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译者的主体性

译者的主体性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翻译是一种积极的再创作活动,译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目前,译者主体性成为国内外翻译界关注的重点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正确、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是翻译成功的关键,也是翻译活动的魅力所在。

第八章 译者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着力于静态对比的倾向大都将翻译的结果,即译文置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而把它的接受或批评的命运密切相关的,便是原文。换句话说,对一篇译文或一部译著的质量的评价或命运的评判,往往取决于它们与原文的关系。

在翻译研究和实践中,人们往往将翻译的本质、原则和技巧视为重点,而对于翻译的主体性却缺乏系统的研究。长期以来,人们对作者、译者与读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基本上都基于一种“规范性”的要求,即处于特殊地位的译者应该如何面对作者与读者。在一种天真而理想化色彩浓重的翻译观的影响下,人们对译者的要求基本可以归结于两个词:一是忠实,二是客观。原作作为作者的化身,自然也就成了译者应该忠实并客观传达的对象,而经过译者语言转换的结果,即译文,它与原文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忠实于客观的传达与被传达的关系。我们充分意识到,人们对作者与译者关系的认识在很大程度规定了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

然而,翻译是一种积极的再创作活动,译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角色是读者与再作者的结合。作为读者,他主动选择翻译材料,深入理解和阐释原文文本;作为再作者,他在关照译文读者的前提下,以原文为依据,将他的文学阅读经过语言转换并固化为译文。目前,译者主体性成为国内外翻译界关注的重点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正确、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是翻译成功的关键,也是翻译活动的魅力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