在,不一会儿便在记者的视野范围内消失了。

同期:当地农民A:“现在有动物保护协会,就算是知道‘黄羊’吃了庄稼,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捕杀。但是‘黄羊’吃庄稼,保护了动物,老百姓怎么办?”

同期:当地农民C:“我们也去找过政府,找过我们这个地区的动物保护协会。他们说我们没有证据,我们又没有照相机,也看不到‘黄羊’的影子。我们自己也试过很多办法,用稻草人吓唬它们,开始几天还有点成效,有一个星期‘黄羊’都没有来吃庄稼,可是过了一个星期以后‘黄羊’知道是假的了,也不怕了,还是继续来吃庄稼。”

画面:庄稼地里有几个稻草人,但是庄稼还是被鹅喉羚啃食得不成样子。

解说:“得知这一情况后,记者决定帮助当地农民拍摄鹅喉羚啃食庄稼的证据,希望政府和动物保护协会能采取相关措施,解决鹅喉羚破坏庄稼的问题。”

画面:大清早,记者带着摄像机来到庄稼地,找到一个隐秘的地方,架起摄像机等待时机,希望能捕获鹅喉羚啃食庄稼的证据。

同期:记者:“一连3天,我们从大清早一直到太阳落山,都见不到鹅喉羚的踪迹,好像知道我们要拍它们吃庄稼的证据一样,故意藏了起来。第4天我们都很疲惫了,这里温差大,中午太阳直射气温很高,晚上又很冷,我们都有点身体不适,到了中午就回到了营地休息。可是到了第五天,又听见村民说,鹅喉羚又把庄稼吃了。”

画面:村民望着被啃食过的庄稼,满脸的哀怨和无奈。

同期:村民B:“实在不行,我们就要下药毒死‘黄羊’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人重要还是动物重要?”

解说:“记者劝说村民最好不要做出这样的举动,同时也狠下决心一定要捕捉到鹅喉羚啃食庄稼的证据。”

画面:妇女抱着孩子,望着庄稼地的方向,家里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米缸都快见底了,男人坐在家门口的门槛上抽烟,若有所思。

解说:“记者分头行动,分布在庄稼还未被严重啃食的区域,一旦发现鹅喉羚的踪迹便使用手机相互通知。”

画面:终于,鹅喉羚出现了,几只鹅喉羚接二连三地来到庄稼地周围,并没有马上吃庄稼,而是四处张望着,记者们都屏住呼吸,生怕被鹅喉羚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几分钟后鹅喉羚似乎并没有发现记者的存在,开始啃食庄稼,一直啃食了20分钟后才离开,记者也终于拍摄到了鹅喉羚的“犯罪”证据。

同期:当地农民A:“这下可好了,希望记者们能帮我们说说话,让政府帮助我们。”

解说:“记者把录影带拿到当地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协会当即决定在村民居住的地方以及种植庄稼的地区建立起了防护网,网高2米,由几道防护栏组成,这下子鹅喉羚总该不会再继续啃食庄稼了,村民们也可以放心了。”

画面:看着防护网建成,村民久未放晴的脸上又重新出现了笑容。

解说:“就在记者和村民们告别,准备结束这次采访时,又有新问题出现了。”

同期:当地农民B:“还是不行,我们这个星期刚种上的新庄稼,今天我过去一看又被‘黄羊’吃了。建了防护网也没用,‘黄羊’狡猾得很,只能毒死它们了。”

画面:在一段防护网不太高,防护栏也不太密集的地方,发现了鹅喉羚的羊毛挂在防护栏上,上面甚至还有些血迹。居民从镇上购买了毒药,准备下毒毒杀鹅喉羚。

解说:“记者觉得事有蹊跷,于是对防护网进行查看,果然,鹅喉羚找到了防护栏的缝隙,从防护网栏中间强行穿越。可是当地村民已经下定决心毒杀鹅喉羚,记者劝说也没用,几天后,已经有一小批鹅喉羚被当地村民毒杀了。”

解说:“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野生动物重要还是人重要?这句话发人深省。我们真心希望鹅喉羚能继续存活在我们的世界里,但是又不希望看到村民们的辛勤劳动成果被践踏。那么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感谢收看今天的生态聚焦,我们明天再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