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范畴化原型理论的扩展模式

范畴化原型理论的扩展模式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希指出,“原型并不构成一种范畴的表象的理论”,“原型并不构成估量范畴的特殊模式”。标准模式强调一个范畴的所有成员必定至少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而认为“中心为原型/边缘为非原型”就是范畴的基本模式。对标准模式加以修正的另一个结果,是原型范畴化中由单义范畴向多义范畴的扩展。也就是说,扩展的原型理论不再是范畴化的理论,而是一个词汇语义理论。

11.2.3 范畴化原型理论的扩展模式

家族相似性理论导入认知语义学后,对语义研究的原则和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逐渐导致对标准模式的范畴化原型理论的修正和扩展,最终由于在一些基本点上跟标准模式的分歧而形成了原型理论的一些扩展模式。

学者们对“原型”的认识起了很大的变化。在标准模式中,原型被理解为范畴的最好的代表(样本),在范畴内占主导地位。原型也被看做解释范畴化和范畴表象的根据:范畴是依据原型性的等级而结构化的(最好的代表处于范畴中心,较差的样本处于边缘);范畴内的实体(成员)根据他们跟原型的相似程度排列。由此,成员的代表性的程度即等于它们隶属于范畴的程度,同时,范畴的边界也就必然具有模糊的特点。我们在上一节已提到,随着家族相似性理论的引入,罗希等人已经逐步调整对原型概念的理解,由强调“最好的样本”转向较多地谈论“典型特征的结合”。原型概念尽管并未被取消,但罗希、莱柯夫等都建议对“原型”作新的解释。罗希指出,“原型并不构成一种范畴的表象的理论”,“原型并不构成估量范畴的特殊模式”。(11)这就抛弃了标准模式原型理论把原型看做概念的表象,以及认为由成员和原型的关系即可解释成员隶属于范畴的原因这两个信条。莱柯夫也强调应以家族相似性思想对原型概念加以改进。经过不断修正的“原型”,不再被视为概念的表象,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样本,而被看做一种表层现象,它根据产生原型的范畴模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式(即原型印象)。由此,原型也就失去了标准模式所赋予的“核心”、“主导”地位,而只有“中心的”、“基础的”这样的含义。

标准模式强调一个范畴的所有成员必定至少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而认为“中心为原型/边缘为非原型”就是范畴的基本模式。然而,在扩展模式中,对范畴的看法也有了根本的变化。莱柯夫指出,由家族相似性产生的“范畴的成员不必共有一个特征而可以彼此联系在一起”的想法十分重要,因为“这一相反想法指出了范畴的特性”(12)。根据家族相似性原理,完全有可能形成图46所示的范畴结构(13)

img51

图46

这就是说,A、B、C、D、E这五个成员可能每两个之间有一个共同特征,从而联在一起,即成为AB、BC、CD、DE这样的联系类型。显然,A只跟B具有共同的特征,A与C、D、E之间并没有什么共同特征。

当然,符合家族相似性原则的范畴模式并不是只有上述的一种。例如,也有可能出现图47所示的结构模式。

img52

图47

图47的a、b、c、d表示四种典型特征,处于加斜线的交点的成员四种特征都具有,处于交点外的成员只共有三种或两种特征,在周边区域的成员甚至仅共具有一种特征。这种结构模式,既符合把范畴视为以家族相似性为基础而把一些成员组合在一起的看法,也符合把范畴视为具有一个原型中心,同时根据与中心相似程度的大小而有一些处于中心周围的不同位置上的成员这样一种设想。也就是说,标准模式所强调的“中心/边缘”结构,以及把原型视为最好的样本的范畴结构,也可能成为扩展模式所强调的家族相似性结构的多种形式中的一种。不过,应该注意,图47加斜线的交点,并非指一个可以视为原型的具体实体(如图45中心的麻雀),而仅是由范畴的相关特征构成的抽象原型观念的显示。因此,如果麻雀处于加斜线的交点处的话,也不必把它直接看做“鸟”范畴的原型,而应把它视为符合“理想认知模式”的“鸟”范畴的原型的一个例示。还应考虑到加斜线的交点也可能是空的,也就是说,很可能根本没有一个完全具有这四个特征的实体。

此外,还可能出现另一种家族相似性范畴模式,可图示如下(14)

img53

图48

图48上的字母代表特征。由此图可见,每一范畴有一中心区,即由最好的样本或最突出的特征的组合构成的原型。在离中心区或近或远的地方有一些范畴的成员,它们与中心区原型多少共有几个特征,但在这些成员之间不必定有一个共同特征。

由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到,对原型和范畴的关系的解释也起了方向性的变化。在标准模式里,是由原型解释范畴的结构化和同一范畴的成员间存在的关系;即作为最好的样本的原型是范畴的代表(亦即表达范畴的概念的表象),它在范畴的结构中起支配的作用,因为整个范畴是依据原型性的梯级而结构化的。即最好的代表处于范畴中央,而不太好的样本在边缘。但这样并不能使所有符合家族相似性原理的范畴都得到解释。在扩展模式中,解释的方向则颠倒了过来,即由范畴的结构来解释原型印象,原型印象被视为范畴结构的结果,亦即莱柯夫所说的“理想认知模式”的副产品(by-product)。也就是说,联结范畴成员的关系是家族相似性关系,而原型印象只是家族相似性范畴所呈现的一种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把原型理解为“深层”范畴结构的产物的看法,必然导致原型多样化的结论。

对标准模式加以修正的另一个结果,是原型范畴化中由单义范畴向多义范畴的扩展。在标准模式里,有一个基本的思想:即使有不同的参照物(不同成员,或次范畴,如“鸟”有“麻雀”、“鹰”等等),但认为这些不同的参照物只形成单一的范畴,它对应于一个概念,这种看法认为每个范畴只有一个原型。然而,有许多范畴实际上是含有多个意义核心的,即使最好的样本也不是确定原型的唯一根据。经过家族相似性理论的中介,扩展模式认为应该把词语作为分析对象。也就是说,扩展的原型理论不再是范畴化的理论,而是一个词汇语义理论。它应该进一步描写同一个词的不同概念(亦即不同范畴)之间的关系,它们是按家族相似性这样一种性质,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主要是隐喻和转喻)而联系在一起的。以形容词long(长的)为例,它既可以表示空间的长度,也可以指时间的长度。一般认为用于指空间是基础的,用于指时间看来是派生的。是否真是如此,实际上也难以确定。就算真是如此,表空间长度义与表时间长度义相比较,也没理由承认前者一定是最好的样本。正因为如此,在扩展模式中,原型概念就不只适用于被讲话人认定的最好的样本的情况,而扩展为同样适用于多种使用或有多种参照的类型。这些用法和类型是以另一些标准(如基础的、最初的)为基础的,跟对代表性的判断没有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