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英语中语义韵的探索

学术英语中语义韵的探索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3 意义扩展单元——语义倾向与语义韵目前,对“意义扩展单元”中的两个核心概念“语义倾向”和“语义韵”需要进行理论梳理。在实际的语言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语义倾向是局部的词义归纳与整理,而语义韵是话语终结性的语用效果汇总。根据Sinclair提出的模型,语义韵是“意义扩展单元”的构成成分之一,是意义分析的落脚点和归宿。

3.3 意义扩展单元——语义倾向与语义韵

目前,对“意义扩展单元”中的两个核心概念“语义倾向”和“语义韵”需要进行理论梳理(参见Louw 1993:157;Partington 1998:68;Hunston and Francis 2000:137;Sinclair 1996:87-88)。对于这两个概念,学者的大致界定是:语义倾向指节点词在跨距内的搭配词的语义特征,或所属的语义组;而语义韵揭示的是言者的话语态度或语用功能,传达说话者的交际目的。“语义倾向”和“语义韵”是互为联系的两个不同层级的词义归纳概念。语义倾向是节点词所吸引的搭配词的词义特征的类型归纳,大体分为三个极性类别:消极、积极和中性,它是为更高层次语义韵的认定服务的。所谓语言交际中的“言者在意”的说法就说明了语义韵是辛克莱的“扩展意义单元”的最终落脚点。在实际的语言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语义倾向是局部的词义归纳与整理,而语义韵是话语终结性的语用效果汇总。它们都有极性特征:语义倾向极性(Semantic preference polarity)和语义韵极性(Prosody polarity)。它们可能出现局部趋向一致的重合,也会出现局部与总体表意的冲突。这些都需要我们做通盘考虑。当然,两者一致的例子显然居于多数,是常态性的语言事件。但是也有两相龃龉的语言事例,尤其是出现在特定的语类或语域之中的语言事例。事故类的新闻报道中常见词“survive”即是一例,其后的搭配词accident,attack,crash,crises,disaster,disease,destruction,famine,holocaust,illness,scandal,shipwreck,storm,war等等,皆显示出消极的语义特征,或者说属于“灾难性事件”的语义组,但是汇总后的语义韵所表达出的是人们“劫后余生”或“不幸中的万幸”的心情,具有一种积极意义。其实“语义倾向极性”和“语义韵极性”相左的情况在不同的学术英语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以医学英语为例,“变异”(mutations)吸引的搭配词多为breast tumors,liver tumors,lung tumors,hepatomas等,这些搭配词的语义倾向多为“肿瘤类疾病”的语义组,但是当我们对mutations一词的语义韵进行归纳时候,就会发现其所共选的搭配词,包括identification,detection和analysis等词汇,反映出医学科研人员在“基因”(gene)层面上对肿瘤的变异的检测与分析,整体语义韵可以归纳为“医学科研人员为探测肿瘤的病理所付出的努力”,这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语义韵究竟是属于单个的词,还是属于词组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根据Sinclair提出的模型,语义韵是“意义扩展单元”的构成成分之一,是意义分析的落脚点和归宿。这就意味着,它是词组或多词序列单位的一个属性,严格地说,它是短语单位。所以,表达态度意义的语义韵理所当然地属于多词序列或曰短语序列。但是,研究者在此需要了解词汇-词元-词形的概括性特征和动态性词汇行为特征。在此前提下,研究者可以以不同的词形为节点词进行研究,如早期研究中的cause,happen,career等词的语义韵研究(见卫乃兴2002b,张继东,刘萍2005,2006)。在扩展意义单位的模型内,通过观察和概括搭配词、类联接和语义倾向,我们最终得以总结出这些词语的语义韵所指向的语用意义。探索语义韵的过程即是由节点词的搭配关系,向类联接,再向语义倾向,最终落实到语义韵的层层推进过程之中。然而,在英语语言中有些常用单词的语义轮廓不是特别的清晰,难以描述。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需要借助于多词序列或传统意义上的词组等手段,以它们为节点进行语料检索,扩展后的语义轮廓就显得比较清晰。这种现象在语料库语言学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笔者通过反复实践,发现短语序列词汇化,对词语的语义倾向和语义韵的准确描述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比如“a cycle of”,其后跟进的搭配词多是conflict,confrontation,decay,deprivation,despair,failure,poverty,violence等消极语义特征的词汇。

第三个涉及的是语义韵的抽象度问题。早期的研究一般采用三分法,将语义韵分为积极、消极和中性三个宏观类别,对语义趋向和语义韵也不严格区别(见Stubbs 1996;卫乃兴2002a;2002b张继东,刘萍2005,2006)。后来的研究采用了更加微观和具体的概括。如辛克莱(Sinclair 1996:87)将“the naked eye”的语义韵抽象为“aprosody of difficulty”,Hunston(2002:61)将“sit through”语义韵概括为“boring or uncomfortable”,Tognini-Bonelli(2002:87)将“in case”的语义韵抽象为“provision for disaster”。宏观的极性概括简单明了,大而化之,易于操作。由于语义韵是对言者的态度意义的传达,因此三分法就会有助于揭示说话者对人和事的大致褒贬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批判的,还是支持的。辛克莱派学者们的概括描述更加细化,更能有助于揭示说话者的具体态度和语用目的。那么,两种抽象方法相辅相成,兼而用之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