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词义范畴化特点与基本词汇

词义范畴化特点与基本词汇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2 词义范畴化特点与基本词汇众所周知,人们具有辨别事物的能力。范畴化最直接的作用是减轻认知过程中的工作负担。范畴具有原型结构这一观念已经被证明是认知科学近来发展中最有影响的概念之一,原型理论与“经典”理论针锋相对。而是他们认为一个范畴的成员之间地位并不相同,原型成员具有特殊的地位。

8.2 词义范畴化特点与基本词汇

众所周知,人们具有辨别事物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不同的,千差万别,很少发生两件一模一样的事情。例如,张三有一女友,典型的南方人,身高1.57米,长相平平。每次见她时,张三都可以在人海中很快地把她认出来。他每次见到女友时,女友都与上次不同,有时长头发变成了短头发,有时黑发变成了黄发,有时穿裤子,有时穿裙子,衣着每次都在变。这就使人们产生思考,张三每次见到女友都与以往各次不同,为什么张三能认出她来。张三看到另外一些人,比如李四和王五,他们之间也是不相同的,为什么张三却能分清一个是李四,一个是王五。问题的答案在于,人们忽略了一些差别,并且在某些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把他们的体验组合起来,尽管他每次见到他女朋友都有不同的变化,但是仍有许多特点是一样的,这使得他认为她还是她,各次不同的“她”都属于同一个范畴。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不但要面对一个千奇百态的物质世界,还要体验一个纷繁复杂的经验世界。客观世界的事物十分复杂,大脑为了充分认识客观世界,就必须采取最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储存和记忆。大脑对事物的认识不能是杂乱的,而是采用分析、判断、归类的方法将其分类和定位。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有其特征,人们根据这些特征来认识事物。这种分类和定位过程就是范畴化过程,范畴化是人们对世界万事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人们才具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然而,人们在范畴化的过程中,有一种天然倾向,人们可能只注意感知环境的某些特征,并在所感知的事件需要与感知对象的功能之间建立起复杂的联系。范畴化最直接的作用是减轻认知过程中的工作负担。根据这一基本特征,诺斯切(Rosch)提出了范畴化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功能上达到认知经济性,范畴系统必须以最小的认知投入提供最大量的信息;二是在结构上,提供的最大量的信息必须反映出感知世界的结构。

范畴具有原型结构这一观念已经被证明是认知科学近来发展中最有影响的概念之一,原型理论与“经典”理论针锋相对。根据“经典”理论,每一种范畴都跟一整套成员标准、限定性质有关,两者都是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符合所有条件的每个实体都是范畴的成员,并与其他成员地位相同。不符合任何标准的实体都排斥在这个范畴以外。原型理论学家从两个方面对上述观点提出挑战。一是他们认为大多数自然范畴都不可能制定出一整套必要的和充分的标准,被公认为必要的标准往往不是充分的标准。而是他们认为一个范畴的成员之间地位并不相同,原型成员具有特殊的地位。这种特殊地位被解释为这个范畴的正式成员地位,而非原型成员则根据其与原型的相似程度赋予不同程度的非正式成员地位。

原型在头脑中的表象只是一个人关于某个范畴知识的一部分。为了说明这一点,只要考虑一下猫和狗之间明显的相似性就明白了。尽管猫和狗之间存在着相似性,人们也不会说猫是“狗”这一范畴的成员,甚至连临时成员都不是。要是不加以限制,一个范畴最终可以包含整个宇宙的各类实体,因为在任何两种物体之间总是可以找到某种相似性。“狗”这一范畴是有界限的,超越这个界限的某些种类的东西不能跟该范畴联系在一起,松散的联系都不行。至少对于某些范畴来说,确保这个界限的方法是要求该范畴的全部成员至少具有一个关键属性。关键属性就是某个范畴全部成员必须共有的属性,它跟原型理论并不矛盾。属性的分量确有不同,某些属性具有关键意义,另外一些属性具有不同程度的灵活性。在语言研究领域,原型范畴化理论初期致力于解释词汇语义问题,后来扩展到更加抽象的语法结构层次的语义问题。这些研究已经证明,语言系统各层次的语义问题都可以用原型范畴化理论来解释,并以此说明原型范畴化理论是一种普遍有效的语言理论,与其他理论相比,有其独到的理论优势和解释力。

泰勒根据费尔摩尔的研究成果,详细考证了climb的多义性,区别了一些句子的不同意义,这种区别集中体现在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上。

(8)The boy climbed the tree.

(9)The locomotive climbed the mountain.

(10)The plane climbed to 30,000feet.

(11)The temperature climbed into the 90s.

例(8)中climb包含从低往高,使用手脚,竭尽全力。这里climb用得最广,造句最多的意义,是它的原型意义和中心意义。例(9)中火车是不可能像孩子爬树一样攀登的,但两者有家族相似性,从低处往高处。孩子用手脚与树接触往上爬,火车靠轮子与铁轨接触往上爬。由于是上坡,火车速度不很快,也相当费力。例(10)中飞机很快,与例(8)和例(9)有相当差别,climb只在一点上与例(8)和例(9)相同,即三者都有“往上”的相似性。而例(11)除了也有“往上”的意义外,还有“慢慢地”之义。以上四例表明,动词climb有一个中心意义,它的原型意义是“往上”。有时情况有所例外,请看下列例句:

(12)The boy climbed down the tree and over the wall.

(13)We climbed along the cliff edge.

(14)We climbed into our car.

以上三例都没有“往上”的原型意义,只具有例8中除原型意义以外的其他相关意义,主要具有“费劲”之意。通过对climb的分析,人们知道它的各种意义之间没有一个共同的语义要素。它们之间的语义联系是家族相似性,a与b有关,b与c有关,c与d有关,如此使意义拓展开来,满足语言对现实描述的需要。

基本范畴词很多都是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不可分析的本族语词。基本范畴事物与认知的心理基础是一致的,因为基本范畴事物是与人们有最直接的关系,最经常接触的有单一完形的事物,所以最早获得了语言符号。因此,基本范畴词属中性词,使用频率最高,例如,在人们的一般会话中,人们说这孩子笑了会用“smile”(笑),而不会用chortle等其他表示“笑”的词。

基本范畴词具有历史的稳定性,基本范畴词汇比语言词汇窄小得多,可它们的生命却长久得多,它们在千百年里长期生存着,是语言构成新词的基础。基本范畴词在历史长河中长期存在着,生命力很强,变化极其缓慢,这就是它历史稳定性的表现。例如,“水、火、日、月、云、雨、牛、马、心、走、来”这些基本范畴词,远在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字中就已经存在了。这种历史稳固性,是由语言交际工具的本质决定的。词汇是语言的易变因素,在其他词汇成员的新陈代谢中,语言的基本范畴词汇能够相对稳定地存在下来,这和基本范畴词汇表达的事物、概念有极强的历史稳固性,是密切相关的。正是由于基本范畴词汇的历史稳固性,才能使语言词汇保持顽强的历史连续性;在语言代代相传的交替过程中,不致发生社会的交际中断;在词汇经常处于变化中,不致影响人们交际的正常进行;在本民族语言遇到异民族语言的强迫同化时,能保持极大的抗拒力。

当然,基本范畴词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它的变化,比起非基本范畴词汇,速度要慢得多,幅度要小得多。例如,“猪、齿、戈、鼎、卜”都是上古汉语基本范畴词,随着历史的推移,到了现代汉语里,“猪”的意义早已有了变化。《尔雅》说:“豕子猪。”可见那时“猪”还只是指“猪崽”。今天不分大猪和小猪,统称“猪”,词义概括的范围扩大了。“齿”这个基本范畴词,在汉语词汇内部发展规律的支配下,今天已被“牙齿”的说法所代替,“齿”只充当构词的词素,或作为文言语词而存在。“鼎”、“戈”、“卜”在甲骨文中出现的频率极高,今天人们极少用到它们,都成了历史词汇,从基本范畴词汇中排除出去。“党”、“电”等在古汉语里,并不是基本范畴词,今天都加入其中。

基本范畴词具有使用的全民性。基本范畴词所称谓的事物,表达的概念,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反复接触、反复称道的,因而,它的使用范围就不再受人们的阶层、地域、行业、文化水平、年龄、经历的局限,而普遍地、经常地被用来进行交际,交流思想。为全民所熟悉、为全民所理解,基本范畴词汇全民性的特点,是它历史稳固性的社会基础。一些词如果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为全民性的语言实践所接受,所肯定,并被语言实践证明它一直为人们的交际活动服务得很好,那么,在没有十分必要的理由下,是不会轻易变化的。反过来,基本范畴词汇的历史稳固性,也为现实的全民性,奠定了历史的根基。

基本范畴词汇具有功能的基本性。词的词汇功能,主要是给事物以称谓,给概括事物的概念以形式。基本范畴词汇称谓的事物、表达的概念,都是人们日常交际中最必要的东西,因而,它在实现词汇功能上,总是起着最基本的作用。例如,“天、地、风、云、山、河、日、月”等,是表达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所必要的概念。“国、家、村、社”等,是表达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最必要的概念。“水、火、气、光”等,是表达人们生存的自然条件最必要的概念。“犁、刀、厂、矿、土地、工具”等,是表达人们生产资料最必要的概念。“鞋、衣、车、船、果、面、房、楼”等,是表达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最必要的概念。基本范畴词汇的使用范围广,运用频率高,就是因为它表达人们交际活动中普遍需要的概念,它承担了词汇称谓功能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

基本范畴词的构词能力最强,语言符号的产生经历了由繁到简,由基本无意识走向有意识,由较低的非任意性转变为有理据的联想过程。语言词汇中的主要成分就是基本范畴词汇,其中包括所有的根词,它们是基本范畴词汇的核心。语言词汇,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日益增长的新的交际需要,而不断补充新词,丰富词语的内容,才能保证其旺盛的生命力。新词的创造总是以即存的语词为材料,离不开现有的词汇基础。基本范畴词具有很强的构造能力,因此,它成为了词汇生长的基点。例如:“土”是个基本范畴词,由它构成的词,就有“土地、土壤、土产、土布、土豆、土法、土方、土改、土鳖、土蜂、土豪、土语、土音、土纸、土著、土人、土气、土货、土籍、土木、土偶、土坯、土司土星、土脉、土质、土匪、灰土、尘土、黏土、砂土、黄土、黑土、水土、故土、领土、国土、资土、脏土、土包子、土要素、土专家、土皇帝、观音土、高岭土”等。基本范畴词极强的构词力也决定了它在词汇构成中的重要地位。

基本范畴词称谓的事物,表达的概念,和人们生活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这些事物的相应概念,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是它构词能产的客观条件。人们对基本范畴词普遍的频繁的运用,则为它构词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而基本范畴词的历史稳固性,千百年来在全民范围内的使用,又进一步为它的构词机会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很多下层词汇来源于基本等级范畴词汇,这些下属范畴词汇是由两个基本范畴词构成的复合词,比如英语的apple juice,blackbird,raincoat等等。最有趣的是那些看上去是隐性的下属词,也是由合成词或短语式词语演变而来的,并且是有理据的。“有的语言学家研究了一些词的词源,说明下属词与基本范畴词具有一定的关系,如daisy由day’s eye发展而来,dandelion(蒲公英)来自法语lion’s tooth。尽管由于历史的发展模糊了词的来源,但原词结构利用基本词汇的隐喻的形式对“花”进行命名,确实表明了下层范畴词的特殊属性,表达像太阳的圆盘花(day’s eye)和叶子上有像狮子牙齿型刺的花(lion’s tooth)词语时,DAY,EYE,LION TOOTH都是基本范畴词。很多其他花的下属词也是如此,如buttercup是一种形似杯子的黄色花,tulip来自波斯语turban,指形似穆斯林头饰的郁金香;钱币中的quarter和dime均表示美元的部分,dime源于拉丁语delimus(the tenth),terrier与拉丁语terra(earth)有关,因为打猎时猎犬经常会将猎物追至他们的洞穴。这些又是由基本范畴等级词汇通过隐喻或转喻发展的下层词义。”(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2001,85-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