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语中性别歧视的语义特征探析

英语中性别歧视的语义特征探析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语中性别歧视的语义特征探析四川农业大学 朱 葵摘要性别歧视是指以性别为基础的歧视,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英语中的性别歧视体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丰富的语言材料,探讨了英语中性别歧视在语义搭配、语义变化和语义成分等方面的特征,旨在帮助人们了解性别歧视现象的本质特征。

英语中性别歧视的语义特征探析

四川农业大学 朱 葵

摘要

性别歧视是指以性别为基础的歧视,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英语中的性别歧视体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丰富的语言材料,探讨了英语中性别歧视在语义搭配、语义变化和语义成分等方面的特征,旨在帮助人们了解性别歧视现象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性别歧视 语义特征 语义搭配 语义成分

Abstract

Sexism refers to the belief that one sex is not as good as the other,esp.that women are less able in most ways than men.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can be found in all aspect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features in terms of semantic collocation,semantic development and semantic component in order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sexism and try to avoid sexism.

Key Words

sexism semantic features semantic collocation semantic component

20世纪60年代以来,致力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女权运动对语言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研究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兴趣。《牛津简明英语词典》给“性别歧视”下的定义是“以性别为基础的歧视,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1]。目前对性别歧视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笔者主要就语言中性别歧视的语义变化、语义搭配、语义成分等进行分析,探讨性别歧视的语义特征,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使用语言时清晰地意识到语言的内在含义,减少歧视语言的反复不断出现。

一、性别歧视的语义特征

语义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词语的组合关系。英国语言学家费思(Firth)认为:语言既有情景,又有意义,理解一个词要看它的结伴关系(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他还提出“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在新的上下文里,任何一个词都是新词)[2],可见词与词的组合关系是受语义特征的限制的。英语中有些词语用于男女不同角色时所产生的意义不同,即使是同一个词语用于描写不同性别时所产生的理解也不同,而且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一些女性词语逐渐由褒义变成贬义,甚至与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产生了女性词的语义降格现象(semantic derogation of women)。

1.语义搭配(semantic collocation)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他的《语义学》一书中将语义划分为七种不同类型:理性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情感意义( affective meaning)、反映含义(reflected meaning)、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由于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含义、搭配意义都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产生的各种情感反应,反映的是某个国家、地区的文化,因而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Leech将它们统称为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一个词会获得各种联想意义,而这些联想则产生于与这个词经常出现的一些词的意义(a word acquires the associations on account of themeanings of words which tend to occur in its environment)[3]。英语中的一些词与男性和女性一起出现时,产生的联想意义截然不同。用于男性常常带有褒扬、赞美之意,而用于女性时含有贬低、轻蔑的意味。例如:(1) He's a professional./She's a professional.前者通常表示他是个从事医生、律师之类受人尊重的专业人员;而后者通常表示她是个从事最为传统的娼妓行当者,即妓女。(2) He is a tramp./She is a tramp.在《朗曼当代英语词典》(1978)中,tramp被定义为“a person with no home or permanent job,who wanders from place to place begging for food or money”[4],客观上看,尽管男女都可能沦为穷困潦倒、无家可归、无业可就的人,但人们习惯把He is a tramp理解为He has no job or no home,而把She is a tramp理解为她是个行为放荡的女人。(3) loose是个适用于male和female的中性词,但a loose man让人联想到He is a casual person,他是生活随便,逍遥自在,对一切都无所谓的男人;a loose woman则意味着She has sex with many men(她是生性放荡的女人)。(4) imposing用于描述不同的性别时产生的效果不同,an imposing man是指a man who is impressive and admirable(给人印象深刻、令人钦佩的男人);an imposing woman则表示She is fulsome and apathy(令人生畏、冷漠无情的女人,相当于battleaxe泼妇)。毛姆(W.Mangham)在其短篇小说《午餐》(The Luncheon)中这样描述其女主人公:Shewas not so young as Iexpected and in appearance imposing rather than attractive[5]

由此可见,与男性有关的词,其词义稳定且呈中性或褒义,与女性有关的词则呈现由褒义到贬义转化的趋势。

2.语序(masculine-feminine order)

在整个社会观念系统中,性别观念占据重要位置。这种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社会或者群体的价值取向,左右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反应。“思想彼此间的关系明显影响句子词语的安排”[6]。在英语的语序方面就体现出女性无论在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从属于男性的社会和文化心理。所以无论在文学作品、报章杂志还是日常谈话中,大部分表示男女两性的词语都以男先女后的顺序排列。例如male&female(男女)、husband&wife(夫妻)、brother&sister(兄妹)、son&daughter(子女)、boys&girls(男女)、Mr.Smith&his wife Linda等。正如Spender(1985)谈到:性别与语言的关系可追溯到1553年,当时人们认为把表示男性的词放在表示女性的词前面更加“自然”(a Mr.Wilson insisted that it was more natural to place the man before the woman)。他还指出1746年John Kirkby创造了Eighty Eight Grammatical Rules,其中第21条认为男性是“更优越”的性别( the male gender was more comprehensive than the female)[7]。可见,男先女后的语序不仅是自然的而且是合理的。倘若我们把这些词的排列顺序颠倒过来,那就不符合语言习惯了。

3.成对词语义变化不对称(non-parallel semantic developments of paired terms)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作为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其词义也随之不断地变化。研究英语语义学发现,英语中本来是表示男女两性的成对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再也不能有相等的语义色彩,其外延和内涵相距甚远。指男性的词大多是表示肯定和积极的意义(Positive Connotation),语义未变或者上升,而指女性的词则表示消极的意义(Negative Connotation),词义已经被污染。例如:(1)governor&governess:在古英语中,他们分别指在某领地、某地区行使主权的男女首领(the chief member who has got considerable power as the executive of a political administrative unit)。比如Queen Elizabeth I was acknowledged to be the Supreme Majesty and governess of all persons.如今在《牛津词典》中governor被解释为“man who exercises a sovereign authority in a colony,territory or state”(州长、总督),基本上保持了原意,而governess被解释成“a female teacher who lives with a rich family and teaches their children at home”(由家庭雇用来照顾孩子生活和教育的女教师),其语义显然发生了变化。(2)master&mistress,原来两词分别指“先生”和“女主人”,但现在mistress已降格为情妇,而master不仅指先生,还表示精通某个行当的能人,a master of his fate,master's degree等表达便是最好的例证。(3)bachelor&spinster都表示“未婚者”,但bachelor毫无贬义,他的未婚可能源于个人的选择,可能希望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暗示“自由”,带有“快乐、冒险”的色彩,因此被称为“快乐的单身汉”; spinster则指由于自身身体的缺陷或对异性缺乏吸引力而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处女”,带有“孤僻、沉闷”的色彩。至于像sir&madam,lord&lady,king&queen这样表示头衔的术语,表示男性头衔的词仍然具有权威、尊严(power&prestige)的语义,而表示女性头衔的词的语义往往发生泛化,可以用来指社会各阶层的女性,正逐渐失去往日尊贵的色彩。女售货员是saleslady,而男售货员却是salesman而非saleslord;女士服装是ladies'wear,而男士服装则是men's wear;甚至普通老太太、女勤杂工也被冠以old lady,cleaning lady的称号。正如Spender(1985)所言,所有的词不论其来源如何,只要是与女性有联系的便会带上贬义色彩,因为这是以男性为中心社会里的一条重要的语义规则(all words——regardless of their origin——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females acquire negative connotations,because there is a semantic‘rule’in a society which constructs male supremacy.)[7]P17

4.语义成分(semantic component)

成分分析法是结构主义语义学家采取的用来描述词语或短语语义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张将一个词语分解成若干个最小的成分,然后再根据这些语义特征来分析词的整体含义。该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运用特征标记(Feature symbols)。用“+”来表示某个词含有该项属性或该种成分,用“-”来表示某个词不具有某项特征或某种成分。在英语里,man这个词的上位义是指:“人”(包括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小孩)。又指称“男人”或“成年的男人”,这是它的下位义。假定男性是更基本的语义范畴[+ male],那么女性则被描述为[-male],所以,若对man和woman; boy和girl进行语义特征分析,可用下图来表示[7]P127:

img8

从表上可以看到,所有的词都享有[animate]和[human]的共性。boy和girl在年龄上有别于man和woman。显而易见,这个图是针对女性的,因为这是以男性为标准进行的比较,woman有一个否定特征非男性([-male]),girl则有两个不利条件:[-adult][-male],因而性别歧视明显。如果再来比较bachelor和spinster的语义特征和社会意义,我们会发现它们绝对不是一对标准的正反义词,而是体现男女性别角色不同的社会含义的[8]

img9

从表上看出尽管bachelor和spinster共享[animate]、[human]和[unmarried]这些特征,但就因为spinster带有否定特征[-male],其社会意义便带有被贬损之味。至于人们头脑中像法官、总统、医生、教授这样需要高智能和高技术的职业,都是对男性而言的。标志社会地位的头衔如bachelor's degree,master's degree,doctor's degree,sportsmanship等,更是对男性而言。如果女性涉足了“男性的世界”,就有专门的修饰语表明,如a female judge,women doctors,a lady veterinarian,从而使女性职业名词呈现出有标记性。对于这种特征标记,叶斯帕森在其《语言》一书中指出:“表示男性的词一般是无标记的,可表示男性或中性,即男女两性。但是,女性的词汇通常是有标记的,只表示女性或女性的某一特征。语言以男性为规范,把男性的语言作为标准和主题,而女性语言只是一种附属或变体”[9]

5.语义的性别刻板印象和隐喻

语义中的刻板印象指语言使用中传达出的有偏见与性别作用和性别认可相关的言外之意。隐喻则是用指一个事物的词来指另一个在特征上与之存在某种类似之处的事物,它的基础是“相似”和“联想”,词义从字面转移到比喻。英语中表示女性的隐喻比男性多,而且多半构成相对固定的性别原型,即性别刻板印象。比如女性应该是美丽、温柔、含蓄、善于操持家务的、娇气的、无力的、缺乏主见的,男性则应该是勇敢的、有力的、主动的、喜怒不形于色的、敢做敢为的,这些刻板印象反映在语言里就使得女性常被喻为美丽的鲜花、轻柔的风、可爱的水果或温顺的动物,而男性则与高大挺拔的大树、健壮、凶猛的动物相关。比如:

img10

对于建立在性别刻板印象基础上的隐喻研究让我们意识到男性用my bird,my chick,sweetheart,cheese等来称呼女性时,表面是表示亲切,但实则将女性与可爱的小动物、可口的食物等同,反映了男性“以貌取人”、“轻视妇女”的态度以及英语语言中女性角色的真实地位。

二、造成英语中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英语语言性别歧视是英语国家社会性别歧视的真实写照,其产生根源不在英语本身,而源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婚姻身份等方面的男女不平等,才造成了语言的性别歧视。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会文化背景的因素

根据《圣经》的描述,天下第一个男人亚当(Adam)是上帝创造的,当他感到孤独时,上帝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做了第一个女人夏娃(Eve)。这意味着女人从一开始就从属于男性。《圣经》故事还告诉我们:女人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夏娃偷吃了禁果才导致人类的一切罪恶与灾难。古希腊众神之王宙斯,为了报复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创造了美丽动人的少女潘多拉。潘多拉打开了神赋予的装满灾难的禁盒,释放各种罪恶贻害人间。夏娃是犹太教和基督教教义中的第一个女人,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她们都是万恶之源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习俗,而且给后人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许多性别歧视现象都与此有关,例如英语里父亲可将自己的名字传给儿子,但不能传给女儿以及类似Women are the devil's nets.(妇人是万恶之源。)Women have no souls.(女人没有灵魂。)No devil is so bad as she devil.(恶魔还没有凶恶的女人厉害。) Marry your son when you will,your daughter when you can.(娶媳不忙,嫁女宜速。)之类的谚语便是最好的例子。

2.社会分工的因素

在西方国家,男性自古以来就占据主导地位。男人是权力、地位和力量的代名词。在家,他们是身强力壮、主宰诸事、赡养妻小的一家之主。在外,他们担任政府和社会的要职,大权在握,主宰一切。相反,女性由于在体力上不如男子,加上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儿女,所以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较低,被认为是柔弱无能的依附者。人们对此司空见惯,从未产生怀疑。语言是一面镜子,因而这一现象反映到语言中。Laffoff在其《语言与妇女》(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一书中评论道:“最终结果是妇女被剥夺了拥有权利的资格,理由是妇女在她们的言谈举止中处处流露出她们没有掌握权力的能力。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由于社会的影响,妇女自己也以为她们的哲理或受教育程度不如男性,该受到如此对待。”[10]因而,语言中的歧视现象与其说是语言问题,倒不说是社会历史分工问题。

三、如何对待英语中性别歧视问题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不是语言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讲语言的人的社会意识的反映。为了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妇女一直在进行抗争。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兴起的女权运动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女权运动不仅带动了政治、教育和就业的一系列的社会改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社会语言。为了减少和消灭性别歧视,女权运动者主张创造一些不带性别歧视色彩的新词来取代传统的歧视女性的词语。如用Mrs.称呼女性不表婚姻状况。用中性词取代由man构成的合成词。例如用salesperson取代salesman,chairperson/ chair取代chairman,member of congress取代congressman,human being取代mankind,artificial/manufactured取代man-made,house-maker/ domestic-manager取代housewife等等。

另外,她们还主张避免使用第三人称单数代词或名词,改换人称或用具有复数意义的词,如用all,they等。当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无法避免时,则将阴性和阳性同时使用,写成he/ she,his/ her。

然而要真正消除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不容易。因为语言不是在实验室得到证明就可以普及推广的理论,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人们的实践中。若要想改变多数人的观念,单靠少数语言学家发几个文件对某些语言作个规定,女权运动者的参与,以及创造一些新词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毕竟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究其根源,来自于社会生活的歧视。所以只有根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观念,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语言中的歧视。

参考文献

[1]牛津简明英语词典(第9版),Della Thomps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 1271。

[2]董银秀.英语词汇的搭配意义所隐射的性别歧视[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42-45。

[3]杰弗里·利奇.语义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3。

[4]朗曼当代英语词典.Paul Procter,Longman Group Ltd.1978: 1175。

[5]李荫华.大学英语(修订本)精读第四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50。

[6]杨红梅.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分析与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53—56。

[7]Spender,Dale.Man-made Language(2nd edition).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85: 147。

[8]龚云娟.性别标记的非对称现象[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5,(5): 34—37。

[9]Jespersen,Otto.Language[M].The Norton Library.1964: 267。

[10]董晓波.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社会历史文化透视[J].妇女研究论丛,2004(2):53—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