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词义的非范畴化

词义的非范畴化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章 词义的非范畴化范畴是语言学在各种抽象层次上都使用的通用术语。一般意义来说,范畴化是指人类将经验组织成各种一般概念及相关语言符号的整体过程。在语言演变过程中,一个单位的所属范畴可能发生变化。这些成员是范畴内的原型,或称作最佳成员。首先,两个不同的范畴可能事实上具有同一个原型。

第九章 词义的非范畴化

范畴是语言学在各种抽象层次上都使用的通用术语。一般意义来说,范畴化是指人类将经验组织成各种一般概念及相关语言符号的整体过程。对这一过程的语言学研究与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部分是重叠的。在语法领域里,范畴化是指确立一组用于语言描写的分类单位或特征,他们的基本分布相同,并在语言中始终以一个结构单位出现。在语言演变过程中,一个单位的所属范畴可能发生变化。科姆帕里(Company,Grammaticalizaion and Category Weakness)指出,理论语言学中一种普遍的观点是,语言中任何范畴都会构成一个具有原型效果的连续体。其中,一些成员是典型成员,能够体现范畴的所有形态,句法和语义特征。这些成员是范畴内的原型,或称作最佳成员。其他成员是次典型成员,还有一部分成员处于范畴的边界区域,体现出两个甚至更多的范畴特征。语言实体离原型(即最佳成员),的距离越远,它与原型的句法与语义相似性越低,并开始获得其他范畴的特征。它渐渐远离原型,范畴归属越来越模糊,并开始进入范畴特征的消失过程。

在原型理论的模糊集理论结构中,范畴边界处存在范畴成员地位指数为零的现象。柏林(Berlin)和凯(Kay)认为,虽然各种语言承认的颜色大不相同,颜色之间的边界也大不相同,但是对于颜色的中心位置却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也就是说,说话人判断某个颜色的最佳范例在光谱上的区域有较大的相同之处。这些结构表明范畴的中心区域比边缘区域更为重要,更加值得认知科学爱好者们关注,这些范畴的中心不能只根据单一标度上的某个点或某个区域来辨认。然而,只要通过简单的观察或者凭经验就可以知道,人们生活中的范畴很多都有边界。某个物体属于或者不属于某个范畴,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仅仅说相对清楚的范畴边界是不自然的东西或者忽视了这种边界。一个范畴的边界如何来自它的原型,这一点不容易看清楚。首先,两个不同的范畴可能事实上具有同一个原型。其次,具有相同边界的范畴可能在原则上具有不同的原型,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范畴原型显然受熟悉程度的影响,在南极长大的人与在东亚和南非地区长大的人对于鸟的原型认识是不一样的。要是范畴的边界不完全由范畴原型性质或者由概念空间内的相邻范畴来决定,那么由什么来决定呢?一个范畴的中心和边缘似乎至少有可能通过相似的方式来表示。一个完整的自然类可能不仅跟原型的意象相关,而且与边缘例子的意象相关,边缘例子有助于测定范畴概念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