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范畴化的经典理论

范畴化的经典理论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1 范畴化的经典理论认知语言学家把语义等同于“概念形成过程”,认为必须通过认知过程来解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西方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区别了事物的本质和偶然特征。用现代的术语来表述,范畴化的经典理论的一个基本假定是:范畴是根据一组充分和必要的特征/条件来下定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范畴模式广泛流传于哲学、人类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研究领域。

11.1 范畴化的经典理论

认知语言学家把语义等同于“概念形成过程”(conceptualization),认为必须通过认知过程来解释。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概念范畴化的性质问题,认为久已存在的范畴化的经典理论并不能合理地解释人们使用语言时进行范畴化的真实过程。

人们究竟是如何进行范畴化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西方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区别了事物的本质和偶然特征。本质就是指某一事物之所以称为该事物的那些东西,也就是作为范畴化的主要依据的共同特征。这就是范畴化的经典理论。用现代的术语来表述,范畴化的经典理论的一个基本假定是:范畴是根据一组充分和必要的特征/条件来下定义的。它还包括以下一些假定:特征是二分的;范畴有明确的边界:范畴内的成员地位相等,等等。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模式广泛流传于哲学、人类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研究领域。现代语言学中的主要学派——结构语言学派和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也接受了这一范畴化的经典理论,并对它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理论首先被运用于音位学,随后又运用于语法学和语义学。结构语义学中研究得较多的语义成分(区别特征)成为定义语义范畴的重要手段。生成学派在运用范畴化经典理论的过程中又增加了几条假设,包括:特征是最基本的、不可再分割的;特征是普遍现象;特征是抽象的;特征是与生俱来的。(2)

经典的范畴化理论虽然在语言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我们在第六章论述“语义成分分析”时已经提到过一些。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则上述经典理论的一系列假定的局限与缺陷就显得更为明显。很突出的一点是,“充分和必要特征/条件”这一基本假定并不能应用于所有的词汇。例如,颜色形容词“红”、“黄”、“绿”等等,除了说是“颜色”之外,很难说它们还有哪些必要的特征。“金”、“银”、“铜”一类的名词,除了指出它们是“金属”之外,也难以列出它们有哪些必要特征。许多表示自然类范畴的词,如“鸟”等等,也很难用范畴化的经典理论来分析,因为要找出“鸟”范畴的充分、必要特征,实在困难重重。假如认为“卵生”是鸟的必要充分特征之一,那并不能把鸟跟某些动物(如蛇)分开。如果认定“有喙”是鸟的必要充分特征之一,又不能把它跟另一些动物(如有鸭嘴类的)区别开来。此外,一些看来对鸟来说是有必要性的特征,如“会飞”、“有翅膀”、“有羽毛”等,又并不是“鸟”范畴的所有成员都具有的。如鸵鸟、企鹅、小鸡都不会飞,无翼鸟没有翅膀,企鹅和无翼鸟谈不上有羽毛,等等。总之,在“必要”和“充分”这两方面都是存在着疑问的。(3)对经典论者的另一些假定,如认为范畴有明确边界,范畴内成员地位相等,特征有普遍性等等,人们同样提出了种种疑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