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文化语用失误与翻译

跨文化语用失误与翻译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3.3 跨文化语用失误与翻译跨文化语用失误是指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者忽略或不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习惯、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因素而造成的失误。这种共性大多集中并表现在其文化语言及语言文化中,即语言文化的跨文化意识的共性与魅力。B.文化异性与语用翻译文化异性的翻译是语用翻译中的另一个难点。这类语用翻译失误通常源于对源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巨大差异没有把握好。

11.3.3 跨文化语用失误与翻译

跨文化语用失误是指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者忽略或不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习惯、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因素而造成的失误。把握好这些方面的差异,译者就可以成功地进行翻译。

【例10】A:那就是冲你的面子,我发觉你很有面子。

    B:我有什么面子,其实我从来不爱帮人走后门,也从来没走后门,帮你这是第一次。我很少出门,出门也没有什么事,用不着求谁。

【译文1】A:That's because of you.I found they would like to do you a favor.

     B:You're flattering me.Actually I never did this before,neither for anybody else nor for myself.I seldom need other's help.

【译文2】A:That's because of your connections.I found you're wellconnected.

     B:What connections do I have?In fact I always hate to go back door for others,and never have I ever gone.It was my first time,just to help you.Cuz I seldom go into the societies,even if so,nothing difficult really happens to me,so there's no need to seek help from anyone.

【译文3】A:That's for your sake.You're very prestigious.

     B:Not really.In fact,I don't like using my social influence to help people and have never done that before.It's the first time I take advantage of it,just for you.I seldom go around and I have nothing to ask for help.

【分析】例10中涉及人际、社会关系这么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此话语中的两个翻译点是“面子”和“走后门”。译文1的翻译方式比较直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说话人的意图,但是在原文风味上的表现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关于“走后门”的翻译,仅用did this,指代模糊,让人不知所云;译文2将“面子”理解为connections,指代社会关系,相对缩小了面子的含义,“走后门”使用了跟原文较对应的go back door,但这种英文措辞表达的意思是“秘密进行某行为”,似乎有“走后门”的意思,但丧失了“走后门的人通常拥有一定权利”的意义;译文3用prestigious和influence等来表达“面子”比较到位,其“走后门”用social influence亦是可取。

此原文话语中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社会语用翻译的问题,就是对“我有什么面子”这句话的理解。根据说话人后面的陈述,这句话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对“有面子”的否定回答。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将这层否定的意思表达出来。译文2使用了一个特殊疑问句,很可能让人期待肯定的回答,故没有传达出原文正确的语用信息。译文1和译文3则都表达出了说话人对前句的否定。

A.文化共性与语用翻译

两种语言文化即便有再大的差异,亦会有其共性。这种共性大多集中并表现在其文化语言及语言文化中,即语言文化的跨文化意识的共性与魅力。要实现翻译的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译者必须从社会、文化、交际等角度考察语言的使用。若原话语中词语的语用意义因两种文化的共性能被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时,翻译起来就单纯多了;反之,因两种文化差异不易为译文读者接受时,实现语用等效翻译就困难多了。因此,只有译者谙熟两种不同语言的语用原则,具备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把握好语用意义的差异,方可实现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翻译。

【例11】Pierre sport quilted jacket,—Well,who should know better than a duck how to keep warm?Pierre

【译文】羽绒运动夹克——有谁能比鸭子更能知道怎样保暖呢?皮埃尔

【分析】例11是一则羽绒服的广告语。广告画面上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鸭子,穿着一件Pierre防寒运动夹克。广告创意人将鸭子比作人,羽绒服好比鸭子的羽毛,赋予商品以生命,生动而诱人。这样的画面势必会使英汉两种文化的消费者产生同样温暖的感受。

由于人们在感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会有相似之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因此翻译起来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

【例12】Easy come,easy go.

【译文】来得容易,去得快。

【例13】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译文】趁热打铁。

【分析】例12和例13是两个习语。其源语和原文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近似、隐含意义相同。对此类习语采用直译的方法,既保留了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又保留了原文的风格,容易为译文读者理解接受,不失为一种习语翻译的最佳方式。

B.文化异性与语用翻译

文化异性的翻译是语用翻译中的另一个难点。这类语用翻译失误通常源于对源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巨大差异没有把握好。解决此类语用失误的主要方法就是多了解、多熟悉互译的两种文化。否则,不了解源语文化,可能导致无法正确理解原文;不了解目的语文化,则无法选择最为准确的译法。如美国运动系列知名品牌Nike,原意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芳名。若按音译将其译为“奈姬”之类,会让消费者不知所云。根据商品信息传达的需要,汉译为“耐克”,既表达出了运动服装具有经久耐磨的特点,又包含了牵制克敌的寓意,正好与原意胜利女神不谋而合。该译法恰当地处理了文化异性,顺应了汉语读者的文化习惯。

【例14】Spend money like water.

【译文1】花钱如流水。

【译文2】挥金如土。

【分析】例14是一个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成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我们在翻译这类成语时,必须具备或者意识到这样的背景知识:作为一个岛国,英国在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根据这种与“土”有关的背景知识,译文2“挥金如土”较译文1“花钱如流水”更符合汉语口语习惯,更能被目的语读者接受。

语用翻译是一种等效翻译观,包括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会语用等效。这两种语用等效翻译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前者要求译者/译员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作的内容,用译文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而后者则给予译者/译员较多的灵活性,译者/译员可以在正确理解原作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各语境因素来体现原作的风格和文化背景等。语用语言等效翻译注重译文内容的准确性;社交语用等效翻译则强调译文内容的适切性(Appropriateness)。两者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为前者提供有益的补充。

等效翻译不追求字面上的对等,而更多地是追求字面所隐含的意图和所产生的结果的相似性。因此,译者有必要斟酌话语背后的动机,尽量采用符合目的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从译文读者角度出发,在对目的语文化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以避免语用失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