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验语法与唯理语法

经验语法与唯理语法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大大提高了欧洲各民族的自觉程度。在欧洲各国兴起经验语法的同时,另一条路线的语法研究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唯理语法的研究。同时,中世纪思辨语法学派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的路子以及他们已初步形成的普遍语法观念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语法学家也颇有吸引力。所有这些,都为唯理语法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到17世纪中期,在法国就正式形成了唯理语法学派。

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大大提高了欧洲各民族的自觉程度。随着基督教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展,教会为了宣传教义,不得不使用当地语言,甚至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以便把《圣经》译成各种民族语言。这些都刺激了各民族对自己的语言的兴趣,促进了各民族对俗语(活语言)的调查和研究。此外,当时地理上的大发现,殖民掠夺的开始,以及印刷术的传入西方,都为西方学者积累世界各地的语言资料创造了条件。

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活语言的地位就在一步一步地提高,拉丁语的地位则不断下降。在意大利,但丁的理论和实践早为俗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法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贝雷(Joachin du Belly)于1549年发表《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一文,号召为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而奋斗。由此,用俗语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一改过去一切以拉丁语为标准的旧传统。研究各民族活语言的学者也渐渐多起来了,各国的经验语法也就相继诞生,例如,《德语语法》(1451),《匈牙利语法》(埃尔德西著,1539),《法兰西语法》(拉米伊,1562),《论两本书的字母》(马提底亚,1586),《斯拉夫语语法》(西莫特利斯基,1648),《英语语法》(乌阿利斯,1653),《斯洛文语语法》(齐扎尼,1656),等等。同时,随着对各大洲非印欧系语言了解的增多,也出版了有关秘鲁、巴西及中国等地的语言的语法。上述这些语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语音和形态方面都十分重视,有许多细致的观察,较能反映各民族语言的实际状况和特点。

在欧洲各国兴起经验语法的同时,另一条路线的语法研究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唯理语法的研究。文艺复兴开始后,欧洲许多国家虽已开始了对活语言的研究,可是不少学者仍然沿袭中世纪的老路。他们仍以拉丁语的研究为主,对其他语言的研究,则往往照搬拉丁语的规则和格式,机械模仿的风气十分盛行。拉丁语没有的,别的语言也不能有,拉丁语有的,似乎别的语言不能没有。例如,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的名词,早就没有格的变化了,可是因为拉丁语名词有六个格,因此一些语法学家也硬要给这些语言区别出几个格来。同时,中世纪思辨语法学派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的路子以及他们已初步形成的普遍语法观念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语法学家也颇有吸引力。所有这些,都为唯理语法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到17世纪中期,在法国就正式形成了唯理语法学派。

法国唯理语法学派又叫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学派,这是因为该学派的代表作,即阿尔诺(A.Arnauld)和朗斯洛(Cl.Lancelot)的《普遍唯理语法》,是在巴黎郊区的波尔 罗瓦雅尔(Port-Royal)女修道院里编成的。《普遍唯理语法》(Grammaire générale et raisonnée),又名《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出版于1660年,全书共约四万字,是一部专门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的专著。从序言可知,作者是以确定“说话这种艺术的真正基础”和“寻找对所有语言共同的某些现象以及只是其中某些语言所特有的某些现象的原因”为目的的[4]。作者在该书的题解中指出,说话就是用符号表达思想,“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这些符号。首先,它们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说,作为声音和文字来考虑。其次,它们的意义,也就是说,人们运用这些符号来表达他们的思想的方式”。作者论述的重点是在第二方面(即书中的第二编)。

第二编的标题为“词所表达的意义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所依据的原则和理由”。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其中在分析词类时,作者阐述了他们在语法方面的不少独特的观点。

他们首先把词分两大类,一类表示思维的对象,包括名词、冠词、代名词、分词、前置词和副词,另一类表示思维的形式和方法,包括动词、连词和叹词。在谈到实体名词和形容词的区别时,他们指出:

“我们的思维对象或者是事物,如地球、太阳、水、木头,这些平时称为实体(substance);或者是事物的样子或变化方式,如是圆的,是红的,是硬的,是有学问的,这些称为附属性质(accident)。

“在事物或实体和事物的样子或附属性质之间有这样的区别:实体独立存在,而附属性质的存在则依赖于实体。

“正是这种区别造成表示思维对象的词之间的主要区别。所以那些表示思维对象的词称为实体名词,而那些指出含有这些附属性质的主体,表示附属性质的词称为附加名词〔=形容词〕。

“这是实体名词和附加名词〔=形容词〕的第一个来源。但是进一步考虑我们就发现,着重点并不在于表示什么意义,而是在于表示意义的方式。因为实体是独立存在的,所以人们就把在话语中不需要别的名词的帮助而独立存在的所有的词都称为实体名词,尽管事实上这些词有的表示的是附属性质〔如‘智慧’、‘白色’、‘颜色’〕。反之,那些表示实体的词由于其表示意义的方式需要在话语中附加在别的名词上,结果就称为附加名词〔如‘人类的’、‘肉体的’〕。”

在论述动词及其本质的一章里,他们说,“动词是主要功用为表示肯定(affirmation or assertion)的词”。他们批评一些语言学家没有认识到动词的这一主要功用,而误把动词的附属性质当作动词的主要功用。

从后来产生的影响来看,《普遍唯理语法》最重要的部分,是作者重点阐述语言逻辑化理论的部分,这正是该书最有特色的部分。波尔 罗瓦雅尔学派认为,人类的理性和思维规律是一致的,而语言的结构是由理性决定的,因而所有语言的结构规律本质上应是相同的。它们在表面形式上的不同只是同一体系的变体而已。因此他们竭力想揭示隐藏在不同语言的语法背后的共同的东西,希望建立起适用于所有语言的一般原理。《普遍唯理语法》在这方面的分析应该说是相当深入的,例如他们对名词和形容词的区别的阐述就颇有启发性。罗宾 雷柯夫(R.Lakoff)指出,《普遍唯理语法》的作者之一朗斯洛对桑克底乌斯(Sanctius)的《米纳娃》(Minerva,Seu de causis linguae latinae,1587)一书十分熟悉,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中最精彩的部分几乎都来源于这一著作,而桑克底乌斯看来又是得益于中世纪的思辨语法的[5]。这一看法很有道理。我们从《普遍唯理语法》的内容可以明显地看出,它是中世纪思辨语法传统的继续。该书作者对语言符号的意义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视,并特别指出,“着重点并不在于表示什么意义,而是在于表示意义的方式”,这正是思辨语法学派(方式派)的主要观点。我们把该书作者对词类的定义跟思辨语法学家的定义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他们都是以“表示意义的方式”作为确定词类的主要根据的。自然,波尔 罗瓦雅尔学者的认识比思辨学者深刻而系统得多。不过,他们也存在着与思辨学者类似的缺陷,即把语言结构的一般规律当作形式逻辑规律一样看待,强调语言中一切服从逻辑,服从理性。此外,他们在研究普遍语法规律时,局限于比较拉丁语和法语,对当时已知的非印欧语系的语言,甚至对欧洲各国的其他语言,都很少提到。这就阻碍了对语言的更为客观的思索以及对各种语言的语法特点的发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经验语法和唯理语法在欧洲是平行发展的,经验语法在英国发展较快,唯理语法则主要在法国发展。但从总的趋势看来,唯理语法占着主导地位。研究语法的这两种倾向之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存在着矛盾和斗争,这是当时哲学界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在语言研究方面的反映。例如在英国和法国,都有坚持语言的“合理化”、“正确性”和强调语言的“习惯”和“活用”的矛盾。这种对立也反映在对拉丁语法作用的看法上。唯理语法学家竭力证明在拉丁语中存在着适合全人类语言的语法公式,而经验语法学家则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否认拉丁语公式对建立各民族语言语法有普遍指导意义。然而,经验语法和唯理语法又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实践和各民族语言规范化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都曾对语言学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经验语法的产生和发展,为现代科学的描写语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唯理语法则对语言与思维、语法与逻辑的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发掘了一些语法和逻辑的共同之处,从而为研究语言普遍现象创造了条件。经验语法和唯理语法对后来语言学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史上都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