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3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语言学派的分水岭最终可以追溯到不同的语言哲学和认知观。认知语言学正是在上述认识论、语言观及其信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新一代语言学理论,是经验主义语言观的代表,有人把认知语言学称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组成部分。

3.3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语言学派的分水岭最终可以追溯到不同的语言哲学和认知观。语言哲学最基本的问题是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

客观主义始于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和德国哲学家康德。客观主义语义论的早期代表是弗雷格(Frege)。他认为语言符号(sign)有一个客观的“意义”(sense),通过这个意义,词语可以“指称”(refer,reference)某一具体事物;其他的观念、想象和思维过程都是主观的,与意义和指称毫无关系。

以客观主义认知观为基础便产生了客观主义语言观。这种语言观的基本观点是:1)语言是一个具有完全自主性的自足系统,可以作为一种算法系统来描述,并且其描述不必考虑更为广泛的认知问题。语言学成了跟逻辑和某些数学领域相类似的形式科学。2)语法尤其是句法是独立的语言结构,语法范畴是以形式特征为基础,而不是以语义特征为基础。3)如果语义属于语言分析的范畴,也只能是用以真值条件为基础的形式逻辑来描述。4)自然语言具有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意义,是与客观现实相对应的,语义研究研究语言符号的客观意义,研究语言表达如何与客观世界相对应,其他认知、思维过程是纯心理的,与语言研究无关。

陈忠认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和生成语法,以客观主义语言观为理论基础,蜗居于一个狭小的领域,偏重于句法规则的推演和形式的换算,排斥功能和认知,把语言研究举行于狭隘的樊笼之中。这种哲学思想和方法论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了语言学向新的空间领域的进一步拓展(陈忠,2006:003)。纵观语言研究的历史,从历史比较语言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研究范围和视野从词汇、句法逐步延伸至语义、语用,并且扩展到认知,标志着语言研究逐步走向系统化、精密化、多元化。语言研究从偏重于形式描写,到描写和解释并重,这或许是语言学回归其本原的必由之路(陈忠,2006:003)。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研究是建立在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基础之上的。经验主义语言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故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其描写必须参照认知过程。2)语言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有关,并以它们为理据。3)句法不是自主的、任意的,而是有理据和动因的,是由认知、语义、语用等因素促动的。4)语义不只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还与人的主观认识息息相关;用以真值条件为基础的形式语义学来分析语词的意义是不充分的。认知语言学正是在上述认识论、语言观及其信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新一代语言学理论,是经验主义语言观的代表,有人把认知语言学称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组成部分。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同时也认为认知对经验能动的组织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